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水龍吟》講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說課)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學習辛棄疾的詞,宋詞分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詞人除了前面學到的“蘇軾”,還有今天我們要學到的“辛棄疾”,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愛國詞人,他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其詞 題材廣泛,善于熔鑄典故,以文為詞;詞風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我們先來學習《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水龍吟》寫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5歲時。當時他胸懷報國壯志,從北方率眾南來已有12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朝廷從來沒有給他過北上抗金的機會,所以他經常感到非常郁悶。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賞心亭,眺望遼闊的南天、遠逝的流水和高聳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陽西沉,聽到了聲聲雁啼,就更引發(fā)出來他的無限憂思。作者既不愿退隱江湖,又不肯貪圖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殺敵報國,生怕時不待人,就這樣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壯志卻沒人能夠理解,這正是詞人當時內心最大的悲哀。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文朗讀:(放課文朗誦錄音)

        詞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起句破空而來,寫出了天高水長、浩渺寥廓的無邊秋色!俺臁本o扣登臨的地點,“清秋”點出了登臨的時間。楚天千里,浩浩蕩蕩的長江隨著詞人的目光流向遙遠的天際,境界壯闊,氣勢雄渾。無邊的秋色,空寂蒼涼,一片渺茫。置身于如此浩渺壯闊的境界,即使一般人也會觸發(fā)起一種莫名的宇宙意識,何況滿懷報國激情的詞人呢?那江天無垠的壯景怎不激起詞人滿腔的豪情?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怎不使詞人熱血沸騰?那寥落蒼涼的秋色又怎能不令詞人悲慨高歌、潸然淚下?因此,開頭兩句是實寫眼前之景,卻已蘊蓄著深厚之情。開頭兩句兩用“秋”字,并用“無際”加深“千里”之意,這就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建康臨江傍山,所以詞人登臨賞心亭之際,在前兩句寫俯瞰江天之后,接著便寫遙望遠山。假如說寫江天是壯闊的,那么寫遠山就是秀麗的了。韓愈曾說:“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币杂耵⒈扔魃n翠挺拔的青山。皮日休說:“似將青羅髻,撒在明月中!眲t用青羅髻形容碧綠層疊的山巒。辛棄疾借用這兩位詩人的詞語,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遠望的特點,也描寫了遠山的秀麗。縱目遠望,那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有的蒼翠高聳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層層疊疊如美人螺旋形的發(fā)髻,祖國的江山不但有壯闊之美,而且有秀麗之美,這就更加激起了詞人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從而也就觸發(fā)了詞人對中原淪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愁”和“恨”。于是,在上面景中寓情、以景寫情的基礎上,作者便明言其情。但是,為了避免平直,作者不說自己“愁”和“恨”,而是說遠山“獻愁供恨”。作品用移情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觀景物上,由于詞人滿腔愁恨,所以連那秀麗的山峰看起來也不令人愉快,而好像是充滿愁恨了。這樣寫來就更加曲折有味。在以遠視鏡頭遙觀周圍景物之后,作品又把鏡頭移向了賞心亭上的人。詞人原籍山東歷城,而宦游江南,故稱“江南游子”。家鄉(xiāng)淪陷,國家殘破,而一人獨自徘徊于賞心亭上,就已夠悲傷的了,何況又是“落日樓頭,斷鴻聲里”呢!落日的余暉映照著樓頭,失群的孤雁傳來陣陣的哀鳴,一見一聞,通過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種蒼茫悲涼的氣氛,以有聲有色的景物更進一層寫出了詞人的孤寂和悲苦。在這里,作品寫的是實景;同時,那落日殘照又恰好是面臨覆滅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詞人自身的寫照。情景交融,虛實相兼,形象鮮明,含義豐富深刻。以上“秋無際”從江天中見,“玉簪螺髻”從遠目中見,“江南游子”從落日斷鴻中見。接著,緊承“江南游子”續(xù)寫,由即景寫情完全轉入人事人情。這位感慨萬千的江南游子,并不是一般的登樓懷鄉(xiāng),而是“把吳鉤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這銳利的吳鉤,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磪倾^,正是詞人雄心壯志的表現(xiàn)。然而,他卻不被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詞人滿腔悲憤無處發(fā)泄,只能一邊走動,一邊不斷地拍擊著欄桿以泄其情。而詞人這種心情卻并無人能夠理解,這就更增加了他的悲憤!鞍褏倾^看了,欄桿拍遍”,詞人的動作和心情是激烈的,那昂揚的斗志和強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它的灼熱和跳動。如果說“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是以靜態(tài)的景物寫出了詞人的悲涼和“愁”的話,那么,“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則是以動態(tài)的人物動作寫出了詞人的激憤和“恨”。在這里,作品不再用即景寫情之法,而是另換一法,以人物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但同樣都避免了直說。作品所展示給我們的是飽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帶有強烈激情的動作,而感情的具體內涵卻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這樣作品便更加深沉渾厚,蘊藉含蓄,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魅力。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結句已轉入的人事人情,進一步抒情,但卻又換一法,運用典故,通過古人古事抒寫詞人的雄心壯志和堅持用世的決心!靶菡f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季鷹,即晉人張翰!妒勒f新語》中記載:他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xiāng)的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刻辭官回鄉(xiāng)。他因向往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貪圖安逸舒適而棄官歸里,而辛棄疾則不以隱居為然,因而反用此典說:不要說什么鱸魚膾之類的家鄉(xiāng)美味吧,盡管秋天已到,張翰(詞人自指)回家了沒有呢?張翰因見齊王將敗而辭歸,辛棄疾卻并不因南宋面臨的危機而隱退。詞人之所以恥于棄官歸隱,是因為他有著報國的雄心壯志。因此接著又用一典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說,陳登(元龍)因許汜沒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許汜睡下床。許汜把此事告訴了劉備,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希望你能憂國忘家,替社會做些事,你卻只管買房置地,假如我是陳登,我將睡在高樓上,叫你睡在地下,豈止是上下床之別!”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是說,我如果也像許汜那樣只顧買房置地,為個人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雄才大略的英雄了。從而表明了詞人為國忘私的廣闊胸懷,也批判了那些不顧國事、鉆營私利的人。但是,南宋政權投降派得勢,風雨飄搖,怎不令人憂愁!自己長期不被重用,大好年光白白流逝,又怎不令人感傷。據《世說新語言語》載,東晉大將軍桓溫率軍北伐,在路上看見自己從前種的柳樹已有十圍粗了,不禁慨嘆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經這樣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棄疾用這個典故,表現(xiàn)了他懷才不遇、年光虛度的憤慨和苦痛。作品連用三個典故言志抒情,又是另一寫法,但同樣不直不平,婉轉曲折。陳洵《海綃說詞》云:“季鷹未歸則鱸膾徒然一轉,劉郎羞見則田舍徒然一轉,如此則江南游子亦惟長抱此憂以老而已;卻不說出,而以‘樹猶如此’作半面語縮住。”三個典故,一用反問句,一用推測句,一用感嘆句,極富錯綜變化之妙。詞人痛苦之極,不禁一灑悲痛之淚。這不是多愁善感的弱者的眼淚,而是不遇于時的英雄的眼淚。詞的最后說:“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敝綦y求,詞人的痛苦無人來安慰,因此只好喚取紅巾翠袖的歌女來揾淚了。但“倩何人”又表明無人可代為喚取紅巾翠袖,因而只好獨自哀傷,從而表現(xiàn)了詞人的極度孤獨與痛苦。下片結句“倩何人”等13字,與上片結句“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感情沉郁,結構嚴謹。

        辛棄疾的這首詞豪放中有沉郁之情和蘊蓄之法,在上片里,作者用長天、秋水、遠山、落日、斷鴻一系列自然景物,來陪襯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下片抒情。作者運用了幾個歷史典故,來表述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憂愁。因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所以全詞始終充滿著一種激昂慷慨的情調,放送出一種雄渾、高亢的聲音,它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正是辛詞藝術效果的獨到之處

         

        小雪

        [《水龍吟》講析(人教版高二必修說課)]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6.小學英語人教版說課稿

        7.人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

        8.圓的認識說課稿人教版

        9.人教版火燒云說課稿

        10.人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推薦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