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誰動了我的書
一本書、放在案頭,似被冷遇,但你別去動它,別去整理,因為我知道它在那兒,而且知道讀到了什么地方,,也知道下次什么時候會去動它。
讀書不是一口氣的事情,不像寫詩一氣呵成,是要慢慢齟嚼的。但也不是逐字逐句的去讀音節(jié),那會因小失大,顧此失彼。要看讀什么書,歌賦詩詞當然要去意會,因為不可言傳,F(xiàn)代小說就可以一目十行的看。經(jīng)典可就要讀他的經(jīng)絡和骨髓。
那本“叔本華人生哲學”放在案頭有些日子了,妻子以為我讀的差不多了,將它挪了位置,就被我發(fā)現(xiàn)了,為什么?因為我常常會瞄它一眼。書、有時摸它一摸,有時瞄它一眼,有時撣撣塵土,你都會有所體悟的。這叫溫故而知新,甚而有集腋成裘之功效
以前只知道叔本華說過:“快樂不是最佳狀態(tài)”,在某一章節(jié)里看到了如此的論述:“幸福不過是一場夢,不幸才是真實的”,“賢哲所追求的不是享樂,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忽然就聯(lián)想到范仲淹的“畫粥為齏”,繼而是屈原、杜甫、曹雪芹,東西方的哲理原來也是同源的,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一生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的。
書乃知識也,知識是越吃越餓的東西,只有讀了一半不再想往下讀的人才會以為自己都懂了。讀書是個循序漸進、由表及里的過程。但有時為了節(jié)約時間,是可以倒過來看的,我就常常是習慣先看最后的.幾節(jié)、幾頁。讀書是一種修為,像是氣功。不要一聽說氣功就以為那是武夫的事,不然,文人騷客在提毫書畫的時候,是要氣沉丹田的,久而就之,氣色好了,胃腸好了,曰:“寫字作畫,功夫在外”也。
只有讀書的時候,人才是平等的,上大夫也好,小庶民也好,如若讀著同一本書,他們的心境就在同一個位置上,倫敦地鐵里的流浪漢要是正好和某位大學者讀著同一本書,他們的靈魂就在同一個高度上。沒有人能剝奪你的這個權利,除非你自己。
我不喜歡人動我的書,所以,當我讀“米蘭·昆德拉”的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時,但凡精彩之處,皆朗讀于聲,與妻子共欣賞之。妻子也是愛書之人,想當初結婚那時,還從上海特地買了四本一套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是曾被打入冷宮后解凍的一大批外國文學,是由傅雷翻譯的“羅曼·羅蘭”的巨作,以貝多芬為原型的一個偉大音樂家的心路歷程。
你要是細心之人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在讀書的時候,或許他就變了一個人,抑或是入了進去,他便和書的主人公共悲歡、共涕零,他和書中的偉人共思想、共鳴之。怎么會不變?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素養(yǎng),成為你身上的一部分。這是誰也拿不去的,誰也學不了的,除非他也如你一樣讀那些書而且要讀得進去,像吃進苦蕎一樣,不得有須臾的怕苦。讀書并不都是愉悅的,有時很枯澀的。
讀書是種享受,但卻決不是身體的享受,我和妻子在這點上有共識,讀書決不能半依半躺。那不虔誠不說,其實反而更累的,這倒是實在話。讀書必得正襟危坐去讀,大腦清晰、思維活躍。事半功倍。讀書的享受實乃是內(nèi)心的享受,靈魂的遨游。和身體無關,因此,病榻上的人也能享受讀書之樂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像茗茶、品酒,嘗珍饈一樣出于同源,是要慢慢地品,方才能夠品出味、嘗出美來。所以讀書又是一種奢侈,而且越是孤寂之人,越是容易得到的奢侈,那些心浮氣躁、工于算計之人,萬萬得不到的。因此、讀書是排遣孤寂的良方,是修為素養(yǎng)的良機,是和知識不期而遇的良緣。你不能說還有什么比讀書更能使一個人高尚的了。
讀書在于選、在于精,最忌爛、最忌粗,有人粗讀是為了下一步的精讀。一本好書能使人如入天堂,一本壞書能令人如墮地獄。嚴格說,書沒有好壞之分,就看你怎么認識,許多杰出的人恰恰是從別人的反面學到的東西。把蒺藜薅掉爛在地里就變成了肥料。
讀書純屬一個人的個人行為,沒有必要大張旗鼓、招搖過市,也沒有必要一哄而上,人云亦云。讀書完全是你自己的事,看你在什么方面要下什么功夫。讀書在于用,學以致用,但不能急功近利,現(xiàn)買現(xiàn)賣,得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慢慢的變成你身體中的氨基酸,再拿出來用方才適合,否則水乳不融,貌合神離,貽笑大方,害人害己。
把讀書融進我們的生活中去,一定會受益匪淺,笑傲人間。
【美文欣賞誰動了我的書】相關文章:
誰動了我的書作文10-28
誰蒼白了誰的等待美文欣賞06-11
誰動了我的書優(yōu)秀作文01-18
誰動了我的書的高中作文04-07
七月,誰動了誰的情長美文06-23
彼岸在誰的盡頭美文欣賞06-11
誰在誰的江湖美文欣賞05-19
美文欣賞:誰的眼淚在飛04-23
為誰落寞美文欣賞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