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之愿望的種子
一則寓言這樣寫道:深山里有一座古剎,不知始建于哪朝哪代。古剎中有一尊古佛,也不知始鑄于哪朝哪代,只知它是純金質地。
附近有一位樵夫,給古寺送柴草,差不多每次進寺門都能看到方丈在蓮座前燃香禮敬。他心想,這尊古佛一定很靈驗,我應該向他求個兒子,家中光有兩個閨女可不夠。但他并沒有在蒲團上跪拜,更沒有在蓮座前敬獻香燭。
山下有位富豪,家財萬貫,從不知足,他到寺廟中來過許多回,仰望古佛,不免暗自思忖:“要是我能擁有這尊金佛該多好,財富將立刻增加一倍!”但他咽口唾沫,按捺住這個想法,生怕唐突了佛祖和本寺方丈。
有位窮書生寄居在寺院中,長年苦讀,他的終極理想并不是考中進士,而是成為鴻儒。
末了,就該說說城中太守了,他上任后,老是謀想著高升,也沒少孝敬上司,可是效果甚微。某日聽人講起,深山古剎中有一尊金佛,十分靈驗。耳聞為虛,眼見為實,他放下公務,坐著官轎去上香。方丈聽說父母官駕到,趕緊出山門相迎,親自充當導游。太守拜見那尊金光熠熠的古佛,心中立刻道聲“慚愧”,他自覺來晚了,對古佛多有怠慢。接下去,太守的心思就跑起了野馬:“要是我能擁有這尊金佛,獻給某大臣,何愁找不到直上青云的臺階?”當然,太守有權這樣琢磨,不如此設想才叫奇怪。
十年后,樵夫的兒子開始跟隨父親上山打柴,仍依時依刻送往寺廟中,方丈換成了年紀更輕的和尚,照舊善待他們,樵夫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知足常樂。
那位富豪在城里做房地產生意,哄抬價格,前幾年發(fā)了大財,可是他囤地太廣,建房太多,資金鏈行將斷裂,正面臨破產的危險。
那位書生熬白了頭,也熬出了頭,他得到省城里某書院山長的賞識,給莘莘學子傳道授業(yè)解惑,還利用余暇著書立說,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那位太守可沒虛擲光陰,他搜刮有方,宦囊沉重,使用賄賂的手段,不僅把上司擺平,而且把某大臣的關節(jié)也打通了,可是他署理巡撫不久,就因某大臣犯下大逆不道的重罪轟然倒臺,牽連入案,被革職收審,難逃牢獄之災。
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愿望實現了,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禍,關鍵要看這顆愿望的種子是如何萌芽的,植根于怎樣的土壤,用什么去做肥料。在這則寓言中,樵夫不可謂不本分,書生不可謂不勤苦,富翁不可謂不精明,太守不可謂不練達,但看看他們的狀況,樵夫和書生所見即所得,富翁和太守所得即所失,這就把問題引向了更復雜的層面。
世間有相對便宜和容易的成功,也有相對昂貴和艱難的'成功。在中國,厚黑學的流毒太深遠了,許多人都認定,憑仗臉厚心黑的功夫更容易獲得相對便宜的成功。殊不知,踏上厚黑的不歸路后,抱粗腿、叩天門的成本才真叫高昂,有時奉獻金錢還不夠,犧牲良知還不夠,踐踏尊嚴還不夠,搭上身家性命才能勉強持平。就連厚黑教主李宗吾都承認,心術一壞,有時爐火純青的技術也難以馳援補救,因為基礎已朽,獨木難支。自恃厚黑功夫的選手,他們的勁敵可能更為厚黑,這方面的比拼,簡直就沒有段位和烈度的限定。
人們的處境差異很大,并非只有這則寓言中的四種選擇,還有許多情形,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大致不會有錯。遇上荒年,你可能歉收,甚至絕收,唯一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就是串種變異——種瓜得豆,種豆得瓜。因此,人們應該特別留意和留神的倒不是你有何種愿望,而是你打算用多少成本去打造這個愿望,實現這個愿望。以真誠,以勤勞,以心血,以良知良能,是一大類。以詭詐,以逸豫,以錢財,以非法非德,是另一大類。走正門的未必全吃閉門羹,撈偏門的未必全獲開門禮。相比而言,那些追求高回報的人將冒高風險,他們事前就應該想明白這一點,以免事后悔之不及。
在目前的反腐風暴中,倒下的“太守”相當多,不少人的官位遠高于古代的太守,我之所以稱他們?yōu)椤疤亍,那是因為他們太沒有操守了。
【生活隨筆之愿望的種子】相關文章:
生活之慧的隨筆02-21
發(fā)現生活之美生活隨筆07-11
男人之怕-生活隨筆05-10
生活隨筆之偶感三則05-25
生活之慧的雜文隨筆07-03
秋之淡泊生活隨筆06-29
生命之重生活隨筆02-23
蟬之骸生活隨筆02-21
云之彼端生活隨筆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