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善舉的回報美文摘抄
她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女生,名字叫漢納·班德絲,十九歲,被查出患了神經(jīng)膠質(zhì)瘤。這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手術。為了盡快籌集到高昂的醫(yī)療費用,她決定向費城的一位富翁求助。
這種想法產(chǎn)生之后,她就給那位富翁發(fā)了一封求助信,問他是否愿意資助7萬美元,讓她去做手術,從而活下去,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信發(fā)出之后,她后悔了。她想這是在以災難的名義向別人要挾,寧愿死去都不應該這樣做。要是富翁真的匯錢來,她也要把它退回去,因為她覺得這是在綁架。
三天過去了,富翁沒有回信,她的心輕松了許多。她想那個信箱也許根本就不是富翁的,或者是但早已作廢了。就在她慶幸富翁沒有收到她的'求助信時,一封短信傳入她的郵箱:據(jù)我所知,猶他州有一家慈善基金會,專門資助神經(jīng)膠質(zhì)瘤患者,不妨向他們遞一份申請。下面是基金會的地址。
這封信是從那位富翁的信箱里發(fā)出的。她讀后,想真是慶幸!他沒有大發(fā)慈悲,要是他真的答應了,就是救了我的命,也救不了我的靈魂,因為這錢是以我的疾病要挾來的。她一邊慶幸,一邊抱著試試的心理,給那家基金會發(fā)了一封信。猶他州果然有這么一家機構,并且愿意給她提供幫助。
漢納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她得救了。康復出院后,她覺得有必要對那家慈善基金會表示感謝一下。休假期間,她去了一趟猶他州,可是踏遍了猶他州的每一條街道,她都沒有找到那家慈善基金會。那一刻,她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明白了那位富翁的善心,這善心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心靈。
大學畢業(yè)后,漢納·班德絲沒有離開紐約,她找了一份工作,在世貿(mào)中心九十七層的一家金融機構上班。2001年9月11日,兩架飛機撞向大樓,大樓倒塌。但在那危險的時刻,一份經(jīng)營資料的拷貝傳回總部。這份資料很有價值,如果消失,會給公司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這是“9·11事件”中,唯一一個這么做,并且做到了的人。她的名字叫漢納·班德絲。這家金融機構是那位富翁在紐約的一家分支機構。
她用忠誠和責任回報了一個隱秘的善舉,同時也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善意是會傳遞的,并且傳到最后,也會回到你的身邊。
他們做人的品質(zhì),讓人深深感動。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