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農產品貿易開發論文

        時間:2021-06-13 09:17:44 論文 我要投稿

        農產品貿易開發論文范文

          一、中日農產品貿易發展的背景與現狀

        農產品貿易開發論文范文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伴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農業的比較利益下降,務農者減少,農業出現了萎縮,國內農產品自給率逐年降低,農產品供給出現了不足的局面。日本政府為解決國內農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從80年代后期開始,放寬了對外國農產品的進口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日本商社為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增加對國外資金、技術的投入,用以開發、生產、進口適合國內消費者需求的農產品。日本把這一農產品貿易形式,稱之為農產品的“開發輸入”。

          中國的農產品供給狀況與日本大不相同,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農產品供給出現了相對剩余。政府為了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利用問題,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提出了擴大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農業發展戰略。中國的這一農業發展戰略恰恰迎合了日本的農產品“開發輸入”,并且,中國農業生產成本低的優勢,有力地吸引了日本商社從中國開發進口農產品。從90年代初開始,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逐年增加,日本的貿易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總金額是28.8億美元,2000年增加到73.9億美元,10年間增加了2.6倍。特別是生鮮蔬菜進口增長十分迅速,由1992年的2.9萬噸增加到2000年的36.3萬噸,8年間增加了12.5倍。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也在增加,特別是種子出口,從1997年的58噸增加到2000年的207噸,3年間增加了3倍多。日本在中國的農產品“開發輸入”,不僅促進了中日農產品貿易量的快速增加,而且,對中國的農業發展也產生了積極地影響。我們過去的研究證明,日本在中國的蔬菜“開發輸入”,對中國的農業技術進步、生產效益的提高以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中日農產品貿易開發與農業資源配置效益

          眾所周知,傳統的農產品貿易形式是出口國將農產品出售給進口國,貿易雙方是單純的商品交換關系,并不涉及生產領域里的合作。而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日本從中國的農產品(主要是蔬菜)開發進口,則是雙方為了貿易展開了生產領域里的.合作,形成了貿易與開發生產一體化的貿易新形式。這種貿易形式主要有3個基本特征:日方商社以訂單形式向中方企業訂購產品,日方提供生產訂購產品的生產資料及生產技術;整個生產過程按照日方的技術指導進行,產品質量標準必須完全符合日方要求;所生產的合格產品全部由日方商社進口到日本。

          日本在中國開發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有:肉食加工品、面食加工品、蔬菜(包括蔬菜加工品)等。其中,蔬菜的開發進口量約占從中國進口蔬菜總量的70%。在蔬菜的開發進口中,日本大蔥是鮮為人知的產品,2001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3.7萬噸大蔥中有90%以上屬于在中國開發生產的日本大蔥品種。

          在傳統的貿易理論中,無論是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還是赫克歇爾-俄林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還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都是從分析一國資源優勢與生產要素配置人手,闡述國際貿易發展的動因。而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形式出現了新的變化,貿易雙方形成了貿易與生產開發有機結合的跨國經濟體系。在此情況下,僅僅考察一國的資源優勢與生產要素配置,顯然已經不能正確解釋貿易發展的根本動因,中日間的農產品貿易開發亦是如此。為此,我們用中、日生產日本大蔥的資源投入與產出的實際,考察中、日生產日本大蔥的資源配置效益,揭示中日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動因。

          (一)日本大蔥在中國的開發生產過程

          日本大蔥以脆、甜為其特點,適合日本人的食生活習慣,是日本主要蔬菜品種之一,全國年消費量超過50萬噸。20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大蔥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基本保持平衡,進入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農業勞動力減少,機械化程度低、手工勞動量大的大蔥生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日本大蔥生產量減少,價格開始走高,在此情況下,日本農產品商社開始把目光放在海外開發生產上。1996年以前,日本的大蔥“開發輸入”主要來自于臺灣、韓國,1996年日本大阪一家農產品商社與中國山東省安丘市的一家蔬菜加工企業通過簽訂合同,開始了日本大蔥在中國的開發生產。合同的主要內容是:第一,日方公司與中方公司合作開發生產日本大蔥,日方公司為中方公司提供所需種子、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提供生產技術指導,中方公司提供土地、勞動力、生產設施等,按照日本的質量標準進行生產。第二,雙方公司合作開發生產的產品,由日方公司按合同價格全部收購出口到日本,中方公司無權自行處理。1996年日本大蔥在中國開發生產成功后,由于日本大蔥與普通蔬菜相比生產效益好,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很高;同時,由于開發生產的產品質優價廉,受到了日本消費者的歡迎,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進行開發生產的公司不斷增多,開發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開發進口量由最初的1千噸增加到2000年的3萬多噸,短短的4年間增加了30倍以上,這種旺盛的貿易生命力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二)中日兩國日本大蔥生產中的資源效益比較

          表1是中國及日本生產日本大蔥的投入與產出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雖然日本生產大蔥的產出價值是中國的2倍多,但由于日本的勞動力資源緊缺,生產大蔥投入的勞動力價值皇中國投入勞動力價值的近15倍,所以,日本農戶生產大蔥低于中國農戶生產日本大蔥的收益。不過,如果是中國農戶生產中國大蔥,其效益并不能達到生產日本大蔥的效益,原因是日本大蔥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品質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大蔥種子技術含量高),品質好帶來了高價格、高收益。當然,效益好的原因還有國際市場的因素。但是,中國開發生產日本大蔥所取得的高收益,可以說是日本的農業技術資源與中國的土地、勞動力資源跨國優化配置的成果。

          (三)日本大蔥在中國開發生產的效益分析

          日本大蔥在中國的開發生產項目,雖然比一般作物投資大、成本高,但由于所生產的產品品質好,并且全部銷往日本市場,所以,其經濟收益明顯高于國內普通種植業生產項目。表2是我們對日本大蔥生產基地農戶不同生產項目的收益情況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無論是土地收益率或者是勞動收益率、資金收益率,日本大蔥生產比糧食生產、中國蔬菜生產都成倍提高。這種土地、勞動、資金收益率的提高應該說是日本大蔥的貿易開發,促進了大蔥生產資源及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的優化配置,產生了國際資源優化配置效益。

          三、結論

          從日本大蔥的貿易開發可以看出,中日農產品貿易開發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貿易關系,貿易同生產形成了有機聯系的整體,貿易雙方進行了貿易產品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資源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對于促進兩國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增強了中日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生命力,取得了雙贏的效果。目前,這種貿易形式雖然局限于部分農產品。但是,應該看到,這是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形成的中日兩國農業互利合作、協調發展的新機制。這種新機制如果推廣到中日農業的全面合作上,可以避免或減少目前兩國農產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加強中日農業戰略互惠關系,共同應對因工業化發展帶來的農業衰退——農產品短缺的危機。

          論文關鍵詞:中日農產品貿易:農產品貿易開發:農業資源國際化配置

          論文摘要:中日農產品貿易的發展,促進了貿易與生產開發相結合的新機制的形成。這一新機制的形成,使貿易雙方傳統意義上的貿易關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貿易雙方為了確保貿易產品的品質及安全等,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積極展開了生產領域里的合作,進行了貿易產品生產資源的國際化配置,使貿易雙方的農業資源效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為今后中日農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農產品貿易開發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農產品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論文06-01

        我國農產品貿易應實行適度保護策略論文06-01

        貿易失衡論文06-03

        國際貿易論文:貿易增長06-03

        最新國際貿易論文:跨境貿易06-02

        貿易動力轉型出口貿易論文06-01

        我國貿易的論文06-02

        國際貿易論文06-03

        貿易理論的邏輯論文06-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