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從朗讀與把握總體形象入手,感悟此詩情感,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領會藝術(shù)形象所蘊含的意境。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示范法 朗讀法 分析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以人生為主題的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一起看此詩前面的導語。(生讀)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他真的是尋找大海嗎?這是一段能啟發(fā)我們思考的導語,是沒有進入詩歌以前給我們每位讀者留下的一個問題。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既然是詩歌,我們就需要了解創(chuàng)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因為詩往往都是作者自己一定時期的情感體驗的表達。詩的作者叫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縣,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5年借調(diào)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有詩集《紀念》《游動懸崖》。關(guān)于創(chuàng)作的時期,王家新說到《在》是我二十多年前寫下的一首詩,那時我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qū)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大學生。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起源于童年體驗,童年的生活經(jīng)歷促使他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王家新出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區(qū)的武當山下,他的父母為中小學教師,從小隨著父母工作調(diào)動,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區(qū)生活是封閉的,壓抑的,而詩人又是一個耽于幻想,對外界充滿好奇的少年。詩開頭的兩句,可以說正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三、之前我說過,課堂是需要每個人的參與,下面我們找同學為大家做示范性朗讀。
幻想 huàn 凝成 níng 癡想 chī 一瞬間 shǜn
四、(肯定后)全班齊讀,準備好在學完后再各自朗讀。每個學生都應該在詩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了些什么,也應該能初步感知此詩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全詩共一二兩部分。首先,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睂τ谶@個山字,“我”小時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詩人領悟媽媽所說的“!笔恰坝眯拍钅傻暮!保皇亲匀唤绲暮,那么,這里的“!笔侵甘裁春x呢?
明確:(1)不再是自然界的山,而是指重重艱難險阻。
(2)“!币灿凶约禾N含的意味,是指理想境界。這樣的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山”與“海”的深層含義,也就不難領會詩歌傳達的情感?也就是說,理想的實現(xiàn)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會實現(xiàn)。
五、詩人巧用群山和大海這兩個具體的形象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翻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表達了一種信念,表達了一個哲理。這首詩“山”與“!倍季哂小跋笳饕饬x”,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象征手法”。所謂“象征”就是用具體的東西表達事物的某種意義。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領悟這首詩的象征內(nèi)涵,避免理解上的實指性。
六、下面我們分詩節(jié)理解這首詩
1、第一詩節(jié)
(1)第一詩節(jié)是從作者童年的一次生活經(jīng)歷說起,小時候我會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癡想”就是發(fā)呆地想,也即是說童年的“我”有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山區(qū),想要追求新的天地,這種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世界的愿望已達到癡迷的程度。
(2)是母親指點了我的理想,喚起了我的向往!坝谑-----零分”這里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確:(1)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鐵青著臉”這是擬人手法,“鐵青著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本希望看見大海,結(jié)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心情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所謂“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小時候的“我”認識膚淺,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后來明白這都是幻想。
2、第二詩節(jié)
(1)第二詩節(jié),詩人長大了,才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是很遙遠,但并非虛無縹緲,“凝成”在這里即是指經(jīng)過一定努力才變化而成,表明只要有理想和信念,百折不撓地奮斗,最終會看到海的。
(2)這里“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扎根于我心中的種子比喻什么呢?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明確: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但就是這媽媽的一句話使我的實現(xiàn)理想的堅定信念不可動搖,“我”是一次次失望,但還是一次次地鼓起了信心,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海潮是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也即是說詩人一直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種信念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枯干的心靈”比喻什么呢?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憊失望的心。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3)最后詩人發(fā)出自己內(nèi)心的堅定的信念,“翻過無數(shù)座山,終會攀上一座山頂”,“那座山的那邊,就是海,是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也即是告訴我們每位讀者什么?
明確: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說明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會給你興奮和驚喜。
七、齊讀此詩,再次感悟情感。
八、布置作業(yè)
熟讀此詩,完成課后習題
[課后反思]
現(xiàn)代詩歌以感悟情感為主,此教學設計能體現(xiàn)這個宗旨,課上教師帶領學生充分領會了全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注重把握意境,教學重點突出。大量地朗讀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由朗讀促理解,這是詩歌教學最實用的教學策略。從課堂信息的反饋看,教學效果良好。如果配合以音像資源,將學生帶入所營造的詩的意境,相信課堂將更加精彩。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1.在山的那邊教案
5.在山的那邊課件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