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論文精華[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小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小論文1
汽車作為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給予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十分方便的同時,可是它的尾氣排物到底是否威脅著我們呢?這是我的疑問。為了搞清楚,我便對這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研究。
研究過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著空閑時候,來到一塊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幫助下,我抓了兩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們各放入了兩只透明的玻璃瓶內,F在,兩只瓶內都裝滿著新鮮空氣,還各有一只蚱蜢。隨后,我由表哥陪同著來到馬路上,同時,攜帶著兩只玻璃瓶。我們請了一位駕駛員配合,我拿著其中一只玻璃瓶擰開蓋子,那位駕駛員開始發(fā)動起汽車來了,汽車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氣,此刻,我正朝里裝汽車尾氣,裝滿了汽車尾氣后,我擰緊蓋子,謝過駕駛員,迅速從身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個標簽,在裝滿新鮮空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1”,又在裝滿汽車尾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2”。這樣,便于識別。
回到家中,我把兩只玻璃瓶擺放在陽臺上,使它們能受到足夠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觀察它們的動靜。剛過十幾分鐘,我擋不住好奇的誘惑,忍不住去瞧瞧,發(fā)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還活蹦亂跳,精神充足,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顯差了點。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來分鐘,我就去觀察一次,發(fā)現的結果都是一樣。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觀察了一次,有著重大的發(fā)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還存活著,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動彈了。
汽車尾汽對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響,汽油的主要成份為辛烷。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們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鉛。因此,人們常把添加含鉛的汽油稱為含鉛汽油,而不含鉛的汽油叫做無鉛汽油。
通過數十年的研究,人們已經知道,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汽中含鉛,它是一種有毒有害的重金屬,隨空氣被人們吸入體內,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兒童,可影響他們的智力發(fā)育。
當然,使用無鉛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無害汽油,因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質。
通過做實驗、查找資料我知道了:
汽車尾汽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覺得也可以做個假設,如果蚱蜢換做是我們,我們吸入的不是空氣而是汽車尾氣的話,我們也同樣會無法生存的。
科學小論文2
秋風一起,金黃的樹葉紛紛落下。我在門前做清潔工作,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的葉片大數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為什么呢?
其他的落葉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想再去觀察觀察吧。在這一周里,我去觀察了許多樹的落葉情況。結果我發(fā)現,絕大多數的落葉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想應該做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我的想法。于是我制作了像葉片一樣的風箏去放。由于不太會放,因此放了很多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記得風箏落地時總是重竹條的一面朝地,這是不是和落葉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難道樹葉也和我做的風箏一樣,一面重一面輕?帶著這個假設,我采了許多種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我發(fā)現,葉面表皮好像是里面的葉脈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葉背面葉脈排列緊密一些,粗糙一些。于是我在父親的'幫助下,做了一個葉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細鐵絲,編成了網狀,有的稀疏,有的緊密。然后把稀疏的鐵絲網和緊密的鐵絲網連成正反兩面。然后我將“葉片”從空中拋下10次,8次是緊密的鐵絲網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鐵絲網一面在下。
通過實驗,我豁然開朗,于是我又到互聯網、書上查找有關樹葉的資料,終于明白了落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科學秘密,原來,兩種結構不同的細胞層,形成了同一片樹葉的“背”與“面”,由于比重不同,樹葉在飄落的過程中,會翻轉變化,重的一面朝下,輕的一面朝上,這樣降落最穩(wěn)定。因此落地后,細胞緊密而重的一面朝黃土,細胞系數而輕的一面朝天。
科學真有趣,今后我要多做這樣的實驗,長大后做更多更復雜的實驗,為人類造福。
科學小論文3
問題的論證:
大熊貓應該只吃竹子吧!它們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還吃胡蘿卜。它們吃的各式各樣,連肉也吃,比如說竹鼠,它們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證明,它們是雜食類動物。
問題的結論:
根據上網查資料,我終于明白了,它們誰么都吃,這是我查的資料。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qū)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尸體,有時也吃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yǎng),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yǎng),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日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只大熊貓每日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yǎng)、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周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它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xù)狀態(tài)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qū)的大熊貓便面臨饑餓的威脅。
看,大熊貓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它們的食物太特別了。
科學小論文4
一天,我在門前玩耍。忽然,我看見有一大群螞蟻在搬骨頭,我發(fā)現在骨頭上的螞蟻最多,骨頭旁邊有像“一”字形的黑色的細條,我仔細地看了一下,原來是螞蟻在“排隊”從洞中進出,它們非常有次序的排著“隊”,我看到在來回的隊伍當中,有一些搬了糧食回洞中的和一些才從洞中出來的互相用觸角相碰,似乎在說些什么?碰了一會兒,就立刻走開。我忽然看見有一只沒有觸角的螞蟻,它一路上沒有和其它螞蟻相碰觸角,一路上又東撞西撞的`。疑問就從這兒開始了!為什么沒有觸角的螞蟻就不能和同伴進行溝通,也認不得路了呢?
從這兒起,我便左思右想,但實在想不出來,便去問同學,但是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但是,我心里卻暗暗發(fā)誓:我一定要破解這個謎底,我便去那個洞口放了一塊奶糖,那些螞蟻聞到了香味,就跑了出來,我捉了三四只放進瓶里,回到家,我把瓶子放在桌子上,把捉到的螞蟻依次倒了出來,把其中一個的觸角剪掉,只看那個螞蟻東倒西歪,摔了下來,而那幾只螞蟻在“溝通”,而且走路走得很平衡。
從這次實驗中,我發(fā)現:螞蟻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溝通、平衡度等都少不了觸角。螞蟻的觸角用處可真大呀!
科學小論文5
星期天,看見爸爸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忍不住嘆氣‘唉,看來又是我做‘苦力的時間了’我拿起爸爸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細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現‘青春’這是為什么呢?我不經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雙新鞋和舊鞋進行比對我先用手觸摸兩雙皮鞋的鞋面發(fā)現新皮鞋比舊皮鞋的表面要光滑。舊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細觀察,雖然亮了許多但仍無法跟新皮鞋比。皮鞋亮度是否與皮鞋光滑度有關?
我去取一雙舊皮鞋,在放大鏡下皮鞋顯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較粗糙的1區(qū)和2區(qū)涂上鞋油仔細擦拭,2區(qū)不涂做空白對照。我發(fā)現1區(qū)擦拭后,表面明顯光滑許多,放在用陽光下也比2區(qū)有光澤為什么兩者有這樣的差別呢?
于是我就去問爸爸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絕對光滑的.,如果是舊皮鞋就更加不平了這樣它就不能夠使光線在一定方向上產生反射,看上去沒什么光澤。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顆粒正好填補在皮鞋的凹坑中,如果用布擦一擦,讓鞋油涂的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線反射更強。
通過實驗,我終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得秘密了。
科學小論文6
今天,我去釣龍蝦,我?guī)е灨团c釣餌(豬肉)去一條混濁的溝里釣。沒一會兒,我就釣到了10只龍蝦,正當我興高采烈的回到家準備紅燒時,發(fā)現小龍蝦的殼上沾滿了污泥,一開始我以為溝里的小龍蝦臟一些,少一些,于是我又到一個清澈的塘里去釣龍蝦。結果一只也沒釣到,于是我作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小龍蝦喜歡在混濁的水里生活。
既然猜測了,我就要想盡辦法來證明這一點。我立馬行動起來,我找來兩只桶,一只桶裝渾濁的水,一只裝純凈水,并在桶里各放了5只龍蝦,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到了第三天,渾濁的水里的龍蝦仍然生龍活虎,而在清水里的小龍蝦已奄奄一息,這證明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
我又做了一個實驗,我仍然把一只桶里裝渾濁的'水,一只桶里裝清水,各放進5只龍蝦,但這次實驗我并不求小龍蝦喜歡渾濁的水還是清水了,我是在求小龍蝦吃什么,我不去管渾濁的水里的小龍蝦,我天天喂食給清水里的小龍蝦,但喂的是一些被我切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魚肉、腐肉、水草、水藻等,過了5天后,渾水里的小龍蝦與清水里的小龍蝦一樣生龍活虎,這個實驗證明了小龍蝦吃小得不得了的微生物。
現在我終于知道小龍蝦為什么喜歡渾水了,因為水里有極小的魚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而這又是小龍蝦的最愛,所以小龍蝦就喜歡渾水了。
經過這次實驗,我心里十分高興,因為我又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希望大家也常做這類科學實驗,只有這樣,才能多了解科學知識,增長見識。
科學小論文7
上學時,同學們的書包有大有小,小的輕而易舉能放進書桌里去,而大的呢?可怎么也放不進去,我想:要是能讓書桌活動起來,那該多好!
一天晚上,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書桌兩邊掏空,接下來把書面兩邊的木板削成“I”形,這樣的話,書桌就可以活動了。
于是,我從樓下找來一些小木板,從小賣部里買回一把小刀,在家里找些以前裝修房子時剩下的釘子,開始計劃起來,先做上部分,接著做中間部分,接下來完成下部分,最后整理。經過一番思索后,就開始動手了。
做上部分是時,我先切下一塊長方形木塊,接下來在它的兩側粘上兩個條形木板,再剪下一塊小的長方形木板,粘在條形木板的下面,做成“I”形。
做中部分是,我又切下一塊長方形的木板,再在兩側各粘一塊類似直角形的木板,接下來再把上部分放進去,就在這時,遇到難題了:怎樣才能把上部分放進去呢?我想啊想,想了好久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直角形木板上端的一小塊木板去掉,那不就成了正規(guī)的條形了嗎?這樣就能放進去了。最后,在把切下來的那一塊小木板用定子釘上去,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在做下部分的.時,就把四根條形的木板粘在下面做成四條“腿”。這樣,活動課桌就大功告成了。
我想:生活中有很多給人帶來不便的東西,而它們需要我們去改善,如果認真去觀察、思考,就能發(fā)現其中的奧妙,找到解決的辦法。
科學小論文8
去年年底快過節(jié)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個水仙花的球莖,我高興極了,我按媽媽說的把它放進了盆子里,然后倒進干凈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幾顆小鵝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換一次水,媽媽說春節(jié)就能開花,還說花特別香。過了幾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蔥苗。大概一個月后,碧綠的葉片中探出幾棵花苞。
春節(jié)快到了,那幾個花苞還是沒有開,它也許不知道我看花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汗(jié)過了,它不僅沒開花,而且花苞枯萎了。媽媽告訴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傷心極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電腦上查找資料,原來,水仙花的生長要求有陽光,適宜溫為12攝氏度——16攝氏度,如果水溫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長葉子不開花,甚至死亡。那一段時間,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們這里的氣溫降至0攝氏度,一連十幾天的低溫,我沒有采取任何保溫措施來保護花苞,導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這樣因為我的失誤,被凍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養(yǎng)水仙花也需要學問呀!養(yǎng)水仙雖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臺曬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溫的.辦法,不可太低,10攝氏度為宜。此外,如果節(jié)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采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有了這次的失敗經驗,今年年底我肯定能養(yǎng)出清香四溢的“凌波仙子”。
科學小論文9
科學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學還是永遠探索不完的,永遠新鮮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雞蛋這一實驗來說,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實驗的過程遠比聽說的要新穎。
實驗很簡單,材料只有四樣:大玻璃杯、食鹽、勺子、雞蛋。雖說簡單,卻可以從中收獲無限知識。
首先,我拿起水壺,在玻璃杯里倒進大半杯水,接著輕輕把雞蛋放入水中,雞蛋在杯中沉入底部后就不動,似乎在休息。
接著我放1勺鹽,雞蛋沒有動靜;我開始放第2勺鹽,雞蛋仍然安安靜靜的躺在杯底;我一氣之下放6勺滿滿的鹽,雞蛋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上升的一點;最后,我不服輸的放2勺鹽,雞蛋上升指數又高些。
我聽說別人的雞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間,就把雞蛋拿出來,用勺子攪拌一下未融的半成品鹽水,待杯子底部的鹽化,才慢慢把雞蛋放進去,這時,雞蛋不停地上下浮動,我等一會兒,雞蛋不動,掙扎著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鹽倒入水中,雞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著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氣的用手指把雞蛋往下壓,松開手指,雞蛋又很快飄回到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飄浮起來?我從電腦中取得收獲:雞蛋剛放進清水里的時候,由于雞蛋的比重比水大,雞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會沉到底部;放鹽后,水把鹽溶解,水的比重增加,當鹽水的比重等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水的中間;再繼續(xù)加鹽,當鹽水的比重大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鹽水的上面,并且雞蛋頂部露出水面。
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任何物體在水里都會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實科學就和長大要學的物理差不多。
我很驚奇這個小小的實驗居然蘊含如此豐厚的定理,這才明白科學除用來放松用來玩,還對我們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決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學物理,好好研究這有趣的科學。
科學小論文10
許多動物的確住在房子里,但可不住在像我們這樣的房子里。動物的房子通常用木頭、泥或石頭等做起來的動物的家用于保護它們躲避天敵和惡劣的天氣,動物能在那里休息、吃飯和收藏食物。
夏天,往池塘里瞧瞧,我們會看到像石頭一樣的東西在池塘底下爬行,這就是石娥的幼蟲小石娥,它們的房子是用黏液將樹葉、棍子或礫石粘在一起建成的。
蝸牛不僅住在房子里面,而且它們走到那兒就把房子帶到那兒,這個房子就是它們的.殼。蝸牛長大時,它的殼跟著長大,蝸牛還可以把殼的入口封住,這樣做可以把敵人擋在房子的外面,熱天還可以保持屋里涼爽、濕潤。
雕有十分寬敞的家,它們的家建在懸崖或大樹上。在所有的鳥類中,雕的家是最大的,它們的家是用一大堆樹枝搭成的。每年雕都會選擇一個家住進去,再另外放些樹枝將家建得又大又堅固。有些雕的家甚至跟小汽車一樣大。
我想:如果以后動物變聰明了,說不定能建一個跟我們住的房子一樣的小型房子。
科學小論文11
摘 要:
地球物理學是以從固體內核至大氣圈邊界的整個地球為研究對象的地礦類學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涵蓋物理學、地球化學、地質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值計算能力要求很高。本文重點對解決地球物理學問題所必需的幾個基本原理進行了總結性的論述。
關鍵詞:
典型;地球物理;原理
從地球物理學的組成來看,主要分兩種,其一是研究大尺度和一般原理的,叫理論地球物理學;其二是勘查石油、金屬、非金屬礦或解決其它地質問題的,叫應用地球物理學。顯然,理論地球物理學是實際應用的前提,而有關地球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則是理論內容最基礎的部分。
一、地球形狀與重力分布的重力學基本原理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通俗說地球形狀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對地球形狀的研究是大地測量學和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共同課題,其目的是運用幾何方法、重力方法和空間技術,確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地面點的位置和重力場的精細結構,地球的形狀主要是由地球的引力和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決定的,且地球非常接近于一個旋轉橢球,其長半軸為6378136米,扁率為1∶298.257。 嚴格而言,地球形狀應該是指地球表面的幾何形狀,但是地球自然表面極其復雜,所以從科學上,人們都把平均海水面及其延伸到大陸內部所構成的大地水準面作為地球形狀的研究對象,因為大地水準面同地球表面形狀十分接近,又具有明顯的物理意義。但是大地水準面還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曲面,無法在這樣的面上直接進行測量和數據處理。而從力學角度看,如果地球是一個旋轉的均質流體,那么其平衡形狀應該是一個旋轉橢球體。于是人們進一步設想用一個合適的旋轉橢球面來逼近大地水準面。要確定這一橢球,只需知道其形狀參數(長半軸a,扁率α)和物理參數(地心引力常數GM和旋轉角速度ω)即可。同大地水準面最為接近的橢球面稱為平均地球橢球面。如果能確定大地水準面與該橢球面之間的偏差,亦即大地水準面與橢球面之間的差距(大地水準面差距N)和傾斜(垂線偏差θ),則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可完全確定。
地球的重力源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空間任意兩質點,彼此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與他們的質量成積成正比,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地面點重力近似值980Gal, 赤道重力值978Gal,兩極重力值983Gal。由于地球的極曲率及周日運動的原因,重力有從赤道向兩極增大的趨勢。地球上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只與被吸引點的位置有關,理論上應該是常數,但重力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即相同的點在不同的時刻所觀測到的重力不相同。
二、地震及彈性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規(guī)律
地震波是地下傳播的震動,必然與巖石的彈性有關,一般都假定巖石是一種完全彈性體。科技小論文在地震波計算中,地球介質可以做為各向同性的完全彈性體來對待。而在地震波理論中,通常把地球介質當作均勻、各向同性和完全彈性介質來處理,只是一種簡化的假定。實踐證明,這種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簡單,并且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得到與觀測結果頗為符合的結果。 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問題,主要有動力學和運動學兩種方法。動力學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動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勻半空間及平行分層空間中的地震面波,以及球對稱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蕩。該方法相對繁瑣,本書不做介紹。我們介紹的`是第二種方法:運動學方法,就是將波動方程的求解簡化成波傳播的射線理論,用地震射線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運動學特征。
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基本原理,其一是惠更斯原理,即在均勻彈性介質中,點振源產生球面波向周圍傳播,當距離r 趨向無窮大時,球面波前的半徑很大,曲率很小,此時球面波蛻變成了平面波;其二是費馬原理,即地震波沿射線的旅行時間(傳播)與沿其它任何路徑的旅行時間相比為最小,換言之,波總是沿所使用旅行時間最少的路徑傳播,又叫費馬最小原理和射線原理。
總結來講,惠更斯是從波前面的角度來描述波在介質空間中傳播的規(guī)律,而費馬原理則從波射線的角度來描述波的傳播規(guī)律。
三、地球磁現象和地球電性質
地球磁現象是指地球周圍空間分布的磁場。地球磁場近似于一個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它的磁南極(S)大致指向地理北極附近,磁北極(N)大致指向地理南極附近。其磁力線分布特點是赤道附近磁場的方向是水平的,兩極附近則與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場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隨時間發(fā)生變化,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相反。地磁場包括基本磁場和變化磁場兩個部分;敬艌鍪堑卮艌龅闹饕糠,起源于地球內部,比較穩(wěn)定,屬于靜磁場部分。變化磁場包括地磁場的各種短期變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內部,相對比較微弱。地球變化磁場可分為平靜變化和干擾變化兩大類型。地磁場強度大約是0.5-0.6高斯。
根據大氣電現象的探測,從靜電角度來看,地球和大氣近似形成一個漏電的球狀電容器。由大氣電測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電場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況下,其數值約為 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電荷密度-8.85×10-10C/m2,由此可計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攜帶總負電荷量為4.51×105C,大氣的電流密度約為-3×10-12 A/m2。總電流約為1350安培,大氣中消耗的總電功率P=5.2億瓦。整個地球由于自轉使正負電荷分開,正電荷分布在地核,負電荷分布在地表,進而在外層產生一個環(huán)形電流,電流方向自東向西(電流方向與負電荷運動方向相反),由此產生了由南向北的地磁。
四、結語
了解地球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學生自我知識框架的建立,同時對地球物理學的整體內容有非常好的梳理作用,筆者也建議廣大在校學生能夠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研究,以便于后期在深造上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
科學小論文12
在動物世界里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如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魚睡覺為什么睜著眼?許多許多,但我覺得變色龍會變色很神奇,所以我對它進行了研究。變色龍一般身長25—30厘米,舌頭比身子還長,它有一個特殊的.本領那就是會變色,這樣它就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偽裝起來,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樣,既可以避免敵人的侵害,又可以迷惑它要捕捉的食...
科學小論文13
終于到周末了,可以看電視了,我開心極了,只聽“嗖”的一聲,我就躺在床上看電視了。
電視的頻道忽閃忽現的,這時媽媽正好進來打掃房間,我把這種情況告訴了媽媽,媽媽無能為力地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讓開讓開,我要擦電視了!薄昂昧,好了!蔽倚老踩艨竦恼f!笆裁春昧耍俊眿寢層靡蓡柕难凵窨粗!斑能什么好了,當然是電視好了。”媽媽說:“哪呢?”“恩,剛才還好好的,怎么?”“又好了。”對于這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媽媽一碰天線,電視就好了;一松手,電視又壞了。
我的小腦袋里冒出了一個問提:人體為什么會導電?我上網查了許多資料,才知道人體里有電流,因此有電解質像鈉、鉀、鈣等在,電解質便在人的體液中。人體里含有的.大量血液、淋巴液與腦脊液主要是用水組成的,人體中的每個細胞全充滿著水,之中溶解著各類電解質,所有這些,構成了人的體液。體液存在人體中,占的分量十分大,是體重的70%。電解質溶解于人的體液中,便形成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于體液內作定向移動,便形成了電流,人體同樣就有了導電性,成了導體。
鐵片的秘密
我們學習了《鐵罐和陶罐》,知道了鐵罐放在泥土里容易腐爛,我的腦袋里冒出了一個小問號:那么鐵放在哪里生銹最快呢?為此,我反復思考研究做了一個小實驗。
我事先準備了三個小鐵片。一個放在溫度低的地方——冰箱;一個埋進泥土里;最后一個放在鹽水中。看看哪一種會更快使鐵片生銹。一天下來。我來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鐵片,仔細觀察起來,可鐵片卻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我接著來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里的鐵片,可結果仍是如此。最后我來到水杯前,拿出浸在水里的鐵片,可也是一點都沒變。這可讓我納了悶:“難道得時間長一點才能出效果?”我將信將疑地離開了實驗地。幾天之后,我又來到那兒,驚奇地發(fā)現在泥土里的鐵片有一點點生銹,而在鹽水里的鐵片早已銹跡斑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了電腦,才知道原來是原電池反應,離子導電。因為兩種金屬通常是活動性不同的兩種。以鐵和銅為例。因為空氣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碳,鐵片遇到酸失去電子成為鐵離子,電子則通過金屬移動到銅,再還原成氫氣,形成一個原電子。這種反應成為析氫氣反應。鐵的這種腐蝕內稱為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比一般的氧氣還原性腐蝕速率更快。
從實驗和資料中證明,鹽水會讓鐵片更快生銹!
科學小論文14
母親曾給我出過這樣1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边@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墻角處捉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進1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于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只死的小蟲、一只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都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1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于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于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1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jié)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fā)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于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后吸進消化道內,最后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科學小論文15
科技改變生活,時代在漸漸發(fā)生變化,科學在不斷進步?萍嫉陌l(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我們的生活與科技息息相關。
在以前,農民伯伯每到春天,要辛辛苦苦的進行插種,播種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殺蟲,秋天又要忙著收獲,跟著種其他農作物。他們要一年四季,這樣每天重復著同樣的順序,天天佝僂著背下地干活,經常弄得自己筋疲力盡?捎袝r候天氣會喜怒無常,下幾場大雨或連續(xù)幾天的干旱,再加上地方環(huán)境的污染嚴重,害蟲隨處可見,這些足以讓農作物無法生長,農民辛苦的勞動得來的卻是落得一場空。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帶來了一種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種。它是搭載科學實驗的一種,是將農作物種子搭載于返回式地面衛(wèi)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線等地面不可模擬的環(huán)境變化,使種子發(fā)生變異,經過地面多代選育獲得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從而培育出新的農業(yè)品種來。
自1987年以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地面衛(wèi)星,先后進行了多種植物的空間搭載實驗,培育出了一系列高產、優(yōu)質、多抗的水稻、小麥、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種。太空育種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從太空的帶來的果實,它的重量和外形都發(fā)生了變化,比在陸地上培育的果實要大得多,好吃得多。
科學之門已經打開,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隨處可見,以后科技的發(fā)展,還需要我們來探索,來創(chuàng)造。讓我們插上科學的翅膀,在科學世界里自由地遨游,發(fā)現并探索我們生活中的科學,為未來的科技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科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04-30
科學小論文(精選)08-27
科學的小論文08-15
豆芽科學小論文03-12
科學小論文(熱)08-29
[集合]科學的小論文08-15
(合集)科學的小論文08-16
【薦】科學小論文08-17
關于科學的小論文12-11
【優(yōu)選】科學小論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