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和名句。
2、理解《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史家實錄精神。
3、理解對比法、互見法塑造人物形象、記述史實的方法與作用。
相關(guān)知識:
1、 不虛美,不隱惡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引劉向、揚雄之言,贊揚《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不虛美,不隱惡”,就是記述態(tài)度嚴謹,反映事實準確;不僅善惡必書,而且恰如其分;對“善”不虛夸,對“惡”不隱諱!安惶撁,不隱惡”不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據(jù),全面系統(tǒng)地直書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
2、 互見法
互見法是司馬遷為適應(yīng)紀傳體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它是將一人事跡、一件史事,分散在數(shù)篇之中參錯互見,彼此相補;ヒ姺ǖ淖饔檬嵌喾矫娴模夯ヒ姺ㄔ敶寺员,敘述史事條理分明,避免重復(fù);互見法正名實,于回護之中不失歷史真實;互見法是塑造傳記人物形象的一個好方法;互見法兩傳存疑,廣載異聞,以備參考。
預(yù)習(xí)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劉媼( ) 須髯( 。 貰酒( ) 大澤之陂( ) 每酤留飲( ) 酒讎數(shù)倍( ) 乃紿為謁( )( )
酒闌( ) 箕帚( ) 轘轅( )( )
軹道 ( ) 玉卮( ) 乃以秦王屬吏( )
日夜跂而望歸( ) 擊筑( ) 獻饗軍士( )
黥布( ) 滎陽( ) 酈食其( ) ( )
潁陽( ) 泛水(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
昌邑未拔 攝衣謝之,延上坐
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乃以秦王屬吏
非有功伐 還軍霸上
去輒燒絕棧道 漢王復(fù)入壁
與齊王等期會而擊楚軍 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
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陽 起為太上皇壽
父兄不能給 可四千余人
意豁如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1)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2)高祖常繇咸陽
(3)遂坐上坐,無所詘 (4)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
(5)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6)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
(7)乃詳尊懷王為義帝 (8)兵罷戲下
(9)不如決策東鄉(xiāng)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2)誹謗者族
(3)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4)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
(5)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
(6)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課堂練習(xí):
1、 解釋下列詞語:
因:(1)因家沛焉 (2)因敬重之,引入坐
(3)高祖因狎侮諸客 (4)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
相:(1)呂公者,好相人 (2)無如季相
(3)其在衛(wèi)者,相中山
固:(1)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2)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 (2)沛公引兵西
(3)相如引車避匿 (4)左右欲引相如去
輒:(1)去輒燒絕棧道 (2)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
解:(1)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2)項羽解而東歸 (3)庖丁解牛
則:(1)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
(2)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 (3)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
以:(1)乃以秦王屬吏 (2)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3)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4)啖以利 (5)可以有大功
(6)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然:(1)然恐,不敢不服耳 (2)不然,籍何以生此
(3)喟然太息曰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并解釋:
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 降章邯
會項伯欲活張良 沛公從百余騎
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沛公然其計 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欲約分王關(guān)中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
都彭城 項羽與宋義北救趙
夜往見良 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 高祖竟酒,后 。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大王起微細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
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遇彭越(于)昌邑
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田南
系頸以組
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
諸將過此者多
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
4、翻譯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2)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3)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張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
(4)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
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陳)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①,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王曰:“罷,就舍矣!逼皆唬骸俺紴槭聛,所言不可以過今日!庇谑菨h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笔侨漳税萜綖槎嘉,使為參乘,典護軍②。諸將盡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復(fù)亂臣也,愿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無益處于勝負之數(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睗h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fù)言。
(節(jié)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處指侍從官。②護軍:監(jiān)督、協(xié)調(diào)各將領(lǐng)行動。③喧(xuān):喧嘩。④尾生;古代傳說堅守信約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為人孝順。
1、對下列三句話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①使為參乘,典護軍 ②今又從吾游 ③漢王乃謝
A. ①做模范 ②游玩 ③道歉 B. ①做模范 ②交往 ③道謝
C. ①掌管 ②交往 ③道歉 D. ①掌管 ②游玩 ③道謝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 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軍長者!
B. 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C. 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D.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平“能言善辯”的一組是( )
①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
②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
④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⑤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⑥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對本文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漢王受絳侯、灌嬰等影響,懷疑陳平,陳平解釋有理,才得到漢王信任。
B. 陳平能言善辯,深得漢王信任。漢王能力排眾議,重用陳平。
C. 陳平靠能言辯取得漢王信任,諸將對他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D. 陳平為人品質(zhì)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辯,因而取得漢王信任。
答案
預(yù)習(xí)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劉媼( ǎo ) 須髯( rán。 貰酒( shì ) 大澤之陂( bēi ) 每酤留飲( gū )
酒讎數(shù)倍( chóu )乃紿為謁( dài )( yè ) 酒闌( lán ) 箕帚( jī )
轘轅( huán )( yuán ) 軹道 ( zhǐ ) 玉卮( zhī) 乃以秦王屬吏( zhǔ)
日夜跂而望歸( qǐ) 擊筑( zhú) 獻饗軍士( xiǎng ) 黥布( qíng )
滎陽( xíng ) 酈食其( yì ) ( jī ) 潁陽( yǐng ) 氾水( fàn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 (輕視)
昌邑未拔 (攻下) 攝衣謝之,延上坐 (提,道歉,請)
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示眾) 乃以秦王屬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勞) 還軍霸上(駐扎)
去輒燒絕棧道 (斷 ) 漢王復(fù)入壁(營壘)
與齊王等期會而擊楚軍(約定日期) 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陽(水的北面) 起為太上皇壽(獻酒獻物,祝人長壽)
父兄不能給(供給,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約)
意豁如也 (……的樣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1)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責”通“債”
(2)高祖常繇咸陽 “!蓖ā皣L” “繇”通“徭”
(3)遂坐上坐,無所詘 “坐”通“座”“詘”通“屈”
(4)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 “鹵”通“擄”“憙”通“喜”“解”通“懈”
(5)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 “內(nèi)”通“納” “距”通“拒”
(7)乃詳尊懷王為義帝 “詳”通“佯” (8)兵罷戲下 “戲”通“麾”
(9)不如決策東鄉(xiāng) “鄉(xiāng)”通“向”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大度:古義“遠大的抱負” 今義“氣量寬宏能容人”
家人:古義“平民百姓” 今義“一家人”
作業(yè):古義“勞苦的工作” 今義“學(xué)習(xí)完成的功課”
(2)誹謗者族
誹謗:古義“非議國政” 今義“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3)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約束:古義“規(guī)約,規(guī)章”今義“限制使不出范圍”
(4)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
漸: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5)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
山東:古義“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今義“山東省,省份名”
(6)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無賴:古義“沒有賴以謀生的手段,沒有出息” 今義“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課堂練習(xí):
2、 解釋下列詞語:
因:(1)因家沛焉 (于是) (2)因敬重之,引入坐(于是,就)
(3)高祖因狎侮諸客 (趁機) (4)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憑借,依靠)
相:(1)呂公者,好相人(給人看相) (2)無如季相(面相)
(3)其在衛(wèi)者,相中山 (做相)
固:(1)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來)(2)呂公因目固留高祖(堅持)
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領(lǐng)) (2)沛公引兵西 (率領(lǐng))
(3)相如引車避匿(調(diào)轉(zhuǎn)車頭) (4)左右欲引相如去(牽,拉)
輒:(1)去輒燒絕棧道(就) (2)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總是)
解:(1)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逃脫)
(2)項羽解而東歸(解散諸侯軍隊) (3)庖丁解牛(剖開,分割)
則:(1)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 (就)
(2)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3)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視為準則)
以:(1)乃以秦王屬吏 (把) (2)二世使使者斬以徇(而,表承接)
(3)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因為)
(4)啖以利 (用) (5)可以有大功 (憑借)
(6)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認為)
然:(1)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轉(zhuǎn)折,“但是”) (2)不然,籍何以生此 (這樣)
(3)喟然太息曰 (……的樣子)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并解釋:
(1) 使動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 (使……與眾不同) 降章邯 (使……投降)
會項伯欲活張良 (使……活命) 沛公從百余騎 (使……跟從)
(2)意動用法
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認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為苦) 沛公然其計 (認為……正確)
(3)名詞活用為動詞
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 欲約分王關(guān)中 (稱王)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 (駕著白馬白車) 都彭城 (定都)
(4)名詞作狀語
項羽與宋義北救趙 (向北) 夜往見良 (在夜間)
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 (在途中)
(5)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 (與……交好) 高祖竟酒,后 。 (留到最后)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趕在諸侯之前)
(6)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大王起微細 (平民,卑微的身份)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 (判斷句) 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 (判斷句)
此三者,皆人杰也 (判斷句)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被動句)
遇彭越(于)昌邑 (狀語后置句) 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田南 (狀語后置句)
系頸以組(狀語后置句) 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定語后置句)
諸將過此者多(定語后置句) 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 (定語后置句)
4、翻譯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他平常就有干大事的氣魄,不愿意做一般老百姓所從事的謀生的事。
(2)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您如果一定要誅滅沒有德行的暴秦,就不應(yīng)該坐著接見長者。
(3)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張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
正好項伯想要救張良,于是項伯連夜來到沛公軍營見張良,(項伯會見張良后返回楚營),用不能攻殺劉邦的道理勸告項羽,項羽這才作罷。
(4)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
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松懈,于是大破秦軍。
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陳)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①,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王曰:“罷,就舍矣。”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庇谑菨h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笔侨漳税萜綖槎嘉,使為參乘,典護軍②。諸將盡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復(fù)亂臣也,愿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無益處于勝負之數(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睗h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fù)言。
(節(jié)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處指侍從官。②護軍:監(jiān)督、協(xié)調(diào)各將領(lǐng)行動。③喧(xuān):喧嘩。④尾生;古代傳說堅守信約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為人孝順。
1、對下列三句話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C )
①使為參乘,典護軍 ②今又從吾游 ③漢王乃謝
A. ①做模范 ②游玩 ③道歉 B. ①做模范 ②交往 ③道謝
C. ①掌管 ②交往 ③道歉 D. ①掌管 ②游玩 ③道謝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D )
A. 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軍長者! (逃跑)
B. 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男子)
C. 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事奉)
D.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平“能言善辯”的一組是( D )
①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 ②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
④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⑤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⑥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對本文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 漢王受絳侯、灌嬰等影響,懷疑陳平,陳平解釋有理,才得到漢王信任。
B. 陳平能言善辯,深得漢王信任。漢王能力排眾議,重用陳平。
C. 陳平靠能言辯取得漢王信任,諸將對他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D. 陳平為人品質(zhì)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辯,因而取得漢王信任。
[譯文]
陳平就到修武投降漢軍,通過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見他。這時萬石君石奮做漢王的中涓,接受了陳平的名片,引陳平去見漢王。陳平等七個人都進去了,漢王賜給他們酒食。漢王說:“吃完了,到館舍去休息吧!标惼秸f:“我為要事而來,我所要說的,不能挨過今日!碑敃r漢王便與他交談,因而很高興,問道:“您在楚軍中擔任什么官職?”回答說:“當都尉!碑斕炀腿蚊惼疆敹嘉,讓他當參乘,主管監(jiān)督聯(lián)絡(luò)各部將領(lǐng)的事。將領(lǐng)們都喧嘩起來,說道:“大王這天得到一個楚的逃兵,不知道他才能高低,就和他同坐一輛車子,反倒讓他監(jiān)護老將!”漢王聽到(這些議論)后,更加寵幸陳平!
絳侯(周勃)、灌嬰等都毀陳平說:“陳平即使是美男子,只不過外表美麗,并沒有真才實學(xué)。我們聽說陳平家居時,和他的嫂子私通;事奉魏無知又不能容身,逃出來歸順楚王;歸楚和楚王不相投,又逃來歸漢。如今大王器重他授予高官,讓他監(jiān)督各部將領(lǐng)。我們所說陳平接受將領(lǐng)們的金錢,給錢多的,就得到好的待遇,給錢少的,就得到差的待遇。陳平,是個反復(fù)無常的亂臣,希望您審察他。”漢王對陳平懷疑起來,召魏無知來責備他。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他的)才能,陛下所問的是(他的)品行。假如現(xiàn)在有尾生、孝己的好品行而對戰(zhàn)爭勝敗的關(guān)鍵問題沒有益處,陛下那有空閑時間去使用他呢?楚、漢相持不下,我推薦有特殊謀略的人,只考慮他的計謀能否有利于國家。又何必因為盜嫂、受金而懷疑他呢?”漢王又召陳平責備說:“先生事奉魏王不相投,便離開他去投楚王,如今又跟著我活動,講信義的人應(yīng)當這么三心二意的嗎?”陳平說:“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主張,所以離開他去事奉項王。項王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的不是姓項的本家就是老婆的兄弟們,即使有奇謀之士也不能任用,我這才離開楚軍。聽說漢王能夠用人,因此投奔大王。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金錢便沒有支出的費用。如果我的計謀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采用;假使沒有可用的,金錢還在,我可以封存送到官府,請求辭職!皾h王就向他道歉,給予豐厚的賞賜,任命他為護軍中尉,監(jiān)督所有將領(lǐng)。將領(lǐng)們才不敢再說什么了
[《高祖本紀》導(dǎo)學(xué)案(蘇教版選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談中國詩》導(dǎo)學(xué)案
3.高祖本紀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