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硯山縣一中 田錦寧
《致橡樹》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派代表人物舒婷的代表作。近30年過去了,作為一首獨特的愛情詩,現在讀起來,仍會被詩中濃烈感情色彩以及理性的傾向所吸引。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花朵……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詩人把自己的抒情主體,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作為愛的另一方是橡樹的形象。以“致橡樹”作為詩的題目,表明詩的中心是愛的一方對另一方的傾訴。這種傾訴,不僅表白對愛的誠摯、堅貞和熾熱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現對愛的理解和信念。
同樣是愛情詩,《致橡樹》,不像常見的愛情詩直抒胸臆,用炎熱的詩句表達對愛的焦灼和渴望,對意中人的熱烈追求與贊美,或抒發(fā)失意的愛情給自己的悲苦與煎熬。不是花前月下,纏纏綿綿,就是依依不舍,悲悲戚戚。它跳出一般愛情的窠臼,擺脫情網中人的意亂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照愛情,對愛情的本質進行一番的理性考問與判斷……我如果愛你,不應該怎樣。愛應該怎樣。
《致橡樹》,讓我們知道千百年來那種男歡愛的程式不見了,所謂自古只有“藤纏樹”的女性對男性的溫順依附關系也被徹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獨立相互尊重的新型愛情關系。詩人以橡樹和木棉兩種高大壯美的喬木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美和女性的陰柔美。用它們比鄰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象征男女之間的理想愛情。詩人就這樣通過“木棉樹”的自白,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的、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存在,又珍惜自身價值的嶄新的愛情觀。
《致橡樹》的抒情主人公莊嚴宣布:她決不贊同那種依附性的愛情觀。她不愿做 “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橡樹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愿學“癡情鳥兒”,為點綴的生活而吟唱“重復單調的歌曲”;她也不以為愛情只是單純的奉獻,像“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隨時為他送去“清涼和慰藉”。這些都還不夠的,她所追求的是獨立的個性、平等的地位。愛的前提是要把“我”看成“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雙方要具有同等的尊嚴和價值。這個前提意味著相愛的雙方要有完整的個性:“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意味著相愛雙方同甘共苦、永不分離:“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意味著相愛雙方靈魂上的相互依存:“根,緊緊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在《致橡樹》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中摒棄的是金錢和權勢裝飾的虛假情愛以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獨立的人格,自我的價值。雖然全詩的情調溫柔委婉,但卻鋒芒潛藏,尖刺直指陳腐的愛情婚姻觀。近30年過去了,這也正是仍然令無數青年讀者傾倒的原因。
[獨立、平等的新型愛情觀(《致橡樹》備課材料)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相關文章:
2.a拼音教學課件
4.致橡樹教案
5.典范英語1a課件
7.漢語拼音a的教案
9.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