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紋 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斑紋”的內(nèi)在含義,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詩意的語言,賞讀多種寫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領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學會以平視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體驗來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學重點:
深刻理解“斑紋”的內(nèi)在含義,了解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的各種“斑紋”,揣摩本文詩意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語言。
教學安排:
兩課時
課前預習:
1.詞語積累:
逶迤 匍匐 蝰蛇 蓑鲉 鷹隼 青睞 精湛 蠱惑 罪孽
2.列出文中圍繞“斑紋”所寫的事物,思考 “斑紋”在文中的含義和特點。
3.圈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和你預習中沒有讀懂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周曉楓的《斑紋》。
周曉楓,中國現(xiàn)代作家,他的作品敏銳、沉著、優(yōu)雅,《斑紋》是他的主要作品,他自己曾經(jīng)這樣評價《斑紋》:《斑紋》收集了我近年來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這篇散文,動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溫存。能喚起人們沉睡的記憶。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周曉楓,走進他的《斑紋》。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全文,并做好以下兩點札記:
1.全文圍繞“斑紋”描寫了哪些妙趣橫生的事物和現(xiàn)象?請按順序一一標出,并注意作者是順著怎樣的思路來展開文章的。
2.你認為作者筆下的“斑紋”有何含義?
……
三.文本研讀1。
1.全文圍繞“斑紋”描寫了哪些妙趣橫生的事物和現(xiàn)象?請按順序一一說出。
……
明確:全文圍繞“斑紋”描寫了以下一些有趣的事物:
蛇
蓑鲉 鮭魚 螺殼 瓢蟲 鷹隼 長頸鹿 斑馬 老虎 豹子 梅花鹿
昆蟲 奶牛 毒蜂
美女背部的文身;病變皮膚上的皰疹;孕婦腹部的妊娠紋;遇害者脖頸上的抓痕和刀傷
大地 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斑紋
陶碗 瓷器 碾砣上石質花紋 蛋卵上斑點 變質面包上菌斑 粒子分布方式
人類記憶與情感的斑紋……
我們自己如同神眼里的斑紋 ……
(提示:可分類呈現(xiàn);注意表達時提煉語言;不要漏掉有關信息,特別是必要的修飾和限制)
(定格投影,逐個呈現(xiàn))
2.文中寫了這么多與“斑紋”有關的事物,顯得繁復而不紊亂,作者的思路是怎樣展開的?
……
作者以細膩而又精致的描述向我們呈現(xiàn)了大地燦爛的風景,由蛇的斑紋寫到自然界各種動物的斑紋,進而寫到大地、人類的勞動和內(nèi)心世界,行文思路如下:
(1)1-5段:詳寫了蛇的斑紋。
(2)6-10段:由蛇寫到自然界其他動物的斑紋。
(3)11-14段: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nèi)祟惖膬?nèi)心世界,斑紋無處不在。
整篇文章應該是按照由點到面,從小到大,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展開的。
行文思路:由形象的斑紋到抽象的斑紋、由斑紋到生物習性到對生命本質的思考、由生命現(xiàn)象到對神秘自然的敬畏。
四.文本研讀2。
1.關于“斑紋”的含義,課文中有沒有相關表述?
……
明確:
課文對“斑紋”的表述:斑紋起源于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或直或曲的線條,大小不一的色塊,或者,就是一個普通的圓點,不斷的復制構成驚人的繁復效果。
2.朗讀課文最后四小節(jié),體會“斑紋”在這些段落中的含義。
……
(1)前面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在作者的筆下動物界的斑紋,客觀存在的其他斑紋,如何理解這里所說的“大地都是有斑紋的”,“斑紋無所不在,就像我們有意修飾并損害的生活”?
明確:大地是有斑紋的:一年四季,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大地四季留下的“斑紋”預示著自然規(guī)律。
生活是有斑紋的:生活的印記,情感的體驗,生存的狀態(tài),“修飾”過的生活,留下美的痕跡;“損害”過的生活,留下悔恨或丑陋的記憶,這些都可以形成“斑紋”,“斑紋”無所不在。
(2)作者最后以“因為距離的遙遠,在神的眼里,我們,不過是一些斑點”結尾,你怎樣理解?
明確:這里的“神”,可以理解為神秘的自然,或者自然規(guī)律。
以“我”看待自然,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存在許多“斑紋”;換一個角度來看,距離遙遠,生命渺小,眾生平等!拔覀儭币膊贿^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斑紋”就是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拔覀儭钡囊磺猩睿瑦酆薇瘹g,也都符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
這里既揭示出情感的體驗、生存的狀態(tài)是鐫刻在每個人身上的斑紋的這里,又流露出人與自然平等相處、和諧共存的理想和情懷。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了禮贊。
3.小結。準確理解文中“斑紋”的含義。
文章主要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自然界其他事物和社會現(xiàn)象、人類生活的印跡。文中的“斑紋”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斑紋,又指社會現(xiàn)象、人們內(nèi)心的精神生活,情感記憶的印記等,這樣就帶有哲學的意味,寬泛的說也可指一切存在。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優(yōu)美的說明文--《斑紋》。
我們知道作者不僅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自然界其他事物和社會現(xiàn)象、人類生活的印跡。文中的“斑紋”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斑紋,又指社會現(xiàn)象、人們內(nèi)心的精神生活,情感記憶的印記等,這樣就帶有哲學的意味。
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語言運用上魅力。
二.《斑紋》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形象生動。像《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運用大量的比喻是使文章生動形象的一大原因,今天我們不再探究。我們要探究的是使文章形象的另外兩個方法。
1.生動的描寫。
我們以1-5段描寫蛇的內(nèi)容為例。請大家找找,這五段文字中你覺得哪些段落描寫得好,為什么?
……
示例1:“著名的長腰,為了標明逶迤的長度。……夸耀著用心險惡的美。”
鑒賞重點:“逶迤”寫出了蛇的身姿彎曲;“簡約”寫出了蛇的形體特點;“加重了觀察者的視覺混亂”寫出了蛇斑紋的意義;“夸耀著用心險惡的美”寫出了蛇斑紋的炫目,也刻畫了蛇的陰險、惡毒的形象。這句話語言簡練,形象,鏡頭感強烈,如在目前,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
示例2:盤踞時它呈螺旋上升的圓,沙漠中它作“S”形移動,草叢里它像一條線那樣筆直地滑入深處。
鑒賞重點:這句話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蛇在生活中的幾何形象。
示例3: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覺,他知道這種節(jié)奏出自一個可能比他更經(jīng)風雨、更有經(jīng)驗的老家伙。毒牙……的代價。
鑒賞重點:這句話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蛇的聲響危險和蛇的毒牙的利害。
……
2.插入寓言和傳說。
為了使對蛇斑紋的描寫更加突出,也為了引發(fā)讀者對蛇的興趣,作者還在描寫蛇時拆入了有關的傳說和寓言。請找出來。思考這樣做的好處。
……
與人類同步結束伊甸園幸福時光的受難者是蛇,只因說出了一個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作者這樣處理,不只說明了蛇這種動物的斑紋,更生動細致地塑造了一個陰險、詭秘、惡毒的形象,使文章富于情趣,饒有意味,豐富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3.文中還有些語言片斷富于詩意,請找出來多加誦讀,仔細品味。
……
鮭魚被剖開的新鮮的肉。螺殼豐富變化的色彩和花紋。瓢蟲排布的圓點。鷹隼翅翼上深淺交替的羽色。為了使磚石模樣的斑塊修筑出更矚目的效果,長頸鹿成為陸地上最高大的動物。斑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動的皮毛。豹子讓人暈眩的圓斑。像火焰,像錢幣,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虛的印符……那些圖案,始終受到造物的青睞,被無比耐心地繪制。
--鑒賞重點:(1)獨特的視角、恰當?shù)男揶o尤其是極具個人感悟印記的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其語言極具質感和表現(xiàn)力。(2)用詞準確而富于匠心。“磚頭模樣的斑塊”后用“修筑”一詞和“更矚目的效果”,擬人化的用法取得了呼應的效果,本來沒有必然關聯(lián)的事物被這樣解釋,也顯得情趣盎然。
4.集體朗讀文中第8段的詩意描寫--鹿群和虎。
(此段帶有明顯的作者主觀感受,難以用圖片直觀,師生隨作者的筆觸一起展開想象)
--鑒賞重點:(1)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漂移的花園”“月光下的營地”“晚風中開放的天上花園”,盡管這里只是描述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間的一場角逐,均可以看出在作者的心靈里生命是如此的繁盛,絢爛多彩,搖曳多姿,并且這富于哲思的自然給了作者理性的思考。(2)對人類世界的哲理性思考同樣投注到自然界。
5.集體朗讀課文第11段: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斑紋。
(可適當展現(xiàn)一些精選的圖片,直觀地以大地與四季,人類的勞作的痕跡來激發(fā)共鳴。)
--鑒賞重點:作為“大地燦爛的風景”的例子;“動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溫存”;以平視的欣賞的眼光來描述生命;對大地和生命有禮贊的成分。
作者繼承了中國散文的人文傳統(tǒng),將沉靜、深微的生命體驗溶于廣博的知識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間,發(fā)現(xiàn)復雜而又富于智慧的意義聯(lián)系。文字富有情趣,注重發(fā)現(xiàn)個人獨特性和語言的音樂質感。
三.課堂總結
周曉楓以帶著一種人與自然眾生平等、和諧共存的理想和情懷來看待這個世界,動用了心底的那部分溫存,以“對天地自然持久的熱情關注和對世間諸多存在的悲憫及敬畏之心”來描述這個世界,愛,以一種神奇的力量,使之出類拔萃。如果我們也能夠以對自然、對一切生命、對人類生活的飽滿的情感來觀察,來感知,相信我們筆下的文字也是血肉豐滿的,我們的心靈中也一定能夠綻放一座有著姿態(tài)萬千的風景的花園。
四.課后作業(yè)
1.積累字詞。
2.完成語文作業(yè)本
[斑紋教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