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思路
這是本單元第一個活動,這個活動要求我們和學生們一起盡量多地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分析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然后說說我們聽到過哪些聲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哪些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發(fā)出的聲音。
科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處處著眼于以生為本,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動活動中自己感悟。
二、教學目標
1.能自己觀察、傾聽不同的聲音,動手做聲音的游戲。
2.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對有關聲音的現(xiàn)象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3.通過聽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感知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關,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4.通過游戲、實驗,說出聲音有大小、遠近、高低的不同,能夠分辯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5.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難點:懂得聲音的大小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四、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光盤一只,《記錄卡》每人一張,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使用鑷子解剖種子;能設計對比實驗進行研究并作記錄。
2、喜歡探究種子的奧秘,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3、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芽的蠶豆,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在課前10天左右提供蠶豆種子、發(fā)放記錄表,用于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和蠶豆發(fā)芽情況。 課堂上準備: 分組觀察材料──培養(yǎng)皿、鑷子、小刀、放大鏡、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以便匯報; 剛發(fā)芽的蠶豆、棉花,為第三部分實驗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植物媽媽利用各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種子經過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適的環(huán)境它就開始萌發(fā)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討論: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
出示一些蠶豆種子:這些蠶豆種子有沒有具備發(fā)芽的條件?缺少哪些條件?
匯報蠶豆發(fā)芽時吸水量的觀察記錄。
計算:10粒蠶豆種子的吸水量大約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激發(fā)研究興趣
討論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yǎng)皿中。
分組研究:蠶豆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 認識種子的各部分。
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尋找證據(jù)證明各部分的作用。
觀察發(fā)芽天數(shù)不同的蠶豆,歸納種子各部分作用。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子葉有什么作用?找到證據(jù)了嗎?你有什么疑問產生嗎?
討論研究操作步驟。
分組將蠶豆如33頁插圖所示做好實驗裝置 設計蠶豆發(fā)芽情況記錄表。
你們能完成這項研究嗎?
各研究小組討論各自的'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
4、若干天后,各組歸納實驗結論并匯報。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6 萌發(fā)的種子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jù)不同恐龍的形態(tài)找出與它們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能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從各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有關恐龍的知識。
知道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并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和作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教學準備:
關于恐龍、恐龍化石的文字、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 導入:
出示各種恐龍模型或圖片。
同學們這是你們很感興趣的吧,今天,就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回到 6500 萬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爬行動物——恐龍。(板書)
二、 了解關于恐龍的知識:
1、關于恐龍的知識同學們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說說嗎?
2、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匯報、交流。(將匯報的內容分成幾個主題,圍繞主題展開。)
4、我們的地球已有 45 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 38 億年的歷史。這 38 億年中,出現(xiàn)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滅亡。我們都知道恐龍是早已滅絕的,那么這些模型、圖片和影片又是根據(jù)什么復制出來的呢?
三、了解恐龍化石被發(fā)現(xiàn)的歷史,以及恐龍骨架被還原的過程。
1、誰能給我們講講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學生簡單介紹恐龍化石被發(fā)現(xiàn)及還原的過程。
3、同學們從課外書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有相關的碟片
4、從故事中我們知道恐龍化石給我們提供了幫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發(fā)現(xiàn)了一塊恐龍頭骨化石,你能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呢?
5、引導學生從頭骨大小或牙齒的尖利程度等展開合理想象,推斷這只恐龍的體形和食性,讓學生體驗到化石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6、小結: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恐龍骨架的形成過程,包含著科學家們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據(jù)恐龍的外形猜想它內部的骨架結構。
1、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或模型。
同學們你認識這些恐龍嗎?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各種恐龍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觀察每一只恐龍最獨特的地方。)
2、作為一名小考古學家,你們應該能粗略地描繪出內部的骨架結構。
分組活動,每個人試著畫一畫。
3、出示各種骨架模型圖片。
根據(jù)你剛才描繪的骨架請你將這些恐龍和它們的骨架一一對應起來。
學生分組活動。
4、交流、匯報,說說這樣對應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對恐龍有了更加細致、全面的了解,同學們對恐龍的興趣更濃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興趣的內容跟同學們交流,或者觀看一部跟恐龍有關的影片。
2、了解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設計:
消失了的恐龍
關于恐龍的知識:名稱、種類、生活習性等
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及骨架還原的過程
外形對應骨架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征。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培養(yǎng)幼兒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小瓶子每人一個,瓶蓋或者能盛水的玩具每人一個
老師:玻璃杯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和水的瓶子各一個,瓷扣2個,每人一個盆子
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水勺,泡沫板。
過程:
1、請幼兒觀察水是什么顏色的?并出示牛奶和水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并出示“無色”的字卡。
2、拿兩顆瓷扣,分別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瓷扣不?為什么水中能看到?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再聞聞水的氣味,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并出示“無味”字卡。
4、實驗:
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老師把杯子里的和盆里的水分別水倒另一個盆里,并問幼兒水怎么到另一個盆里的?象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瀑布一樣,流到另一個盆里)
總結:
水是流到盆里的,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5、玩水游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用小瓶子,勺子,瓶蓋盛并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么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
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并出示“無形”的字卡。
6、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征。
7、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干什么?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8、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jié)約水。
9,游戲<運水>.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什么是“綠色社區(qū)”及標準。
2、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創(chuàng)建綠色社區(qū)或者生態(tài)村展開討論,確定調查研究的內容。
教學準備:搜集綠色社區(qū)的相關資料和課件。
一、情境導入。
指導學生觀看國家創(chuàng)建綠色社區(qū)的有關錄像與圖片,認識綠色社區(qū)的標志,理解綠色社區(qū)的含義,了解國家建立綠色的宗旨與要求,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活動探究。
1、學生說一說對綠色社區(qū)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驗和觀察圖文資料的感受,討論自己對綠色社區(qū)的理解與認識。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2、學生對綠色社區(qū)的標準提出大膽的猜想,思考綠色社區(qū)、生態(tài)村的標準包括哪些因素。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參與。
3、學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綠色社區(qū)的標準并展開交流。
4、學生閱讀相關資料,完善標準。教師展示準備的課件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三、拓展延伸。
1、學生思考:建設綠色社區(qū)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2、學生交流評議,教師。(提示:注意結合當?shù)睾蛯W生實際)
四、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