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發展體適能中的高校體育的論文

        時間:2021-02-06 20:27:43 論文 我要投稿

        發展體適能中的高校體育的論文

          1體適能促使我們對高校體育指導思想的重新認識

        發展體適能中的高校體育的論文

          體適能根據個人需求的不同分為運動體適能(反應競技能力的高低)和健康體適能(與健康相關),前者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平衡、靈敏性、協調性和反應時間等為滿足競技運動所需的要素;后者包括心肺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軟度及身體成分等為了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主要5個方面。其并非只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具有明確的身體活動內容,并且從健康角度界定身體能力,明確地將普通人所需要的身體能力與運動員所需的體能區分開來。健康體適能的整體理念是“HELP”,是4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即健康(Health)、整體(Everyone)、終身(Lifetime)和個體化(Personal),其首先使每個學生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懂得體育活動的作用和價值,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重視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而且因人而異,強調循序漸進。而我們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要求教師用有限的課時,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掌握某項甚至多項競技運動項目的技術知識和技能(部分學生難以掌握),并且未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習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為什么要參與體育活動,只是被動地來上課,使學生錯誤地認為體育課是拿學位的必修課、過關課,師生雙方都忽略了獲得健康這一體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也造成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結果。所以體適能的目標和宗旨促使我們必須對高校體育的指導思想進行重新認識。

          2使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更加層次化和多樣化,并促進理論課的教學

          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由各類運動專項構成,以運動技術為中心,所教授的也是各個項目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全班學生被給予同樣的練習內容、同樣的要求、同樣的標準。體適能則不同,它根據身體所需將競技運動與健身做了劃分,而這正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目的,要根據學生不同身體條件、不同運動水平、不同興趣,滿足其個體需求,對其所需要和適合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和分層。就運動體適能來說,其參數是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性和協調性等,這些素質的獲得需要技術動作的學習和積累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的,但擁有這些技能的學生會較容易地完成和掌握高水準的技術動作,如果他們或那些對某項運動有天賦的學生,同一般水平的學生同時去接受體育課程內容基礎部分的學習,那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健康體適能而言,教學內容的劃分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好,對運動量的承受能力就大,反之則小)、健康狀況(肥胖、有殘疾、有某種身體或心理疾。┘捌鋵w育教育的需求,開設心肺適能類、肌肉適能類、柔韌適能類和身體成分類課程,不僅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目標和作用一目了然,也使教學內容的設置更加科學和多樣化。目前高校體育理論雖然增設了以健康為主旨的健康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適應能力、運動保健與營養、個人衛生及健康行為習慣等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但這些健康理論知識與學生的體育實踐內容并不契合,在體育教學中也得不到運用,而且高校體育理論課的安排非常少,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這些內容基本采用學生自學的方式,有相當部分學生并未進行認真閱讀,理論內容形同虛設。體適能的核心內容是與健康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包括體育活動對改善有氧適應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軟性、身體成分作用的知識和方法,以及營養與體育活動的健康知識。理論與運動實踐有著密切關系,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得以體驗,并使學生認識到體育課程是獲得健康、學會利用健康資源、掌握一定的現代體育知識和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的重要渠道,從而提高主動健身意識,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發展體適能教育能促進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使高校體育理論內容不成為虛設。

          3體適能理念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指導意義

          體適能教學模式著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自信心的培養,把教、寫(結合學習的理論內容和體育實踐活動,寫出切合自身實際的書面作業)、練有機地結合,以實現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的教學過程與鍛煉、養護的健身過程有機結合,突出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而這正是高校體育教學所忽略的一點,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具有指導意義。在體適能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學目標強調健康性。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某運動項目技術、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強調與健康有關的素質的提高,如有氧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軟性及身體成分結構等,這些都與健康相關。第二,注重理論教學。眾所周知,體育鍛煉是有負荷的,要想達到一定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的堅持和效果積累,需要有健康的行為習慣,需要學生有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必須讓學生接受體育活動本身的含義,接受只有通過體育活動才能使健康得到最有效的促進和提升這種價值理念,才能達到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并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第三,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并不意味著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作用的.削弱,是減少學生對教師教(語言和示范)的依賴,教師在體育活動的學習過程中轉變為學習媒介之一,甚至是學生的運動伙伴,促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自覺積極的參與者,并在參與過程中實現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四,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特點。教學內容為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自行選擇,并在學生的個體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其自身的身體素質、健康狀況和實際需求進行分類分層次教學,教師依據學生個體情況給予幫助。第五,科學的成績評定。學生的最終體育成績不是以同一標準和尺度對所學的運動技術水平的測試和評定,而是根據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后自身體質與健康狀況的進步比較來評定的,評定內容具有綜合性,更科學、更有說服力。

          4為科學評定學生體育成績注入新的思想和內容

          健康體適能有四大評價體系:(1)心肺機能(有氧能力),測試方法有臺階試驗、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50m×8往返跑,12分跑等;(2)肌肉力量和耐力,測試方法有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俯臥撐等;(3)柔軟度,坐(站)位體前屈、持棍轉肩、夾棍體轉等;(4)身體成分,皮褶厚度、BMI(身體質量指數)等,都具有可測性和量化性。評價方法是依據學生個人的進步進行評價,注重過程性,而不是通過橫向比較或用“一個動作”、“一把尺子”、“一塊秒表”、“一個高度”等注重運動競技項目的統一標準來衡量。結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進步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體現了體育成績評定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會增強參加體育活動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評價結果亦有較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幫助學生懂得健康體適能的構成要素;能針對學生體適能的需要給出合理的診斷;有利于制定合理適當的運動處方,使學生看到要改進的個體性目標;能促進學生學會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自我學習、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我國素質教育下的“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還將繼續主導今后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在此形式下,充分分析體適能教育的內涵,結合本國國情,學習、借鑒他國體育教學經驗,以改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高校的體育教育應該在確保健康體適能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拓展運動體適能。兩者需要恰當、有機地結合,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使體適能在高校體育中全面有效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為我國體育教育服務。

        【發展體適能中的高校體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體適能幼兒體育游戲教案(精選12篇)05-10

        高校體育的發展及思考論文05-12

        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聯動發展論文05-12

        體適能幼兒體育游戲教案范文(通用5篇)03-02

        高校體育文化發展措施論文10-05

        探索高校體育文化發展論文10-07

        高校體育發展探索與前景論文05-12

        區域體育與高校體育協調發展論文05-10

        高校體育文化發展對策論文10-0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