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6-06 11:04:29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jù)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jīng)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nèi)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jié)果。討論:結(jié)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記錄結(jié)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jié)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愿意跟著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嘗試和同伴、老師一起用蔬菜拼做娃娃臉,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教學準備:

          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里;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書面紙上畫有單線條娃娃臉圖案一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師:今天來了許多小客人,我們來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卷心菜)這是誰呀?引導孩子說說卷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并向卷心菜問好。

          (出示土豆)這是誰呀?引導孩子說說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并向土豆問好。

          出示辣椒、芋艿、西紅柿,方法同上。

          2、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游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里

          1、師:蔬菜寶寶說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籮筐,引導孩子按標記分放蔬菜。

          3、孩子將蔬菜按標記分放,教師和孩子一起檢查有否放錯,并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師(出示娃娃臉圖片):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么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

          2、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蔬菜娃娃的頭發(fā)可以請什么蔬菜寶寶來變呀?(請一孩子取卷心菜,教師示范放到合適的地方。)

          蔬菜娃娃的臉盤可以請什么蔬菜寶寶來變呀?(教師引導孩子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彎彎的,可以請誰來變呢?

         。ǔ鍪居筌担┻@是誰呀?猜猜它想變成蔬菜娃娃臉上的什么?(眼睛。)

         。ǔ鍪疚骷t柿)哎呀,西紅柿著急了,它說我也要變,它可以變什么呢?(臉頰的紅暈。)

          3、孩子取放各種蔬菜做蔬菜娃娃。

          4、(出示三個土豆)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么?(耳朵、鼻子。)耳朵(鼻子)長在哪里?

          5、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瞇瞇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6、引導孩子和可愛的蔬菜娃娃說再見。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激學

          1.談話:昨天你們收集了一些蔬菜的圖片,你都認識了哪些蔬菜的名稱?趕快給你的同桌介紹介紹,或者告訴后面聽課的老師!

          2.同學們認識了這么多字,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CAI出示:“菜園”兩字)

          (指名說)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

          能想個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的樣子嗎?

          這兩個字和在一起組成一個詞語,一齊讀一遍!

          3.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新鮮蔬菜就生長在菜園里,(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到菜園里去看一看吧!

          二、啟學

          1.(出示掛圖)瞧,這就是美麗的菜園,遠遠望去,一片綠色!你在菜園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2.(CAI出示:詞語)菜園里有這么多新鮮蔬菜,這些蔬菜的名稱你們都認識嗎?趕快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吧!

          3.讀完的同學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比看誰的字音讀得準!

          4.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提示“輕聲”“詞兒連讀”)

          5.(CAI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摘掉拼音小帽,你們還會讀嗎?先在小組里讀一讀,注意互相幫助,糾正字音。

          6.“開火車”認讀詞語。(適時將詞語卡片送給讀得好的同學)

          7.請拿到小卡片的同學到前面來領讀詞語,并把它貼在圖上相應的地方。

          8.我們一塊看著圖來讀讀這些詞語!

          9.(CAI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這些生字朋友,你們認識嗎?我們一塊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吧!誰能想辦法記住他們的樣子?

          10.瞧,蘋果樹上接滿了生字果!如果你能認對蘋果樹上所有的字,就能摘到你想要的那個蘋果,誰先來試試?

          請拿到蘋果的同學到臺上來,邀請你的小伙伴讀讀蘋果上的生字!

          三、讀兒歌

          1.這些蔬菜不光名字叫得好聽,還各有各的特點呢!不信,你聽。–AI:師配樂范讀兒歌)

          2.多有趣呀!你也想讀嗎?自己是這讀一讀吧!

          3.讀得這么帶勁,這樣吧,下位觀察一下這些蔬菜,然后回到座位上再讀讀兒歌,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這些蔬菜的秘密嗎?

          4.(指名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蔬菜的秘密?(師相機指導朗讀這一行)

          5.這菜園里,紅的、綠的、黃的、紫的,各種顏色的蔬菜都有,可真是一片好風光呀!我們一塊讀讀兒歌的最后兩行!

          6.用你喜歡的方式把這首兒歌連起來讀一讀,可以一個人讀,一個人聽;也可以兩個人一塊讀;還可以做動作表演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開始吧!

          7.想讀的同學一塊來讀,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四、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這兩個字是我們今天要學寫的字,誰來讀一讀?

          2.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

          卜:數(shù)筆畫/用身體擺“卜”字/“卜”字怎樣寫才好看?

          心:“心”字怎樣寫?有個新筆畫還沒有學,板書“”,看它像什么?

          齊讀:“臥鉤”。書空“心”字,師范寫,生練寫。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意圖:

          風車是幼兒極為喜愛的、制作簡單的一種玩具。無論何時,都能玩。在玩風車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么紙制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制作風車,并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風車》,讓幼兒在制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教學目標:

          1、制作簡易風車,體驗制作樂趣。

          2、通過玩風車探索什么樣的紙更適宜做風車。

          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

          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歷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2、經(jīng)驗準備:

          有玩風車的經(jīng)驗,知道制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提問,對什么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并做了猜想。

          教學重點:

          記錄根據(jù)風車轉(zhuǎn)動情況,并與同伴交流分享。

          教學難點:

          探究不同紙張風車轉(zhuǎn)動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說一說。

          (1)引導幼兒回憶猜想制作風車的紙張。

          教師:猜想了哪些紙適合做風車?

          幼兒:報紙、手揉紙、瓦楞紙、宣紙、圖畫紙。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師:你是怎樣猜想的?為什么?

          幼兒:瓦楞紙結(jié)實,不會破。

          幼兒:手揉紙柔軟,會轉(zhuǎn)得快。

          幼兒:圖畫紙硬,會轉(zhuǎn)得快。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風車)。

          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制作風車。

          3、玩一玩(感知風車的轉(zhuǎn)動)。

          讓幼兒到戶外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制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fā)現(xiàn)誰的風車轉(zhuǎn)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jié)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jīng)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jié)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為什么用瓦楞紙、皺紋紙制作的風車轉(zhuǎn)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zhuǎn)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樣的紙制作的?(引導幼兒總結(jié)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5、評一評(集體驗證結(jié)果,選出最適合做風車的紙)。

          教師:能轉(zhuǎn)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觀察比較數(shù)種常見車輛,發(fā)現(xiàn)它們明顯的不同。

          2.了解特殊車輛各有不同的本領,體會它們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消防車、灑水車、救護車等特殊車輛有初步的認識。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收集各種特殊車輛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辨聽車的聲音,引出特殊車輛

          1、聽聽是什么聲音?(喇叭聲)

          今天開來了許多不同的汽車,你們想認識嗎?

          2、那我們就做一個聽聲音猜汽車的游戲。猜對了,汽車會開來的;猜錯了就沒有汽車,想玩嗎?聽仔細了……

          3、聽聲音猜汽車。幼兒猜對了,出示車輛。

          消防車:

          1、它有什么特殊本領?

          2、消防車在滅火的時候,水是從哪里來的?(消防車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馬路上的消防栓門打開以后,水就會流動起來,就可以滅火了。)

          3、為什么消防車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處?(因為樓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險,用很長的梯子就可以滅火了)

          4、為什么消防車的身上涂上紅色?(因為紅色是很鮮艷的,人家很遠就能看見消防車身上的顏色,別的車子就知道是消防車開過來了,趕快讓開,讓它開過去救火)

          救護車:

          1、救護車有什么本領?

          2、為什么救護車上的燈會閃,還發(fā)出嘀嘟嘀嘟的聲音?(因為救護車里的病人病得很嚴重,所有發(fā)出嘀嘟嘀嘟的聲音讓人家讓開,這樣救護車開得快讓病人早點去醫(yī)院看好。

          3、你們知道救護車里面有什么嗎?它們有什么用?(因為救護車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車上要放一個床,讓生病的人可以躺下來)

          灑水車:

          1、為什么馬路上需要灑水車?什么時候你們會看到灑水車?(因為天熱的時候,馬路上的溫度很高,灑水可以讓馬路降溫,保護馬路)

          2、為什么灑水車可以灑水?水藏在哪里?怎樣撒水?(因為灑水車有兩根像排氣管一樣的小孔,這里面可以灑水,灑水車的水就藏在車上的桶里)

          3、灑水車為什么會有音樂?(如果灑水車沒有音樂,人家就不知道了,水噴出來就會灑到人的身上,衣服都濕了,有音樂,別人就不會灑到水了)

          三、特殊車輛大換班

          1、著火了——迅速趕到的是灑水車。

          討論:灑水車也有水,為什么不能救火?

          2、受傷了——迅速趕到的是消防車

          討論:消防車為什么不能救人?

          3、天氣太熱,地面溫度升高,誰能來降溫?

          四、尋找會唱歌的朋友

          1、出示三種車, :我們都是特殊的車輛,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都會“唱歌”,可是我們還想多交一些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會唱歌的車?你們還見過哪些特殊的車呢?

          2、幼兒介紹,演示。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同伴交流恐龍滅絕的原因。

          2.產(chǎn)生探索恐龍滅絕原因的興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經(jīng)驗準備:閱讀過有關恐龍的書籍。

          材料準備:掛圖24號,幼兒查詢過關于恐龍滅絕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恐龍的滅絕原因。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查詢資料時得到的相關信息,如果其他幼兒有不 同意見,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幼兒說出反對的理由。

          2.提問:恐龍生活在什么年代?現(xiàn)在能看到恐龍嗎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

          二、教師不必強求幼兒幼兒按照科學家推測的說法來交流。

          三、整理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關于恐龍的滅絕原因目前有許多種說法,但沒有定論。

          2.讓幼兒投票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說說自己投票贊成的理由,教師根據(jù) 幼兒的回答或作進也不地追問,或表示認同。

          四、出示掛圖,介紹恐龍滅絕的可能原因。

          1.幼兒看圖,聽教師介紹。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氣候變冷、病態(tài)恐龍蛋、恐龍食物沒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傳遞給幼兒的一個信息是:這些恐龍滅絕的原因都 只是推測,一種可能,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也許會出現(xiàn)新的結(jié)論。)

          教學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從平時小朋友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的觀察,我猜想孩子們對這個活動一定有興趣,但如何抓住幼兒對恐龍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我必須考慮的。所以我在課前精心準備,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了解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 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或物體的細節(jié)。

          3. 能根據(jù)放大鏡的特征,利用簡單的材料制作簡易放大鏡。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放大鏡、樹葉、新聞紙;書寫紙、鉛畫紙、過濾紙;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帶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jīng)常用到的工具,我們會在什么時候用到它?我們曾用它觀察過什么?有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進行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二、探究過程

          1. 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

          (1)教師出示桂花樹葉和新聞紙,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并記錄。

          (2)出示放大鏡,要求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桂花樹葉和新聞紙。

          (3)討論:用眼睛看到的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細節(jié)是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科學文件夾

          (5)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原始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討論:在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是什么樣的?

          2. 它們是什么

          (1)教師出示書寫紙(1號)、鉛畫紙(2號)、吸水紙(3號),讓學生根據(jù)眼睛觀察到的特點判斷哪張是書寫紙,哪張是鉛畫紙,哪張是吸水紙?

          (2)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鉛畫紙、吸水紙的特征,并驗證自己的猜測。

          科學文件夾

          3. 自制放大鏡

          (1)教師出示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討論:怎樣用這些器具制作放大鏡?

          (2)學生制作放大鏡,并用自制放大鏡觀察指紋。

          (3)討論:這些能放大物體的器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么能把物體放大呢?

          (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頁的資料。

          4. 教師小結(jié)

          今天我們獲得了什么?

          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

          【教學目標】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鏡(凸透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透鏡視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小、透鏡視野越大。

          2. 掌握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3. 學會選擇用適當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放大鏡、直尺、方格紙、書寫紙(打有小6號文字)。

          學生分組:方格紙、放大鏡(5倍)、放大鏡(10倍)、布、無色玻璃球、粉筆、鉛筆頭、石塊、八角茴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有哪些問題?每個放大鏡把物體都放得一樣大嗎?怎樣知道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呢?

          二、探究過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上的小字,我們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讓學生討論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子的紙上,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nèi)的格數(shù)(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nèi)的格數(shù)(B);A除以B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邊長(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放大鏡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2.什么樣的放大鏡能放得更大

          (1)教師出示放大倍數(shù)不同、直徑相同的兩個放大鏡,問: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形狀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2)學生觀察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放大鏡,并用這兩個放大鏡放大書寫紙上的字。討論: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3)教師出示一塊布,問: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觀察并用表記錄觀察結(jié)果。

          (4)學生討論: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學生用無色玻璃球觀察物體布料,討論:觀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圍有什么變化?(6)教師小結(jié):我們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qū)域叫做透鏡的視野。放大倍數(shù)越大的透鏡,視野越小;放大倍數(shù)越小的透鏡,視野越大。

          (7)教師出示粉筆等物體,要求學生用倍數(shù)較高的放大鏡觀察并記錄觀察結(jié)果。

          (8)教師出示蝗蟲和蠶卵標本,讓學生思考:觀察蝗蟲標本和蠶卵標本,應該各選擇怎樣的放大鏡?

          4. 教師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3、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認識周圍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知道物質(zhì)內(nèi)部是有一定結(jié)構(gòu)的,晶體是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

          2.激發(fā)學生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

          3.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物質(zhì)的晶體,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yǎng)學生準確畫圖的能力。

          4.了解晶體用途。

          5.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放大鏡、糖、食鹽、堿面、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學生活動手冊。

          2.演示材料:礦物質(zhì)晶體的實物和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N1.觀察:教師出示一些礦物的晶體,如水晶、黃鐵礦、方解石和雪花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賞。

          2.描述:學生描述這些晶體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結(jié):這些物質(zhì),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它們叫做晶體。晶體是自然界中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過去我們在“巖石和礦物”一課也曾經(jīng)接觸過一些晶體。在自然界中很多固體的物質(zhì)都是晶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的,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二、觀察晶體

          1.談話:白糖、食鹽或堿面是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今天我們來仔細觀察它們。

          2.觀察: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或堿面,說說它們是什么樣的;再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們又是什么樣的。

          3.匯報交流: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鹽和堿面的'樣子。

          三、制作晶體

          1.對話:我們自己也來制作晶體。

          2.對話:我們在四年級時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結(jié):我們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是減少水分,即把食鹽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fā),使食鹽重新析出。另外還有一種制作晶體的方法是降低溫度法,即先把某種物質(zhì)的溶液加熱制成飽和溶液然后冷卻,使物質(zhì)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體是從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發(fā)可以得到鹽的晶體。有的晶體是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的礦石晶體。今天我們在課堂上的制作方法是減少水分法。步驟如下:先制作食鹽、白糖或堿面的濃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讓其蒸發(fā)。為了蒸發(fā)得快,滴后要輕輕晃幾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后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璃片在酒精燈上加熱烘干,加熱時玻璃片離火焰要遠一些。在溶液蒸發(fā)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觸摸它。

          5.分組制作晶體:學生用白糖、食鹽或堿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體。

          6.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鹽或堿面晶體,并畫圖記錄。

          7.對制作晶體的活動進行小結(jié)。

          四、欣賞更多的晶體,介紹晶體的用途

          1.欣賞更多的晶體:教師用實物或 向?qū)W生介紹各種各樣的晶體。

          2.講解:晶體不僅美麗,用途也很廣。如紅寶石晶體激發(fā)后能發(fā)出激光,叫做激光晶體。例如,激光電視、激光彩色立體電影、激光雷達、激光手術(shù)刀等都是激光晶體的成功運用。半導體晶體廣泛運用在電子產(chǎn)品中,我們今天的隨身聽、超薄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中都使用了半導體晶體。如果沒有這些半導體晶體,我們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電視,也不能清楚地聽到遠在大洋彼岸的親人傳來的聲音。此外,光纖通訊技術(shù)也離不開半導體晶體。利用這種晶體做光源,人們就能在一根頭發(fā)絲般的光導纖維中傳遞幾十萬路電話或幾千路電視,從而大大提高信息傳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3.小結(jié):晶體的用途還很多很多。晶體是一類美麗、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體。它既具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又有著優(yōu)異的性能。但是,迄今為止,人們對它的認識猶如冰山之一角,還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鳌?/p>

          五、課外延伸,了解有關晶體的知識,觀察身邊更多的晶體。

          4、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制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并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fā)展的歷史,體會技術(shù)是不斷發(fā)展的,技術(shù)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準備】

          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shù)呢?

          討論。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匯報。

          講解:我們剛才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fā)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shù)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jīng)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zhì)內(nèi)部的精細結(jié)構(gòu),知道了所有物質(zhì)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fā)現(xiàn)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

          5、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chǎn)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對觀察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學準備】

          1.教師預先準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yǎng)和觀察霉菌、如何培養(yǎng)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據(jù)學校的條件,準備一些顯微鏡和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對話:詹森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列文虎克會有這么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生物世界的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讀讀我們教材上的事例。

          學生閱讀教材第 15 頁“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內(nèi)容。

          講解:“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又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我們在平時觀察中,對周圍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許多問題,讓我們也來自己尋求答案。

          2.提出問題

          我們對生命世界有哪些問題呢?可以從自己的家、校園、我們的身體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學課文第 12 頁,然后分組討論,互相啟發(fā),然后歸納出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如:

          魚缸里的水變綠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廚房里的砧板上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沒有微生物?

          我們的頭發(fā)在顯微鏡下是什么樣的

          大組交流。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由學生或老師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

          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和準備觀察材料

          說明顯微鏡下觀察的要求,講解觀察標本的制作和培養(yǎng)。

          出示顯微鏡,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進行安全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

          4.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劃

          各組從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組的研究課題。

          根據(jù)問題制訂觀察研究的計劃。

          大組交流計劃。

          5.布置課外觀察任務

          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按計劃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

          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研究寫出研究報告。

          告訴學生研究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和寫作要求,包括課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jié)果、收獲和體會。內(nèi)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等。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相關文章: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06-05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6-05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5篇05-15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7篇05-08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6篇05-12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六篇05-28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9篇05-16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6篇06-02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五篇05-21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八篇05-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