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也談古代稱謂中的名和字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玉屏民族中學(xué) 羅康錫

        古代稱謂,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這風(fēng)氣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很普遍了!抖Y記曲禮上》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辟F族男子二十歲時(成年)行加冠之儀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時可以盤發(fā)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來亦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雌饋恚@取字的規(guī)矩最初是囿于上層社會的圈子,但后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xí)。

        一、 稱名和字,表謙遜和表尊敬

        在古代稱謂禮貌語中,對人的稱呼很講究,“古人對于稱呼有一種禮貌式,就是不用人稱代詞。稱人則用一種尊稱,自稱則用一種謙稱!庇谑菍θ嗣姆Q呼也有特定的稱法,形成了一類稱謂禮貌式,用字、號、稱人,表示尊敬;用名自稱,表示謙遜。

        古人的名字分為名(正名)和字(表字)。取名較隨便,取字要行冠禮。男子須到二十才加冠取字,儀式還很莊肅,得占卜吉日,到宗廟舉行!抖Y記冠義》說:“禮儀之始,在于容體!庇终f:“冠者,禮之始也!惫湃酥v究禮儀,認(rèn)為加冠正容是社儀之始,十分重視。取字與加冠同時進(jìn)行,可見其比取名莊重嚴(yán)肅,故用字也當(dāng)比用名莊重嚴(yán)肅。在古人看來用字稱人能表示恭敬,用名稱人就顯得輕慢。

        對此,《春秋左傳》有記述。魯桓公七年,《春秋》:“夏,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薄蹲髠鳌罚骸捌吣甏海安、鄭侯吾來朝,名,賤之也!濒斍f公二十五年,《春秋》:“二十五年春,陳女叔來聘,始結(jié)陳好也。嘉之,故不名!睂眙攪莸撵安⑧嚭,魯史記錄直書其名“綏、吾離”,是表示輕視;而對來魯國結(jié)盟友好訪問的陳國使者,魯史記錄不書其名而書其字“女叔”,是表示尊敬以嘉獎女叔的友好行為!蹲髠鳌访鞔_地說明了稱名和稱字的顯然差別。在這種觀念下,古人對稱名和字很慎重,除非尊長對卑幼,或有特殊情況,是不能隨便用名來稱人的

        相反,用字自稱就不謙虛,自稱只能用名。例如:

        (1) 衛(wèi)公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論語子張》)

        (2)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漢書蘇武傳》)

        (3)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論語子路》)

        (5) 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問于桀,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又《微子》)

        (6)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又《先進(jìn)》)

        例(1)公孫朝與子貢談話時用字稱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論語》里稱字只限于旁稱,這代表了先秦時代稱字的用法。例(2)李陵與蘇武對話時用字面稱蘇武,自稱名。蘇武字子卿。這說明漢代以后稱字可以用于對稱。例(3)王安石在給司馬光信中用字稱對方。寫信如面談,也是對稱。司馬光字君實。例(4)子路與老師孔子對話孔子用名(由)對稱子路,了路名仲由,這是尊稱卑。例(5)子路用孔子的名回答長沮的詢問,這是特殊情況,如果不用名而用“夫子”(老師)之類的稱呼回答,對方仍弄不清是誰。這種特殊情況下尊卑逆向稱名的稱呼也只限于旁稱。例(6)子貢與老師談?wù)摿硗鈨蓚學(xué)生顓孫和卜商,子貢稱呼他們的名,這又是學(xué)生當(dāng)著老師的面稱其他學(xué)生的特殊情況,是出于對師長的尊敬。

        二、“名”和“字”的關(guān)系

        名與字在多數(shù)情況下共同構(gòu)成一個人的代號,盡管用途不盡相同,二者之間還是有聯(lián)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與字內(nèi)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如三國時的名將張飛,字翼德,在這-名字中, “飛”是名, “翼德”則是對“飛”的解釋,因為 “飛”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動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之間也有聯(lián)系,即“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命而樂天。 “名”和“字”的關(guān)系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bǔ)充,是和“名”(正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如:屈原在《離騷》里自述:“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就是“平”,“靈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2、古人“名”和“字”的關(guān)系有意義相同的。

        如:東漢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xué)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wù)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游”也是同義。又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字子固,他們名、字中的“良”與“善”、“鞏”與“固”也都是同義。

        3、“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

        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xué)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jī)字士衡,“機(jī)”、“衡”都是北斗中的兩顆星。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bǔ)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bǔ)”過才能“無咎”。“漁”(打魚)、“樵”(砍柴)常為侶,宋代史學(xué)家、《通志》的編者鄭樵字漁仲;“漁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學(xué)家李漁字笠翁。

        4、“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

        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鈄腫影骸⑶宕作家管同字異之,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睿ǜ)”與“昂”、“同”與“異”都是反義。

        5、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

        如:漢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有“非不偉其體幹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三國趙云字子龍,取自《周易》“云從龍,風(fēng)從虎”;唐代文學(xué)家陸羽(著有《茶經(jīng)》,后世尊為“茶神”)字鴻漸,也是取自《周易》“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元末戲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記》)字則誠,取自《禮記》“誠則明矣”;明代軍事家于謙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錢謙益字受之,則都是用《尚書》中“謙受益”的典故。

        三、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

        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

        漢代以后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guān)系,如唐代抵抗安祿山的名將顏果卿和他的弟弟顏曜卿、顏春卿共用“卿”字,和他們同輩的堂兄弟顏真卿(以書法傳世)也用“卿”字。

        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明神宗的兒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歷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這種情況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輩名,具體到個人身上就只有半個字了。

        綜上可知,我國古人的稱謂遠(yuǎn)比現(xiàn)代人復(fù)雜,他們有名又有字、很多時候還有號。這種姓名字號的并存,既適應(yīng)了當(dāng)事人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情況下的需要,也為我們現(xiàn)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途行,更為中國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

        [也談古代稱謂中的名和字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相關(guān)文章:

        1.《a e 》教師備課教案

        2.

        3.

        4.A字母開頭的四字成語

        5.a拼音教學(xué)課件

        6.《a u iu》教學(xué)課件

        7.典范英語1a課件

        8.古代寬容的名言

        9.哆啦a夢剪紙教程圖解

        10.漢語拼音a的教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