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文:
慢慢走,欣賞。 保ü(jié)選)
--人生的藝術(shù)化
朱光潛
我們把實際生活看作整個人生之中的一片段,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shù),因為藝術(shù)是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shù)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chuàng)造和欣賞都是藝術(shù)的活動,無創(chuàng)造、無欣賞的人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shù)。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過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yīng)有的美點。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其中全體與部分都息息相關(guān),不能稍有移動或增減。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見出全篇精神的貫注。這種藝術(shù)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xiàn)。大而進退取予,小而聲音笑貌,都沒有一件和全人格相沖突。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是陶淵明的生命史中所應(yīng)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錯過這一個小節(jié),便失其為陶淵明。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是蘇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應(yīng)有的一段文章,否則他便失其為蘇格拉底。這種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當做一幅圖畫去驚贊,它就是一種藝術(shù)的杰作。
其次,“修辭立其誠”是文章的要訣,一 首詩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絲毫假借。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jié)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個性,物也有物的個性,這種個性又隨時地變遷而生長發(fā)展。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斷不容與另一人在另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濫,生命也忌俗濫。俗濫就是自己沒有本色而蹈襲別人的成規(guī)舊矩。
俗語說得好:“惟大英雄能本色!彼^藝術(shù)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只能做喜劇中的角色。生活落到
喜劇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藝術(shù)的!
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生活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則徹底認真,不讓一塵一芥妨礙整個生命的和諧。一般人常以為藝術(shù)家是一班最隨便的人,其實在藝術(shù)范圍之內(nèi),藝術(shù)家是最嚴肅不過的。在錘煉作品時常嘔心嘔肝,一筆一畫也不肯茍且。像這一類的言行看來雖似小節(jié),而善于生活者卻不肯輕易放過,正猶如詩人不肯輕易放過一字一句一樣。小節(jié)如此,大節(jié)更不消說。我們主張人生的藝術(shù)化,就是主張對于人生的嚴肅主義。
藝術(shù)的能事不僅見于知所取,尤其見于知所舍。蘇東坡論文,謂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這就是取舍恰到好處。藝術(shù)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對于世間一切,也拿藝術(shù)的口胃去評判它,合于藝術(shù)口胃者毫毛可以變成泰山,不合于藝術(shù)口胃者泰山也可以變成毫毛。他不但能認真,而且能擺脫。在認真時見出他的嚴肅,在擺脫時見出他的豁達。偉大的人生和偉大的藝術(shù)都要同時并有嚴肅與豁達之勝!
二、 解析:
創(chuàng)造和欣賞,成就藝術(shù)人生
人人追求生活的完美,怎樣的生活才是完美的?在這篇文章里朱光潛用恰當?shù)谋扔鱽砀嬖V我們這個道理。他指出,人生能不能藝術(shù)化,全在于他的 “性分和修養(yǎng)”。何為性分?性分就是本性、情分,修養(yǎng)是一個人后天學習修煉而成的包括文化知識,思想、品行、道德等在內(nèi)的綜合素質(zhì),就是說人的品性的好壞情分高低、修養(yǎng)的深淺決定了你人生的質(zhì)量。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首先要抓住文中體現(xiàn)主旨的句子,“過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yīng)有的美點”,而后看他如何將寫文章與做人進行比較的。藝術(shù)化的人生須有以下幾個特點:
人格美。因為人格是統(tǒng)率人生的靈魂。人的所作所為必須與他的人格相統(tǒng)一。人格完美,生活即完美。做人要有原則和立場,做任何事,任何時候不能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能喪失立場和尊嚴。鍛造高尚的人格是藝術(shù)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
情趣美。誠是文章修辭之本,也是做人之本。就是為人行事不虛偽,不做作,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人如寫文章,也應(yīng)抒發(fā)人的至性深情,要活出自己的個性。個性的,才是真實的獨特的,才是有情趣的人生。“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jié)果”。萬物是變化的,人的情趣也是變化的。有豐富多彩的世界,就會獲得豐富多彩的情趣。就能成就豐富多彩的人生。
本色美。生活如文章忌俗濫,“俗濫就是自己沒有本色而蹈襲別人的成規(guī)舊矩”!氨旧痹侵甘挛镌瓉砭哂械念伾,喻指人的個性特質(zhì)。俗濫的人只是在走別人的老路,墨守成規(guī),毫無新意,沒有創(chuàng)新!坝顾椎娜酥荒茏鱿矂〉慕巧,什么是喜劇?所謂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毀了給人看,人如果變成了俗人,就變成了受人嘲笑唾棄的人,庸庸碌碌一生,也就沒有完美的生活。
嚴肅美與豁達美。善于取,態(tài)度嚴肅認真,哪怕是細節(jié)也不放過;善于舍,對于不合藝術(shù)口味的如虛偽、庸俗、循規(guī)蹈矩、蠅頭蝸角之利等,舍得放棄。該取時則取,該放時則放。締造藝術(shù)人生的人懂得恰當取舍。
總之,藝術(shù)化的人生,講求人格美,本色美,嚴肅美和豁達美,講求欣賞與情趣美。而人生的樂趣就在于創(chuàng)造和欣賞。朱光潛說:所謂人生的藝術(shù)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情趣越豐富,生活也越美滿,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許多事物能否欣賞。鍛造藝術(shù)化的人生,從不斷創(chuàng)造和欣賞開始。
三、 釋例:
生活中的美:美,無處不在
人一生都在追求和創(chuàng)造美的東西。但很多人卻對美事物視而不見。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因為人們常用功利之心來看待事物,即所謂利欲熏心,就妨礙了他發(fā)現(xiàn)美,生活才缺乏情趣。因此,要想獲得美感,就要超越一切功利之上,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獲得美感,先要對事物抱有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和眼光。有了這種心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美,而獲得獨特的感受和情趣。沒有這種態(tài)度和眼光,也就不可能獲得美感?陀^景物只有與人的情趣和想象對接產(chǎn)生的意象才能稱之為美,所以美是主觀與客觀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比如泰戈爾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就是從夏天的怒放的花、秋天飄落的黃葉感悟到人應(yīng)該怎樣生和死的理趣的。
獲得美感必須對所觀之物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不可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因為美感的獲得必須是在對孤立事物的欣賞中獲得的。如果不專心,注意力和情感就會轉(zhuǎn)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得不到或只得到一點點美感。自然景物的美,如初升的太陽,滿天的繁星,高山流水,風花雪月,甚至一顆小草,一滴水珠等,如果我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將自己的情趣與想象與之對接,就會獲得美感。
生活中的美,要靠丑來襯托。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欣賞標準的就是美的,所以美即是一種常態(tài),而丑是一種非常態(tài)。而藝術(shù)可以使丑的變成美的,自然美卻不能。假的惡的就是丑的,真的善的就是美的。如果這個世界都是美的沒有丑,也就不能見出美。所以美具有相對性。不是絕對的。比如在兒童時期,你會覺得一個路邊的小石子都很有情趣,可以玩半天,到了少年時代你的美的標準就會提高了,就不會覺得那樣一顆石頭是有情趣的了。
朱光潛說:看待事物要將自己的想象和情趣與外物交接,才能有所得。而他所得的深淺與他的想象與情趣成比例。這樣說來我們應(yīng)該努力培養(yǎng)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純正的情趣,才能更多地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
移情作用:物我不分
移情作用就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的情感。移情作用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是應(yīng)用了比擬或象征的手法。例如辛棄疾的《遣興》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無知覺無情感的松樹幻化成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去“問松”,“松”竟然伸手要攙扶他這個因買樂澆愁而醉倒的人,襯托出一個不能伸展懷抱又不甘沉淪大丈夫形象,松與人,都充滿情趣。
移情的作用的發(fā)生需要幾個條件:
一、物我兩忘,合為一體。聚精會神心無旁騖物我同一,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qú僵臥)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鼻f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醒來后,回想夢境,竟然不知道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他把自己的性格與情感移注到蝴蝶身上,使蝴蝶有了他的情感思想,覺得他自己變成了蝴蝶,同時他又覺得自己也有蝴蝶的特性,蝴蝶也有他這個人的情感和個性,醒來后又覺得是蝴蝶變成了他。恰巧是物我不分、合而為一的注腳。
二、推己及物,設(shè)身處地。 朱光潛說,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與情感移注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如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詞運用象征的手法,把自己當做梅花的化身,使梅花著我之情感,有“寂寞”,會發(fā)“愁”;我也具有梅花的特性,不“爭春”,“零落”,“香”等,這樣,在聚精會神中,我的情趣與物的情趣往復(fù)回流,塑造了一個面對冷遇和打擊堅持理想不改變節(jié)操的傲岸詩人形象,藝術(shù)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移情常帶有無意的模仿
比如常看到很多人打電子游戲時特別忘我地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人物。握手柄的兩手會隨著游戲里的人物上下左右地擺動,身體也會隨之前后左右地傾斜,筋骨肌肉也會跟著緊張起來。這就是移情作用中的不自覺的模仿。“近朱者赤”,表明移情作用還能起到凈化心靈,減少濁念的作用。
欣賞的距離:草色遙看近卻無
欣賞需要距離,距離產(chǎn)生美。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告訴我們審美的方法?创皇挛铮嚯x不同,觀察的角度不一,獲得的美感也不同。
空間距離:韓愈有詩曰:“草色遙看近卻無!苯葱〔輨倓傘@出地面,稀疏寥寥,愿望卻青青一片。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美學道理:距離產(chǎn)生美。有人說,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那是因為他對外物司空見慣,而這外物又與自己有了這樣那樣的利害關(guān)系,激不起人的興趣,就無法產(chǎn)生美感。這就是常年住在西湖邊上的人不覺得它美而住在大漠戈壁里的人覺得它美的原因。反之亦是。
時間距離: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蘇軾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都是把歷史事件放在漫長的歲月之后看待,勾畫出壯美的畫面。放遠了看,古代刀光劍影,尸橫遍野,血腥的戰(zhàn)爭也成了美的畫面!岸缺M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經(jīng)過時間的淘洗,多少仇怨和痛苦都變成了美。
跳開功利的圈子:去除功利之心,才能獲得美感。比如書本,我們整天對著它,根本感覺不到它的美,倘若把它的樣子畫在黑板報上,就成了欣賞對象,我們會感覺到它的美,那是因為它已經(jīng)超出了實用的范圍,成了審美的對象。要跳出原來功利的圈子,用無所為而為的心態(tài),才能發(fā)現(xiàn)美的情趣。
欣賞借助于歷史知識。欣賞水平的提高除了審美經(jīng)驗提高了之外,還有賴于知識水平的提高。比如欣賞一首古典詩,我們還需要借助對時代背景的了解,對作者生平事跡思想狀況的了解,即所謂的知人論世,才能深入理解,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所以,欣賞的距離要適當。距離近了放遠點,遠了拉近點。
萬樹相
[《談美》例析(人教版高一選修教學論文)]相關(guān)文章:
5.高一地理教學論文
6.高一語文教學論文
10.談美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