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表達的思念追慕之情。
2、品味課文善用修辭辭采紛呈氣韻充沛的語言。
3、學習文章運用形象語言闡發(fā)抽象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解本文深刻的議論,體會作者豐富的感情。
教學難點:作為祭文,作者淡化一個“悲”字的用意。
教學進程: (一課時)
一、簡介
1、寫作背景:退休家居的歐陽修66歲時病逝。王安石當時在京為相,聞訊后寫下這片祭文。明代茅坤認為,在所有為歐陽修寫的祭文中,本文數(shù)第一。
2、 作者與逝者的交往:歐陽修對王安石有知遇之恩,作者曾感慨“非歐公無足以知我”。后以政治見解不同,也有過意見分歧。作者得知歐陽修去世的消息,不能忘懷于歐公,寫下這篇表達無比崇敬和綿綿哀思的祭文。
二、疏通文句
重點研討下列詞句:
第一段:溟漠 茍
第二段:器質(zhì) 精微 閎辯
第三段:屯邅 困躓 竄斥流離
第四段: 指顧 出處 庶乎 湄 瞻依
第五段: 念公之不可見,而其誰與歸
三、理解內(nèi)容
1、概括各段大意
(一)評價歐公人生境界
(二)推崇歐公文學成就
(三)贊頌歐公道德人格
(四)肯定歐公政治作為
(五)直抒敬仰之情
3、 文中有四個比喻句概括了歐陽修的文學成就,從課文中找出來,說明這四句話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語句,即“其積于中者……駿馬之奔馳”。概括的特點分別是:積累豐厚;文彩華美;語言優(yōu)美飄逸;文詞雄渾有力)
3、作為祭文,文章開頭卻用議論的筆調(diào)強調(diào)“亦又何悲”,原因何在?
(這樣強調(diào)是為了突出歐公杰出的功績,突出他和作者與眾不同的人生境界。作者并非不悲痛,也非無感情,但作者能夠超出人之常情,這也切合死者)
四、賞析寫法
1、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
課文沒有像一般祭文,表達形式單一,而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手段,酣暢淋漓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感情。
2、大處著眼,高瞻遠矚,全面揭示歐陽修的成就貢獻,選材構(gòu)思有創(chuàng)意。
(具體分析可看段意)
布置作業(yè):
探究題:本單元三篇祭文都涉及“情”“忘情”的問題,請找出有關(guān)詞句,指出不同之處,說說為什么會不同。
(提示:韓愈的祭文是寫給侄兒的,亦親亦友,情不能堪,所以他“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歐陽修和王安石的祭文都提到“忘情”二字,并且都表白自己不能忘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不能忘情”,但由于祭奠的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作者與死者的不同尋常的交往情況,側(cè)重于議論的因素較重,而非單純抒發(fā)哀痛之情)
教后記:
[祭歐陽文忠公文(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