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沿河第三高級中學 陳謀韜
歐亨利的作品常常以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收場,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這種結(jié)尾往往在前文已作出鋪墊。教學中我以此為切入口開展教學。
師:同學們,小說結(jié)尾才說出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來歷,讓人很感意外。但其實這個結(jié)局在前面已作了鋪墊,請大家找一找相關的句子。
生:“然而,看呀!經(jīng)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墻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了?拷o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jīng)枯萎發(fā)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边@是第二天早晨的情景。很明顯這片葉子不是自然生長的,而是畫家畫上去的。
師:怎么看得出這片葉子是畫上去的呢?
同學們思考討論。
生:前文瓊珊說過:“它們現(xiàn)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還有差不多一百片……只剩下五片了……又落了一片……只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等著看那最后一片葉子掉下去。然后我也要去了。”從這段話看出,葉子的掉落速度是很快的,可是經(jīng)過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墻上居然還掛著一片藤葉,這很難令人置信!
師:說的很好,同學們還能找出這樣的句子嗎?
生:“白天總算過去了,甚至在暮色中她們還能看見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緊緊地依附在靠墻的枝上。后來,夜的到臨帶來了呼嘯的北風,雨點不停地拍打著窗子,雨水從低垂的荷蘭式屋檐上流瀉下來!边@是第二天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從這段描寫看出,又經(jīng)過了一個白天,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緊緊地依附在靠墻的枝上。再從夜里呼嘯的北風、不停拍打窗子的雨點、從屋檐上流瀉下來的雨水這些描寫來看,風吹雨打也撼不動那片藤葉,這就很奇怪了,可見它不是真正的常春藤葉。
師:能夠從文章中找出依據(jù),分析有道理!
生:“那片枯藤葉仍然在那里!边@是第三天早上的情景。經(jīng)過兩天兩夜風吹雨打的折騰,那片枯藤葉仍巋然不動。我覺得這根本就不符合常情,葉子一般都要凋零的。
師:以上三處描寫都讓人感覺那片葉子不是真的,應該是畫上去的了,作者這樣寫有何作用?
生:作者這樣寫是有意制造懸念,讓讀者在一個一個的懸念中思考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從而產(chǎn)生藝術(shù)的趣味,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生:讓我們可以想想地讀書,感覺特別有意外感。
師:本文的藝術(shù)感染力從哪里得到了體現(xiàn)?
生:從小說末尾得到了體現(xiàn)。(生讀)第三天下午蘇艾跑到瓊珊的床前說:“我有件事要告訴你,小家伙,”她說,“貝爾曼先生今天在醫(yī)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兩天。頭一天早晨,門房發(fā)現(xiàn)他在樓下自己那間房里痛得動彈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搞不清楚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盞沒有熄滅的燈籠,一把挪動過地方的梯子,幾支扔得滿地的畫筆,還有一塊調(diào)色板,上面涂抹著綠色和黃色的顏料,還有,親愛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墻上那最后一片藤葉。難道你沒有想過,為什么風刮得那樣厲害,它卻從來不搖一搖、動一動呢?唉,親愛的,這片葉子才是貝爾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他把它畫在那里的。”這個結(jié)尾道出了那片不落的常春藤葉的真相,讓人恍然大悟,感覺故事結(jié)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師: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小說開始寫老畫家貝爾曼事業(yè)無成,生活散漫,讓人不屑。結(jié)尾卻筆鋒一轉(zhuǎn),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人們認為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老畫家貝爾曼卻畫出了激發(fā)垂死之人瓊珊強烈求生欲望的絕世佳作。作者用出乎意料的結(jié)尾來贊美窮藝術(shù)家之間真誠的友誼,突出地刻劃了一個舍己為人,以自己的生命創(chuàng)作出畢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畫家形象。取得了“含淚的微笑”的藝術(shù)效果。
師:說得好,這正是歐亨利作品的魅力所在!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結(jié)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最后的常春藤葉》教學鏡頭 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2.日記教學實錄
3.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5.《木蘭詩》教學實錄
6.議論文教學實錄
7.日記兩則教學實錄
8.日記兩則優(yōu)秀教學實錄
9.木蘭詩的教學實錄
10.刺客列傳教案及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