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是史鐵生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基礎(chǔ),敘述多年來他在地壇公園沉思流連所觀察到的人生百態(tài)和對命運的感悟!暗貕奔仁蔷唧w的活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這一空間的象征性。
體味文章的敘述風(fēng)格。其一是傾訴的語氣。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講述自己生命體驗的那種娓娓而談的風(fēng)格,但到第七節(jié),傾訴的對象忽然轉(zhuǎn)為地壇。注意這種因為情感強度的加重而導(dǎo)致的敘述方式的變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圍。敘述內(nèi)容追隨著敘述主體的觀察和沉思,對感性的一己體驗做了思辯性的抽象思考,同時采取了舒緩的句式和富于詩意的意象作為基本表達(dá)方式,這使文章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沉思默想的氛圍。
這篇文章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在于對人類普遍生存困境的追問和思考。認(rèn)真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殘疾、幸運/不幸、生/死、苦難/救贖等一系列生存悖論。尤其注意第五、六、七節(jié)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廣漠而悲憫的類宗教情懷,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顧)人生和人世的立足點。也可以說,這是這篇文章得以產(chǎn)生的原因。
史鐵生在20世紀(jì)60年代響應(yīng)“上山下鄉(xiāng)”的號召,從北京來到陜西一個艱苦的農(nóng)村插隊。正值“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卻積勞成疾,下肢截癱。不公的命運似乎將史鐵生的精神擊垮。他身體殘疾,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在萬念俱灰時,他想到的只是一個字--“死”,“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反復(fù)詢問自己“為什么一定要活著呢”。然而,在殘酷無情,痛苦無助的現(xiàn)實面前,地壇給予他生命的感悟。地壇中的一草一木和花蟲雨露,無不透露著生命的蓬勃與頑強,他從迷惘中清醒過來,從頹廢中振作起來,窺見到自身的存在,很快地想通了。他說:“一個人的出生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目”。是!當(dāng)一個人降臨到這個世上的同時,也向著死亡邁進(jìn),無論是誰都無法改變這個規(guī)律。在死亡面前,與其讓它整天使我們惶恐,不如把它想好想透,想透了,就會丟掉煩躁與痛苦,留下坦然與寧靜,自強與快樂。
對作者而言,想通了“死”,接下來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歌德說:“你若要喜歡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為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誰都知道,對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來說,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將意味著什么,然而史鐵生勇敢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他像地壇一樣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位置,保留“任誰也不能改變”的倔強性格;像風(fēng)雨中的燕子嘹亮地高歌,唱走“落莫”與“蒼涼”;像“蒼黑的古柏”將不屈的頭顱伸向天空……于是,他推著輪椅艱難地跋涉在充滿荊棘和霧靄的征途上,感受生活中的生與死,愛與恨,善與惡,美與丑的最真切的撫摸,努力地悟出人生深刻的哲理和不可窒息的人性光芒,將流動的熱血和博動的心脈化作了一篇篇美文,彈奏出一個個生命的強音,召喚著人們?nèi)ヌ剿骱退伎忌谋驹腿松恼嬷B……
這位用輪椅承載著生命之軀的殘疾人,在與命運的抗?fàn)幹校`魂得到涅磐,戰(zhàn)勝死神,超越自我,真誠地面對生活,無比地?zé)釔凵棺约夯畹糜匈|(zhì)量,有尊嚴(yán),有高度。
[史鐵生《我與地壇》輔導(dǎo)]相關(guān)文章:
1.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讀后感分享
2.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后感
3.史鐵生的閱讀答案
5.我與地壇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