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國古代禮儀用語

        時間:2022-04-28 15:38:54 禮儀常識 我要投稿

        中國古代禮儀用語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人際交往,禮貌當(dāng)先;與人交談,稱謂當(dāng)先。正確地掌握和運用禮儀用語,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質(zhì)。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古代禮儀用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禮儀用語

          一、口頭稱謂語

          古人有多種多樣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數(shù)種。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我”以外,還有“余、吾、予、朕、臺、卯”等。但古人對長輩或平輩說話時,也不用他們而是毫無例外地用謙稱。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牛馬、自己下走”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wù),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xué)生、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古人的禮貌語言還表現(xiàn)在: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guān)的行為、人物、事情、物品時,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說法,例如:

          稱別人的姓、名和字為“貴姓、大名、尊諱、尊字”等。

          稱別人年齡為“貴庚、尊庚、芳齡、高壽”等。

          稱別人的住處為“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等。

          稱別人的神態(tài)、相貌為“風(fēng)采”等。

          稱別人的親屬去世為“作故人、謝賓客、仙游”等。

          同樣地,說到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和事物時,也一律采用謙虛的說法。例如:

          稱自己的孩子為“犬子”。

          稱自己的朋友為“敝友”。

          稱自己的意見為“愚見、愚計”。

          向別人詢問叫“拜問”。

          二、交友稱謂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來,我們對交什么性質(zhì)的朋友,都有明確的稱謂。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貴賤;(《聊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間的交往;(《廉藺列傳》)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頸之交: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廉藺列傳》)

          再世之交:與人父子兩代都結(jié)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計年歲長幼以才能德行為主的交往;

          竹馬之交:幼年男女之間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義的朋友;

          車笠之交: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許不分形跡;

          金石之交:交誼深厚、如金石般堅固;金蘭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結(jié)交的朋友;肺腑之交: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

          貧賤之交:貧困時結(jié)交的朋友;詩文之交:以詩文往來結(jié)交的朋友。

          三、對人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婿(令坦、令倩):尊稱對方的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的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xué)生。

          高足:稱別人的學(xué)生。

          四、自己謙稱

          家父(家嚴(yán)、家君):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家姐:稱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稱自己的弟妹。

          舍侄:稱自己的侄兒。

          內(nèi)人(內(nèi)子、內(nèi)助、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外子:稱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兒、小子):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稱自己的女兒。

          敝友:稱自己的朋友。

          五、常用敬詞

          請:有求于對方。

          請問: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論):稱對方的看法,見解。

          貴姓(尊姓)大名:詢問對方姓中。

          貴庚(芳齡):詢問對方年齡。

          高壽(高齡)用于問老年人的年齡。

          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稱對方的住處。

          拜望:探望。

          拜訪:訪問。

          拜托:托人辦事。

          拜辭:告別。

          敬請:恭敬地請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臨:客人到來。

          光顧(惠顧):商店歡迎顧客前來。

          晚安:晚上道別。

          奉陪:陪伴。(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的用“奉字”)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告:告訴。

          奉勸:勸告。

          奉養(yǎng):侍奉和贍養(yǎng)(尊親)。

          恭喜:祝賀對方已經(jīng)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贈人時用此辭,表示請對方指教。

          斧正(指正):請人對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六、常用客氣語

          。赫埱髣e人諒解,不要計較。

          有勞:用于拜托或答謝對方幫助做事。

          相擾:打擾。

          難為:感謝對方的幫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違:很久未見。

          勞駕:用于請對方做某事。

          勞神:耗費精神。

          借光:請人給予方便。

          包涵:請人寬容或原諒。

          指教:敬請指教。

          多謝:很感謝。

          失敬:責(zé)備自己禮貌不周。

          失禮:自己感到禮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別人。

          留步:請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七、年齡的代稱

          古人對于不同的年齡,都有不同的代稱。如: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發(fā)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nèi)則》“拂髻,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fā)結(jié)之!焙髞砭头Q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者無成。”這里的“白首”代稱老年。

          垂髻: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fā)下垂,所以“垂髻”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边@里的“黃發(fā)”也代稱老年。

          束發(fā):古代男子成童時把頭發(fā)束成髻,盤在頭頂,后來就把“束發(fā)”代稱成童的年齡。歸有光《項脊軒志》:“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

          成童:古時稱男子達(dá)十五歲為“成童”!抖Y心·內(nèi)側(cè)》:“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编嵭ⅲ骸俺赏逡陨。”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破瓜:舊時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稱16歲為“破瓜”,在詩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為六十四,也稱64歲為“破瓜”。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而立:《論語·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之語,后來就以“而立”代稱30歲。

          不惑:《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成篤,年僅而立”,因此以“不惑”代稱40歲。

          知命:以“知命”為50歲的代稱,潘岳《閑居賦》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進(jìn)階。”

          耳順: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銘》:“夫人年逾耳順,視聽不衰!

          古。憾鸥Α肚吩姡骸熬苽鶎こP刑幱校松呤艁硐!焙髞砭湍谩肮畔 睘70歲的代稱。

          耋:《詩·秦風(fēng)·車鄰》:“逝者其耋!泵珎鳎骸榜,老也。八十曰耋!保且80歲為“耋”。

          八、先生、小姐、女士的來歷

          “先生”:始見于春秋《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弊⒔庠唬骸跋壬父感侄砸!钡搅藨(zhàn)國,“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學(xué)問的長輩。歷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稱呼老師,始見于《曲禮》。唐、宋以來,多稱道士、醫(yī)生、占卦者、賣草藥的、測字的為先生。清朝以來,“先生”的稱呼在人們的腦海里已開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稱呼才又廣為流傳。

          “小姐”:最實是宋代王宮中對地位低下的宮婢、姬、藝人等的稱謂。到了元代,“小姐”逐漸上升為大家貴族未婚女子的稱謂,如《西廂記》中:“只生得個小姐,字鶯鶯。”至明、清兩代,“小姐”一詞終于發(fā)展成為貴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稱,并逐漸傳到了民間。

          “女士”:始見于《詩經(jīng)·大雅·既醉》:“厘爾女士。”這兒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來說的“千金”一樣,用以對婦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稱。

          九、妻子的種種稱呼

          小君、細(xì)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后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內(nèi)子:從前丈夫?qū)e人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舊觀念,認(rèn)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nèi)。

          室人:多數(shù)是對別人妻子的稱呼。

          拙荊、山荊:源出“荊釵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飾,后人用作妻之謙詞。

          荊妻、刑室:表示自謙,貧寒之意。

          發(fā)室:原配妻子。

          繼室、續(xù)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關(guān)系,故將妻歿再取稱為“續(xù)弦”。

          十、書信常用詞語

         。ㄒ唬﹩⑹

          惠書敬悉,甚以為慰。

          頃接大示,如見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近屢奉箋,至感厚誼深情。

          接獲手書,情意拳拳,至不歡愉。

          數(shù)奉手書,熱情誠摯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牘,意其已抵左右。

          捧讀知已惠書,音容笑顏,歷歷在目。

          昨得書箋,反復(fù)讀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ǘ┧寄

          別后月余,殊深馳系。

          睽違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別來無恙。

          故園念切,夢寐神馳。

          握別以來,深感寂寞,近況如何,甚念。

          鴻雁傳來,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相距甚遠(yuǎn),不能聚首,轉(zhuǎn)寄文墨,時通消息。

          別亦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讀惠書,宛如天外飛來,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長懷盛德,聊吐愚衷,謹(jǐn)憑鴻雁之傳,佇望白云之信。

         。ㄈJ佩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久欽鴻才,時懷渴謁。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久慕英才,拜謁如渴。

          頃讀誨語,如聞金玉良言,茅塞頓開。

          謹(jǐn)蒙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fēng)甘霖灌頂。

          恩師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泰山北斗,誰不思慕。

          蒙惠書并賜佳作,浩如河漢,理至還必須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見,或有新作,望莫遺愚友之駑,尚請隨時見示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貫古今之論,曉中外之文,下風(fēng)引領(lǐng),敢下拜嘉。

         。ㄋ模﹩柌

          聞君欠安,甚為懸念。

          頃聞您臥榻數(shù)日,心甚系念。

          聞君甚念,無奈事務(wù)纏身,未能前來請安,懇請慎疾自愛。

          知尊恙復(fù)發(fā),懇祈暫停公務(wù),苓參進(jìn),調(diào)養(yǎng)莫誤,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貴體新全,望珍攝自重,衣餐增適,動定咸宜。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豈附焉,來日方長,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聞貴體康復(fù),至為慰藉。

          重病新愈,望調(diào)養(yǎng)有序,節(jié)勞為盼。

          聞君抱恙,不勝懸念,特函問候,祝早日康復(fù)。

         。ㄎ澹⿻r令問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鶯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萬珍重。

          盛暑之后,繼以炎秋,務(wù)望尚自珍為盼。

          秋色宜人,望養(yǎng)志和神。

          秋風(fēng)蕭蕭,至祈攝衛(wèi)。

          日來寒威愈烈火,伏維福躬無恙。

          寒風(fēng)苦雨,懇請厚自珍愛。

          近聞貴地大風(fēng)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風(fēng)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賀

          頃聞嘉訊,再祝鴻猷大展,萬里鵬程。

          欣聞……,謹(jǐn)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與希望之心。

          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萬事如意。

          謹(jǐn)具刀筆書謁,恭賀嘉事吉禮。

          1、賀新婚

          忽鳴燕賀,且祝新禧。

          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

          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

          喜聞你們有緣終成眷屬,至為欣慰。

          欣聞你們喜結(jié)良緣,無限欣慰。

          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

          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lán)田得玉,天成佳偶,謹(jǐn)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遙祝如魚得水,并蒂花開,嘉賀嘉祝。

          2、祝壽

          ×日為先生××大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恭祝延年壽千秋。

          謹(jǐn)頌受壽家多,長命百歲。

          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

          3、賀生兒女

          聞育祥麟,謹(jǐn)此恭賀。

          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賀生女)

          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

          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

         。ㄆ撸┲轮x

          大示誦悉,深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應(yīng)接不遑,切謝切謝。

          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dāng)俟異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

          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

          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

          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

          承蒙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

          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yuǎn)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lǐng)。

         。ò耍┲虑

          惠書敬悉,甚感盛情,遲復(fù)為歉。

          奉讀惠書,久未作復(fù),罪甚罪甚。

          惠書已悉,近因瑣務(wù),未即奉答為歉。

          數(shù)奉臺函,未暇修復(fù),抱歉良深。

          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fù),敬請寬裕為懷。

          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

          前事有負(fù)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見有睽異之處,幸在知己,尚希見寬降恕。

         。ň牛┌萃

          冒味唐突干請,惟望幸許。

          拜托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

          謹(jǐn)布區(qū)區(qū),尚希鑒明,費神相助。

          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

          特瀝寸函布達(dá),祈忽他言推諉。

          為書請之,便中還請一詢?yōu)楹伞?/p>

          鑒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盡力相助。

          人生友誼,唯君多誼,切望惠澤大諉,鼎力為之。

          歲月悠悠,與君多誼,還望滋潤再三,澤被延綿。

         。ㄊ┲掳

          驚聞××作古,家失棟材,悲痛萬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節(jié)哀順變。

          前聞令×逝去,為之慘然,人死不能復(fù)生,尚望節(jié)哀。

          聞悉××仙逝,不勝傷悼,足下遭此不幸,傷感必甚,懇請寬辟哀情,善自珍愛。

          希高年珍攝,勉抑哀思。謹(jǐn)函馳陳,藉申慰問。

          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

          (十一)贈物

          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

          區(qū)區(qū)小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曬納。

          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

          千里鵝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為數(shù)甚微,將意而已。

         。ㄊ┱埥

          倘蒙見教,沒齒不忘,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倘承不吝賜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時賜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

          一切懇請詳示,萬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

          倘有所聞,尚祈見告,俾資改進(jìn),不勝為盼。

          (十三)結(jié)束

          匆此先復(fù),余容后稟。

          鐵此布臆,余容續(xù)陳。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

          日來事冗,恕不多敘。

          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馳函寓意,佇望示復(fù)。

          匆此草就,不成文進(jìn),原宥是幸。

          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恕見諒。

          擴(kuò)展:

          中國古代餐飲禮儀

          在古代筵席的各種禮制中,座次禮節(jié)最能表現(xiàn)宴飲者的高下尊卑,席置、坐法、席層等無不受到嚴(yán)格的禮制限定,違者就是非禮。

          在宴飲座制的嚴(yán)格規(guī)范下,人們根據(jù)各自的社會地位、身份及宗族關(guān)系等就席,宴飲進(jìn)程因此而井然有序。

          統(tǒng)治者正是運用這種手段來強(qiáng)化社會秩序。具體言之,統(tǒng)治者對筵席座制相當(dāng)看重,就是因為它具有建構(gòu)一個長幼有序、君臣有別、孝親尊老、忠君禮臣、層層隸屬、等級森嚴(yán)之社會體系的功能。

          早在三代時,人們即于宴飲活動中明確了席位的尊卑問題。在非宴飲場合中,古人以右為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右職即指要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唐人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注:“秦漢以前右為上。”《漢書·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漢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

          然日常起居(包括宴飲活動)則以左為尊,“喪尚右,右,陰也;吉尚左,左,陽也”(《禮記·檀弓》鄭注),“男子行左,女子行右”(《荀子·號令》)。

          設(shè)酒者,其左邊即為尊席,“尊者以酌者之左為上尊”(《禮記·少儀》),常言所謂“虛左以待”,就是指空著左邊位置以待賓客的意思。《史記·項羽本紀(jì)》中“鴻門宴”的座次安排則頗有趣味:“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币蓝Y而論,項羽留沛公飲酒,劉邦為客,應(yīng)東向位。但項羽自己“東向坐”,傲然居于最尊之位,且項伯、范增補居尊位,劉邦、張良卑居其后,項羽之霸氣躍然紙上。

          另據(jù)《后漢書·明帝紀(jì)》載,明帝宴于桓榮府,以榮坐向,自持弟子禮,其余座次以尊卑順序為南向、北向和西向。如此座制,至今猶有影跡。

          宴飲者的尊卑等級,除了通過坐席方位之不同而加以區(qū)別外,設(shè)置專席也是“定上下明貴賤”的重要標(biāo)志。在宴飲過程中轉(zhuǎn)席之禮也是一項重要的座制內(nèi)容。尊者必設(shè)專席,這在三代之時未成風(fēng)尚,然進(jìn)入秦漢后,人們對此頗為重視,尤其是宮廷之宴,帝王、皇后皆布專席。

          《后漢書·王常傳》在敘述皇上宴請群臣之事時云:“王常為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笨梢娡醭T诰垩鐖龊现杏袑O匚弧

          東漢時,為了提高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隸校尉決策和監(jiān)察官員的地位,自建武元年起,在包括宮宴在內(nèi)的君臣聚會活動中,皆為他們設(shè)專席而坐,故京師號為“三獨座”。

          唐代以前尚無桌椅,置酒筵于席上,大家盤腿或跪坐進(jìn)食。宴飲之時,因席地而坐,故登堂必須脫履,以免弄臟席子;非但如此,即便脫鞋之舉亦不可在臺階上進(jìn)行,所謂“屨不上于堂,解屨不敢當(dāng)階”(《禮記·曲禮》),正是此意。

          如果陪侍國君宴飲,則莫說鞋子,就連襪子也要脫。公元前470年,“衛(wèi)侯出奔宋。衛(wèi)侯為靈臺于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笨梢,古筵席座制是食禮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明確尊卑等級的一種重要手段。隋唐后,桌椅出現(xiàn)并迅速普及,人們改席地而坐為垂足而坐。

          但宴飲座制的朝向未變。時至今天,座制禮儀的等級色彩已消失,繁雜的座制細(xì)節(jié)也有不少被簡化。但必要的禮節(jié)、禮貌在今天的宴會上仍被人們重視,如在師長和女賓面前姿態(tài)要端莊,敬酒時雙方都避席互敬等。

          此外,今天的宴會座次安排也有些變化,一般宴席用的是八仙桌或圓桌,重要客人往往都安排于面朝門的席位,主人面對客人落座,如此安排是從古時演化而來。至于入室脫履,這種習(xí)俗仍在日本和朝鮮保留著。

          那么是誰制定了就餐時的這些禮儀和規(guī)矩呢?史書上說的“周公制禮作樂”,就是指輔佐周成王管理國家的周公旦,為了鞏固周王室的統(tǒng)治,加強(qiáng)對分封諸侯的控制。他從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這是把宗法制和等級制結(jié)合起來而制訂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等方面的禮儀。飲食既是人們一天也離不開的行為,所以《周禮》對飲食方面也規(guī)定了很多禮儀。因此我們得知這些禮儀是由來已久的。

          殷、周時,人們崇鬼神好祭祀,所以甲骨文中有許多的祭典名稱。像衣祭、翌祭、侑祭、御祭等等都是。祭祀,得有祭品表示心意。祭品和盛祭品的禮器便隨之產(chǎn)生。古代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豬三牲組成的“太宰”,其次是羊、豬組成的“少宰”。

          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單祭田神,祈求豐收,一只豬蹄便可以了;如果單祭戰(zhàn)神,確保勝利,一只狗也就行了。至于禮器,有樽、俎、籩、豆、登等。每逢大祭,奏樂唱詩,十分隆重。禮儀結(jié)束后,凡國祭,君主必須將祭品分賜大臣享用,凡家祭,親屬朋友就一起將祭品吃掉。它已是具有一定規(guī)格的社會交往和宴會聚餐的萌芽。

          至于“饗”這種平時的宴樂并無一定的名目,僅稱饗。但到了“祭禮、尚施,事鬼神敬而遠(yuǎn)之,近人而忠焉”的西周,周公旦就將殷人祭祀中的宴樂改變過來,訂出許多為活人而設(shè)的宴會禮儀,其名目有“鄉(xiāng)飲酒禮”“大射禮”“婚禮”“公食大夫禮”“燕禮”(燕禮即周王饗燕四方賓客的宴會)等等,并且立為國家的禮儀制度。

          據(jù)說,這是周公看到殷人宴飲無時,揮霍無度,“勝而無恥”的弊病,想加以節(jié)制而制訂的。后來的各個朝代對其絕大部分都沿襲下來,被取消的不多,可見周公飲宴禮儀的影響是頗為深遠(yuǎn)的。

          周公制訂的筵宴禮儀很多。《周禮》記載:“設(shè)筵之法,先設(shè)者皆言筵,后加者曰席!睂O詒讓《周禮正義》:“筵長席短,筵鋪陳于下,席在上,為人所坐笈!薄绑巯倍郑_始是坐具的總稱。因為古代沒有桌子,進(jìn)食的時候,大家都席地坐在筵席之上,酒食菜肴自然置于筵席之間,故《詩經(jīng)》有“肆筵設(shè)席”之說!绑巯倍志褪怯辛司起偟暮x。

          飲食宴會舊時簡稱飲宴,飲宴作為饒有風(fēng)趣的一種進(jìn)餐方式,是人們飲食文化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中國古代千姿百態(tài)的宴會活動,在飲食風(fēng)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什么叫“宴”?各種辭書對“宴”一詞的注釋,除了與飲食關(guān)系不大的“安逸”“樂”兩個義項外,與飲食活動掛鉤的第三個義項都做“以酒食款待賓客”解。另外還有人說:“宴是以社交為目的的進(jìn)餐活動”。

          上述兩種解釋都算抓住了飲宴的主要特征,但似乎都欠完滿。例如我國歷史上有一種“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眾多,成員輩份、關(guān)系復(fù)雜,祖孫、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時不在一起進(jìn)餐,遇有節(jié)日或其他原因,家長決定備辦豐盛的酒肴,合家歡聚一堂飲宴取樂。

          這種宴會并不一定有外來賓客。它雖然有促進(jìn)全家團(tuán)結(jié)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稱為社交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飲宴活動,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舉行的“文酒會”等,雖然有主有賓,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于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題。

          宴會與日常進(jìn)餐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具有一定的儀式。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庶饗賓客,儀式非常復(fù)雜,后世日趨簡化,但總有一定的儀式。例如民間的婚宴、壽宴、接風(fēng)、餞行等宴會,都有東道主或司儀簡單說明舉行宴會的意義,即使家宴,家長也得說幾句話,相當(dāng)于致辭。

          綜上所述,宴會似乎可以說是:在療饑、味品之外,另含某種目的、意義的,具有一定儀式的集體進(jìn)餐活動。

          我國歷史上的宴會,名目繁多。除了通常所說的“國宴”“軍宴”、各級官府舉行的宴會統(tǒng)稱“公宴”,私人舉辦的“婚宴”“壽宴”“接風(fēng)”“餞行”等宴會統(tǒng)稱“私宴”外,有的以規(guī)格高低、規(guī)模大小、儀式繁簡,劃分為“正宴”“曲宴”“便宴”。

          有的以設(shè)宴場所分為“殿宴”“府宴”“園亭宴”“船宴”等。秦末項羽在鴻門阪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漢武帝在柏梁臺宴請群臣稱“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園林宴請百僚史稱“曲江宴”等等。

        【中國古代禮儀用語】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古代禮儀宗法有哪些知識點?08-24

        大學(xué)招生用語01-28

        教育用語謎語09-22

        表達(dá)自我評價用語02-24

        售后自我評價用語01-13

        企業(yè)招聘用語02-10

        餐飲安全溫馨用語03-01

        餐飲文明用語03-01

        環(huán)保宣傳溫馨用語01-28

        企業(yè)招聘震撼用語01-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