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課本《先秦諸子選讀》的學習終于到了最后階段,大家都不禁長舒一口氣:苦日子總算熬到頭了!然而,結束并不代表著停止,更不代表著圓滿。當我們轉身看這26篇諸子散文仍唏噓不已的時候,當學生面對諸子已經(jīng)頭皮發(fā)麻、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坦然面對。難道一句“編者真是腦子進水,弄出一本這么繁雜、艱深而又枯燥的書!”就可以安然?姑且不論設置它的種種必要性與有益之處,既然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我們更多的是要反思《先秦諸子選讀》要怎么學?怎么學才能改變諸子散文學習過程中平淡無味、浮泛淺表、繁雜細碎、效率低下的現(xiàn)狀?
以下是就這一問題的淺拙思考,希望能拋磚引玉,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1、 貼近文本,化繁為簡。選修教材中每篇課文之后都有“相關鏈接”的內容,它是這一專題主要內容的梳理概括和補充延伸,能讓學生對這個專題的豐富內涵、精深品質和不朽的社會意義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正因為此,學生對專題要義的把握就簡單、明確了,但脫離文本、空穴來風的現(xiàn)象又接踵而至,如何讓同學們既落回到課本又高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呢?這就需要我們能牽一“問”而動全文,以一當十。如莊子的《尊生》一文,我就抓住課題發(fā)問“你是如何理解《尊生》的‘尊’字的?或者說它有什么內涵?結合文章找依據(jù)”,此問題一出,同學們竟相回答,在討論中確定為“尊重、尊貴、尊嚴”三重內涵,本文的主旨就無須贅解了。這就是余映潮老師推崇的“主問題”的有效設置。必須說明的是主問題必須是在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并能激發(fā)學生思索、討論、品析的重要問題。
2、 著眼單元,注重整體。選修課本編排了《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七部著作的選讀,他們分別涉及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七位思想巨匠,同一部書的各個專題都隸屬于同一個思想巨匠,因而要學會宏觀把握,不要人為支解。如第一單元以“我眼中的孔子”串起7個小專題的內容: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為重點,串起“當仁,不讓于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為重點,串起“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有教無類”;以孔子的人生觀為重點,串起“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樣學生不僅對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有一個本質而整體的把握,而且還能避免繁雜細碎地解讀。由此清楚單元結束時的總結是不能省略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列表小結,也可以給人物畫像或作評價來總結。
3、 研討學法,激活課堂。只是簡單地運用串講的學習方式,勢必讓學生品析諸子散文味同嚼蠟。文字、文章、文化的確是《先秦諸子選讀》教學內容應落實的三個層次,這與學法的單一性沒有矛盾。學習方法與過程的選擇性與個性化也是選修課的一大特征。集中學習、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合作學習,講授式、論文式、演講式、主題講座式、讀書筆記式、評點交流式、專題研究式、主題辯論式、實踐活動式等都可作為選擇的樣式。其中有一種方式是每篇文章都適用的,尤其是自讀課文,即讀書筆記式。
讀書筆記基本體例:
解題---勾勒論語各課的主題思想,了解孔子的主要觀點。
摘錄---摘錄閱讀中感受最深的語段。
翻譯---摘錄重點語段,字字落實翻譯。
評述---用一句話概括所摘錄語段的主旨。
用一句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用一句話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
只有多樣化的學法才能營造出異彩紛呈的高效語文文言文課堂。
實踐出真知,盼望著在接下來的選修課學習中能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讓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日臻完善。
追憶
[《先秦諸子選讀》教學反思(人教版高一選修)]相關文章:
6.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地理選修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