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師德師風優秀論文

        時間:2021-04-11 13:32:34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師德師風優秀論文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做好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的良好職業道德風范,是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師德師風優秀論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師德師風優秀論文

          師德師風優秀論文 第一篇

          摘要:本文從文化背景,社會實踐,學校環境以及教師業已形成的德育價值理想,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深刻地論述了制約中小學教師德育價值取向的內外因素,有助于把握主客體之間的德育價值取向的相互作用,為科學、合理的學校德育價值取向創造條件。

          一、中小學教師德育觀念存在的問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德育理論界就提出“德育要從簡單灌輸某些信條和養成某些行為的工作‘重點’上,轉移到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上來”。[1] 那么,30年過去了,中小學道德教育成功地轉移到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上了嗎?基于對這個問題的興趣,我們對海南地區4所學校的16名教師進行了訪談,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德育觀念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認為德育內容無所不包而導致卸責

          訪談中教師談到的德育內容很廣泛,共涉及28個小點,從具體的“坐姿,學生之間的小摩擦”到“注意禮儀、衛生習慣和團結合作”再到“對生活、對人的態度,對社會的適應”。有的教師認為德育的意義重大,“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德育)對他(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影響很大,如果把他管理教育好了,不管是學習、思想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實際情況是“班主任更應該潛心下來專心研究,跟蹤調查班里的學生,這是我自己認為的理想,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忙起來主要按照《 新課程標準 》做,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教師對于德育理想與現實的差別對待并不是個別現象。“道德是人類自身人性的完善方式”,教師認識到德育的意義重大、內容眾多:道德關乎人的一生,涉及人與社會、與他人、與自身的各方面,德育像個以歷時為經、以共時為緯的網,包圍著每人每事和每時。但在沒有剛性標準來評價,沒有具體方法來操作,又沒有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保證的情況下,教師面對如網的德育,望而卻步而導致責任擴散。

          2.教師以身作則卻收效甚微

          談及“德育,最需要教師做什么?”半數以上的教師說:“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毋庸置疑。面對無所不包的德育,教師無從下手,那么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榜樣,這看似是個不錯的做法。但自身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能夠“以身作則”,只是教師的職業前提,如果把德育僅僅看成是為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則還遠遠不夠。網絡時代,信息、榜樣遍地都是,學生遭遇的信息已不由教師來控制,相反地,教師變成了可供學生選擇的眾多信息源中的一個。校外的現實情境若與校內的榜樣示范發生沖突而不能平息,就會出現榜樣式微、無效,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3.對德育的主體性認識不足

          訪談中,16名教師都沒有提到在德育過程中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道德兩難問題或者關于道德相對性的困惑。這表明,在他們的意識中,德育與智育一樣,都有可以參照的統一要求和標準答案,即道德規范是確定無疑的,是可以直接灌輸的。

          可是道德具有歷史性、情境性和相對性。德育的目的不僅僅也不可能只是讓學生掌握道德規范,更重要的是讓其在當前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社會中,在復雜的道德環境中,能夠獨立判斷與思考。而這需要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將學生視為德育的主體,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實處,而不僅僅表現為空喊口號。

          二、中小學教師德育觀念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背景原因:來的路——“有章可循”的等級社會

          中國古代社會建立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等級制度之上,“家”的概念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家中的長幼等級滲透到社會規范中,人被分為不同的身份等級,“有的只是皇帝、貴戚、達官、布衣、君子和小人。達官貴人能夠我行我素,頤指氣使,頗令人欣羨,其實這也并不是他們的個人人格,而不過是一種身份、角色而已”[2] ,各個等級都有自己的行事規范,必須這樣做或那樣做。然而,國家的管理者成了“父母官”,師者果真如了“父”,那么,君、師、父的混同無形中讓人們背上傳統儒家倫理中的人情包袱,“彈性很大”的規范又好像可以這樣解釋或那樣解釋。人們在各自的等級上“有章可循”地生活著,可生活中卻沒有了“人”自己。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里,人們遵循著等級、“彈性”的規范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但規范的意義不僅于此,規范的目的在于維護人與社會的.根本利益與需要,規范指向未來,它超越現實而著眼于“理想”,體現著人提升自己的理想追求。[3] 規范雖然具有歷史延續性,但同時又是發展變化的。然而目前,在學校德育當中還存在著只重身份不看“人”,無視規范的目的和發展的現象,因為仍把規范當全部、當定論,所以規范事無巨細便導致德育內容無所不包。

          2.根本原因:進行中——“無章可循”的當下社會

          近百年來,我國社會發展迅速使得變化迭出,自然環境也在面臨著威脅,現代人要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從依靠外界而走向獨立,個人主體逐漸形成。按照馬克思劃分的人類發展三大階段,即“人的依賴關系”形態,“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態,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的聯合體形態。目前我國的情況是:具有封建特征的以“人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群體主體在漸漸瓦解,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個人主體亟待培植。伴隨著個人從多年的人性壓抑中解放出來,人的情欲會噴薄而出,一時形成泛濫,這是難以避免的。[4] 泛濫的“洪水”把社會規范沖刷得“無章可循”,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盛行?墒墙處熂纫獋鬟_社會的主流規范卻又逃不出現實的不確定性和信仰缺失,他們不得不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于是更多的教師借助“教師中心”來維系權威,用以身作則的榜樣行為來作為外在刺激。但是社會發展形態不會逆行,用倒退至“群體主體”的強壓手段來對待個人主體,則會出現:隨著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增多,越發意識到自己是個人主體,部分學生會時常做出證明自己主體身份的舉動,于是教師區別對待,使得班級管理又陷入“無章可循”,教師欲以身作則卻無處尋“則”的處境。

          3.直接原因:去的路——學校的德育環境和教師德育理論素養亟待改善和提高

          公正是處理社會關系的首要價值法則,公正包括兩條最基本的原則:一是平等原則,凡屬社會,每個人無例外地給予;二是對等原則,凡屬待遇,均與其所謂對等。[5] 由于目前中小學的班級規模過大,人數限制了被關注機會的平等分配,教師也不能給予每個學生對等的關愛,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惠及每一個人。而且用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標準來評價教師,使得教師只抓成績而無暇抓德育,把提高學生成績、傳授教學內容作為目的,把教育對象——人當做手段,這直接導致教育異化。

          如果說改善教師的德育環境需要從制度層面來調節,那么提高教師德育理論素養則時不我待。在被訪談的16名教師中,只有3名教師的專業背景與德育相關,其中2人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1人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所以說在中小學里具有德育專業背景的教師只占很小的比例。另外在職培訓中涉及的德育理論知識也寥若晨星。沒有基本的德育理論素養做支撐,教師就認識不到德育的目的和功能,便把主體性——道德的本質棄而不顧。

          三、促進教師轉變德育觀念的對策

          1.約束德育邊界

          “有章可循”的等級意識遺留使得德育內容無所不包,但目前學校德育中教師的任務是,熟知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以了解社會發展現狀的由來,明晰當前社會發展的矛盾和沖突以便有效地結合實際來幫助學生進行道德判斷和選擇。所以為學生提供可選擇、可判斷的道德情境才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德育內容。

          在我國,“德育”從最初作為“道德教育”的簡稱,外延不斷擴大。2001年5月頒發的《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中關于德育的工作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至此,德育內容幾乎涵蓋了社會意識形態的所有內容,形成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五大板塊的“大德育”,隨著社會發展,環保、青春期、審美教育等也不斷地加入進來。把豐富的內容提供給德育并無大礙,但是政治、法律、心理教育等的作用機制、教育方法和目的與道德教育卻并不一致,所以應該明確德育目的不是傳授給學生這些繁雜的內容,而是以這些內容為參考,最終發展學生的道德判斷與選擇能力。

          2.確立教師職業核心價值觀

          “范跑跑”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反映出當下社會的價值虛無讓人們“無章可循”,特別是對教師應遵循的核心價值的不確定。

          師德師風優秀論文 第二篇

          摘要:教育之重,師德為基。“立高尚師德,鑄大愛師魂”。不斷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既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又對增強人民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造就高素質的人民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院通過多年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明確了師德師風“三維四層”核心結構理論,提高了認識水平;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創新了工作機制;優化了育人環境、規范了執教行為。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理論化、系統化、體系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高等教育;品德修養;師德師風

          教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其品德修養和師德風范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我院在原有“扎實”“厚重”的基礎上,更新觀念、拓展師德內涵,明晰目標、確立正確導向,搭建平臺、豐富活動載體,立高尚師德、鑄大愛師魂、揚清正師風,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努力營造“學校重視師德、教師注重師表,學生尊重師長、家長支持配合”的師德建設氛圍,取得了良好成效。

          1更新觀念 拓展師德內涵

          近年來,我院在深入調研、全面分析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注重從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結合中,探尋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切入點,不斷豐富和完善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理論的內涵與外延,對師德師風“三維四層”(即敬業維度的敬業、愛業、樂業、創業;育人維度的技術、技能、技巧、技藝;師表維度的規范、垂范、模范、世范) 核心結構理論(見圖1) 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理解,并注重在實踐中予以應用升華。

          申報的思政課題《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理論與實踐探索》 《立德鑄魂,力育良師結碩果》分別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獎”。

          2明晰目標 確立正確導向

          以“三維四層”師德師風建設新理念為指導,突出“培養敬業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師德風范”師德建設目標,以提高教師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結合不同的主題教育活動,彰顯正確的師德師風建設導向。

          如組織觀看影片《精誠大醫》,舉辦“向張偉學習,唱響當代師德師風主旋律”演講比賽等活動,促動廣大教師自覺加強師德師風修養,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風范去影響培養學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努力成為為人師表、踐履篤行的典范。

          3搭建平臺 豐富活動載體

          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練”“評”為主要手段,搭建平臺,豐富載體,開展意義明、形式多、成效好的實踐活動。

          3.1學---學理論

          提修養 每學期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書目和學習要求,適時結合時政增加學習內容,并通過撰寫體會、交流心得、討論升華等途徑,切實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政治理論素養。

          組織我院教師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等法律法規,還著重結合實際,學習了感動中國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和用生命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好校長張偉等無數個凝聚傳遞正能量的鮮活事例。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鼓勵黨員教師立足本職工作,真“學”真“做”,真提高。

          3.2練---練技藝 強師能

          高尚師德與高超教育教學技能并重并用、相輔相成,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對高校教師隊伍育人能力的基本要求。

          為提高教書育人本領,增強科研創新能力,我院多管齊下、多措并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術崗位大練兵活動。

          如:堅持集體備課、聽課制度,對新進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舉辦講座邀請教育專家蒞臨指導,全方位強化教師教育教學技能;選拔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打造合理的梯隊結構;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和青年教師臨床跟師,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持續舉辦課堂教學大獎賽、實驗教學大獎賽,實施教學觀摩、轉變教育理念大討論,進行教學方法交流研究;支持教師外出交流培訓,定期舉辦百家講壇、博士論壇,開展學術交流、科研成果展覽等活動;實施教學督導與學生評教工作雙軌制,完善教學監督體系,保障教學質量;對教學研究項目、科研項目、青年骨干教師、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雙語課程建設實行資助,激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及創新積極性,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3.3評---評模范 樹典型

          廣泛開展師德建設工作經驗交流和評先創優活動,大力宣傳教書育人先進事跡,充分發揮模范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

          除每年開展“文明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評選外,創新性的推出兩年一次的“教學名師”評選活動,同時還積極開展“我最喜愛的教師和師德楷模評選活動。樹標兵、推名師,以點帶面,交流教書育人和師德建設經驗。

          我院教師中先后涌現出了全國優秀教師和河南省先進工作者朱艷琴、國家師德師風風范獎獲得者崔應珉、全國優秀公關教師李文、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王國斌、河南省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楊麗萍、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馬相奇等先進模范人物。

          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我院注重堅持真人、真事、真情原則,挖掘身邊教師的先進典型事跡,開展我身邊的好老師征文和評選活動,并選出四位可親、可近、可敬、可學的師德典范,他們分別是:將“一撇一捺,正直地行走于天地間,身正為師學高為范”

          作為座右銘的河南省先進工作者朱艷琴;愛生如子,丹心一片育桃李、大愛無聲鑄師魂的中基媽媽崔姍姍;立足本職,獻身學科發展,傳承精進醫術的謝忠禮;三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實驗室細微繁重工作做實做好的孫曙光,引導廣大教師向師德典范學習,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4夯實基礎 建立長效機制

          對師德師風建設的政策性、指導性、約束性進行深入探索,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規范和強化教師管理服務,建立切合實際的師德規范和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4.1加強組織領導

          實施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工作體制,集思廣益,形成團隊合力,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保障。

          4.2制定規章制度

          根據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的特點規律,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印發《管理規章制度匯編》,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建立師德公約,上墻懸掛各級各類教師的崗位職責,完善師德規范,明確教師應如何履行師德義務,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人格塑造的楷模。

          4.3完善獎懲機制

          堅持“注重激勵,獎優罰劣”原則,激勵廣大教師把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覺行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在實際工作中,把個人師德師風表現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職稱職務晉升、評優評先、年度考核和教學科研獎勵的重要依據,賞罰分明,獎懲有度。

          4.4健全監督體系

          聘請教育教學技能突出、經驗豐富的老師作為督導團成員,隨機對課堂教學上教師的精神風貌、儀容儀態、文明素養等問題進行督導檢查,結合每學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互聯網“學生信箱”

          留言、學生家長建議及其他方面構筑多方位的監督體系,以便能及時對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進行監督檢查、有效反饋。

          十年砥礪,磨成一劍。我院長期致力于師德師風的研究、探索、實踐,取得了驕人成績,先后榮獲“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狀等獎勵。

          廣大教師形成了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良好風尚,先進典范層出不窮,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顯著提升。這將激勵我們更加深入持久地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以期取得更大、更加深遠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田春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5):77-79.

          [2]張萬軍,馬相奇,宋平超,等。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研究與探索[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1(4):75-76.

          [3]李愛萍。對高校加強師德建設的必然性及措施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7):63-6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