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們這樣生活隨筆
一個老人蹲在這條街的一個商店前,面前擺著幾樣青菜,他等待著路人的光顧。他從下午3、4點一直等到傍晚一直到晚上7、8點鐘,這些青菜能賣多少錢呢,十元或者是二十元,有時候不夠吸引買客,僅僅只能賣到幾元錢。一個女人帶著孩子過來買蔥,老人家抓出一小撮,怕不夠,又加了幾條?腿俗吡酥,他開始擺弄好有些凌亂的蔥條,然后又開始了等待。
像這樣謀生的老人在這條街上有很多。他們大都六七十歲,身體佝僂好象從來沒有直起來;頭發(fā)灰白,沒有年輕的油亮黑發(fā),也沒有滿頭銀絲的矍鑠;他們的皺紋都很深,像溝壑一樣縱橫;他們的個子比較矮小,和魁梧相去甚遠。他們還有一個特征:沉默。在塵土飛揚的馬路上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一聲不出,用渾濁的眼睛打量身邊擁擠的世界,甚少發(fā)出聲音。
在這些賣菜老人身邊擺著形形色色各種攤子。有賣麻辣燙的,熱氣騰騰的兩大鍋湯料冒出濃烈的香味,魚丸還有肉丸在湯里翻滾,又大又圓;賣蔥油餅的攤位上發(fā)出青蔥和油的香味,烤得金黃的蔥油餅又薄又酥;韓國無煙燒烤,不是一個攤子,而是一架車子,小老板擺開架勢,把雞鴨魚肉串在一條竹簽上,跳舞一般翻弄著它們直到滲出一滴滴的油……還有賣平價衣服的,賣盜版光碟的,賣水果的,一個人守著一個攤子,忙忙碌碌。
這條街在工業(yè)區(qū)內(nèi),做的都是打工階層的生意,攤子連著攤子,凌亂簡陋,也張揚著辛苦。從早上開始,這里就十分熱鬧。打工的人匆匆從被窩里起來趕著上班,這條路上為他們提供了各式早餐。騎著單車停在一個小攤前,三元兩元,買來一份炒好的粉面,或者是幾個包,邊走邊吃,就到了工廠門口。
傍晚下班趕回出租的屋,他們不愿意吃食堂的飯菜,買一些愛吃的東西,不管再累也回去做,炒一兩個菜,和親人朋友圍著一起吃。街上賣菜的這時候就多了;丶业娜藦膯诬嚿舷聛恚魭銮嗟陌撞思t的蘿卜,迎著掛在天邊的紅得誘人的夕陽,穿過人群,往家里走。
賣吃的東西最多,從南到北的口味都有,東北包饅頭、天津狗不理、陜西涼皮、四川涼菜、福建名餃、貴州糯米飯、廣西米線……辣的不辣的,味濃的味淡的,整條街上都是這些食物,雖然一點不豪華,甚至相當(dāng)簡陋,但味道正宗,價格便宜。對于吃慣了家鄉(xiāng)味道的外地人來說,打工之后最大的.享受就是用這些熟悉的味道安慰一天辛苦的生活。
兩年前,有一對中年夫婦來到這條街上的賣蔥油餅,他們是第一個來這里做這個生意的。丈夫是師傅,把面團搓好后鋪開,撒上蔥花,放進一個鋁制的淺口平底鍋中,煎到兩面金黃焦脆,這樣就做好了。一個蔥油餅比普通的鍋蓋大一些,妻子把它切成一了塊一小塊,一元一份。他們的生意很好,早上等餅起鍋的人排著隊,老板娘切稱包收錢找錢忙不過來,臉上帶著幸福的歉意。丈夫在一旁搓著手中的面團,看到妻子手忙腳亂,心里的開心在臉上一層一層蕩漾。
大約兩個月后,競爭開始了。另一對夫妻就在離他們不到五十米的前方也做起了同樣的生意。第一天來擺賣,他們目不斜視,有些凜然赴場的意味。走過來的人看見多了一對新人賣餅,猶豫一下,還是買了。先前的老板娘按不住心慌了,停下手不住地看看前面,真想把客人都招過來卻無能為力。
兩家表面看不出劍拔弩張,你賣你的,我賣我的,人們陸續(xù)走來,不會知道誰就應(yīng)該是誰的客人。平靜一陣之后,第三對夫妻來了,在他們對面也擺了一個蔥油餅攤,這對夫妻年輕很多,女的戴了個眼睛,白皙的皮膚,看不去一點不像卷著袖子干練的老板娘。他們在先前兩家的基礎(chǔ)上加了一些新花樣,有雞蛋餅和番薯餅,為了迎合大眾口味,還增添了辣椒蔥油餅 。
第一對夫妻有了生意被搶的經(jīng)歷,這次淡定了很多。迎來送往招呼他們的客人,做好眼前自己的事情,即使賣得少了也很接受。也許他們知道這種簡單的生意很容易做,天天都有可能面臨競爭,太高太強的欲望反而會累了自己。
但是他們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租了別人店面的一點點位置,男人從此站在店里,不用擔(dān)心風(fēng)吹日曬,氣罐和其他工具也不用每天拖回家了。過了不久,夫妻看到對面的人流多,把攤子擺到對面。男人這次把爐罐放在小轉(zhuǎn)角的一家店面前,也可擋風(fēng)遮雨,還不用租金。白天,他們六點多一些就開了攤子,晚上九點還在攤餅切賣,所有的懶覺都和他們無緣,所有好看的電視都與他們無緣,所有熱鬧的節(jié)日也和他們無關(guān),他們的一切就是每天站在這個流動的攤前,看著面團一個一個減少,收入一點一點增加。
有一天,一個高大的孩子來幫他們賣餅,是兒子放暑假了,過來幫忙,媽媽終于可以歇一歇。她靠在攤子的架子上,滿足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兒子已經(jīng)比她 高了,也快比爸爸高了,做起生意來雖然慢了一點,但一絲不茍。再過不久,就可以開始獨立了,媽媽舒了一口氣,兒子大的真快啊。兒子幫了一陣,回家了,攤子上又只剩下夫妻兩個,兒子雖然在遠方的家鄉(xiāng),但也在他們心里,就在小攤的邊上,看著他們。他們在陌生的異地用所有的時間來掙錢,一個煎,一個賣,餅攤的錢也源源不斷地寄往了有兒子和父母的地方。
這條街上有做生意慢慢發(fā)展起來的。有一家小食店專賣粥、粉、面。剛來時只有一小片店面,十來個座位。這是一家人開的食店,兄弟姐妹、哥嫂公婆,好幾個人輪流上崗,各司其職。他們從來不生氣吵鬧,每個人自覺安靜交換上下班。從早上到晚上,小店一天運轉(zhuǎn)二十來個小時,早起的,晚睡的,擦桌的,洗碗的,井然有序。一年之后,他們把旁邊的店也租了下來,裝修了一番,有了青磚紅瓦的門面,幾十個座位,在這條街上頗具規(guī)模。年輕的兒子和媳婦依然兢兢業(yè)業(yè),早起晚睡,守著灶臺和粉面。
也有做不起來的。就在食店旁邊開了一家土豆粉店,專賣土豆粉食品,有各種湯粉和炒粉。他們是這條街上唯一一家做土豆粉生意的。小店的老板是兩個年輕人,年輕到剛走出校園,身上還帶著稚氣。他們在店里貼上土豆粉的營養(yǎng)成分,告訴來店的客人土豆粉是健康有益便宜的食物。他們對每一個人都很客氣,點頭微笑,彎腰請進,殷勤服務(wù)。他們用一個粗瓦制作的小煲裝粉,很古樸特別。可是半年后,這家店就關(guān)門了,雖然兩個年輕男孩用滿臉的真誠和辛勤的勞動來迎接招呼他們的客人,用各種創(chuàng)意來吸引他們的客人,但是上帝還是沒有青睞他們,他們做好了準(zhǔn)備,迎來的卻是小小的失敗。
城管是擺路邊攤的人最怕看見的。他們威風(fēng)凜凜地過來,所向披靡。仗著一個看上去很正確的理由,他們把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租住別人屋子靠著些許收益的人的尊嚴(yán)隨意踐踏。有一個賣玉米的老人家手腳不靈便,來不及逃走,城管呼嘯而來,伸出皮鞋理直氣壯地一踢,小煤爐倒了,玉米也倒了,滾了一地。他們嘴里吆喝著走開走開!擋道了擋道了!老人不敢申辯,也不敢要求賠償,眼睜睜地看著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囂張地踢走。
買這些玉米的是外地人。他們從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來到這里謀生。晚上,是一天最輕松的時候,他們?nèi)宄扇,結(jié)伴而出,給這條街帶來了熱鬧。他們走到一個地方,買一點吃的,走到另一個地方買一點吃的,無論什么,都吃得津津有味。他們拿出一點錢,看著小老板在吵鬧的大街上為他們服務(wù),心里很舒服。他們并不需要豪華的裝修和所謂的情調(diào),拿著甜玉米、臭豆腐、小香腸、熱紅薯,在人群和車流中興致盎然穿插而過。情侶們手牽著手,說著甜蜜的話,看著對方的眼睛,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快樂幸福。
每天早晨,天剛亮不久,有一個老人就推著自行車出來了。自行車上帶著一個白色泡沫箱子,用來保溫,里面放著包和饅頭。他沒有店面,包饅頭在家里做好,放進簡陋的保溫盒,推出來賣。箱子前面寫著“包饅頭”四個黑色的大字,所以他不用叫賣。無論是喊風(fēng)還是烈日,他都坐在這個箱子后面安靜而沉默,期盼著來往的人在他面前停下來,跟他說買兩個包,那是他最愿意聽到的語言。
【像他們這樣生活隨筆】相關(guān)文章:
他們是他們,你是你生活隨筆06-21
像生活隨筆06-06
像自己這樣生活的散文12-02
活得像自己-生活隨筆04-08
窮不是他們的錯生活隨筆11-21
他們隨筆06-08
這樣其實挺好-生活隨筆04-06
生活就是這樣隨筆作文12-02
這樣的生活,你還好嗎生活隨筆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