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
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
詞句解釋: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這一句是本文的難點(diǎn)。因?yàn)椴涣私饩湫吞攸c(diǎn), 所見到的各種選本、教材,都在“長乎爾”后面打逗號,其實(shí)應(yīng)打問號。這句省略多,使人不了解它的真正含義,補(bǔ)出省略的部分,這句應(yīng)是:
(爾)以吾一日長乎爾(而不言乎)?(爾)毋吾以(一日長乎爾而不言)也!
這是孔子為了促使學(xué)生們“各言爾志”,說的一些鼓勵(lì)的話,叫大家不要受拘束。
以,介詞,“因?yàn)椤、“由于”的意思?/p>
“毋吾以”,王力教材解釋為:“就不敢回答我的問題”。有的教材解釋為“不用我”,把“以”解釋為動詞“用”,不妥。因?yàn)橥ㄆ獌?nèi)容只是言志,而且是叫學(xué)生言志。
“長乎爾”,猶“長于爾”,“乎”,介詞,介比較對象。在形容詞“長”的后面,當(dāng)“比”講。一日,一兩天;這是孔子謙虛的說法。毋吾以,毋,不要。以,介詞。由于前有否定詞“毋”,后面介詞或動詞的賓語如果又是代詞(“吾”),這個(gè)代詞賓語要前置。構(gòu)成“毋吾以”。這是否定句中賓語前置的一種情況。“不吾知”同此。“吾”這個(gè)動詞賓語前置。
(2)或:無指(定)代詞,有人。
(3)何以:以何.拿什么特長,本領(lǐng)。教材注釋里譯為“等于說: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這是意譯。
(4)率爾:猶“率然”,爾,然,詞尾。
于乘之國,國家不大。攝乎大國之間,地理政治情況不好。受大國包圍,欺侮。
(5)攝乎:“乎”猶“于”,在。
(6)加之以師旅:以師旅加之。加.施及之意。強(qiáng)加.這是說受侵略,蒙戰(zhàn)禍。
(7)因之以饑饉:以饑饉因之。因,因襲,繼承。在這里是“緊接著”。
這句是說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如果有這么一個(gè)多災(zāi)多難的國家,
(8)由也為之:,我去治理它,三年之后,如何如何;子路比孔子只小九歲,在這些同學(xué)中,他年齡最大,算是師兄。子路好武,為人又頗自信,所以是“率爾而對”。由,子路的名字。古人在跟別人講話。寫信的過程中,自稱以名,稱人以字。也,是句中停頓語氣助詞。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副詞,今天“也”的意思,古代用“亦”。為之,治理它。
(9)哂之:即“如何”,怎么樣。
(11)方:方圓,方圍,周圍,見方。方圍,一個(gè)地方的四周。
(12)如五六十: 如,選擇連詞,是“或者”之意,這種用法不太多。
(13)可使足民:即“可使民足”,或者說“可使(國君)讓民富足”。
(14)如其禮樂:如,讓轉(zhuǎn)連詞,猶“若”,“至若”、“若失”、“至于”的意思,表示另提一事。
(15)以俟君子:以,連詞,可不譯。
(16)焉:“于之”合音詞。“焉”,兼有語氣詞作用。
(17)端章甫:名詞用為動詞,端,穿上禮服。章甫,戴上禮帽。
(18)為小相:做小相。
(19)鏗爾,猶“鏗然”。
(20)舍瑟而作:“而”字連接狀語和中心詞。
(21)異乎三子者之撰:“乎”猶“于”,和、同、與!叭诱摺奔慈,者,語氣詞,表停頓。撰,動詞用為名詞,因?yàn)榍坝卸ㄕZ。
(22)何傷,有何妨礙。
(22)暮春者:“者”,停頓語氣詞。
(22)冠者,戴帽子的人。“冠”構(gòu)成“者”字結(jié)構(gòu),所以用為動詞。
(23)浴乎沂:二句的“乎”,猶“于”,在。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動詞。因?yàn)楹竺鎺аa(bǔ)語。詠,是“歸”的動詞狀語。“詠而歸”的“而”,是連詞,猶現(xiàn)代漢語的助詞“著”。
(24)吾與點(diǎn):“與”是贊成的意思。
(25)曾皙后:“后”,是動詞。
(26)夫,句首語氣詞,兼指示代詞。讀陽平,輕讀。
(27)何曬由:“何”,疑問副詞,為什么。非……而何,……不是,那么是什么?
(28)為之。鹤鲋T侯的小相。孰,誰。
季氏將伐顓臾
詞句解釋
(1)見于孔子:“于”表示對象,不譯。
(2)有事于顓臾,“于”是“對于”。
(3)無乃爾是過與?無乃……與,是一種比較委婉的,以推測的口氣表示肯定性意見的句式。爾是過,猶“過爾”,責(zé)怪你!斑^”是動詞!笆恰笔琴e語前置的標(biāo)志。教材叫代詞,復(fù)指。與,語氣詞,通“歟”。
(4)夫,語氣詞兼指示代詞。譯為“那”。
(5)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過去。者,用在時(shí)間詞以后,湊足音節(jié)。先王,周朝先代的天子。“王”不是諸侯王。以為,以(之)為。任命他做。
(6)邦:城,即“邦國”,指魯國。
(7)“是社稷之臣”的“是”,仍然是指示代詞。社稷,國家的代稱,指魯國。
(8)何以……為,……,干什么。為,語氣詞,猶“乎”。乎、為二字,上古時(shí)聲母一樣。何以……為,是一種反問句式。
(9)二臣者,“者”是停頓語氣助詞。
(10)不能者,“者”是表假設(shè)語氣的語氣詞。不能,沒有才能。不能者,如果沒有才能。不要譯為“不能的人”。
(1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即“(盲人)危而(助手)不持”,“(盲人)顛而(助手)不扶”。
(12)焉用彼相:焉,為何。彼相,那個(gè)助手。相,名詞,助手,幫助,因前有定語“彼”修飾。
(13)爾言過,你的話錯(cuò)了。
(14)“虎兕出于柙”二句:第一個(gè)“于”,可譯為“從”。第二個(gè)譯為“在”。上下文不同,意義不同。
(15)是誰之過與?指示代詞作主語。
這一段是寫季康子準(zhǔn)備兼并小國顓臾,已畢業(yè)做了季氏家臣的冉有與子路二人向孔子匯報(bào)。冉有假稱此事與已無關(guān).孔子批評他們;指出作為家臣,有不可推脫的責(zé)任。從中可見孔子從維護(hù)舊秩序出發(fā),對季康子兼并顓臾的不滿。
(16)今夫:今,現(xiàn)在。夫,語氣詞。有的認(rèn)為“今夫”是語氣詞。
(17)固,指城墻堅(jiān)固。而,并且。近于費(fèi),于,表對象,不譯。
(18)今不取,必為子孫憂:今,現(xiàn)在。必為子孫憂,為,成為。
(19)君子疾夫……句:“疾”是動詞謂語。它的賓語,是“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夫。語氣詞。舍,回避。月,說。欲之,要這樣。而,轉(zhuǎn)折連詞,卻。為之辭,為這樣的做法找借口。辭,找借口,前有“為之”這個(gè)介賓結(jié)構(gòu)做狀語修飾,用為動詞。為之辭,是偏正結(jié)構(gòu)。教材認(rèn)為是雙賓語。
(20)丘也:“也”,是句中停頓語氣詞。
(21)“均無貧”三句,在均、和、安的后面稍作停頓。
(22)夫如是,“夫”是句首語氣詞。
(23)“故遠(yuǎn)人不服”句:“故”,猶“若”,假使。見《古書虛字集釋》卷五。兩個(gè)“來”,一個(gè)“安”,都是使勁用法。既來之,已經(jīng)讓他們來了以后;既,……以后。而不能……,“而”是轉(zhuǎn)折連詞。
(24)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而,轉(zhuǎn)折連詞。干,盾牌,戈,武器,“干戈”借指戰(zhàn)爭。于,在。邦,國家。
子路從而后
(1)后,動詞,落在后面。
(2)丈人,對上年紀(jì)男子的尊稱。不是現(xiàn)代漢語“岳父”的意思。作“岳父”講,是唐以后的事情。
(3)以杖荷蓧:以杖,用拐杖。荷,挑。
(4)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體,肢體也。勤,辛勞。有幾種解釋。一指孔子。二指“老者”;三指“子路”。子路如此,老師也好不了。
(5)植,動詞。倚也。
(6)止,止留。
(7)食之,使之食!爸贝勇。食,使動。
(8)見其二子焉:使他的二子拜見。見,使動,讀如“現(xiàn)”。焉,語氣調(diào)。
(9)以告:猶“以(之)告(之)”。把事情告訴孔子。
(10)隱者也:是省略了主語的判斷句。
(11)反:返,古今字。
(12)至則行矣,(子路)至則(文人)行矣。
(13)如之何其廢之:“之”,是助詞,不是代詞。其,表反問語氣,語氣助詞。
(14)潔、亂:都是使動用法。
(15)君子之仕也:主謂之間加“之”取消獨(dú)立性的結(jié)構(gòu),作主語;“行其義也”是謂語。道之不行,也是加“之”取消獨(dú)立性的結(jié)構(gòu)。本是“知”的賓語,現(xiàn)提前做全句的主語,在它原來賓語的空位上,加個(gè)代詞“之”做形式賓語,不擇。已知之矣,是謂語。子路是對誰說的這些話的?隱者不在,當(dāng)然不可對隱者說的,所以,一是可能對隱士的兒子,一是可能對孔子,一是可能留言,批評隱者。
追憶
[《論語》選讀--《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 (人教版高二選修備課資料)]相關(guān)文章:
2.論語選讀教案
5.論語精選讀后感
10.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