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自古圣賢多寂寞的雜文隨筆

        時間:2021-07-01 20:39:48 隨筆 我要投稿

        自古圣賢多寂寞的雜文隨筆

          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蕓蕓眾生,所以每天能安于過著最平淡平凡平和的日子。雖然我們有時也會覺得寂寞難耐,甚至是空虛無聊,但比起那些圣賢來,我們所承受的孤獨寂寞不知要少多少呢!最近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再一次拜讀了屈原與漁夫的一段對話,感觸很深,于是引起了我對自古圣賢多寂寞的聯想。

        自古圣賢多寂寞的雜文隨筆

          那是公元前的某一天,屈原被放逐到了汨羅江畔,形容憔悴。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可是屈原卻說:“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夫看沒辦法勸說他同流合污,就唱著愉快的歌,去過著自己行云野鶴的日子了,而屈原他真的就葬身于魚腹了!我們可以想象屈原在那個“舉世皆渾”的楚國,是多么的孤獨和寂寞!他的偉大政治抱負,他對時局清醒判斷,他杰出的文學才能,有誰能理解,又有誰能懂得?在“眾人皆醉”“我獨醒”中, 他除了選擇清澈的汨羅江水,來保住自己的“皓皓之白”外,還有什么能安撫他那顆孤寂的靈魂呢?那時的屈原是何等的寂寞!

          無獨有偶,歷史上像屈原這樣的圣賢者真的不少,下面我們來看看陳子昂吧,大家都比較熟悉他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是三十七歲的陳子昂登上著名的古幽州臺時,所流露出的自己內心極度的寂寞。那時他從武攸宜征討契丹,子昂不忍坐視敗局,挺身向武攸宜進諫,結果武攸宜非但不納諫,反而惱羞成怒,給了子昂以降職為軍曹的無理處分。這時的子昂想起自己十多年宦途蹭蹬,不僅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而且從青年時起就有的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關注社會現實,針砭時弊,希圖匡扶國家的偉大理想,都被武周統治集團無情粉碎了!他已經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了,怎能不使他產生英雄末路的悲痛之情呢?所以當他站在高高地幽州臺上,想起這一切時,情不自禁就“愴然涕下”了 !我們知道自昂的孤獨一方面來自于對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壓抑人才的悲憤,另一方面更有作者胸中蓄釀已久的思索宇宙人生的詩情被觸動了!作者所前瞻的`,是追之不及的前代的明君圣人;近盼的,是盼之不來的志同道合的當代賢者;而更使他感“念”于心的,是“悠悠”無盡的客觀世界和自己曲折短促的生命二者之間的對比,他怎么能不孤獨呢?在這樣一種遼闊蒼茫的背景里來推究人生的真諦,但不得其解,詩人怎么能不“愴然涕下”呢?在這首詩里,作者完全把自己寂寞難耐的心情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了。今天我們在讀這首詩時,仿佛還能看見一個智者,昂著不屈的頭顱,伸展著雙臂對著蒼天在大聲的呼喊“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然后我們似乎又看見了他慢慢地低下了高貴的頭,留下了“獨愴然而涕下”的落寞背影……

          到了唐代,我們總覺得恰逢盛世,又有明君,應該不會有孤獨了吧?其實不然,否則怎么會出現“舉杯邀明月,對酒成三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李白式的孤獨呢?我們知道李白的這種孤獨不僅是由于他的好友相繼離去,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在眾人之上,無人可以與他比肩。他的孤獨,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孤獨,更多的是靈魂上的孤獨。李白式的孤獨通常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種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之心,“以當世之務自負”。 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使詩人陷于政治前途無依無托的孤獨心境;其次,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境的沖突所造成的話。那么,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愿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為自我放逐的孤獨。再者,李白的一些詩里,還表現出一種天地過客之悲。“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闭且驗樵娙苏J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才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消逝與永恒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李白雖為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它的內心深處,常有無法排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它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壯感,我們常把它稱之為“李白式的孤獨”。

          其實何止文學家詩人有孤獨寂寞之感,圣賢多數是寂寞的。還記得被資產階級無政府主義者痛罵的馬克思嗎?他提出的共產主義,在當時是多孤立多寂寞,多無人相信呀,可是在金融危機的今天人們卻把他的書《資本論》當作經典了;還記得提倡無暴力抵抗的甘地馬丁.路德金嗎?他們都寂寞地慘死在無知人的槍口下,可是今天他們卻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了;還記得提出太陽中心說的布魯諾嗎?當他被燒死前,就曾寂寞地大聲呼喊“以后的人們一定會理解我的”!今天他提出的太陽中心說早已成了真理……

          因為是圣賢,他們一般都會比普通人有更超前的意識,更遠瞻的預見;對事物的發展規律看得更清更遠;所以他們往往都有俯視眾人的見識,對生活對人性都看得更透徹,因而,他們往往與普通人的幼稚淺薄就難以溝通了。這樣一來,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注定就只能是孤獨的寂寞的,有時甚至是絕望的!所以自古就有“高處不勝寒”的憂嘆,有“自古圣賢多寂寞”的感慨!但歷史的進程中總少不了這些先賢們指引,有他們的引路,人類才進步得更快些!我們這些普通人,雖然有時并不能完全理解他們,但只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為他們吶喊助威就足夠了!

        【自古圣賢多寂寞的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寂寞的午夜雜文隨筆12-03

        愛的寂寞雜文隨筆01-02

        寂寞周而復始雜文隨筆07-04

        自古逢秋悲寂寥雜文隨筆07-04

        來自古風的深情與薄情雜文隨筆07-03

        寂寞還是孤獨雜文隨筆07-03

        親人之間多傷害的雜文隨筆07-04

        孤獨寂寞和無聊雜文隨筆12-10

        《來自古風中的深情與多情》劇情解析的雜文隨筆07-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