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 了解莊周及《莊子》有關(guān)的常識; 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志, 名, 置, 息, 適, 窮,是)、虛詞(其, 之, 以, 而, 焉)和文言句式(判斷句, 省略句, 賓語前置句, 狀語后置句)。
2. 了解莊子的思想和文風(fēng); 分析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及“逍遙游”的準確含義。
3. 鑒賞本文用寓言說理, 想象奇特、意境開闊的特點; 以及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的寫作藝術(shù)。
文題背景
1. 題目解說
逍遙, 悠游自得的樣子!板羞b游”是莊周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跺羞b游》一文是《莊子 內(nèi)篇》的第一篇, 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當(dāng)中, 形成獨特的風(fēng)格。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一憑的主張, 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周的眼里, 客觀現(xiàn)實中的一事一物, 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 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 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 超脫于現(xiàn)實, 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 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 追求無條件的、無任何束縛的、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2.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 名周, 宋國蒙(現(xiàn)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 戰(zhàn)國時著名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
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莊子“其學(xué)無所不窺, 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 為道家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世稱“老莊”。把“天道”看成世間萬物的本源, 主張順應(yīng)自然, 反對儒家提倡的仁義道德及禮儀制度, 在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 也充滿了悲觀、虛無的情調(diào), 采取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
莊周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 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 否定客觀真理, 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 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一切順應(yīng)自然, “安時而處順”,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 他主張無為而治, 反對一切社會制度, 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的文章汪洋恣肆, 跌宕多姿, 想象奇特, 構(gòu)思巧妙, 善用寓言和比喻, 用形象、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道理。這種隨意灑脫的文風(fēng)容易對初讀《莊子》者造成一定的障礙, 即對文章的主旨不易把握!跺羞b游》集中體現(xiàn)了莊子文章的這一特色。
3. 作品簡介
《莊子》一書, 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jié)集, 是道家的經(jīng)典之作。據(jù)《漢書 藝文志》著錄, 原為52篇。今存共33篇, 分為內(nèi)篇7篇, 外篇15篇, 雜篇11篇。內(nèi)篇一般認為是莊子自著; 外篇和雜篇有些篇章與莊子的思想有所不同, 可能出自后學(xué)或其門人著。
《莊子》一書, 在漢代以前未受重視, 到了魏晉時代社會動蕩, 玄學(xué)盛行, 才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唐代統(tǒng)治者崇尚佛老, 故唐玄宗天寶元年(742), 皇帝下詔名《莊子》為《南華真經(jīng)》, 追贈莊子為華南真人。
《莊子》構(gòu)思巧妙, 想象奇特, 詞匯豐富, 尤以巧用寓言見長, 富有濃厚的文學(xué)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 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 都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xué)形式及其定名, 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 如《逍遙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 《養(yǎng)生主》中庖丁的形象, 《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 《螳臂當(dāng)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 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
4. 背景簡介
莊子生活的年代, 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zhàn)亂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 各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愈演愈烈, 戰(zhàn)爭也空前殘酷。莊周對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及統(tǒng)治者深為不滿, 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 發(fā)出沉痛的抗議。一方面“竊鉤者誅, 竊國者為諸侯” (《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羞與為伍, 但另一方面,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記 老子伯夷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他無力改變現(xiàn)實, 心有不甘, 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 在絕對的自由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這種情況下, 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整體把握
《逍遙游》居《莊子 內(nèi)篇》之首, 是闡發(fā)莊子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觀點的著名篇章?梢哉f《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綱領(lǐng)。就藝術(shù)特色來看, 也可稱為莊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 足以顯示莊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風(fēng)格!伴_宗不了逍遙字, 空讀南華三十篇”(馬敘倫《為〈莊子義證〉成率題絕句》), 可見《逍遙游》在《莊子》一書中的重要性。
全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篇首到“圣人無名”, 提出只有做到無己、無功、無名才能“無待”, 從而達到逍遙的境界。
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于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 進一步論證“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圣人無名”。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篇末, 歸納主題, 指出“逍遙游”的最高境界。
本篇課文節(jié)選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即從篇首至“圣人無名”。“逍遙游”的含義, 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選文一開篇就盡顯壯闊、神奇, 以大鯤巨鵬展開想象, 并窮形盡相地進行夸張的描寫。這種異想天開之辭造成先聲奪人之勢, 似乎是對鯤鵬大加褒揚, 但隨即筆鋒一轉(zhuǎn), 指出鯤鵬看似逍遙, 實則還未達到逍遙的境界, 因為鯤鵬還是“有所待”的。與鯤鵬的“大”相對應(yīng), 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蜩和學(xué)鳩等“小”的形象, 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接下來是對上述觀點的擴展和深化。作者列舉了大年和小年對立的例子, 進一步發(fā)揮了物有所待的觀點, 所列舉的事物無論短命還是長壽, 都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隨后作者借商湯和夏棘的問答, 再次言及鯤鵬, 以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
最后一段, 作者步步深入地對“無待”進行了論述。先以批判目光短淺的庸人引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榮子以及更勝一籌的“御風(fēng)而行, 泠然善也”的列子, 但又隨即指出, 二人盡管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但還是有所待的。作者先述后議, 先破后立, 在列舉了種種有所待的現(xiàn)象和事物之后, 闡述了什么是逍遙之境, 怎么樣才能達到逍遙之境。在莊子看來, 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 以游無窮”, 才能做到“無待”, 才能達到“逍遙游”,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 就得做到“無己”“無功”“無名”, 尤其是要做到“無己”。
寫作特色
一、富于想象, 善于夸張, 多用比喻, 在想象和夸張中營造雄奇開闊的意境, 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寫鯤鵬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寫樹木壽命之長, 曰其以五百歲、八千歲為春秋。將想象和夸張大量運用于哲理散文中, 氣勢磅礴, 意境開闊, 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性, 使之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善于運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肚f子 寓言》中提出“寓言十九, 重言十七, 卮言日出”, 《天下》篇又提出“以卮言為曼衍, 以重言為真, 以寓言為廣”, 其實這也正是《莊子》一書的寫作方法。如《逍遙游》一開篇就運用了鯤鵬的寓言來說明“有所待”, “以寓言為廣”, 將寓言用在說理當(dāng)中, 結(jié)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使說理更透徹明了, 也使文章具有了象征的意味。隨著事理的推進, 作者在寓言中加入了卮言的手法, 寫蜩與學(xué)鳩對大鵬的嘲笑, 引出“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的命題。為了說理的需要, 作者又“以重言為真”, 虛構(gòu)、假托或征引前人之語, 通過“湯之問棘”深化了其觀點。第3段則運用“以卮言為曼衍”的方法, 抽象論說, 層層推進。從中可看出作者藝術(shù)技巧之高超。
三、夾敘夾議, 借助比喻和歷史故事闡發(fā)哲理, 節(jié)節(jié)敘事, 節(jié)節(jié)議論, 或以具體形象感人, 或直接擺出觀點, 議論方式靈活多變, 增強說服力。
四、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文章多次進行“小”與“大”的對比, 如蜩、學(xué)鳩與鯤鵬的對比, 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對比等, 最后點出一直隱而不發(fā)的“有待”和“無待”的對比, 使說理更充分有力。
本文虛實相生、縱橫跌宕、錯落有致、開闔有度、揮灑自如, 確如李白所贊: “開浩蕩之奇言”。雖然莊子追求的絕對自由的思想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是現(xiàn)實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 關(guān)于莊子的思想也是眾說紛紜、有待鑒別, 但從其藝術(shù)特色上來說, 莊子之文汪洋恣肆、浩淼奇警的浪漫主義風(fēng)格以及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法還是很值得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
問題探究
1. 莊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么特色?
《莊子》一書善用寓言, 《逍遙游》也充分顯示了這個特點!肚f子》一書中明言“寓言十九”“以寓言為廣”, 司馬遷亦指出其“著書十余萬言, 大抵率寓言也” (《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綜觀全書, 確如司馬遷所言, 《莊子》全書大小寓言共計二百多個, 數(shù)量之多, 運用頻率之高使他人只能望其項背。
所謂寓言, 即寄寓之言, “意在此而言寄于彼”(王先謙《莊子集解》)。莊子散文的寓言有著鮮明的特點。
一是暗喻性。莊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結(jié)合在一起的, 如在《逍遙游》中, 鯤鵬等的寓言其實就是比喻。同時在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 如水與舟的比喻, 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等, 有助于主題的表達。
二是想象性、虛構(gòu)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只莊子, 還有孟子、韓非等人, 但莊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間傳說和韓非的歷史典故, 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與語, 寄辭于其人”(劉向語), “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 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虛構(gòu)而成。如果說孟子、韓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實”和“真”的話, 那么莊子的寓言則偏于“虛”和“幻”。而這種想象虛構(gòu)又往往超越時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別, 奇幻異常, 變化萬千。
三是多義性。對莊子寓言的解釋, 向來是豐富多義的, 因為莊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隱而不發(fā), 比較模糊, 有的難以理解, 有的可以有多種解讀的方法, 其意蘊無窮、內(nèi)涵豐富, 需要努力把握和領(lǐng)悟。
2. 如何正確理解本文題目的含義?
什么是“逍遙”? 王先謙《莊子集解》曰: “郭慶藩云: 逍遙, 依《說文》, 當(dāng)作消搖。又引王瞀夜云: ‘消搖者, 調(diào)暢悅豫之意!背尚⑹柙: “彷徨, 縱任之名; 逍遙, 自得之稱; 亦是異言一致, 互其文耳。”“逍遙”本義可指“游戲以自樂”, 悠游自得的樣子, 有無所羈絆、無所依傍、無所憑借之意。
“逍遙”一詞除了用作題目外, 在原文文末還出現(xiàn)過: “今子有大樹, 患其無用, 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 廣漠之野, 彷徨乎無為其側(cè), 逍遙乎寢臥其下!边@里, “逍遙”與“彷徨”對舉, 根據(jù)文意, “彷徨”所表達的意思側(cè)重于“身游”, 與之相對, “寢臥其下”的“逍遙”應(yīng)該是指“心游”“神游”了。在本文中, “逍遙”指的是無待的自由, 即圣人的精神境界。逍遙和游是分不開的, 在一定程度上, 逍遙就是游, 逍遙的本質(zhì)和意義由“游”來表述, 游是逍遙的式樣!板羞b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關(guān)于練習(xí)
一、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 想象奇特, 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 闡明自己的觀點, 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誦讀課文, 談?wù)勀銓ξ闹械南胂蟮睦斫狻?設(shè)題意圖: 設(shè)計此題主要是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并加強學(xué)生對想象描寫的領(lǐng)悟。)
參考答案:
《逍遙游》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篇章之一, 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寓說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動的比喻中, 形成獨特的風(fēng)格。
從這篇文章看, 莊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個“逍遙”的至高境界, 這種境界其實是不可能達到的, 但莊子卻通過種種具體形象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來使想象的“逍遙”至境具體化甚至人格化。為了要描述這種想象的至境, 讓人們相信確有“逍遙”的境界, 莊子展開具體的想象, 先通過對許多具體形象和事例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來說明天地萬物皆“有所待”, 步步深入到“無待”的境界。而這些具體的想象又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
一是在想象中夸張, 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 作者極寫鯤、鵬之大: “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薄谤i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云!睂憠壑L, 曰冥靈: “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痹淮蟠: “以八千歲為春, 八千歲為秋!倍紭O盡想象夸張之能事, 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進行對比, 極寫鯤、鵬之大, 與之相對應(yīng)的, 明說斥 之小, 暗指人的渺小。大如鯤鵬尚不能逍遙, 何況渺小之人呢; 寫冥靈、大椿之長壽, 也暗喻了人生短暫, 連長壽之人彭祖也只能算“小年”。這種“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對比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 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形象化, 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作者否定爭名奪利的世俗之人, 追求逍遙, 但自己也擺脫不掉人生的羈絆, 在這種矛盾的情感之下, 就借著這種大膽夸張的想象來寄寓自己的理想。
二、下列文言詞語有不同的意思或用法, 這在過去所學(xué)的古詩文或成語中都出現(xiàn)過, 你能舉出一二例來說明嗎? (設(shè)題意圖: 此題主要是引導(dǎo)學(xué)生積累文言詞語的常見意思和用法, 做到“溫故而知新”。參考答案后列出了一些原題中未列出的義項, 供教師和學(xué)生參考。)
參考答案:
若:1.像, 好像。例句: 背若泰山, 翼苦垂天之云。(《逍遙游》)
2.假如, 如果。例句: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3.你。例句: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4.表對稱時, 除了有“你”“你們”之意, 也有“你的”之意。例句: 更若役, 復(fù)若賦。(《捕蛇者說》)
此外, “若”字還有以下用法或意思:
①及, 比得上。例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zhàn)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表他稱, 他, 他的。例句: 孔子生不知其父, 若母匿之。(王充《論衡 實知》)
③表近指, 這, 這樣, 如此。例句: 南宮適出, 子曰: “君子哉若人! ”(《論語 憲問》)
④表選擇, 或, 或者。例句: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 封萬戶。(《漢書 高帝紀》)
⑤與“夫”“至”等結(jié)合, 組成“若夫”“至若”, 用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 表示語氣。
例句: 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遙游》) 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是:1.代詞, 這。例句: 是說也, 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2.動詞, 表判斷。例句: 巨是凡人, 偏在遠郡……(《赤壁之戰(zhàn)》)
此外, “是”字還有以下用法或意思:
①形容詞, 正確。例句: 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意動用法作動詞時, 有“以……為是”“認為……正確”之意。例句: 是己而非人, 俗之同病。(《問說》)
②助詞, 與“惟”構(gòu)成“惟……是”結(jié)構(gòu), “是”表賓語前置。
例句: 吾少孤, 及長, 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斯:1.副詞, 則, 就。例句: 夫天下之道, 理安, 斯得人者也。(柳宗元《封建論》)
2.代詞, 此。例句: 予為斯序, 既痛逝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斯”字本義為“劈”, 如《詩經(jīng) 陳風(fēng) 墓門》中的“墓門有棘, 斧以斯之”。另有一種用法是用作句中、句末語氣詞, 如《詩經(jīng) 豳風(fēng) 破斧》的“哀我人斯”。
之:1.助詞, 的。例句: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2.代詞, 這, 此。例句: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3.助詞, 用在主語與謂語之間, 無實義。例句: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之”字的用法或意思還有: “到……去”, 如《漢書 高帝紀》中的“沛公引兵之薛”; 第三人稱代詞, 如《漢書 高帝紀》中的“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 吾能尊顯之”等。
特:1.形容詞, 獨, 獨特。例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逍遙游》)
2.副詞, 只。例句: 然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特”字有“公牛”之意, 引申為“雄性牲畜”, 也可泛指“牲畜”, 另有“配偶”之意, 用作副詞有“特此, 特別”之意, 用作形容詞可表“杰出的、獨特的”。
修:1.長。例句: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2.修飾。例句: 何者,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修”字主要用作動詞和形容詞, 用作動詞時有“修建”“修理”“治理”“修養(yǎng)”“修訂、修改”“編寫”“學(xué)習(xí)、研究”等意思, 用作形容詞時還有“善、美好”之意。
三、鯤、鵬的形象在后世詩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如“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鯤鵬水擊三千里, 組練長驅(qū)十萬夫”(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等。再找出幾例, 體會其中鯤、鵬的形象所蘊含的象征意義。(設(shè)題意圖: 此題主要是引導(dǎo)學(xué)生適當(dāng)擴大閱讀范圍, 鍛煉學(xué)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并能結(jié)合課文對查找的資料進行內(nèi)容意義上的體會。)
參考答案:
如李白的《大鵬賦》、西漢賈誼的《鵬鳥賦》等, 都是以鵬鳥為主題的作品, 此外還有毛澤東的詞《蝶戀花 從汀州向長沙》: “六月天兵征腐惡,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等。
這些文學(xué)作品大多深化了莊子筆下高大雄偉的鯤鵬形象, 人們習(xí)慣于將鯤鵬與斥 對比, 突出大與小的形象之分和優(yōu)與劣的境界之分。在這些作品中, 作家往往為鯤、鵬的偉大形象所傾倒, 從而將自己的愿望和志向寄托在鯤、鵬身上, 可以說鯤鵬意象是人們志向高遠、充滿希望和力量的一種象征, 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人們對鯤鵬形象也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事實上, 在莊子的思想中, 盡管鵬、安鳥有別, 盡管鯤鵬的形象確實比斥 高大, 境界也比斥 高, 但它們同樣是“有所待”的, 同樣達不到“逍遙”的境界。莊子反復(fù)描繪大鵬的雄偉形象, 還是能看出作者在向往逍遙卻無法逍遙的大鵬形象里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的。
教學(xué)建議
一、可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法, 在誦讀的過程中, 引導(dǎo)學(xué)生對莊子思想、文章所體現(xiàn)的觀點以及寫作手法、藝術(shù)特點等進行討論。教師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dǎo), 鼓勵學(xué)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對一些問題不必有標(biāo)準答案, 如對逍遙至境的認識等問題, 學(xué)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由于莊子的思想比較復(fù)雜, 歷來對其思想的認識和評價也是眾說紛紜, 教師對此不必過多闡發(fā), 也不必過分批判。通過對此篇課文的學(xué)習(xí), 使學(xué)生對莊子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即可。但也可根據(jù)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實際情況適當(dāng)介紹前人的研究成果, 讓學(xué)生對莊子的全貌有更多的了解。
三、本文的學(xué)習(xí)重點應(yīng)放在藝術(shù)特點方面, 如想象、對比等手法的運用, 寓言的特色, 浪漫主義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風(fēng)格等?梢髮W(xué)生在誦讀過程中找出表達作者思想的關(guān)鍵語句, 看看作者運用哪些神話傳說和新奇的想象、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 結(jié)合課后習(xí)題理清作者的思路。在了解莊子及其作品的全貌的基礎(chǔ)上有所側(cè)重, 有助于學(xué)生更好地對文章進行把握和理解。
四、由于本文是自讀篇目, 教師在教學(xué)過程中應(yīng)注意對學(xué)生自主閱讀學(xué)習(xí)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學(xué)生的自主性, 遇上學(xué)生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 可由小組向教師提出, 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
參考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 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巨大, 不知道有幾千里; 鯤變化為鳥, 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 不知道長到幾千里; 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 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垂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鵬鳥啊, 它在大海上運行, 將要飛到南海去。這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海!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 “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時, 翅膀擊水而行, 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 它乘著旋風(fēng)回旋向上飛, 一直沖上九萬里的高空, 它離開北海, 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啊!绷譂芍懈拥撵F氣、空氣中飛動的塵埃, 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色深藍, 這是它的真正顏色呢, 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鵬鳥在天空往下看, 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水積得不深, 那么它浮載大船也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處, 那就只能拿芥草作舟, 如果放上一個杯子, 那杯子就不能在水中浮動了, 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啊。如果風(fēng)聚積得不夠大, 那么它負載巨大的翅膀便沒有力量。所以大鵬要飛到九萬里高空, 風(fēng)就在大鵬身下負載鵬翼了, 然后大鵬才能乘風(fēng)而行, 背負著青天, 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 然后才能計劃著往南飛去。蟬與斑鳩譏笑它說: “我從地面一下子起飛, 碰著樹枝就停下來, 有時或許還飛不到樹那么高而落到地上, 哪里用得著飛到九萬里的高度再向南飛去呢? ”到近郊野外去的人, 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 肚子還是飽飽的; 去百里之外, 則需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干糧; 到千里之外去, 出發(fā)前三個月就要準備糧食。蟬和斑鳩這兩個小鳥又知道什么呢?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 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根據(jù)什么知道它這樣呢? 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一月時間的變化, 春生夏死的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 這就是短壽的。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叫冥靈的樹木, 它把五百年當(dāng)作春, 把五百年當(dāng)作秋; 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 它把八千年當(dāng)作春, 把八千年當(dāng)作秋, 這些都是長壽的。而彭祖(只活了八百歲)如今卻以獨特的長壽而聞名于世, 一般人和他比, (羨慕他), 不是很可悲嗎? 商湯詢問大夫棘就是這樣。在傳說中極荒遠的不生草木之地的北方, 有很深的大海, 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 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 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長, 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 它的名字叫做鵬, 它的脊背像泰山那樣高大, 翅膀好像天邊的云彩, 它乘著旋風(fēng)盤旋而上飛到九萬里高空, 穿過云氣, 背負青天, 然后計劃往南飛, 飛到南海去。斥 譏笑它說: “它要飛到哪兒去? 我跳起來向上飛, 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 在蓬蒿叢中盤旋飛舞, 就已經(jīng)到了飛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 ”這就是小與大的區(qū)別啊。
所以, 那些才智能夠勝任一官之職, 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 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滿意, 能力能使全國人信任的人, 他們自己很得意, 其實和斥 一樣所見甚小。而宋榮子嗤笑這幾種人。世人都稱贊他, 他并不因此而奮勉, 世人都責(zé)難他, 他也不會因此更加沮喪。他認清物與我的分際, 辨明榮與辱的界限, 不過如此而已。他在世間, 并沒有追求什么。即便如此, 他也還有尚未達到的境界。那列子駕風(fēng)行走, 飄飄然輕快滿足, 十五天之后才返回來。他對于招福的事, 也沒有拼命追求。列子這樣乘風(fēng)而行雖然免于步行, 但他還是有所依靠的。至于順應(yīng)天地萬物之性, 駕馭六氣的變化, 遨游在無窮無盡的境界之中的人, 那他還依靠仰賴什么呢? 品行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夠達到“無我”的境界, 因此說, 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 神明之人順應(yīng)自然而無所為、不求立功, 圣哲的人不追求立名。
(配合人教版實驗教科書高中必修5第二單元)
[《逍遙游》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0.高一《道士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