【目標確立】
1.理解“閱讀經典”對于“獲得教養(yǎng)”的重要意義;重新確立閱讀乃至生命價值的坐標。
2.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了解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流程】
一、教學導入
在“向青春舉杯”專題中,我們體驗青春的活力和責任,感受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進而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自然,我們就會追問如何成就自我,如何發(fā)展自我。毫無疑問,“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這一專題正嘗試去作出回答。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專題中的另一個板塊-“經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議。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初讀思考:“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教養(yǎng)”,在文中作何解釋?它與真正的修養(yǎng)”有何區(qū)別?“真正的修養(yǎng)”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認為“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主要指什么?
明確:教養(yǎng)指“精神與心靈的完善”;教養(yǎng)是靜態(tài)的,修養(yǎng)偏指動態(tài);修養(yǎng)具有無功利性和無終極性;作者認為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
三、精讀質疑,可以跳讀課文
找出對作者的表述持有疑義的語句,或對作者的某些觀點質疑。共同探討學生找到的有疑義的語句或提出的問題。
預設:1.對作者把經典提升的高度質疑。2.對作者否定時髦讀物的質疑。3.對作者鄙棄知識態(tài)度的質疑。
四、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點評
1.真正的教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一如所有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義。
點評提示:這里的“具體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某種本領或獲得某種利益。
如不少同學來到學校讀書,為的是提高考試能力,為將來謀得一個好的前程等。而真正的教養(yǎng)則與這些具體的東西無關。如我們來到學校學習,最終是為獲得“自我的發(fā)現”和“自我的證明”,如直接借用作者的詞語,就是實現“自我完善”。它與前面的那些具體目的相比,不帶有功利色彩。這種表達特抽象,這種抽象性恰恰是教養(yǎng)的特征。對這種表述,我們可能
以前從未聽過,也可能我們一直都在追求著一種具體的目的,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因此會變得毫無教養(yǎng)。教養(yǎng)也常常蘊藏在具體的目的中。只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去自覺體認罷了。今天我們看到這樣的表述,也許從此會增加我們對教養(yǎng)的有意識體認。(推薦書目:易中天《人的確證》,課后印發(fā)易中天的《罪案之謎-<上帝的預謀>》供學生參讀。)
2.真正的教養(yǎng)一如真正的體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在與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點評提示:“更快、更高、更強”,這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座右銘,也許道出了體育的真正內涵。每一次的運動,都是一次完成,都是一次實現,但同時又給人以純粹的“更快、更高、更強”的激勵。說它純粹是因為這里沒有任何利益的追求。正如有人問登山運動員:你為什么要登山?運動員答:因為山在那兒。雖然隨時、隨處都可以停下來,但“更快、更高、更
強”的精神追求,又讓他們永不停歇,與“天行健”成為一脈,用中國的文化精義來說就是“天人合一”。如此,人就獲得一種永恒。“永遠都在半道上”成了一道偉大的哲學命題。
3.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而在于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正確認識過去,以大無畏的精神迎接未來。
點評提示:生活的意義可能人言言殊(這里可讓學生自由言
小結: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說教養(yǎng)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他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應當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yǎng)或教養(yǎng)是生存的境界。作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yǎng)”,他倡導的是“愛的閱讀”和有效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作者認為讀書人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他所說的“教養(yǎng)得有一個可教養(yǎng)的客體作前提”,通俗地說,就是讀書人自己必須有獲得教養(yǎng)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個性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閱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yǎng)。一個人如果沒有個性和人格作支撐,無論做什么事都會軟塌塌的,讀書同樣也是這樣。書中的智趣、理趣、情趣,要靠個性和人格來吸納、融合。
探究二:為什么要重視閱讀經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詩人的每一個詩篇,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些體驗說明了什么?
小結: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閱讀經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yǎng),決定審美追求。反復閱讀經典作品,能不斷地有所發(fā)現,是因為經典作品是一個時期的最高成就,這些作品思想內蘊豐富,語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寶庫。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人閱讀,融會貫通,
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獲。
探究三:本專題的文章可能會引發(fā)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認為,讀書能獲取知識但不一定能鑄煉智慧,有文憑不等同于知識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養(yǎng);常言說“開卷有益”,有人卻認為“開卷未必有益”;人們通過讀書求知,賢人卻又告誡“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在校讀書9年,有了不少體會和教訓,你的學習經歷中有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聯系你的學習,就這類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這個問題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識”和“智慧”二者雖然密切相關,但又是兩個概念,讀書能獲取知識,但是只有通過不斷的思考,才能產生智慧。知識可以繼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繼承的。有學習經歷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分子還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獨立的人格,有修養(yǎng),這些都不是文憑能代表的。“文化”和“教養(yǎng)”也有距離,如同人識字未必一定有禮貌!伴_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選擇,則未必有益;讀書求知,如果沒有質疑精神,讀得再多,也只能是“倉庫型的學生”。
六、問題探討.活動設計
(一)事實呈現。
據《揚子晚報》消息,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學院教師、央視《今日說法》主持人張紹剛在總結藝術考試時表示:“考題考查的不過是高中范圍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新聞議論。不要求專業(yè)知識,不需要參加過什么培訓,只是希望能挑選出會思考、能表達、心理陽光的孩子們。即使如此,還是在日復一日的見面過程中被驚倒!薄俺^百分之九十的同學會告訴我他們
讀過世界名著,這樣的回答是投考官所好,一定是在頭腦中已經設定好的。再追問,發(fā)現即使看過,也是看的所謂青少年簡讀本。”張紹剛舉例說,一同學言之鑿鑿地強調自己看過原著,那本書的名字叫《魯迅漂流記》。有人深情地說他最喜歡的詩句是“面朝大海,溫暖花開”,“我如獲至寶地希望他多背幾句出來,結果他相當沉穩(wěn)地告訴我:‘我就喜歡這一句,這就夠了!薄?忌幕卮鸨┞冻龉缘囊幻。
(二)問題與活動。
1.請依據《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論述,對藝考生閱讀名著的目的作點評?梢耘u,可以規(guī)勸,可以勉勵。不超過60字?梢杂迷,也可以對原文適當改造。
2.請依據《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論述,給藝考生閱讀名著提一點建議,讓他們知道怎樣讀名著并理解為什么該如此閱讀。
3.個人閱讀狀況自查。(略)
&n;3.個人閱讀狀況自查。(略)
七、課后作業(yè)
結合對課文的理解,以“經典禮贊”為題,寫一首贊美經典作品的詩。
樊光姣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