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學科學教案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珍珠鳥*。
2、繼續(xù)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文為我們描寫了可愛的小動物——活潑伶俐的珍珠鳥。誰能說你了解的珍珠鳥什么樣?
二、出示自學提示,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分別畫出“我對珍珠鳥的.照料與呵護”與“珍珠鳥的變化”的語句。
2、在組內(nèi)討論,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珍珠鳥的動作、神態(tài)及活動范圍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1、珍珠鳥活動的范圍由籠里到屋里,從桌面到“我”身上,落腳的地點從“柜頂”“書架”“燈繩”到“窗框”,再到“書桌”“稿紙”,甚至落在“我”的“肩頭上”。它一步一步地親近“我”。它的膽子越來越大,神態(tài)也越來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邊有著絕對的安全感,對“我”完全信賴了。
2、讓學生讀一讀自己體會深的句子,學生評讀,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А?/p>
3、提問:“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珍珠鳥*》。這句話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教師應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間互相信賴、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事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總結(jié)
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寫作上有什么收獲?
五、擴展閱讀
讀《小狗兒和大畫家》,讀后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小學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想】
一、力求教師認識到位。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活動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復雜、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薄霸诮虒W實施中,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是全過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進行,如某些課側(cè)重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的訓練,某些課則側(cè)重在制定計劃和搜集信息的訓練。”
二、力求教師指導到位?茖W探究學習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尤其是針對三年級的學生,我們認為應特別強調(diào)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
三、力求思維訓練到位。我們要把課的重點放在實驗計劃的制定、交流、討論、修正、完善、篩選上,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鍛煉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初步習得科學方法。
【教材分析】
沉浮實驗仍舊是對木頭、紙、金屬、塑料這四種常見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檢測和探究。在這節(jié)課的'沉浮實驗里,我們只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個重要物理性質(zhì)。由于木頭具有浮在水面的明顯特性,因此教科書對木頭的特性研究安排在沉浮實驗后面進行。通過對木頭制品用途的調(diào)查和生活經(jīng)驗的梳理,學生將豐富對木頭特性的了解,并強化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材質(zhì)有關。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從木材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斷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
每組兩份或兩份以上大小、形狀相近的木材、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水槽、多媒體課件
小學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作用—在什么條件下省力?在什么條件下費力?在什么條件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能夠積極的想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怎樣用較小的力解決的問題。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操作實驗、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jié)論
2、難點:認識杠桿上的“三點”(支點、重點、力點);分析、歸納、杠桿工作規(guī)律。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談話:地面上是一些舊旗桿基座用的部份鋼筋混凝土塊。由于它們很重,瓦工們暫時還沒有設法將它們運走。同學們有什么方法,把它們搬運到操場的'一角去嗎?
。ǘ⿲W習新課
1、建立“杠桿”的概念
2、認識“杠桿的作用”
3、探索研究杠桿工作規(guī)律
4、小結(jié):
杠桿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改變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zhuǎn)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費力的,這主要是為了工作方便。人們一旦掌握了杠桿的規(guī)律,就可以根據(jù)需要,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出示小黑板)請你舉例,說說杠桿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2、學生交流。
。ㄋ模┎贾米鳂I(yè)
課外應用杠桿原理做一些實事,并把所做的經(jīng)過等記入日記,向大家匯報。
小學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擴好耳朵。
二、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兒人數(shù)(會發(fā)聲的樂器如小鈴、鈴鼓等,鐵罐若干,內(nèi)裝米粒、黃豆、紙團)。
2、空鐵罐若干,黃豆、米粒、報紙若干。
3、每人一個小動物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感知聲音。
——請幼兒自由選擇桌上的材料進行操作,想辦法讓它們發(fā)出聲音。
——聽一聽都有些什么聲音?是怎么聽到的?
2、傾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教師搖動鐵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是否一樣。
——分別將黃豆、米粒、報紙裝入空罐子中,請幼兒傾聽辨別,并根據(jù)幼兒用手指指出聲音來源的方向。
——小結(jié):耳朵能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
3、討論怎樣保擴耳朵。
——沒有耳朵會怎樣?
——請幼兒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怎樣保擴耳朵? (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四、活動建議
1、活動后可帶幼兒到產(chǎn)外散步,聽一聽自然界發(fā)出的各種聲音。
2、除了游戲“誰的耳朵靈”外,還可帶幼兒到產(chǎn)外空地上進行聽辨音源的游戲。方法:幼兒戴上頭飾遮住眼睛,教師敲擊鈴鼓或小鈴,幼兒根據(jù)聲音的來源朝相對應的方向前進。
延伸活動:
1、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搬椅子、收拾玩具、脫衣服、脫鞋等。
2、體育游戲:滾大球。準備各種大球1軟性材料制成,直徑為100厘米)。玩法:①雙手推滾大球,邊推邊跑。②用力把球推出,球向前滾動時,幼兒快跑,追上后繼續(xù)滾。③兩名幼兒距離2米左右,相對推滾大球。④幼兒推滾大球比賽。朝同一方向,同時推滾。
3、游戲:撓癢癢。準備小草、羽毛等輕柔物品。玩法:①幼兒自選一種物品在脖子、臉、手臂等部位輕輕拂過,說說自己的感覺。②在空地上(最好鋪有地毯或地板)相互撓癢癢,感受肌膚接觸的樂趣。
4、建筑游戲。提供插塑積木若干,引導幼兒拼搭成花、房子、槍等各種形象,互相介紹、展示。
5、美術活動:美麗的泡泡。
6、在日常喝水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清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征。
7、欣賞故事《六個朋友回家》,參見附錄。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還有小手、小腳是六個好朋友,雖然它們各自的本領都很大,但離開了誰都會覺得非常不便。
小班科學《奇妙的聲音》主題教學說明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作為一幼兒園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幼兒園教案內(nèi)容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小班科學《奇妙的聲音》主題教學說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主題成立的價值:
聲音在哪里?你聽,我的身體會發(fā)出各種聲音,好像會唱歌;拿個勺子敲敲,啪啪啪、篤篤篤,這里、那里都有特別的聲音;廚房里的炒菜聲、瓶罐聲、油鍋聲匯成有節(jié)奏的生活樂曲在想一想、做一做、聽一聽的過程中,幼兒知道聲音的有無,辨別聲音的差異,確定聲音的方位,表達自己對聲音的喜好,發(fā)現(xiàn)自己和周圍的聯(lián)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趣的聲音、奇怪的聲音、悅耳的聲音給生活增添了豐富的意義;然而,無止無休的聲音、惹人心煩的大嗓門卻令人生厭。故事《愛唱歌的大恐龍》幽默詼諧,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到自覺地控制聲音是一個融入社會的必要修養(yǎng)。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和幼兒一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去減少噪音。
內(nèi)容選擇的依據(jù):
聽覺是幼兒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奇妙的聲音創(chuàng)設了以聲音為主題脈絡的學習情境,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中,幼兒感知著、理解著、創(chuàng)造著、發(fā)展著。在聽一聽、找一找中,幼兒發(fā)覺自己的身體會發(fā)出如此奇妙的聲音,發(fā)覺聽覺感知會給自己帶來這么多的享受。聲音不但可以感知,還可以去創(chuàng)造。在有趣的游戲中,我們引領幼兒汲取了隔音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了積極自覺的社會性行為,或許辯證的意識也正在悄然潛入他們的心靈。
主題達成的目標:
1、能根據(jù)聲音辨別樂器,并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
2、嘗試用身體來發(fā)出聲音,體驗身體唱歌的樂趣。
3、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聲音太大會影響別人,學習控制自己的聲音。
4、能選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組合,表現(xiàn)自己對不同水聲的感受。
小學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學探究
1、能在對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
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
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tài)度
1、能對植物外部形態(tài)表現(xiàn)出深厚的探索興趣。
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3、交流過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水稻,洋蔥、橘子,蔥,芹菜、月季。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問題“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
2、這節(jié)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
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
活動二、聞氣味辨植物。
游戲規(guī)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
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著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nèi)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三、應用與拓展
1、出示不同實物。
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征。老師適時提示。
輪子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重點:
1、激發(fā)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
1、激發(fā)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法:
探究法
課前準備:
1、衣服的圖片
2、學生自帶一件最喜歡的衣服
3、各種特殊衣服的圖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學流程:
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搜集衣服資料,給衣服分類,認識特殊的衣服,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學過程:
活動1: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
2、引導學生在顏色,大小,圖案,材料,款式,穿著場合,穿著季節(jié)等方面比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圖片
活動2:給衣服分類
1、觀察和比較教師和學生搜集的各種各樣的衣服
2、學生給衣服分類
3、匯報分類方法
活動3:認識特殊的衣服
1、出示書中的圖片認識特殊的服裝
2、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動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學習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業(yè):整理自己的衣柜
課后小結(jié):
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團結(jié)合作地參與服裝的研究,了解服裝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初步了解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多樣的天氣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xiàn)象、主要特征和相應的天氣符號。
。2)科學探究
初次經(jīng)歷較長時間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并記錄天氣現(xiàn)象的過程。
。3)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堅持性,激發(fā)學生關注天氣的`興趣。
(4)STSE:了解到人們在監(jiān)測、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與途徑。
二、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的圖片、錄像,天氣符號圖片,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天氣,與我們密切相關。這節(jié)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有關天氣的科學。
。ǘ┬抡n學習
1、認識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符號
。1)這是什么天氣?
依次出示晴、陰、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圖片,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2)找晴天和陰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點的晴天圖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陽沒有被云遮住)。
接著出示不同地點的陰天圖片,找陰天的主要特征(太陽被云遮住了)。
。3)用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
首先同時出示同一地點的晴天和陰天圖片兩張。提問:用圖形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怎么畫才好區(qū)分呢?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晴天和陰天的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4)用符號表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依次出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多個圖片。找上述每種天氣的主要特征。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相應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5)看符號認天氣
出示不同的天氣符號,學生認天氣。
2、觀察記錄一周天氣現(xiàn)象
。1)明確任務
任務1: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學校,每天9點、12點、下午3點)
任務2:不同地點,同一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不同區(qū)域的兩家住地,每天7點)
。2)領取任務
同學們選擇任務,相同任務的幾個人組成小組。
(3)記錄指導
。4)交待注意事項課后觀察,堅持觀察一周。及時記錄和交流。注意安全。
3、說一說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
(1)親自觀察、測量
(2)電視、廣播中播放的天氣預報
。3)其他有天氣信息的設備或人員
(三)整理,下課。
小學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nèi)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jīng)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jié):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diào)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教師演示實驗1: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教師演示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教師演示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圖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
三、課后總結(jié)。
2、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教師演示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chǎn)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
2、教師演示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chǎn)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chǎn)生有關嗎?
4、小結(jié):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chǎn)生的。
小學科學教案 篇7
學情分析
食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最愛吃什么最討厭什么,談起來滔滔不絕。然而究竟吃什么才健康?這是學生所困惑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則采用卡片來記錄,擺卡片來研究,最終得出對人的食物的一般認識。使之感到了研究的快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我們一天要吃很多種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制作食物名稱記錄卡片,拼擺食物記錄卡片,對食物進行數(shù)量的統(tǒng)計和類別的劃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開始有意識地關注所吃的食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意識地關注所吃的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難點: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規(guī)律。會給多種食物組成的食品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進行食物記錄的卡片紙(每人20張)、食物分類記錄單(每組1份)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發(fā)放一天的食物調(diào)查記錄表(附后),讓學生在家里做好記錄。[學生記錄的過程不單是為上課準備資料,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讓學習在家里學習,實現(xiàn)了學習的空間的開放;讓學生的學習從課上延伸到課前,實現(xiàn)了學習時間的開放;讓學生向家長學習,實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由此可見學生記錄的過程實際是一個開放的科學學習的過程。]
二、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食物。關于食物你了解多少?[學生的科學學習是在其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的學習,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我們教學的起點,這一問題正是為了了解學生對食物這一概念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在此要引導學生對食品與食物這二個概念加以區(qū)別,以防止在書寫卡片時兩者相混淆。]
2、你最愛吃什么食物?
3、你最討厭什么食物?
4、提出研究的問題:我們究竟吃什么才健康?讓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來尋找答案吧。
[最喜歡吃的食物與最討厭的食物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在這一話題的討論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同一種食物有的同學喜歡,有的同學討厭。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吃什么呢?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
三、討論研究方法
1、交流研究方法。你覺得我們該怎樣開始我們的研究?
2、啟發(fā)學生在科學研究中應注意選取樣本。我們就以昨天的一天的.食物為樣本來研究。
[研究方法的確定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旨在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選取與研究內(nèi)容的關系,并初步學習選取研究方法。]
四、記錄與統(tǒng)計
我們的研究其實從昨天已經(jīng)開始,拿出我們昨天填寫的一天的食物記錄,并且了解了一些食品由那些食材加工成的。想不想和同學交流一下?[這一交流活動是對家庭學習的驗收,也為下一步填寫卡片做好了準備。]
1、下面我們就把昨天吃的食物記錄在卡片上。(投影出示以下提示語來指導填寫卡片的方法)
2、一張卡片只記錄一種食物名稱。
重復的食物要分多次分別記錄。
多種食物組成的食品要用多張卡片記錄食物名。
3、學生根據(jù)記錄表填寫卡片。
4、初步統(tǒng)計。
6、數(shù)一數(shù)共用了幾張卡片?這說明了什么?把重復的食物卡片用釘書器釘在一起。重復最多的是那些食物?這又說明了什么?
五、整理與研究
1、小組內(nèi)將重復的卡片釘在一起。
2、把卡片平擺在桌子上。這么多食物我們怎么研究呢?啟發(fā)給它們分類。
3、如何分類呢?討論確定分類方法。(如,可以生食的食物與熟食的食物;主食與副食;動物類與植物類食物)
[給物體分類學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其生活經(jīng)驗所限,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有些食物分類不清的情況。為此,組織全班同學首先將食物分成動物與植物類,分類中出現(xiàn)了諸如水、鹽、食品填加劑等無法歸屬的問題。這時指導用“其他”來涵概。]
4、分組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將食物分類。
5、討論交流分類方法。組織學生間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達成共識。[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對人的食物的多樣性有所認識]
六、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人一天中應該吃那些食物才健康?[通過本問題的討論旨在使學生明白,人是雜食性動物,因此,沒有一種食物能包括人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從而糾正學生的偏食現(xiàn)象。]
小學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xiàn)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A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jié):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zhì)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xiàn)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zhì)?
。ㄓ辛怂疅崦浝淇s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jié):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zhì)?
小結(jié):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fā)現(xiàn)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ㄗ寣W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小學科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標
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將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將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
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省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科學術語及在生活中的聯(lián)系掌握比較少。另外,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操作比較少。組織教學上學生整體素質(zhì)較差。
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3、激發(fā)對生活中杠桿應用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小學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認識量筒和毫升。
過程與方法: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及樂于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師生交流法、對比觀察法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為學生準備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還是一樣多?先讓學生觀察一下,然后找?guī)讉學生簡單說說并說出理由。
2、新課教學
1、討論比較水的方法并比較
(1)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不行呢?你認為可以用什么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種方法。并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匯報:你們決定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數(shù);用秤比重量……)
(2)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才師生一起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學生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比較的準確度,把學生的比較結(jié)果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課教學中已經(jīng)比較出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個瓶子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樣來描述呢?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認識和使用量筒。
問學生一些問題: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么?(輕拿輕放)
老師總結(jié):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為在讀數(shù)據(jù)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shù)示意圖)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3、鞏固提高
很多學生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接著就請各小組用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jié)果寫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匯報測量結(jié)果。
4、小結(jié)延伸。
師生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具體多少毫升的數(shù)據(jù),請大家注意觀察。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道風吹來的方向叫做風向,風速叫做風級。
2、了解一些判斷風向和風CB稠油泵力的方法,認識風向標和風力計。
3、知道不同等級的風造成的'自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觀測風向,會根據(jù)觀察自然現(xiàn)象估測風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能夠制作風向標,并知道怎樣使用。了解風向標的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手絹、紙巾、紙ZB燃燒器泵屑等輕飄物體。
觀測天氣的器材、記錄本、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觀測風向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組織學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瀝青泵的是什么風?風吹來的方向。
分小組進行觀測。
2、將自己記錄風向和風力的方法寫在活動記錄上。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jié)。
5、組織學生熟讀并背頌這首風級歌。
6、動手制做風標和風力計。
7、準備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評價。
9、連續(xù)觀測一周的CG高溫齒輪油泵天氣情況,把結(jié)果記在活動記錄上。
三、課后作業(yè)
小學科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繼續(xù)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調(diào)查能力。
2、能從多種角度描述礦物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礦產(chǎn)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2、認識到保護礦產(chǎn)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礦產(chǎn)資源,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性。
科學知識
1、知道主要能源礦產(chǎn)、金屬礦產(chǎn)及其提煉物的名稱。
2、知道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能從多種角度觀察參觀察礦物的特點。
難點:意識到礦場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準備
礦物(黃銅礦、赤鐵礦、鋁土礦),礦物觀察資料,無釉瓷片,銅片,鐵釘,磁鐵,放大鏡等。
教學過程
。ㄒ唬┱n前
師生互動閱讀有關礦物研究的資料。
【設計意圖:由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中對礦物的了解并不多,用課前資料的閱讀可以豐富孩子有關礦物研究的一些知識,可以為后面觀察礦物來提供基礎】
。ǘ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三種物品(銅釘、鐵釘和鋁合金窗)和自然界中常見的三種礦物(赤鐵礦、黃銅礦和鋁土礦)讓同學生通過初步的觀察猜測他們之間是否有聯(lián)系。
這里有三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和自然界中三種常見的礦物標本,通過你的觀察你覺得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究竟是否像同學們所猜想的那樣我相信經(jīng)過接下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會有更準確的答案。(板書:走進礦產(chǎn))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提問的方式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為后面的觀察礦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景!
。ㄈ┬率
1、想一想。
通過老師的提問:你準備從哪些方面對礦物標本進行觀察?怎樣觀察?需要用到什么工具?來引導學生明確需要觀察些什么,應該怎樣觀察,要借助些什么工具。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問孩子們的回答,讓孩子們進一步的'確定觀察礦物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觀察,應該怎樣觀察,需要用到些什么。這樣更能提高觀察的效果及效率。】
2、做一做。
。1)ppt出示觀察要求。
分工和做,每兩人觀察一種礦物并完成相應的礦物觀察表;認真觀察,在規(guī)定時間按內(nèi)完成觀察記錄;觀察時注意安全;觀察完成后材料員將材料收集保管好。
。2)觀察礦物標本完成觀察記錄表。
(3)匯報觀察結(jié)果。
3、討論。
根據(jù)剛才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礦物的很多特點。請同學們根據(jù)這些礦物的特點討論以下他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如果有誰和誰有聯(lián)系呢?
4、匯報。
5、總結(jié)。
究竟是不是像同學們所說的這樣下面就由老師來解開謎題。(ppt出示赤鐵礦、黃銅礦、鋁土礦的基本特點,及他們在生活中的應)
6、拓展。
你還知道問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與礦物有關嗎?ppt出示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礦物的特點和生后中某些常見物品的聯(lián)系,讓同學意識到礦物和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
。ㄋ模┛偨Y(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看來這節(jié)課我們都有了各自的收獲,同學們收獲到豐富的科學知識,老師也收獲了一群聰明可愛的學生。但是在下課前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要留給大家課后思考,你覺得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若果有又是怎樣的聯(lián)系呢?
【設計意圖:總結(jié)這一堂課的同時為下一堂課設置懸念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xiàn)象與物體內(nèi)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nèi)绾螌嶒灢拍芮宄乜吹娇諝馐軣崾芾浜篌w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jié):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A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jù)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A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本質(zhì)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小學科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描述心臟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區(qū)分動脈血和靜脈血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心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關瓣膜的結(jié)構(gòu)特點,來推測它們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和意義。
教學難點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結(jié)構(gòu)特點,來推測它們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環(huán)途徑,以及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我們前面學習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類型的血管和心臟構(gòu)成封閉的管道系統(tǒng):血液在其中循環(huán)流動。
如果在管道系統(tǒng)中把心臟排除在外,只有各種血管組成封閉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環(huán)流動?(出示由兩組輸液管連接成的封閉管道,裝入滴有少許紅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動/能流動。
師:演示將封閉的管道平放、豎立,觀察液體能否流動。
生:不論怎樣放置,液體都不能自動地在管道內(nèi)循環(huán)流動。
師:如果要想使管內(nèi)液體流動起來,但又不能改變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生:用手交替壓縮輸液管的回血管,管內(nèi)液體循環(huán)流動起來。
師:請思考,通過上述過程,聯(lián)想在人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心臟起什么作用?生:平時我們能夠感受到心臟的跳動,特別是劇烈運動后,心跳更加劇烈。
生:心臟通過收縮為血液循環(huán)提供動力,推動著血液在管道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流動。
師:對,心臟在血液循環(huán)流動過程中,就相當于汽車的發(fā)動機,為整個循環(huán)過程提供動力,同時也象抽水機的泵,保證了血液能夠從低處流向高處。心臟為什么能夠提供動力?心臟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是怎樣的?
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和認識輸送血液的泵——心臟。請同學們嘗試通過觀察揭開心臟之迷。
。ㄏ掳l(fā)觀察材料和提綱,通過觀察解決相關問題。)
二、新授
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羊的心臟,借此來了解人的心臟的結(jié)構(gòu)。
師:請各組匯報各自的`觀察結(jié)果,注意按照科學觀察的方法和順序進行。
生:我們結(jié)合人體內(nèi)臟圖,了解到人的心臟位置和形狀:心臟位于胸腔,兩肺之間略偏左下,大小約和自己的拳頭相當,形狀類似平時人們畫的心形,上面較寬血管多,下面稍尖。
師:(借助人的心臟模型)心臟在胸腔內(nèi)的位置是這樣的,靠身體左側(cè)或右側(cè)對應的稱為心臟的左側(cè)或右側(cè),同時同學們要從不同角度觀察心臟,能大致區(qū)分心臟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過觀察剖開的心臟壁,有肌肉纖維,說明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gòu)成。肌肉組織具有收縮和舒張的特性,所以,心臟可以收縮和舒張,也就是跳動,可以擠壓血液,推動著血液在血管內(nèi)循環(huán)流動。
師:看來只有心臟不停地收縮舒張,才能不斷地推動著血液循環(huán)流動,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臟是從不休息的,是這樣的嗎?
生:是這樣的,如果心臟不跳動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從資料上了解到,人類的心臟也是要休息的,只不過是方式不太一樣,它是通過舒張時間相對長于收縮時間來保證休息的。
師:是的,心臟在保證正常工作的同時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心臟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臟再將血液射入血管的?
生:我們觀察解剖的心臟,看到心臟是由四個腔室組成,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發(fā)現(xiàn)只有同側(cè)的心房與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開的。
生:我們比較了心臟四個腔室的壁,盡管都是由肌肉組成的,但是厚度差別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體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這樣,老師,我們組觀察的心臟沒有剖開,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覺不一樣,心房的壁感覺要薄的多。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結(jié)合人的心臟模型)同樣是心臟的壁,但是厚度卻不同,同學們試著結(jié)合肌肉的功能特點,作出推測,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W生小組交換意見)
生:肌肉能夠收縮提供動力,肌肉越厚,收縮也就約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獲得的動力也越大,向前流動越遠。心房壁薄,收縮力量小,血液流的距離不遠,心室肌肉壁厚,收縮有力,血液流的距離遠。血液流動最遠的應該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為左心室是四個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們分析認為,從心臟在人體中所處的自然位置來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對靠下一些,應該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從心室離開心臟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臟進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師: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嗎?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推測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討論,效果不很理想。)
師:能否運用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各類血管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功能,幫助我們解決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
生:根據(jù)各類血管的功能,結(jié)合剛才的推測,動、靜脈與心臟腔室的通連關系應該是: 我們想通過向靜脈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從動脈血管流出,如果是從動脈中流出說明前面的推測是正確的。
師:如何判斷與心臟連接的血管是哪類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觀直徑相當?shù),壁厚,?nèi)徑小的是動脈血管,壁薄,內(nèi)徑大的是靜脈血管。
生:也可以通過已解剖的心臟,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條血管連通,通連關系是“房連靜,室連動”,然后在沒有解剖的心臟對應位置找到相應的動脈和靜脈。
師:很好,同學們不但善于動腦筋解決問題,還善于總結(jié)規(guī)律。大家可以依據(jù)不同的方法判斷并實際操作,看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出現(xiàn)。
師:請各組介紹你們實驗的結(jié)果和認識。
生:我們從與右心房相通的靜脈向里面注水,水是從動脈血管流出的,說明前面的推測是正確的,血液從靜脈→心房→心室→動脈,血液從動脈流出。
生:我們還注意到,從一側(cè)靜脈注入水,水是從與同側(cè)心室相通的動脈中流出的。
師:(邊聽學生介紹,一邊在黑板上畫心臟簡單工作示意圖)血液是從靜脈進入心房,心房血液進入心室,血液又從同側(cè)的心室進入動脈,離開心臟的。各組實驗都進行的順利吧?
生:順利,結(jié)果是這樣的。
生:老師,我們灌了好長時間,不知為什么水總是進不去,流的到處都是?
師:讓我們大家?guī)蛶瓦@一組好不好?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我們請這一組的同學上來示范他們是怎樣做的。
生:老師他們灌水的那條血管不是靜脈血管,是動脈血管。
師:(通過與解剖的心臟比照,同時比較同等粗細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這組同學選擇注入水的這條血管的確是動脈血管。那么,為什么從動脈血管灌不進去水呢?
生:在動脈血管與心室的連接處有瓣膜,這是動脈瓣。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動脈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從動脈血管灌不進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間也有這樣只能單向開放的瓣膜,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會倒流回心房了。
師:這樣看來,心臟內(nèi)的各種瓣膜保證了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
師:(展示課件,心臟收縮舒張的動畫演示)位于我們胸腔內(nèi)的心臟,從它的組成、結(jié)構(gòu),都是與它的功能相適應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證了血液在管道內(nèi)不斷地循環(huán)流動。血液循環(huán)具體是如何進行的,下一課時學習。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12-08
(精選)小學科學教案05-22
小學科學教案12-21
【推薦】小學科學教案03-03
小學科學教案【薦】03-03
【薦】小學科學教案03-03
【推薦】小學科學教案01-01
【熱門】小學科學教案01-01
小學科學教案【熱】01-01
小學科學教案【熱門】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