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悟”
--“有感而發(fā)” 寫作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 學習寫感悟類的文章。
2. 體會幸福的含義,懂得感恩。
[課時安排]:
課時,一課時。
[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想搞一個民意測驗,請問:你們最近有沒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
生:我總是感到不太滿足,我看到別人穿著李寧牌的跑鞋,跟爸爸商量,也想買一雙,不管我怎么好說歹說,爸爸就是不答應,一雙鞋不就是幾百元錢嗎?為何要讓我不開心呢?
師:你認為這是一種痛苦,你們大家是否都這樣認為呢?有誰想評論一下嗎?
生:我認為他所說的不開心,其實不能算是一種痛苦,因為有可能爸爸沒有這筆錢,可能他的要求已經(jīng)超過了他家的客觀條件,再說,就算這是一種痛苦,我認為,這是他自己造成的。
師:(插話)那你認為怎樣才叫痛苦?
生:(繼續(xù)說)我認為真正的痛苦是外加的,例如,我來到這個班級,發(fā)現(xiàn)我在小學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消失,我這個才算是“痛苦”。
師:(插話)你很會思考,也很注意與別人與過去比較,這是很好的品質,你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畏懼?
不少學生在下面議論紛紛,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學生1:我的壓力最近很大,因為媽媽總是說:“你一定要保證在班級前五名”,要知道,這有多難,因為我們這個班個個都是強手。
生2:你這還好,我爸爸非讓我在班上跨進前三名,理由是:我小學六年級沒有低于前三名過,可他哪里知道,我們班的同學在小學時大多是班級前幾名的。
生3:可不是,上次英語單元檢測,我得了96分,回去還是捱了一頓教育,媽媽說:班上既然有人考到100分,就沒有理由比別人少。你們說,我該怎么跟我媽媽說清楚,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師:你們的談話,把痛苦集中到了生活上、學習上,還有誰想補充?
生:痛苦還應包括在思想上的。
師:(插話)能否舉個例說一說。
生:我爸爸、媽媽現(xiàn)在都已下崗,回家看到爸媽為了找工作而無頭緒時,我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師:你小小年紀,已能注意關心父母的事,你長大了,你懂事了,學會分擔別人的痛苦,是高尚的!
師:(繼續(xù))剛才不少同學談了對痛苦的認識,并且從“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三個方面舉了例,那么,這些認識是否對呢?到底應當怎樣來評判呢?
請同學們讀《幸福是樸實的》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這篇文章結構特點。
【發(fā)放文章,選自《讀者》2002.22。全文如下:
幸福是樸實的
最近和幾位女友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二字。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居然有一半人覺得自己不幸福。
晶說: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隨心所欲。所以我羨慕那些有豐厚經(jīng)濟基礎的人,衣食無憂,不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心愿。
凱說:我認為,幸福就是享福。我總是覺得很多人都比我幸福-- 人家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從此不再受老板的氣;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經(jīng)常見世面;人家……
云說:我覺得,幸福就是能夠心想事成?墒悄憧次,①
真的嗎?幸福真的這么難尋?為什么很多人眼里的幸福都在別的人身上出現(xiàn)?
我想起了兩個月前去洛杉磯,在圣塔莫尼卡的海灘上遇到的一對韓國老夫婦。那天,天空很藍,海面翻卷著白浪。我們注意到,在一個高山海灘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鳥起起落落。走近一看,那對老夫婦正在從小麻袋里掏出食物喂它們?吹贸鰜恚戏驄D和這些海鳥很熟,因為幾乎每一只鳥他們都能叫得出名字來,還指指點點對我們說哪只鳥最調皮,哪只鳥最近剛做了媽媽。原來,老夫婦住在這里已經(jīng)七年多了,七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們都會來喂海鳥!拔覀兌加X得這是生命中的幸福時光!崩戏驄D對我們說,“大自然這么美,我們覺得只有做點什么才能回饋。”
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想“幸福”二字,我很想說--有的時候,是不是因為我們過于物質化,而人為地夸大了幸福的標準,把幸福當作是一種可以炫耀的外表?或者是說,我們眼里的幸福,太多地與個人物質欲望的滿足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致于當我們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怨氣?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現(xiàn)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影響了我們對幸福的感受。
當然,生活中仍然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但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變我們對幸福的體驗。對,幸福是一種體驗,是每個小小心愿的滿足就能給你帶來的美好感覺。好比,有人愛是一種幸福;有人分擔苦惱是一種幸福;有人愿意一直等著你也是一種幸福。
想一想能夠讓我們感到幸福的那一刻--第一次見到大海,站在海邊久久地享受著溫柔的海風;又饑又累的旅行途中,吃了一頓香噴噴的飯;燥熱的夏日午后,坐在清涼的家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所以說,幸福是樸實的。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質的,也不能夠量化。要獲得它并不難--只需要你有一顆懂得欣賞、充滿感激、安寧的心。
(摘自《女友》2002年第18期)
注:①學生根據(jù)提示自己設計一段話。
學生認真讀,認真批注!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生1:我認為這篇文章就是告訴我們:幸福是樸實的。
生2:我認為這篇文章就是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生3:我認為這篇文章是告訴我們要有一顆懂得欣賞,充滿感激的安寧的心。
師:你們三位概括得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樣讓你們一下明白這些道理的呢?能否具體一點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思路?
生:這篇文章是從幾位女友聊幸福開始的。
師:她們有哪些看法?
生:一位晶的女士說,幸福就是能隨心所欲花錢,這是從經(jīng)濟方面來解釋所謂的幸福;另一位凱的女士是認為幸福就是享福,主要是想有份好的工作,這是從工作方面來解釋的,還有一位是說幸福就是能夠心想事成,這應當是從心理角度來寫的吧?
師:不要用懷疑的口氣,這就是從心理角度來說的,誰接著談自己讀后對這篇文章結構的理解、認識。
生:開頭是寫三種人對“幸福”的不同理解,其實,這三種理解看似不同,實質是相同的,就是把幸福當作一種“接受”,正因為是要求別人給予,因此,總覺不容易得到。文章接下去寫的韓國老夫婦,就是一種對幸福的不同的理解,他們是把幸福當作回饋。
師:(插話)“回饋”是什么意思?
生1:“回饋”就是“回饋”。
生2:“回饋”就是回報。
(學生議論……)
師:就是感恩圖報。
師: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放在一起目的是什么呢?
生:(搶答)形成對比,讓我們讀者明白應當怎樣正確理解“幸!钡暮x。
師:那么,我們應當如何來認識幸福呢?文章怎樣寫的?
生1:幸福是一種體驗。
生2:幸福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生3:幸福是樸素的。
師:大家談得很好,說明大家已讀懂了這篇文章。這種文章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讀到的一種,你們能否對此類文章的寫法總結一點規(guī)律出來?
(學生思考、討論。)
生1:先抓住一種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又應當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最好是熟視目睹的那種。
生2:讓事實來說明一種道理,應當是不知不覺的。
生3:要能在事例的敘寫中,悟出一點道理,這道理應當是大家接受的,不能是空調的。
師:好!能找到不少規(guī)律,你們重在內容上的分析、歸納,其實,表達方式上也要注意。
(學生思考、討論。)
生1:要敘議結合,重在議論。
生2:不一定,敘要具體,有情感。
生3:開頭三種人并不是具體的敘,我認為敘的內容,要有代表性。
(學生爭議較大。)
師:其實剛才大家在談話時,只注意站在自己的這方面思考,要注意思考問題的完整性。
師:思考一下,應當怎樣說,學生自言自語。
【出示幻燈,內容如下:
學會感悟
寫感悟類文章基本方法是:由敘而議。即觀察身邊事,通過細致、生動、形象的描寫,進而找到引發(fā)思考的點,進行議論,悟出道理。敘是基礎,議是升華,敘議要聯(lián)系緊密。由景生情。即觀察周邊景,通過敘寫景物,生發(fā)一種情感;見是表象,思是深層;所見是切入,所思是終點;所見與所思應達到水乳交融!
師:能否根據(jù)我們剛才的歸納總結出寫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呢?大家討論,每小組總結一個。
(小組交流、總結。)
(各小組派代表說本組總結的模式。)
生:先寫一種身邊的事。再進行對比,最后寫出感受。
師:這是《幸福是樸實的》的結構,既然是模式,最好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普遍性。
生:一種現(xiàn)象,進行分析,然后寫一些感悟。
師:不錯。
(師板書:一種現(xiàn)象、一點分析、一點感悟。)
師:你們不僅讀懂了文,還能從中找到寫作的一些規(guī)律。很不簡單,讀書就當如此,但讀書到此,只是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應當是“寫”,你們就用剛才總結的模式,寫一段話如何?可以寫一點感受,寫一些認識,也可自己確立內容寫,時間十五分鐘,現(xiàn)在就開始--
(學生立刻進入思考狀態(tài),不少人開始動筆寫作。)
師:(十五分鐘后)誰先帶頭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學生自動上臺,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自己朗讀。學生習作四篇:
快樂其實很簡單
華羅庚中學初一(2) 葉圣超
不求過得奢華,但求活得充實。
充實就是有事情做,去干有價值的事和你喜愛的事。打個簡單的比方,充實好比是春天播在地里的一粒種,發(fā)芽、開花、繼而結果,哪怕是這世間結出的最平常的果實。
有些人常常苦嘆生活中沒有陽光,頂著一副發(fā)霉變質的臭皮囊虛度年華。其實不然。生活是需要填充的,如要快樂起來,充實自己則是關鍵。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容入集體。漫步于街心小徑,感受茫茫深秋的涼意;觀賞一番老者們“排兵布陣”,領略古老而深邃的精典;投入漫無邊際的學海,請教“快樂”的詮釋。如此充實,因而如此快樂。充實不是忙得團團轉,而是忙得其所;不在于忙不忙,而在于忙什么;不在于忙多少,而在于怎么忙。快樂的生命不一定都充實,充實的生命卻一定隱藏著許多快樂。 有位偉人說過:“忙是幸福的第一秘訣!背鋵嵅粌H能給于快樂,而且也能讓心淡泊而寧靜;充實不僅能給予自身快樂,而且他人也能被你的愛所包圍、繼而隨之升華!
奢華的生命使生命腐爛。
充實的生命使生命絢爛。
我充實,所以我快樂。
生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初一(2)班 袁永昌
已是深秋的一天。
許多動物都不住秋的蕭殺,大都漸漸絕跡了,而我竟然還能找到一只螞蚱,輕輕地對他說。它當然不會回答我,只是在我的掌里不停地掙扎。
我手一松,它便跳到了地上,歡快地跳來跳去,我的心微微一振……
“快回到你的草叢里去吧,小家伙!蔽椅⑿χ鴮λf?晌以捯魟偮洌粋人騎著自行車過去了,似乎壓到了那個小生命。我連忙跑過去,果然,螞蚱身軀的后半段被車輪碾得粉碎,柔軟的身軀和翅膀已經(jīng)貼在地面上,六只小足正在不停地舞動,我知道它身體里有莫大的痛楚。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站起來!鞍,可憐的小東西,你生命就這么短暫……”我嘆息道。
不過,它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并沒有死,正在努力地向前爬,一步,兩步……這個過程非常緩慢,每一步身后都會留下碧玉般的血絲,可見它忍受著多大的痛苦。但它的步子卻又那么堅定,充滿了對草叢的依戀,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充滿了對生命的執(zhí)著!
就這樣,一步,又一步,它終于走完了草叢之間那段短暫而漫長的路程。它終于回到了草叢,在這時它也用盡了最后的體力,不再動了默默地死在了這片它所熱愛的土地上。我的心又震憾了一下……
“自從被車輪壓到的那一瞬息起,它就不可能再活下來……”
我自言自語道?伤嗝聪肷钕氯ァ
碎語心香
華羅庚實驗初中一(2)班 夏翠琳
(一)
站于河東,眺望河西的時候,別忘了我們只是平凡的一介蒼生,無法一葦渡江,心想事成。
你可以用三十年渡達彼岸,但請不要把彼岸了望成三十年。
(二)
時間好比是你掉落的頭發(fā),無法再回到你身上,但它的的確確曾是你的東西。
光陰就像是一個致命的傷口不斷流出來的血一樣,終有一天會凝砌成墳墓。
(三)
人生是一件易碎品,需要細心呵護。
青春那晶瑩的玻璃劃過心間,會使人留下傷痕。
傷口是一張草稿紙,用來書寫你人生的方程。別人受傷時,你應思及自己也曾受傷,多付出一份關懷;當你受傷了,堅信無論怎樣,明日破曉的東方天際,照樣紅日噴薄。
(四)
人心是簾幕重重,你可以讓渴慕你的人進來,也可以拒之于千里之外。
生活就像簾內幕外,也許簾內風雪交加、百草凋零,幕外則大千世界、鳥語花香。
心為門。關上,一個人就是全世界;打開,世界是快樂與許多人。
有人敲你的門,請說:進來。
聆聽呼吸
華羅庚實驗初中初一(2)班 沈琳
手捧一杯茶,靜靜地依偎在椅上,享受這一份寧靜。
一股暖流很快涌邊我的全身,頓時恢復了精力。這時,我聽見一陣急促而平緩的呼吸,輕輕的,勻勻的。在這個寂靜的夜,顯得十分清晰;在這個安祥而和平的夜,顯得十分和諧。
感到心在一次次跳動,感到血液在緩緩的流淌,感到骨骼在一點點生長。如一抹閑云,自在地飄浮,如一層薄霧,朦朧地籠罩,如一絲絲雨,深情地滋潤。沒有煩惱,沒有悲傷,沒有顧慮,沒有卑微之分,沒有貧賤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平淡地度過生活。但在平淡中,有情感,也有思想。
靜下心來,深深地呼吸,一種幽香、一種清涼、一種安慰貫通全身,好像溫暖的陽光,好像清澈的湖水,好像飄逸的清風……
閉上眼,隨著一呼一息,我的心飄蕩在蔚藍的天空,去汲取一份悠閑,跌蕩在碧綠的草地,去索取一份清新,晃蕩在一枝柔弱的枝條上,像一只輕靈的鳥兒,尋找一份樂趣……
人生有時可以暫且忘記一切煩心的事兒,像我一樣,坐下來聆聽自己的呼吸,你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塊天地,逝去的童年記憶,散不去的新鮮事兒,以及無限的遐想,都將在這一刻出現(xiàn),沒有旁人的打擾,一切都是自己的。
我聆聽著自己的呼吸……】
師:下課。
[幾點說明]
1.所選閱讀材料是《讀者》雜志上的,平時,除課本所選課文之外,還要增設三十篇左右的文章,大多是報刊上所選的,配套讀本也是主要閱讀材料。2.作文結合閱讀進行,這是我一貫的做法
教學反思:
學生學習語文是“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一個過程。
接受信息主要指看、聽兩個方面,這是儲存階段;處理信息包括思考、感悟兩個方面,這是加工階段;輸出信息包括說、寫兩個面,這是運用階段。因此,學語文必須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但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似乎總是作為一門學科單獨進行,其實,在教學實踐中,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初中階段既沒有系統(tǒng)教材,也沒有課時安排,雖教材中每單元之后有明確的訓練項目,每篇課文之后也有練筆要求,但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寫作量。所以,作文教學應當找一條符合教學實際,切實可行的道路。鑒于這些思考,這幾年來,我取消了所謂的作文課,把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其基本指導思想是:以讀悟寫,以寫促讀,讀中悟寫,寫中促讀。
我以為,閱讀教學離不開寫作指導,因為閱讀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從作者作文的意圖上思考,才能準確地深入地理解文章;作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指導,作文教學只有在閱讀的具體指導下,進而感悟作者的思想,領會作者的用意,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閱讀與寫作兩者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具體操作方法是:讀什么,寫什么。
例如讀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要求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模仿,在寫作內容上改變,以《致語文書》為題寫一篇文章。這樣的寫作,不僅從形式上學習了作者擬人的手法,而且整體上又通讀了語文書,初步體會到了語文書的特點,感悟到了語文書的奧妙。
例如學習朱自清《春》一文后,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多感官描寫一種景物,可以寫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更提倡寫秋景、秋花、秋風、秋雨或夏天之景,或冬天之景。學生有范文可欣賞,有空間自由選擇,有機會展示才華,學時用心,練時積極,寫作成了一種表現(xiàn)。
例如學習沈復《幼時記趣》一文后,要求在記敘中發(fā)揮想象,于是,要求學生回去用一只玻璃杯放入清水,然后滴入一滴墨水,觀察其變化,根據(jù)其變化發(fā)揮想像,把這一現(xiàn)象具體形象地描寫下來。學生的有趣、有味,用心也用意。寫作成了一種活動、一種實踐。
例如學習沈從文《端午日》一文時,發(fā)現(xiàn)作者全文三個自然段落共800字,第一段560字,第二段119字,而第三段只有21字,三小節(jié)的總體結構是漏斗型,能否讓這結構更合理、更美觀呢?要求學生不改變文章意思,把第一小節(jié)重新整理一下,使文章結構美起來,這是一種寫作訓練,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實踐,是寫作也是閱讀,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寫作中解決問題。
讀是基礎,是寫的準備;寫是拓展,是讀的運用,關鍵要找準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點。這聯(lián)系點既可以是寫法,也可以是相關內容,既可以是整體的模仿,也可以是局部的仿造;既可以是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與作者的探討商量。
一句話,就是要讓學生走進課本。細致閱讀,用心體會,認真揣摩,能讀得進去,讀懂;走出課文,細致觀察,細心體會,認真感悟,能讀得出來,讀活。
讀是輸入,寫是輸出,語文教學只有在這不斷輸入又不斷輸出之中才能順利完成,這輸入與輸出才是一個學語文的完整的系統(tǒng)。
專家點評:
張老師這堂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這是一堂較為科學的作文指導訓練課。上海舉辦首屆WTO培訓班時,一位老師的開場白是:“我們無法告訴你們怎么做,但我們愿意同你一起探討該怎么想”。這節(jié)課就在“同學生一起探討該怎么想”上下了功夫。我們一向認為,一個人能寫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具有一定的寫作技巧。而我們平時的很多作文教學,往往與之相反,老師常把大量的時間用于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技巧訓練上,忽視了讓學生想--思維訓練。張老師則致力于學生“想”的訓練,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想”了痛苦與幸福,再通過閱讀例文,“想”通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又對例文及平時所讀課文的結構進行整理,得出大致的寫作思路。通過“想”提高認識,通過“想”整理思想,從而加深了對人生的感悟及對寫作本身的感悟,水到渠成地進入了良好的寫作狀態(tài)。感悟是認識的提高,是思考的深入,也是情感的升華,學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寫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小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這是一堂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寫作訓練課。學生在一堂課上,是否成為主體,不僅僅要看學生的所謂“活動”占一堂課時間的比例大小,更要看他們是否成為“思維”的主體。語文課,首先是思維訓練課,寫作課尤為如此。張老師這堂課,不但照顧到學生思維的量,而且照顧到學生思維的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自覺地思維,積極地思維,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思維。張老師從“民意測驗”的形式入手,讓學生由己及人、由表入里地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老師不斷地給予即時的評價與激勵,讓學生運用聯(lián)想對比等方法,在議、思、讀、思、寫的過程中取得感悟,形成思維的成果。學生由會得不多到會得較多,學生由知之甚淺到知之較深。而學生的會與知并不是老師直接傳授的,而是在合作、探究中獲得的,教師的角色,也較多地轉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而這正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第三,這堂課在如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較好地把握“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其探索之一。本堂課中,張老師較好地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整合在一起,二者并沒有讓人感到有主次先后之分。在掌握運用知識能力的同時,把真善美的熏陶與之合二為一。討論痛苦與幸福,閱讀《幸福是樸實的》一文,既是提高分析能力,整理寫作思路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人高尚情操,提高對生活認識水平的過程。
努力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與讀寫訓練融為一體是其探索之二。一切訓練都是一種學習行動。張老師通過不斷的引導與激勵,讓學生在討論思索中,即學習的“行動”中接受美與善的熏陶。正因為是“熏陶”,故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是“滲透”在訓練之中的而非強加的。
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自信心,是其探索之三。因為興趣與自信心是寫作成功最重要的“內驅力”,而這恰恰是寫作課中情感態(tài)度目標達成的重點。過分強調技巧訓練與材料搜集而忽視這一“內驅力”的激發(fā),是寫作教學中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沒有內驅力,學生就不會更不愿去主動思考,去主動挖掘生活經(jīng)歷中的素材,這正是學生把作文視為畏途,大量產生千人一面平庸之作的根本原因。張老師不斷對學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肯定與鼓勵,就是稱贊學生“你長大了,你懂事了”,就是為努力保持、增強學生寫作的內驅力。
當然,這堂課容量較大,時間似乎不夠。如能再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過程中進行及時的相互評價,評價后再進行自我修改或合作修改,并再次交流改后的作品,恐怕這堂課的效果會更好。
[學會感悟--有感而發(fā)寫作教學實錄(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2.感悟人生教案
4.語文《學會看病》的教案
9.寫作教案設計
10.語文作文寫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