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的詩人中,李商隱與杜牧齊名,被稱為“小李杜”,以別于李白杜甫。他的詩作尤其是《無題》,哀艷、華麗,幽美深邃,迷倒了一代代后來的愛好者。一般說來,這是一首首愛情詩,但由于其過余晦澀難懂,反而增加了愛情的迷霧。也有人認(rèn)為是另有所托,特別是慣于用政治標(biāo)準(zhǔn)衡量的人都認(rèn)為這是作者自己在政治上潦倒的發(fā)憤之作,仿佛詩人是官迷似的,手中沒有權(quán)力就亂發(fā)牢騷。長期以來,以這兩派為代表就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真是“人人盡好西昆體,但恨無人作鄭箋”!
《錦瑟》以起首二字為題,但從各方面看來,都是不折不扣的無題詩。這里僅依一位前清遺老的看法為主作一些粗淺的賞析。詩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錦瑟為古樂器,實為二十五弦。無端,即無來由,乃是指命運的無常。五十弦暗示弦已斷。何以為證?古人前妻死而再娶,稱續(xù)弦。由此可見這不過是一首普通的的悼亡詩罷了,根本沒有高深莫測的政治內(nèi)涵。撫斷弦(暗指妻已死)而思及一去不返的青春年華,于是產(chǎn)生惝恍哀絕的悲愁。道家的哲人莊周曾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大蝴蝶翩翩起舞,醒來時疑惑:自己本來是莊周在夢中變成了蝴蝶呢?還是本來是蝴蝶現(xiàn)在在夢中變成了莊周呢?作者引用這個典故無非是為了表達(dá)人生如夢的感慨。下句以古蜀王望帝死后化為杜鵑的典故來表明自己愿為愛情啼血而死的心跡。詩人夫婦感情向來很好,如《夜雨寄北》中寫道:“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蹦鞘窃娙嗽谖鞔ü(jié)度使嚴(yán)武手下作幕僚時寫給遠(yuǎn)在河南家中的妻子的。夜雨相思,感人至深。
“滄海月明”句向來眾說紛紜,典故本身是明朗的,傳說南海有鮫人象魚一樣住在水里。到人家去買絲綢,向主人要一個器具,把眼淚滴在里面,變成珠子,送給主人(見《太平御覽》)。藍(lán)田自古產(chǎn)美玉。但什么樣的珠子也不會流眼淚,什么樣的美玉也不可能生煙。這其實是用了修辭上的聯(lián)想和通感,亡妻生前的眼睛象明月那樣明亮,并且常為離別的相思而流淚;在家中獨自操勞,如美玉一樣的肌膚也常常汗氣騰騰的吧。這道的是日常之景,也是想象之景。最后一聯(lián)說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美好的東西在失落之后才愈感其價值之珍貴。本以為青春年少,此情可待,來日方長。然而人生無常,黃泉路上無老少,轉(zhuǎn)眼之間往日的恩愛已成為記憶,不可重溫,而當(dāng)時,當(dāng)事人往往是惘然不覺的呵。
還有另一首名為《房中曲》的悼亡詩: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連薔薇也在哭泣,她白色的幽姿在綠蔭中顯得那么孱弱渺小。嬌兒象云一樣無憂無慮。天已大亮,他還在酣睡,全然不覺失母之悲,以反襯作者悼亡之痛。大概作者自己是徹夜難眠的吧。)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這又是聯(lián)想和通感。大約枕上有亡妻的眼淚吧,要不怎會是秋波色,仿佛是龍宮之石呢?古人常用石頭作枕,現(xiàn)代人要是再用這硬梆梆的東西作枕頭一定夠嗆。)
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竹席再也不會承受她柔順肌膚的溫存了,只有綠羅衾依然罩在上面。更顯空床之孤寂凄涼。)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前年春天,妻大概對自己的病情有清楚的體察,因而有不祥的預(yù)感。但妻子平居情緒,粗心的丈夫未必都很在意。事后想來不幸而驗,遂有銘心刻骨之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請注意,這里又提到錦瑟。估計詩人之妻曾是一位鼓瑟高手,那錦瑟必是她的遺物。“長”字不是指尺寸,而是指時間。睹物思人,物依舊,物主已長往矣。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此聯(lián)以景物寓托人事。松樹本來應(yīng)該長在高處才對,可不幸而長于澗底;明日山頭檗暗指孩子還小。大意是:你跟我沒過過好日子,但對你來說,這苦日子也已結(jié)束。而我孤苦伶仃,還要將咱們的孩子養(yǎng)大,辛苦的日子還長。)
愁到天地翻,相見不相識。 (想你到天地俱翻,或有相見之日,又恐相見之時已不相識。古人評:“設(shè)必?zé)o之想,作必?zé)o之慮,哀悼之情,于斯已極!”)
李商隱的詩確實難以理解,更多的時候,你無法訴諸清晰的理路,但仍可以透過心靈的沉靜和敏銳去感受它。其喜怒哀樂之情就潛藏在他奇麗的想象和閃爍的詞句之下,令千載之后的你產(chǎn)生共鳴:哦,原來作者表達(dá)了我想說而無法說出的內(nèi)心感動!
[李商隱的悼亡詩賞析--以《錦瑟》為例]相關(guān)文章:
1.錦瑟和馬嵬的教案
2.愛情散文:紅塵有你,年華錦瑟
3.英語美文賞析
4.美在金秋賞析
5.散文好段賞析
8.《喜宴》賞析論文
9.摘抄好段賞析
10.《親政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