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黃石理工學院)
摘要:福克納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是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本文從家庭、社會和個人性格三個方面分析愛米麗悲劇的成因,旨在揭示當時社會背景下南方婦女的悲慘命運。
關鍵詞:圍墻; 悲劇;南方婦女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06)10-0054-3
Abstract: William Faulkner is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A Rose for Emily is the masterpiece of his short novels.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from three aspects-family, society and personality. It aims to disclose the tragic fate of southern women under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Key words: enclosing wall; tragedy; southern women
收稿日期:2006-7-21
1. 引言
?思{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榮獲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五十年代以來,福克納成為現(xiàn)代美國文學中研究、解釋得最頻繁、最精細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成了一個無窮探究其多層意義的文本。福克納一生除寫作十九部長篇小說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這些短篇小說以虛構世界的廣度和深度、感人至深的主題、深邃的道德寓意以及小說文體與敘述手法的多樣性和藝術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他筆下源源不斷誕生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系列小說中,《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成為這個系列清正廉潔 小說百花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东I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通過描寫愛米麗格里遜這位舊南方貴族小姐的悲劇一生,深刻反映了美國南北雙方新舊秩序的激烈斗爭和南方沒落貴族的守舊心態(tài)。他們留戀昔日的輝煌榮耀,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的舞臺,因而極力維護那腐朽敗落、已在逝去的舊傳統(tǒng)和舊德育。由于自身傳統(tǒng)的限制和周圍環(huán)境日新月異的現(xiàn)實,導致了他們最終不可避免的悲劇。?思{筆下的人物常常是復雜的集合體,這是造成許多人物悲劇的根源。在福克納人物身上總是有許多的矛盾,而女性人物身上的矛盾沖突尤其表現(xiàn)得錯綜復雜。在她們身上,不僅存在著個人和自我之間的沖突,還有個人和環(huán)境、女人和作為南方女人之間的沖突。她們性格中所具有的這種多重人格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是造成其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而愛米麗正是這樣一個包含著復雜人格、多重身份、身處矛盾困境中的極為典型的矛盾性人物。
愛默生曾經說過,人們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不去修橋,反而筑墻將自己圍堵起來。愛米麗的一生是寂寞的、不幸的、扭曲的。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有太多的高墻把她禁錮在里面,她也曾掙扎著試圖從里面跳出來,但卻越陷越深,最終導致了她悲劇性的一生。
2.家庭的高墻
南方社會在相當程度上是清教社會,南方的家庭倫理浸透了清教思想,在南方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的農業(yè)社會里,家庭無疑是社會的中心。而父親,特別是作為莊園主的父親,自然是家庭的首腦,是家庭中無可爭辯的主宰者,這種為清教思想所浸染的家庭關系無疑賦予父親巨大的權力和至尊的地位。
說到愛米麗的父親,讀者心中突現(xiàn)的畫面就是“身段苗條、身著白衣的愛米麗小姐立在背后,他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著愛米麗,手執(zhí)一根馬鞭,一扇向后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這位父親正是父權思想的典型代表。暴戾、專橫的父親一直將愛米麗作為“物”的存在,而剝奪了她作為“人”的主體性。為保證她的價值,他豎起一座高墻將她與外界隔絕起來,他必須使她遠離一切可能誘她走向“淫亂”和“墮落”的東西,小心翼翼地看護她的貞節(jié),因為愛米麗的貞節(jié)是格里 遜家族榮譽的象征,也是她父家權威與教養(yǎng)的見證。因此愛米麗只能有“淑女風范”而不能有情欲、只能服從而不能抵抗、只能為家族“爭光”而不能“抹黑”。父親揚起手中的馬鞭趕走了一個個前來求愛的青年男子,剝奪了她的婚姻自由、搶走了她的一切權利。父親的霸道與管教扼殺了她青春的憧憬與悸動。大宅成為她生活中最為熟悉、最為安全的住所,也成了窒息她歡樂與夢想的囚籠?墒窃趷勖愋闹懈赣H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神,決定著她的思想,以至于父親的死也沒有動搖她的這種依賴性,父親的畫像代替了父親,仍時時刻刻地監(jiān)視著她。愛米麗的父親是舊南方傳統(tǒng)的忠實衛(wèi)士,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真正的淑女。而這種所謂的淑女標準,就是要把女人變成男人的忠仆,沒有七情六欲、沒有個性、溫良而順從,在這種壓抑人性的教育環(huán)境下,愛米麗最后變得性格怪僻、冷漠孤傲。愛米麗的父親對愛米麗的一生有著毀滅性的影響,正如?思{所說的,她的生活很可能是被這個自私的父親給毀掉的。因為她父親的性格三番五次地給她作為女性的一生平添波折。
3.社會的高墻
愛米麗所在的杰克遜鎮(zhèn)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愛米麗是傳統(tǒng)的受害者,而文中的“我們”就是蕓蕓眾生、冷眼的旁觀者。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中“我們”非但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因為她的不同而豎起一座高墻將她層層圍住,把她推向悲劇的深淵。在父親死后,作為格里遜最后一位繼承人的愛米麗滿以為她可能沖破束縛。她剪掉了長發(fā),懷著一個女青年所懷有的那種得到愛和一個丈夫一個家庭的正常愿望,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她只是想被愛和愛人并得到一個丈夫和一個家庭,可是鎮(zhèn)上的人從沒把她看作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在他們看來,愛米麗應該始終是一個傳統(tǒng)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征。因為當時有勢的格里遜家族在杰克遜鎮(zhèn)代表著舊南方美妙的莊園制度,寄托著南方人對輝煌過去的懷舊之情,而愛米麗的高貴舉止應是南方淑女優(yōu)雅、高貴、貞潔、完美的象征。因此杰克遜鎮(zhèn)的人們有義務去關注她的淑女風范,為南方樹立一座紀念碑。當個頭高大、皮膚黝黑、精 明強干、聲音宏亮、富有男性魅力的荷默伯隆來到杰克遜鎮(zhèn),走入了愛米麗的情感世界,壓抑太久的情感終如火山爆發(fā),她愛了,愛得那樣的奔放,那樣的不顧一切。格里遜家的小姐居然愛上了“北方佬,一個拿日工資過活的人”。這件事對于杰克遜鎮(zhèn)上的人來說已經超出了個人之情愛關系的范圍,大大觸犯了南方人對待北方人問題上所達成的行為規(guī)范,這是不能容忍和姑息的。他們在用南方的舊傳統(tǒng)和舊道德觀念來作為愛米麗言行的惟一標準,從而在無形中用公眾輿論的強大壓力為愛米麗鑄造一副最為牢固的精神枷鎖。當愛米麗對流言蜚語置若罔聞時,鎮(zhèn)民們終于按捺不住了,開始用語言對其進行攻擊和中傷,他們公開出面、百般阻攔,迫使浸禮教會的牧師找上門去以及寫信去把愛米麗的兩個傲慢頑固、保守的堂姐叫來,以拯救愛米麗,阻止其“一錯再錯”。直到荷默伯隆消失了蹤影,鎮(zhèn)民們這才平息下來過著和過去一樣的日子。
4.愛米麗的心墻
愛米麗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可謂是她性格的悲劇。愛米麗自己在自己的心上豎起一座高墻,促使了悲劇的產生。倔強、暴戾的愛米麗骨子里流著和父親一樣的血液,她想留住曾經有過的東西,不顧一切地去留住任何東西。那種想控制他人狂暴而無情的態(tài)度和意志終于戰(zhàn)勝了理智,在外界壓力和情人的背叛下,促使愛米麗做出了慘烈、決絕的選擇,以自己極端的方式永遠地留住了情人,以這種表面的成全圓了自己的玫瑰夢。從此她封閉自己,守護著幻想的永恒國度。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世界。她抵制時代進步、目無政府、無視法律的存在,她拒絕納稅,拒絕郵政服務,拒釘門牌號。在愛米麗的生命中,她不怕譏笑、也不接受憐憫,更拒絕做任何的妥協(xié)。她以冷硬、頑固、偏執(zhí)而又不痛苦的形象維持自己最基本的尊嚴,守護著那玫瑰色的世界,雖然那最終只剩下“敗了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
愛米麗打破了傳統(tǒng)的謙恭、隱忍、溫柔、忘我的女性模式。她孤傲、桀驁不遜、自負執(zhí)拗,我行我素。她蔑視社會等級和道德觀念,在戀愛和婚姻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我和自主,她與鎮(zhèn)上人屢屢沖突更揭示了她的性格──帶刺的玫瑰,一個有著驚人意志力,敢于自由選擇并承擔后果和責任的叛逆女性。她孤身一人,始終“高昂著頭”不屈不撓地和鎮(zhèn)上的人對峙,為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婦人應有的追求幸福和愛情、自由和尊嚴的權利而做出了大膽的反叛和抗爭。但同時她又擺脫不了傳統(tǒng)女性的影子,雖然也奮力掙扎,努力想擺脫傳統(tǒng)的束縛,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但她終究不夠徹底,向傳統(tǒng)妥協(xié),墜入悲劇的深淵。
5.南方婦女的悲慘命運
“約克納帕塔法縣”系列小說不僅深刻地表現(xiàn)了家族的沒落、新舊思想的矛盾沖突,而且強烈譴責了各種非人的道德、守則和社會勢力對人性的摧殘。而這種摧殘在婦女身上最為突出。愛米麗身上就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被壓迫婦女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情感經歷以及她們的悲慘命運。
美國南方婦女無論是在南北戰(zhàn)爭前還是在南北戰(zhàn)爭后都處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整個南方社會強調種族、階級和性別,信奉男尊女卑、白人優(yōu)越論和莊園主高人一等的思想。南方婦女一方面被看成“謙遜、貞潔、虔誠、自我犧牲等一切美德的化身和家族榮譽及社會聲望的代表;另一方面女人又是禍水,是一切罪惡的淵源。她們被看作是地獄之門,萬惡之源”。南方社會,實際上是一個以男人為中心的社會,南方婦女沒有身份、沒有自我,更沒有權利,她們只能作男人的妻子、情人、仆從,唯男人是聽,作男人的馴服之馬。盡管表面上男人們保護女人,對她們彬彬有禮,實際上婦女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原文是“None of the young men were quite good enough for Miss Emily and such.”南方婦女不僅在社會沒有地位,在她們的內心深處始終受到一個枷鎖──南方傳統(tǒng)道德的控制。社會的規(guī)范和男性中心迫使南方婦女永遠陷入無比痛苦的困境,她們既不能超越自我,更不能超越傳統(tǒng),也不能簡單地回歸。她們只能被外部世界箝制,外部世界的變化、壓迫是女性內部世界改變或壓抑的根源。這使南方婦女在這個世界上處于一種遺失精神家園的痛苦之地。愛米麗身上體現(xiàn)了這一點,她們深受傳統(tǒng)影響,她們也曾奮力地抗爭過,但始終掙脫不了傳統(tǒng)的束縛。她們是不幸的,但卻不是轉瞬即逝的,她們的悲慘命運控訴了舊傳統(tǒng)的吃人教條對婦女精神與肉體的殘害和桎梏,也讓人們緊緊記住那段過去,人類曾多么愚昧地用自己締造出來的枷鎖把自己困在其中。她們的叛逆精神與反抗意識卻同時照亮那個陰云籠罩的時代,時時沖擊著我們的心靈,在文學史上留下難忘的一頁。
參考文獻
陳晴. 倒下的南方貴族紀念碑[J].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1 (2).
肖明翰. 威廉?思{研究[M]. 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7.
李文俊. ?思{評論集[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賴少華. 伯莎與愛米麗: 瘋女人的背后[J]. 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5).
黎明. 威廉?思{的南方婦女觀[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3).
劉愛英. 從淑女到魔鬼--試從社會學批評角度看《紀念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劇意義[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 (2).
苗群鷹. 黑屋中的玫瑰[J].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5).
肖明翰. 威廉?思{研究[M]. 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7.
[圍墻內的女人--試析愛米麗悲劇的成因]相關文章:
10.5以內的組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