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科學實驗的教學改進論文
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離開了實驗教學,科學教學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原本生動豐富的知識,也會變成一堆枯燥難懂的材料。浙教版《科學》教材編排了大量實驗,其意圖是以實驗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功效,以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談一談在科學教學中怎樣通過對實驗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來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一、改進演示實驗方法,增大實驗可見度
科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必須具有一定的可見度,讓全班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結果是實驗做了,但只有少數(shù)學生清楚地看到現(xiàn)象,以致出現(xiàn)“前排學生看實驗,后排學生聽實驗”的現(xiàn)象,影響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用實物投影、多媒體展示、無色物體染色或增加渾濁度、利用襯幕等方法來提高實驗的可見度,提高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
【案例1】在演示“活潑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教師把盛有水的燒杯放在實物投影儀載物臺上,然后放入金屬鈉。通過投影,所有學生清晰地看到:金屬鈉與水反應時,金屬鈉在水中游動、產(chǎn)生火焰和金屬鈉逐漸消失并使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等現(xiàn)象。
【案例2】在做“光的直線傳播”實驗時,教師在光的'傳播路徑上噴上煙霧或灑落粉筆灰,光路就清晰地顯示出來了。
二、演示實驗微型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有些實驗用時比較長,給隨堂演示實驗帶來困難。如果將實驗轉化為微型實驗,將大大縮短實驗的時間,從而使得隨堂演示實驗得以開展。同時,教師可以變演示為學生分組實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為探究式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案例3】在《光合作用》的教學中,教材安排的天竺葵實驗,即使用沸水開始加熱,完成的時間最短也要15分鐘,再加上實驗前的準備和對實驗注意點的交待,如果讓學生隨堂實驗,用時過長,且學生完成實驗的可能性不大,更談不上對實驗進行交流和總結了。有教師把這個實驗改成了如圖1所示的微型實驗,其與教科書實驗在儀器和藥品用量的比較如表1所示。
三、突破實驗材料和器材的限制,進行替換實驗
利用“等效”的科學原理,當實驗器材缺損或?qū)嶒炂鞑牟粔蚺涮椎那闆r下,可運用一些功能相近的器材加以替換,甚至可改變實驗的方案,突破器材的限制,替換原有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替換不僅僅解決了器材不足的困難,更可貴的是在替換過程中又能體現(xiàn)遷移與創(chuàng)新的思維。
【案例4】《植物的一生》中《花的結構》,教材中用的是桃花,但教學進行到這個時候,桃花已經(jīng)謝了。對此,教師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易采摘到的杜鵑花或油菜花等來替代。同樣,《種子的結構》,教材中用的是菜豆種子,而教學時菜豆種子很難買到。對此,教師選用了市場上較多的蠶豆種子、花生種子等來替代。課中,教師和學生根據(jù)模型在投影儀載物臺邊解剖邊認識。
【案例5】在《物體的慣性現(xiàn)象》教學中,教材中用彈出紙片使紙片上的硬幣落入杯子中來演示“靜止的物體有慣性”。對此,有教師用雞蛋替代硬幣,以增加實驗的“驚”與“險”。然后,讓每個學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8枚硬幣,將其中7枚疊在一起,其中1枚用作子彈,看誰能最快把這7枚硬幣自下而上逐一射出。這樣,通過游戲化的實驗,把學與玩結合起來,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科學表象,洞察了其中發(fā)生的科學原理。四、改進實驗設計或進行補充實驗,拓展探究空間基于“建!钡乃枷,實驗教學可以利用常見小器材的獨特功能,如乒乓球的“浮與彈”、注射器的“抽與注”、氣球的“脹與縮”等。小器材的巧妙利用,或把較多的小器材整合起來進行實驗,能對某一個問題情境進行模擬。這樣的實驗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學會“一個科學規(guī)律可用多個實驗來探究”的方法,從而拓展探究的空間。
【案例6】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大量的生活實例給學生“浮力方向肯定是向上的”這樣的直覺,但理解“總是豎直向上的”時總心存疑惑。教材中沒有設計專門的實驗來直觀顯示,為了讓學生眼見為實,破解這一困惑,受“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實驗的啟發(fā),教師設計了如下實驗:首先,利用氫氣球放手后繼續(xù)上升這一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氣體也能產(chǎn)生浮力,再用手拉住細繩,引導學生觀察細繩是豎直的。然后,將細繩的一端用透明膠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端用石蠟固定在燒杯(或用可樂瓶代替)底部,往燒杯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如圖2)。此時系著乒乓球的線是豎直的,說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豎直向上的。將燒杯傾斜,系乒乓球的線仍然是豎直的(如圖3),說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豎直向上的。向不同方向傾斜燒杯,會看到線總是豎直的,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案例7】用注射器和氣球“探究膈肌運動與肺呼吸的關系”。如圖4,注射器針筒代表胸腔,活塞代表膈肌,帶針頭的氣球代表肺和氣管。當推動活塞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氣球(肺)縮小,表示呼氣;當拉動活塞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氣球(肺)膨脹,表示吸氣?傊茖W實驗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此,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利用一些簡單的實驗器材,設計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實驗,使學生真正主動地參與學習。
【創(chuàng)新科學實驗的教學改進論文】相關文章:
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技能的論文02-18
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論文07-04
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理論論文02-18
科學實驗教學論文03-29
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技能12-06
教學創(chuàng)新之我見論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