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縣志里的先輩

        時間:2021-03-14 08:57:58 隨筆 我要投稿

        縣志里的先輩

          《縣志里的先輩》文脈曉暢,引據合理,擇要而評,用語典雅,情感節制,使一個血統純正、譜系清晰的龐氏族譜朗然于心,纖毫畢現。

          宣漢土黃龐氏一脈,祖源浙江余姚,明未出仕順慶府。張獻忠入川,避亂而奔,至萬源龍潭河。后遷廠溪鯉魚池,再遷白馬石柱坪,三遷土黃場萬斛壩,繁衍生息,至清后期,漸成望族。民國時,土黃區有“白馬的橡子摘不得、華景的馬兒騎不得,月溪的蚊子打不得,土黃的螃蟹搬不得”之民謠,“螃”者,龐也。

          族望人眾,必有佼佼者脫穎而出;脫穎而出,必有可書可記之跡。查民國《宣漢縣志》,《人物志》和《教育志》里有涉直系先輩的條目共四,現錄于后,以饗后嗣。

          一

          民國《宣漢縣志》之卷十一《人物志四·孝友》中有“龐學純”條。記曰:

          龐學純,字時習,土黃場人,生性孝友,族叔某老而無子,公延于家嚴事之,終其身。兄學智早逝,侄爾康游惰,屢戒不悛,卒蕩其產。公買以賤價,有所乞求亦吝不與,侄憤與之絕,久之淪為人傭,早起遲休,迥異曩日。公曰:“是有悔心矣!迸e原產還之曰:“吾為爾守久矣。向者無底之壑難填也,且不欲恤汝者,賊汝也!敝陡屑て拢錇榧咽。析居時,以田租百二十石為義田,設義塾以教族中子弟之失學者,以養貧乏廢疾之不能自存者,并垂家訓,世世遵守。邑中各姓建宗祠而又別設義田者,實自公始。異公歿,不肖孫大生者倡議瓜分,今僅存三十余石矣。其能繼公志而遵公法者,孫大猷別有傳。

          查族譜源流,龐學純系吾太高祖之祖父。龐學純先輩奉無子族叔如家嚴,“終其身”;誨無知侄子而改邪,“為佳士”,尊長訓后,其得頗多。不僅如此,龐學純先輩還熱心族務,“以田租百二十石為義田,設義塾以教族中子弟之失學者,以養貧乏廢疾之不能自存者!笨梢,土黃龐氏,至龐學純先輩已有余力,可撫貧濟困,旁騖同脈同族。

          二

          民國《宣漢縣志》之卷十一《人物志四·公正紳董》中有“龐大猷”條。記曰:

          龐大猷,字永升,土黃場人,事繼母李以孝聞。母歿,公已六十余歲矣。須發皤然,匍匐盡禮,人尤以為難。性耿介,勇于公善。祖學純置義田而未建祠,公完成其志。市初無公所,公躬親督理倡修之,功畢而費儉,后人常舉其數目以為首士者勸,今關帝廟、禹王宮也。前清把總歲出查場,名為禁賭博、煙館、熬糖等,實比戶誅求濫索,所謂春牌、秋牌是也。公始倡捐設公費局,里人以擾。歲荒,常減值以平谷價,出粟以賑饑民。同治初,知縣李大緒惡富戶囤積,輦谷入城,封公倉,饑民數百人環公宅而呼曰:“此龐公活我者也!辈钜坫と,返告李,以是反其令,諸囤積者感焉。鄉里訟事,得公片言立解,狂夫孺子,公至皆肅然起敬,無敢嘩者。光緒中,與乾三公同辦三費學田,公年倍長,乾三多敬憚而尊長事之。乾三妻冉氏為邑著姓,一日,外姑以鹵雞來,方食,公自外至,曰:“民脂民膏,忍下咽乎?吾視事以來,米肉蔬菜皆取自家中也。”乾三謹受教而不辯之。至夜,廚人以實告,公愧謝乾三者數四。時局初設,局紳薪水由公手訂,或有議其菲薄者,公曰:“吾固知其菲也。然吾儕資計差溫,雖菲何害?且以此培植寒酸,撙節一分,即寒士多受一分之福。作法于涼,其弊猶奢,吾固防后世之奢而預涼之也!弊淙绻h,月薪六釧。故邑侯張蘭有“綜理細密,不貪不茍”之褒語也。公歿,士林惋惜者久之?砂谇秊樽拥苄,嘗舉公事以教吾,故知其詳。于此可見當時諸老背私為公之概,而不長惡、不遂過,友朋相與之際,尤為后世所不及云。

          龐大猷,乃吾太高祖。太高祖承其祖父之孝,“事繼母李以孝聞”,繼母逝,雖已年過六旬,“須發皤然”,卻“匍匐盡”子之禮。太高祖之“公善”,超越其祖父,不僅局限于同脈同族,而惠及鄰里,廣濟饑饉。大猷太高祖不僅熱心公益,而且善于管理,勇于自責,“不長惡、不遂過”,“為后世所不及”。土黃龐氏,至大猷太高祖輩,已富而為仁,澤被邑里。

          記中之“乾三公”,即向世元,“字乾三,監生,以子麟補貴州同知,貤贈朝議大夫,繼謝公月樓而總南市者,乾三公也!蹦鲜校唇衲蠅。記中之“故邑侯張蘭”,“字雨亭,湖南辰州府沅陵縣附貢生,光緒十八年署”東鄉。大猷太高祖能與“乾三公”“同辦三費學田”,能得縣令“‘綜理細密,不貪不茍’之褒語”,可見其影響已越前河上游一地之隅而至前河中游,已入當局之視域。

          三

          民國《宣漢縣志》卷十一之《人物志四·孝友》中有“龐靈龍”條。記曰:

          龐靈龍,字得云,大猷公仲子也,身羸弱如不勝衣,父母病,與禇兄弟更番夜侍不以為苦。弟兄九人,兩母出也。父歿析產涉訟,公積誠感悟,卒底于和。公夫人丁氏無出,以弟心之子勛成子之,教之曰:“汝雖嗣吾,本生不容歧視也。弟兄多食指繁,汝其裒多以益之,毋自封殖為也!惫珰{,勛成一遵公訓,時分潤焉。心之諱海鵬,與三兄輔臣同習武科。輔臣數以不善馬步射落弟,然刀弓石為諸人冠。試官嘆曰:說“郭令公負米五斛行二十步,不過是也!惫饩w六年,心之膺對試案首,因讓輔臣以入武庠。蓋科舉時,案首必第,文武然也。是歲院試,心之始以輔臣散號名,同榜登第。爭名利而弟兄不相能者多感愧。古之人推位讓國,如夷齊,如泰伯,何嘗規規于名利間哉!后世斗粟尺布,煮豆燃萁,互相仇視于無已。至于今,勢遂重而不可收拾,可概也夫!

          大猷太高祖生九男,均以“龍”名,為當時著名的“龐氏九龍”。龐靈龍,吾叔高祖,吾高祖龐好龍之二哥。此記雖名“龐靈龍”,卻記龐靈龍、龐智龍、龐好龍三兄弟之事。靈龍叔高祖,體弱至孝,睦兄悌弟。叔高祖智龍、高祖好龍,“同榜登第”,為宣漢一時美談。讀此記,甚不明了:高祖“膺對試案首”,何能讓其兄智龍號輔臣者“以入武庠”,而高祖又何能以其兄“散號名”入試“登弟”?光緒年間的'武試,難道已成兒戲,可以換考?但不管怎樣,高祖、叔高祖“同榜登第”標志著土黃龐氏,已有余力致力科舉,由紳而仕。

          四

          民國《宣漢縣志》之卷八《官師志·民國·知事》“冉崇根”條里有曾祖事,曰:“……月余后歸,詢之友人龐斗南,云然。蓋斗南與崇根同歸自省,又協謀起事者也。”

          民國《宣漢縣志》之卷九《教育志·各高級小學!贰拜陀⒏咝⌒!睏l里有曾祖事,曰:“在土黃萬壽宮內,民國四年,里人龐斗南、吳郁周、張子高、丁紹閔、趙藍田、馬紹周等創辦。”

          民國《宣漢縣志》之卷九《教育志·各區初級小學校一覽表·第三區初級學校一覽表》“飾心初小!睏l里有曾祖事,曰:“校名:飾心初小校;地點:土黃場關廟;開辦年月:民國十二年;開辦人姓名:龐斗南、羅受之。”

          曾祖與冉崇根“同歸自省,又協謀起事”句所指,即曾祖從成都束裝回宣,準備宣漢辛亥起義一事。后雖因起義提前,曾祖回鄉動員民眾,未及參加,但其為倡從辛亥、舉義東鄉發起人之一的身份不容置疑。曾祖“任中高學校管教者,幾三十年,學子稱為‘斗夫子’!逼渌鶆撛O的萃英高小校,為后土黃小學之前身;其所創設的飾心初小校,后并入土黃小學。土黃面向大眾教育之發端,應從曾祖創設萃英高小校始。曾祖是民國《宣漢縣志》的主撰者,除錄有自己少許詩文入志外,不可能將自己的事跡寫入縣志。況且,撰寫《宣漢縣志》時,曾祖正當壯年,也不合進入縣志的體例。舉義、辦學、撰志三事說明,土黃龐氏至斗南曾祖已入執宣漢牛耳之精英行列。

          五

          遷至土黃萬斛壩的龐氏先輩,克勤克儉,無怠無荒,躬耕田畝,稼穡而富。為富而仁,家有余而惠親,再有余而睦鄰,仍有余乃濟眾。由富致仕,仕窮而學,學富而教。至曾祖斗南,已成宣漢“夫子”。

          一直以為土黃龐氏乃耕讀養家,為書香門弟。拔梳縣志族譜,才知家學淵源,只始于曾祖。而今回望先輩,已不敢妄稱書香門弟。曾祖一生,致力教育,其后輩中,祖父、姑婆、父親、母親曾為教多年,數祖記典,忝稱教育世家,卻不為過。民國《宣漢縣志》之后,縣志仍在續編,土黃龐氏一族,再無人入志。這,既有時勢之因,亦有人才凋零之緣。徘徊于民國《宣漢縣志》,彷徨于先輩傳記文字,既自得于先輩煌煌,又自慚于而今寥寥。

          古語有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祖輩到達之百里眇眇無垠,望之不及,亦步亦趨,其蹤難覓。能踏上這百里長路已屬幸運,半于九十何從說起?所謂“以饗后嗣”者,只是一廂情愿,空口白話。其源既長,其跡既杳,其時已逝,其勢已消,后嗣難為,何可饗之?

        【縣志里的先輩】相關文章:

        2016論據素材:先輩的旗幟09-07

        學生作文向黨的先輩學習08-01

        在清明里敬先輩作文03-30

        初二在清明里敬先輩作文03-30

        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古詩原文07-14

        接過先輩的旗幟開學第一課作文04-11

        在清明里敬先輩作文700字大全03-30

        剪紙里的故事07-30

        詩經里的故鄉12-14

        詩經里的植物12-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