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六國論
蘇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2:整體感知課文
3:研習第一、二自然段,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
教學課程:
一:導語設計
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其自比于賈誼,歐陽修稱贊他的文章“精辯雄偉”,以為“賈誼、劉向不能過”。他的文風雄辯,與其兩個兒子合稱為“三蘇”。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蘇詢(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散文名篇,散文園地獨放的一枝奇葩《六國論》。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請大家把書翻到課本的第83頁。)
蘇洵(1009--1066),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自號老人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縣)人。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時,宋王朝雖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遼),西有西夏,它們不斷騷擾,國家不得安寧。1004年,大遼舉兵攻宋,當時宰相寇準力主抗遼,宋遼在澶州打了一仗,宋軍大勝。形勢如此有利,真蹤卻一味求和,訂下“澶淵之盟”,規(guī)定宋每年向遼進貢銀10萬兩,絹20萬匹,自此,抗敵衛(wèi)國只氣銳減,委曲求全之風日上。后遼又連連加碼,宋均慨然應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書停戰(zhàn)求和,宋卻反而給西夏銀、絹、茶。一代又一代的“為國者”皆被敵人積威所劫,以物供敵,以錢富敵。蘇洵是睹之心憂,憂而思救,以為這和戰(zhàn)國六國以地賂秦相比,有國之而無不及,下場更加不堪設想,于是寫下了這偏醒世文章。
三:整體感知課文,研習第一段
1:研習課文第一段
(1).學生自讀第一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非兵不利:兵器,名詞
或曰:有的人
六國互喪:交替,一個接一個地。
率賄秦耶:一概,全都,副詞。
蓋失強援:承接上文,表示對原因的解釋,副詞。
(2)句式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故曰弊在賂秦也。
……….也。 表判斷,固定用法,古文中稱為判斷句。
2:理清思路,引導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1) 提問: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論點的?這種方式有何好處?
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明確:“弊在賄秦”是六國滅亡的原因。
作者排除“兵”“戰(zhàn)”原因,歸結到“賄”字上。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總貫全篇。
(2) 提問:明確中心論點后,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加以論述的?
明確:一是從賄秦的國家說--------賄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二是從不賄秦的國家說--------不賄者以賄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 師生共同明確思路,試背第一段。
作者先明確中心論點,然后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最后明確觀點。
-賄秦力虧
板書:弊在賂秦 { } 故曰:弊在“賂”
不賄者以賄者喪
(4) 學生齊背第一段。
3:研習第二自然段
(1)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暴霜露 pu 暴秦之欲無厭 bao
勝負之數 shu 數呂師孟叔侄shu
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cong 從散約敗zong
(2)學生參照注解自譯第二段
注意下列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a. 其實百倍:他的實際數量。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不同于現代漢語的“其實”。
b. 固不在戰(zhàn)矣:本來、當然,副詞。
c. 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輩、父輩。不同于現代漢語的“祖父”, 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
d. 固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分,引申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
e. 理固宜然;助動詞,應該。
(3).理清思路,引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a.提問:這一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六國破滅的原因?分幾層意思?怎樣論述?
分組討論。討論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作者緊承第一分論點“賄秦而力虧,破滅之道”去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分三層意思,運用對比的方法論證。
板書具體論證過程。
“得”與“亡”的對比
“難”與“易”的對比
“有限”與“無限”的對比
引古人名言印證。
b.學生順思路試背第二自然段。
c.學生齊背第二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背誦第二段,完成下列題目。
1.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先將“ ”和“ ”相比,又用“ ”和“ ”相比,得出“ ”“ ”“ ”的結論。
2.接著又用兩個對比,即先祖父的“ , ”與子孫的“ , , ”相比;諸侯為“一夕安寢”而“ , ”與秦國的態(tài)度“ ”形成鮮明對比,從而證明中心“ , ”。
五:課堂小結
本篇課文開門見山提出了中心論點,又列出兩個分論點從兩個方面輔助中心論點。第二段從秦的土地來源,點明“賂秦”的危害,只能換“一夕安寢”“尤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有力論證了“賄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背第一、二自然段。
2:預習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繼續(xù)研習課文。
2. 掌握詞類活用。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一、二自然段的背誦情況
1.指名背誦(3--5名)
2.分小組背誦一或二自然段
3.學生齊背一、二自然段
二.繼續(xù)研習課文內容
(一).研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三段,注意讀準字音。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1).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2). 牧以讒侏
(3).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4).勝負之數
2.學生參照注解自譯第三段,隨時質疑,教師解疑。
3.理清思路,引導學生背誦
問:本段從哪個方面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分幾層意思,怎樣論證的?
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明確:本段緊承第二個分論點“不賄者以賄者喪”來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分三層,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全面深入的論證。
板書:
(1) 齊國:與贏不助五國 反面
(2) 燕國:用荊卿為計速禍 正面
趙國:牧以讒侏用武不終
(3) 齊人勿附
燕客不行 勝負或未易量 反面假設
趙將猶在
學生順思路背誦第三段
(二)研習四、五自然段
1.學生反復誦讀四、五自然段
2.請兩名同學試析這兩個自然段
注意下列加點字詞的的意義和用法
(1) 禮天下之奇才:名詞活用作動詞,“禮遇”“以厘相待”。
(2) 并力西向:名詞做狀語,“向西”
(3)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所,表被動的一種句式
(4) 日削月割:名做狀,“日日”“月月”
(5) 茍以天下之大:假若,如果,連詞
3. 問: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論述的?第五段是否多余?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明確
明確:第四段的中心是論史評古。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設想抒發(fā)感慨,如六國不賄秦而抗秦,必將大有作為,行文搖曳多姿,興味無窮;然后承上啟下,又回到史實,揭開病根,重申賂秦之弊,最后借題發(fā)揮,大聲疾呼,告戒為國者,對敵要以此為訓,敢于斗爭。
第五段并非多余,是對現實抒發(fā)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復六國賂秦破滅之“弊”的不當,這是中心論點的引申,亦是寫作的本意所在--借古諷今。
提問:第五段或明或暗地做了多方面的對比,請同學說出幾個來。
明確:第五段雖沒有直接展開對比,但通過文字信息可知對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六國與秦的爵位比較(“皆諸侯”)、實力比較(“其勢若于秦”);當然,暗中說了宋與契丹西夏的爵位比較、實力比較,以及契丹、西夏與秦的比較。
4.學生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三.淺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2.教師點撥
本文是史論,但不是進行史學分析,也不是就史寫史,而是就史立論,以古鑒今。
對中心論點的論證,運用例證、引證、假設論證,突出的運用了對比論證。
運用了多種語言表達方式。
3.明確:
(1)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2)論點鮮明,論據嚴密
(3)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熟背全文
[六國論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六國論名師教案
5.六國論優(yōu)秀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