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4 19:12: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文章生字詞,學習文言詞匯。

          2、通過自主讀文、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作者和客人的情感變化。

          3、體會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文章闡釋的“變化與永恒”的真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文章闡釋的“變化與永恒”的真理。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播放王菲的《清風徐來》,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這首歌的出處,看看這句話背后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板書標題)

         。ǘ┏踝x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講解文言詞語。

          明確:

          古今異義:

          浩浩呼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的意思。

          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3)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一詞多義:

          望:①七月既望:農歷的十六日,名詞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動詞

          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

         、垡懈瓒椭焊杪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梳理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確: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一曲極其哀怨的蕭聲,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問答,二人討論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

          (三)深入研讀

          1、同桌交流,說說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作者與友人出游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環境。

          2、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重點字詞句,小組內說一說作者描寫了什么樣的歌聲和蕭聲,這樣描寫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句話是對蕭聲的詳細描寫,寫出了蕭聲的嗚咽,哀怨。為下文提出疑問,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礎。

          3、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哪些段落闡釋了文章哲理?又闡述了怎樣的文章哲理?

          明確:三四兩段闡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寫了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

          第四段是蘇軾針對客關于“人生無!钡母锌磉_自己的見解,以寬慰對方,表現了蘇軾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一說作者的暢游赤壁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作者最開始游玩赤壁有著月夜泛舟的的舒暢;進而由蕭聲懷古傷今,突現悲郁之情;最后通過與客人的對話,明白了變化與永恒的哲理,再次展現了蘇軾樂觀曠達的心境。

         。ㄋ模╈柟烫岣

          結合課文談談你有怎樣的啟示?

         。ㄎ澹┬〗Y作業

          小結:回顧本課所講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將本篇課文寫成一篇現代小散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主要圍繞課文內容進行鑒賞,針對文言文閱讀教學,首先要解決文言詞語的問題,接著通過朗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帶領學生梳理文章內容,進而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最終要能夠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切實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一定的啟發。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過程與方法過文章的學習,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并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培養細致的觀察能力,能夠發揮聯想,“以小見大”,借物喻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教學難點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并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對比閱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多媒體呈現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請同學們自行閱讀并試著說出內容,老師結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懷”的概念,并解釋“感懷”意為“感慨自身,懷念故人”。則中國文人常常采取一種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懷。

          2、知人論世:巴金

         。ǘ┱w感知

          設置問題,請同學帶著問題通讀全文,并回答全文是按照什么樣的線索進行寫作的?

          (引題——包弟進家——七年相處——送別包弟——懷念包弟)

          前幾部分敘述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為主。

         。ㄈ┥钊胙凶x

          1、設置問題,請同學帶著問題詳細閱讀相關章節,并回答

         。1)在敘述的部分中,作者懷念的人是如何出現在文章中的?能體現出如何的情感?

         。▋纱翁貏e提起,多半是“我們”,都屬平實的細節敘述,說明作者無論是與包弟,還是與愛人,都是朝夕相處,關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懷?

         。ń鹤晕覒曰;遠:借景懷人)

          2、范讀:“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一段

          引導學生找出寫景的詞“衰草”“籬笆”“無縫的磚墻”“葡萄架給蟲蛀了掃掉,連葡萄藤都給挖走”“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等等,對比“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后她有時逗著包弟玩”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有愛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動的,令人快樂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發上有何異同?

          (蘇詞更加含蓄,可解讀為感慨自身,也可解讀為懷念故人,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濃烈,有深刻的懺悔,也有深沉的懷念。)

          (五)小結作業

          請同學們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項脊軒志》,談談情感抒發上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學習)目標

          1.學習介紹科學發現過程和成果、展現科學研究艱辛與樂趣的知識性讀物,感受不同領域學者們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2.掌握知識性讀物如復雜的說明文、科普讀物、社會科學類通俗讀物等的閱讀方法,學會在閱讀時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4.學習多角度觀察社會生活,掌握當代社會常用的實用文本,善于學習并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學習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介紹比較復雜的事物,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理。

          本單元是一個戲劇單元,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人文主題是“探索與創新”。

          本單元所選的四篇文章介紹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領域中的探索和發現,屬于知識性讀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實用性閱讀和交流”這一任務群中對“知識性讀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選擇一部介紹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會科學通俗作品閱讀研習!

          教材單元導語:“主要學習知識性讀物的閱讀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閱讀時要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間接”

          教材中明確給出的四個“單元學習任務”。

          二、教學(學習)重點

          1.通過多篇精讀,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艱辛經歷。

          2.能發現、探究學習生活中的現象,用簡明、準確的語言清晰地說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說明文。

          3.能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語言、知識、事件闡釋見解,初步建構用以輸出創造性思維的語言形式。

          同教學(學習)目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本單元的語文素養為:

          1.學習知識性讀物的閱讀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2.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解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

          4.還要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間接,學寫事理說明文。

          本單元的寫作任務為“如何清晰地說明事理”

          三、教學(學習)難點

          1.領悟語文知識與科技知識的有機銜接機制,進而形成語文素養。

          2.落實本單元“人文主題”的目標與任務;把人文主題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

          同教學(學習)目標。但要著重考慮高一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情況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異的特點。

          四、教法與學法

          1.任務單導讀法。

          2.自主閱讀、創作法。

          3.小組合作探究法。

          4.比較閱讀法。

          具體建議:

          1.本單元所選的四篇文章介紹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中的探索和發現,或是介紹性較強的科普文章,或是淺顯的學術論文屬于知識性讀物,屬于必修課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包括實用性文本的獨立閱讀與理解,日常社會生活需要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交流。豐富自己人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提高閱讀與表達交流的水平,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2.《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或敘述科學研究的艱辛過程,展現創新意識在科學發現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或敘述自己的教育歷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經過,都表現了科學家探求真知的執著精神和奉獻精神。學習這兩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學事實與科學道理,透過平實而嚴謹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學精神,激發為人類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

          3.《中國建筑的特征》是一篇關于中國建筑的論文,有比較濃厚的學術色彩。文章條分縷析地介紹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表現出這些特征的原因,展示了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獨特地位和重大價值,語言平實,表達準確,邏輯清晰。學習時,注意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深化對中國建筑的認識,從而自覺地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4.《說“木葉”》是一篇關于中國古典詩歌的論文。文章分析細密,舉證豐富,充滿了濃厚的詩意,是一篇優美的文學論文。學習時,理清文章結構,把握作者的觀點,感受作者獨特的學術風格。另外,本文有較明顯的個人色彩,對此文的結論學術界也有一定的異議。

          5.學習知識性讀物,要了解其內容,還要學以致用,利用閱讀所得探究一些具體問題。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追尋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調查民間文化的各種形態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說明事理”也是本單元重要的學習任務,在日常生活中要對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認識、深入的研究,才能對其加以準確清晰的說明。

          《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學習要求”的有關要求和“實施建議”中“教學建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于“教學”部分的相關闡述。

          五、教學(學習)課時數

          共9課時

          落實立足文本,以“學習任務群”學習的學習方式,緊扣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遵循閱讀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開展系列教學(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環節(一):課前任務設計,1課時

          第1課時

          一、了解和閱讀相關資料

          1.教材中的單元導語和單元學習任務

          2.請查找什么叫概念、術語,并了解其在學術性文章中的作用。

          二、結合相關資料,閱讀本單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

          任務單一(作者信息任務單):

          任務單二(思辨性閱讀任務單):

          讓學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導、誘發學生可能對科學產生的興趣和關注。了解本單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為本單元學習做好知識、認知、心理和思考的準備。

          環節(二):讀書交流分享會(分小組完成)(2課時)

          第1課時

          初讀文章,厘清思路與結構。

          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結構(行文思路思維導圖)。

          2.小組間展示評比。

          1.閱讀文章,調動積累,把握知識性讀物的特點。

          2.概括內容,理出知識性讀物的行文思路。

          第2課時

          精讀文章,探究特色。

          1.探究知識性說明文章的寫作特色,完成下表:

          2.結合任一文章的寫作特色,總結成100字的評論,小組間交流分享。

          環節(三):研讀與揣摩(2課時)

          第4-5課時

          研讀文章,揣摩概念與邏輯。

          任務:閱讀《中國建筑的特征》和《說“木葉”》兩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并思考概念間的關系。

          小組活動一:理解概念的含義

          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并以舉例的方式講解概念的含義。

          小組活動二:概念間的邏輯關系

          小組討論,任選一篇用思維導圖揭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說說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些概念進行闡說的。

          小組活動三:深化學習

          1.“木葉”意象在古典詩歌中廣泛應用關鍵在于一個“木”字,“木”字有哪些藝術特征呢?(請同學們關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結合4、6段相關信息概括)

          2.閱讀《說“木葉”》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完成表格。

          小組活動二:概念間的邏輯關系

          小組討論,任選一篇用思維導圖揭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說說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些概念進行闡說的。

          小組活動三:深化學習

          1.“木葉”意象在古典詩歌中廣泛應用關鍵在于一個“木”字,“木”字有哪些藝術特征呢?(請同學們關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結合4、6段相關信息概括)

          2.閱讀《說“木葉”》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完成表格。

          1.研讀文本,理解“文法”“詞匯”“木葉”“落木”“暗示性”“顏色性”等概念的內涵。

          2.借助思維導圖,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

          環節(四):分析與總結,探究語言與思維(1課時)

          第6課時

          活動一:感受文本語言

          1.閱讀下面的文字,說說知識性讀物的語言特點。

          在第一階段,我搜集了20xx個藥方,挑選出可能具有抗瘧作用的640個,從其中的200個藥方中提取了380余種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測試抗瘧效果,然而進展甚微。

          研究的轉折點出現在青蒿上,其提取物顯示有一定的抗瘧效果,然而,實驗結果很難重復,而且似乎與文獻記錄相悖。

          2.以《中國建筑的特征》第一段為例,分析知識性讀物的語言特點。請從文中再舉一例。

          活動二:比較閱讀感受文本特點

          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國建筑的特征》既是學術性作品,又是極平易的科普作品,作為科普文,這兩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特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2.同為偏重人文學科的學術性作品,《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木葉”》這兩篇文章在語言表達上有各自的特點。請閱讀兩篇文章,加以比較。

          活動三:概括與交流:這些學者的思維有何特點?

          1.從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斷在青蒿素“發現、提純、推廣、發展”的過程中,哪一步最為關鍵。

          2.研讀“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團隊突破科研瓶頸的關鍵因素。

          3.完成下列表格。

          1.品讀語句,在比較中領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

          2.感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

          環節(五):啟發與思考,思考價值與自我發現(1課時)

          第7課時

          結合第四環節的人物與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組交流:

          1.本單元的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可貴素質。

          2.結合本單元的課文,談談你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感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感受不同領域學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

          2.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際經驗,借鑒課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結論。

          環節(六):寫作與交流清晰地說明事理(2課時)

          第8-9課時

          一、提前布置任務:

          “說得清,道得明”是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從下列寫作任務中任選一項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時,要注意了解同學能否明了你要說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與誤解,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交流后,可適當修改自己的習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追尋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調查民間文化的各種形態,觀察人們不同的勞動方式,在實驗室中做科學實驗,凡此種種,都可以讓我們有所發現,增進我們對某些道理、規律的認識。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說明你所發現的某一事理。

         。2)常識對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很重要。它們有些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有些與文化相關,如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多采用對稱布局;有的則凝結著人生的某些經驗,如“幫助別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徑”。這些常識的背后其實都存在某些事理,試以“常識中的‘理’”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說明文,題目自擬。

          二、交流、展示與點評

          三、班刊編輯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詩的本質特征,學會比較中外詩歌在形式上的不同點。

          2.梳理文章的寫作脈絡。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法和比較閱讀法,提高閱讀中外詩歌的鑒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閱讀和研究中外詩歌的正確態度,激發熱愛詩歌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誦讀來揣摩關鍵語句的方法,體會錢鐘書先生闡述的中國詩特征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三、教學方法

          對比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作者的作品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圍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誰了嗎?對,就是錢鐘書,就是這位學貫中西的鴻儒——錢鐘書先生,他的眾多著作至今在國內外學術界仍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文藝論文《談中國詩》。

          (二)初讀課文,學習批注閱讀

          全班學生在認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自主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

          1.默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第一部分,開篇從比較文學的視野,交代了作者談中國詩的根本立場;第二部分,作者在與外國詩歌的對比閱讀中,說明中國詩歌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第三部分:作者辯證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本質特征。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中國詩的本質特征。

          明確:

          (1)早熟而缺乏變化,“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篇幅短小,“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而的輕鳶剪掠”。

          (3)中國詩深厚情韻,富于暗示性,如“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看到了無垠”。

          (4)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原因是,中國的詩格較輕,且中國古代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相應板書。)

          (三)品析語言,合作交流

          1.學生自主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本文語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并在文中舉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以四人為小組,先自主學習再組內交流,教師巡場指導。

          2.派代表總結發言,其他組可以補充,教師引導。

          預設:

          (1)引用:豐富、巧妙、貼切。感受豐富,如引用豐富,將西方的“何處是”與中國詩歌對比,如“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引用巧妙,如“梵文的文章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加以說明中國詩的藝術和思想體系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引用貼切,引用陶淵明、李白的詩和歌德、雷格的詩歌為了說明兩國的詩內容相同,作風暗合,能切中要點地表達了觀點。

          (2)比喻:生動、趣味、深刻。比喻生動,如把中國詩的“比重”比喻為“好比蛛絲網之于鋼絲網”,又將中國的詩歌之短比作“輕鳶剪掠”;比喻趣味,作者將中國詩的狂放特質比喻為“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比喻深刻,以“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來深刻指出評論家對于評論的對象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除此之外,作者用中國畫的發展作了相應類喻來說明中國詩的發展規律,文中諸多處比喻都無不體現出錢氏語言之妙。(相應板書。)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自述感受: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錢鐘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發言,并說明理由。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別人對錢鐘書評價的文章,加深學生對錢鐘書的了解。

          2.師生共同總結,并布置作業:聯系課文,比較閱讀中國詩人舒婷《致橡樹》和外國詩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評說這兩首詩歌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點。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誦讀法,教師講解法。

          第二課時:討論學習法。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材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度》收集關于赤壁的歷史、關于賦的相關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為若干小組(4-6人之間)。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作者和解題: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經歷。

          教師明確: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的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1)赤壁的有關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興趣。

          三、第一環節: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奏的緩急和節奏的變化。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節: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通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五、第三環節: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第一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節——忘情塵世的灑脫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節:通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系(再細讀,小組討論)。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4、總結情、理、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度。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選):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永遇樂》) ?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搜集的有什么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現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寫月亮的變化發展過程。討論明確: 以被貶黃州為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輕松、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輕松之態。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噴薄欲出。“月”成了祥樂、寧靜、澄澈、優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后,他的心態發生大轉變。出現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輕而為“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于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將原先的四組分為兩組,分別從客和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3、結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結合相關分析,得出: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參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參考)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參考)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并且通過競爭激發了興趣。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文化的神奇。

          三、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4、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實,在現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6、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度做官,那現在會少很多貪心官員,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現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壞生態。

          小結: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余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學生齊讀:“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說明:通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對他人關注的意識,利用優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四、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出現的精彩總結:

          五、布置作業

          結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教學反思:

          本案例力圖體現“重在自主,重在發現,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現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為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學生總結這篇課文十分精彩:(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了韻文的優美、綿長的特色。(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系,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3)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非常輕松,并且可以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進的想法是打算結合網絡,以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初步了解現代詩歌寫作的一般特點:運用意象表情達意,語言講究韻律,適當運用藝術手法。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現代詩歌寫作的基本技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感悟新詩語言美、情感美、結構美、韻律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提高藝術品位,豐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現代詩歌寫作的基本技法。

          教學過程

          一、撩撥詩性

          1.配樂朗誦導入(背景音樂班多瑞《晨》)

          為了明天

          問,塵世間

          哪一個青春少年

          誰不想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只是,這人世間

          又豈能事事如愿?

          這一生,是平庸還是非凡

          其實很簡單

          前路就擺在我們的眼前

          關鍵就看我們怎么去選

          因為上天給了我們同樣的愛憐

          賦予了我們同樣的才智和期限!

          青春有限,夢想無限

          關鍵就是我們

          如何去把青春的有限向夢想的無限轉變

          看,希望在前,夢想不遠

          成功的故事就看我們怎么去上演

          或許,成功就在明天也

          或許,離我們遙遙無邊!

          為了明天

          心中的英特納雄奈爾能夠得以實現

          今天,我們必須收起貪婪

          用我們的勤勞和汗水去追逐明天

          不管前路有多艱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那樣我們就會前程無界,闊路無邊!

          2.詩歌是世上最美的藝術之花,素有“文學之母”“語言鉆石”之美譽;詩更是青春的代言,時代的脈搏。在如詩如畫的青春歲月里,你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和獨特的感受?又能引起你怎樣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讓我們一起走近新詩,學寫新詩,讓詩歌為青春點綴光彩。

          二、激活詩情

          詩歌講究抒情言志,要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飽含詩人的思想感情是詩歌的根本性特點。詩人思想感情的高尚與庸俗、真情與虛假直接影響作品的格調和藝術價值。郭沫若說:“抒情不僅是抒寫個人的感情,要抒寫時代的感情。把個人和集體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寫時代的感情。”從哪些方面尋找詩情呢?

          1.從社會尋找詩情

          從自身所處的社會、時代來尋找詩情,最重要的是要能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深入體會時代的精神。只有和時代脈搏同跳、和時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點檢一下近百年的新詩史,從郭沫若的《女神》,到聞一多的《死水》、《紅燭》,到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到舒婷的《雙桅船》……有的提倡個性解放,有的歌頌母親土地,有的關心國家命運,有的體察下層百姓,有的盛贊不屈的抗爭精神,有的推崇懷疑批判的思想……這些心憂天下、關注社會的作品,無不折射著強烈的責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憂患意識,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體現了時代的精神。

          雙桅船舒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2.從人生尋找詩情

          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瀾不驚,了無詩意。但只要靜下心來,悉心品味,便會發現生活是那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情和詩意:嬰兒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僂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嚀,老師諄諄的教誨,惜別時默默的揮手,相聚時無語的凝視……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蘊含著多么豐富的情感。只要經過藝術化的提煉、升華,就能成為詩歌表達的對象。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許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動人心的魅力。舉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憫、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別情……無不閃耀著動人的光輝。它們生生不息,沒有窮盡,是詩歌不竭的源泉。

          凝固的親情

          母愛若河邊的柳樹

          笑意盈盈地搖曳著

          思子的情懷

          游子若輕飄的柳絮

          風塵仆仆地奮飛著

          思鄉的執著

          芳菲的五月柳笛

          一支吹醒了

          凝固的親情

          3.從自然這一本“打開的大書”中尋找詩情

          大自然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有形有相,蘊含著無限詩意。不是嗎?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纖云飛星……哪一樣不能觸發我們無盡的情思、優美的情愫?“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标P鍵是要擁有一顆善于感動的、善于發現的、活潑流轉的審美心靈。閃耀著“詩意的光輝”的世界,終究只為充實而美好的心靈存在。列夫托爾斯泰說:“詩是人們心里燃燒起來的火焰,這種火焰燃燒著,發出熱,發出光!

          聽,大自然的聲音

          聽,大自然的聲音

          那是月光輕吻平靜的湖面

          聽,大自然的聲音

          那是微風低拂茂密的深林

          閉上你的眼睛傾聽吧

          感受這一刻的靜謐與溫馨

          小鳥在愉悅地歌唱

          花兒在悄悄地綻放

          你聽見了嗎

          小草在發芽,新的生命在成長

          你聽見了嗎

          流星在劃落,美的瞬間在閃光

          聽吧,大自然的聲音如此美妙

          可是,哭泣吧可憐的人兒

          你再也聽不到大自然的聲音了

          城市的喧囂取代了月光湖面的溫柔

          燈紅酒綠趕走了鳥語花香

          高樓林立替換了茂密海洋

          可怕的是

          這個惡夢仍然繼續著

          或許,多年后

          當農村被城市覆蓋

          那大自然的聲音將只是一種回憶

          我怕有一天

          當兒子問我鳥兒的叫聲是怎樣的時

          我會不知所措

          三、探究詩旨

          1.現代詩的基本特點

          內容上:美麗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就是說,要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會;

          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

          2.怎樣寫詩?

         、胖挥邪l揮想象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賦予的,沒有想象,寫出來的詩歌是干澀的。想象能使一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如: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兒長在墻角本來就平凡,且容易被人們忽視,倘若只欣賞自己的美貌,它便變得更加渺小了。詩人在這里通過想像,以花喻人,從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沒有想象,是寫不出這樣富有啟發性的詩句的。

         、圃姷那楸卣,只有真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從生活中找到能打動自己的內容,然后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共鳴,也使詩變得有意義。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盡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蟲

          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卜聰《螢火蟲》)

          詩人在詩的最后感情飽滿的一句“可盡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蟲/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對奉獻者發出了深情的謳歌。

          3.詩歌講究語言,跟一般記敘文散文的語言有很大不同。

          微風輕拂水面,在水面上吹起層層漣漪,一道道,一行行!⑽牡恼Z言

          風在水面寫詩!姼璧恼Z言

          所以創作詩歌得有“錘字煉句”的功夫,也是我們平時作文中的修改。這一點對我們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則被人稱為“才大語終奇”,詩人們大多都是錘字煉句的能手。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這些“看”、“風景”、“裝飾”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情調,令人深思。再比如一首中學生的詩歌《教室的窗》中有這么一節:

          教室的窗

          內外兩個樣

          它不允許(我那么)迷茫

          我要遠航

          在滾滾長江(中)逆流而上

          括號中的字是未發表前存在的,發表時被編輯刪去。小詩人為了追求形式美而損害了詩意,但刪去括號中的字之后,變得精煉優美,讀起來瑯瑯上上口。

          3.現當代詩歌分行的作用。

          意義表達的需要,情感、意味、韻律、節奏的考慮。分行豐富了感情、音律的變化。分行、分節帶來間歇感、跳躍感、因韻腳有規律地出現而產生的對稱感、和諧感。

          分行還能使詩的語言內涵富有彈性,往往具有言外之意的張力。

          分行不僅是對詩的定位,而且對詩的內質都是有作用的。

          示例: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們大概是你留著早餐吃的請原諒它們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涼。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梅子

          它們

          大概是你

          留著

          早餐

          吃的

          請原諒

          它們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涼

          4.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寫詩必須具備三個元素:想象、情感、語言?梢赃@么說,想象是藍圖,情感是方向,語言是方法。

          相思冰心

          躲開相思,

          披上裘兒

          走出燈明人靜的屋子。

          小徑里明月相窺,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縱橫的寫遍了相思。

          彈琴的女孩汪國真

          一只陶罐

          凝結了久遠的文明

          一抹微笑

          包含了難言的感情

          鸛鳥的心事

          也許只有湖泊能懂

          蘭草的傳說

          也許只有微風愿聽

          而有誰

          能理解黃昏里

          從琴鍵下流淌出的

          點點晶瑩

          四、錘煉詩藝

          1.捕捉意象傳情

          意象就是思想感情與具體形象的結合。詩歌運用意象表情達意,才能避免平鋪直敘,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歌。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點撥:一兩個有代表性的細節使意象鮮明突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節選)舒婷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模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

          點撥:一組或一串意象表現豐富的感情。

          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點撥:意象跳躍、嫁接

          課內練習:用線將左邊的思想感情與右邊的意象連接起來:

          思念一枝野花/在挎包上顫巍巍

          落寞老鼠在頂樓研究您積累十年的手稿

          熱愛故鄉胡子長發都是狂濤

          棄文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2.構思新穎精巧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點撥:《斷章》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一首短詩。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以“斷章”為題,看似一般,實則是妙語雙關。其一是從一首完整的長詩中抽出來的片斷,其二是人類內心那份失落的、難以言傳的情感,而這份內心獨特的感受往往能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短短四行“斷章”,便充分表達出了人物內心綿綿的情思,同時又包含著深廣的哲學象征意義。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點撥:陌生化構思,反向構思。

          3.注意節奏押韻

          詩歌的節奏押韻除了起到音韻和諧的效果外,還影響詩歌的內容。

          致大海普希金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點撥:鏗鏘、悠遠、深沉,表達對自由的渴求。

          老馬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他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他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他抬頭望望前面。

          點撥:從一匹老馬的厄運,人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億萬農民的悲劇性命運,短短八行詩,概括了古往今來如此深刻豐厚的悲劇性歷史內容,正顯示了詩人藝術典型化的功力。

          4.具體技法示例

         、琶饔鞣īぉっ鑼懯挛锏奶攸c,適合描寫實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個忙碌的畫家

          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

          云像一個貪玩的小搗蛋

          常常忘了回家

         、瓢涤鞣īぉけ憩F豐富的聯想。

          媽媽

          媽媽是一個鬧鐘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媽媽的手

          媽媽的手

          可以把白凈的米

          變成香噴噴的飯

          ⑶排比法──表現節奏,加深印象。

          風

          風兒微笑

          在樹上蕩秋千

          在草原上賽跑

          在院子里拿樹葉兒玩飛鏢游戲

          ⑷閱兵法──表現景物的層次。

          樹

          春天的樹

          是花兒們選美的舞臺

          夏天的樹

          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樹

          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

          冬天的樹

          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

         、蓴M人法──活潑可愛、有趣。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氣

          請你脫脫帽

          你就生氣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還

          神不神氣

          ⑹摹聲法──增加趣味。

          風

          風最討厭了

          每次都偷偷地撩起我的頭發

          然后在旁邊大笑

          哈!哈!哈!

          真是氣死我了

         、思僭O法──寫出美麗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變成風

          如果我變成風

          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

          替媽媽

          把臉上的汗珠

          一顆一顆吹干

         、炭鋸埛īぉぶ圃焯貏e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為他有“氣功”

          只要單手輕輕一推

          幾十輛車子就一動也不動了

         、鸵蓡柗īぉひ鹋d趣,深入思考。

          皺紋

          老人的臉上,

          有一條一條的皺紋;

          大海的臉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皺紋;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喂适略姪ぉ⒐适聦懗稍。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邊吊著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圓,

          個頂個兒,香又甜。

          狐貍看見往上跳,

          跳了半天夠不到。

          夠不到,心不甘,

          不說自己笨,

          倒說葡萄酸。

         、蠈υ挿īぉて揭捉,如在眼前耳邊,易接受。

          游戲

          小弟弟

          我們來游戲

          姊姊當老師

          你當學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會做。

          我看──

          讓她當校長算了

         、袑Ρ确īぉね癸@內容、性質,包括顏色對比、形狀對比、動作對比、事件對比、人物對比、空間對比……

          路燈

          白天

          路燈是一棵棵的樹

          晚上

          就變成一朵朵的花

         、严笳鞣ā柚橙四澄锏木唧w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落葉

          秋風橫在門前

          晃動

          又是那熟悉的落葉

          葉兩面

          一面寫著:春泥

          一面寫著:燃燒

          5.小結: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手法,都要表現出詩歌的基本特征:情感美,音樂美,意象美,意境美,構思美,想象美,凝練美,勻稱美。

          五、仿寫詩作

          1.新詩速成仿寫。

          第一句:在思維的____里(中),

          第二句:我____著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

          第四句:也許__________……

          示例:

          無題

          在思維的天空中,

          我聆聽著夜空中的星星……

          今天天上有一個月亮,

          也許明天天上有兩個月亮……

          2.整首仿寫:仿下一首詩(句式、修辭及押韻方式)另外確定話題寫一首詩:

          大海呵,

          哪一顆星沒有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冰心《繁星》)

          示例:

          母親啊,

          哪一個春沒有花,

          哪一個夜沒有星,

          哪一次我的回憶里,

          沒有你慈愛的叮嚀?

          長江啊,

          哪一條河沒有水,

          哪一棵樹沒有葉,

          哪一次我的沉思里,

          沒有你翻騰的浪花?

          六、展示詩才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時尚而美麗,有的人因奉獻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識而動人,有的人因自信而進步……

          請以“青春”為題,寫一首現代詩歌。

          寫作提示:以“青春”為寫作主題,可以從景、人、事等方面選取角度來寫,選取一方面或幾方面均可。寫作時注意要體現詩歌的一些特點,這樣,才能與其他文體區別開來。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 o 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 o 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a o 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e的發音及發a o 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 o e,試著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群孩子,他們就是a o 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 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 的口型

          老師也學著她的樣來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學生跟唱

          我們念a 的時候,也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口型保持不變?次蚁葋砟睿簭埓笞彀 a a a.小女孩練唱a a a, a a a 阿姨的阿。醫生檢查口腔的時候,要我發a a a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記》,領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2、寫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歲,以養親為名,告歸故里,途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同上泰山,登日觀峰之后,寫下了這篇游記。

          3、作者介紹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也稱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記名御史等,參與編修《四庫全書》。辭官后,先后在江寧、揚州等地講學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詩文集》、《九經說》等書。他編選的《今體詩選》《古文辭類纂》,歷來負有盛譽。在創作方面,姚鼐師承劉大櫆,劉大櫆師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世稱桐城派(但后來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作品多為書序、碑傳之類。他的文筆雅潔、嚴謹,自成一格。

          4、層次結構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一—日觀峰。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后所見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5、全文分析

          1、如何理解“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句話?

          這是作者初登山巔的感受。作者不說冰雪覆蓋著青山,卻說青山背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边@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如畫”“若帶”使用比喻修辭。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不僅把動態的物寫成靜態,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皆若僂”使用比喻修辭,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蜂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

          4、既然作者是從第2段敘述開始登山,那么文章第1段是否是多余的?

          文章開篇介紹“泰山之陽”“其陰”“古長城”“日觀峰”的位置由面——線——點為下文描寫登山所見營造氛圍埋下伏筆;也正因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景觀才吸引著四方游客,吸引著作者頂風冒雪而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見一斑。沒有此段后面的內容就顯得突兀而模糊。

          6、寫作特點

          1、章法嚴明,剪裁得當。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進行烘托。

          3、用筆簡潔,詞語精當。

          4、句式多變,用此靈活傳神。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二、 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

          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 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四、 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 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并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 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詞匯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無—毋 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于 以為 泣涕 子 賄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4、匪:fēi 愆:qiān 將:qiāng 載:zài 于: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組討論 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 婚變 決絕(板書)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 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艑W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后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 定情 送別 約期 (布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破肺丁跋嗉s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 任性

          姑娘:溫柔 體貼 癡情 遷就男子 這也預示兩人今后的悲劇婚姻生活。

          [3] 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討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于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沖破了“禮”

          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

          [4]朗讀第二章,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 微變化。(“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保

          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了解?

          明確:

          A、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B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 學習“婚變”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讀第三章,提問:

          ① 本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明確: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 既然是勸誡女子不要癡情,為何又要說“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同樣提到了桑葉,有何特殊含義?

          明確: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興手法。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興手法可以激發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n 朗讀4、5兩章,提問:

         、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確:女子嫁給男子后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盡妻子的職責,而男子卻“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貳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 兄弟為何嘲笑她?(學生討論)

          總結:(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會對兄弟說什么話?)

          a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違背當時禮節。

          b兄弟認為女子不懂得順從丈夫。

          ③ 推測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和命運?(由于社會政治歷史原因,女子將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愛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聯系現實,不要喪失自我個體的獨立性。)

         、 面對男子的背棄,女子是否是忍聲吞氣,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0

          【設計思想】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濃郁文化氣質的豐富資源!都朗晌摹肥且黄槲牟⒚募牢。明代茅坤評《祭十二郎文》為“祭文中千年絕調”。

          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與對待選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本課的設計著眼于鑒賞陶冶,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其次,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原則,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教學內容】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第五單元“自主賞析文”中的第三篇。單元教學目標是:一是認識古代散文在形與神的關系上“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二是運用提要鉤玄和因聲求氣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脈和情感,體會古代散文中的邏輯性與抒情性。本單元四篇自主賞析文分別是:《六國論》《伶官傳序》屬于議論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記敘文。

          在這篇祭文中,作者韓愈通過記述一些家常瑣事,表達了對英年早逝的愛侄韓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優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精讀此文對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具有舉一反三的作用。同時閱讀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學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邊的親情與友情。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的重點應為深入領會其中的真摯情感。教學過程中,了解課文融抒情于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體會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是一些文言基礎知識點,以及對韓愈愧疚之情等的理解。本文篇幅較長,敘事較為紛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轉折,是學習的難點。要抓住貫注全文的一個“情”字,疏理文章層次、脈絡,以簡馭繁。還應加強預習,反復誦讀,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文自學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書或通過討論理解稍有難度的文言文;同時,他們十七八年的人生體驗也為深入領會本文的情感提供了可能。

          這篇祭文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融痛悼之情于家庭瑣事的敘寫中,且文章篇幅較長,敘事較為紛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轉折,是學習的難點。況且學生積累的文言知識有限,以及對韓愈愧疚之情等較難理解。在當前學生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的情況下,要在兩個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顯得十分困難,所以處理教材要做取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朗讀與背誦課文,從整體上感知本文的內容要點,培養文言語感。

          2、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邪、也、乎、矣、其、然”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3、領會本文在敘事中抒情、融情于事的寫作特點,培養古代散文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這是一篇祭文,誦讀時要注意有濃厚的情感,做到口發其聲,心念其事,聲情并茂。

          2、文言詞句的理解要結合語意,做到字句落實,不可眼高手低,憑想當然辦事。

          3、充分發揮注釋的作用,結合注釋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本文抒發的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體會作者歷經患難后顯示的深厚情感。

          【設計思路與步驟】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依照《教學大綱》,加強誦讀,故設計使用“四步誦讀法”,即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每一步,都首先指導學生自學(自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適當點撥,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同時,這四步各有側重點,又相互聯系,循序漸進,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在課下借助網絡等多媒體查閱有關韓愈的生平及作品,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及文體特點。有感情地、字正腔圓地朗讀課文,并借助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導入新課

          1、截取《二泉映月》的曲調帶學生進入一種凄涼哀婉的意境。

          2、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初中我們學習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師表》,高中我們學習了以孝情動人的《陳情表》。今天我們來學習表現兄弟友情、骨肉親情的至情文章《祭十二郎文》。

          推進新課

          檢查預習,下面知識由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具體內容略)

          一、作家及作品知識

          二、寫作背景知識

          三、祭文文體特征

          整體感知

          1、配樂聽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錯讀的字音。

          2、帶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文字,然后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誦讀時,注意體會文中抒發的感情。本文采取韻散結合,以散為主的形式表達,運用與親人對面交談以敘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誦讀時加以體會。

          合作探究

          在誦讀中積累,進行知識歸納:

          1、重點實詞

          銜哀致誠輟汝而就汝不果不克蒙其澤吊慰何尤

          2、詞類活用

          成家以致汝業其家長吾女及汝女

          3重要虛詞其乎矣

          4通假字時羞之奠零丁早世斂先人之兆

          5特殊句式

          作業布置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第五、十一段。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在充分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

          導入新課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淚下的ㄊ闈檣⑽!凹牢闹星杲^調”(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睂W習課文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深摯感情。

          合作探究

          一、誦讀、感悟

          引導學生飽含感情地分段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叔侄情深

          第二部分:(4—9段)

          十二郎意外之死

          第三部分:(10—12段)

          吊慰之情

          二、誦讀、賞析

          1、賞析情思:

          提問:本文自始至終哪一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感情?并作簡要分析。

          點撥:“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表明是因情而寫,所寫皆情。

          A、流露出一種遺憾酸楚之情

          B、透露出一種深沉的痛惜、自責之情

          C、流露出一種悲涼凄楚之情

          2、深析“情”中”“悲”情

          提問:本文主要表達對十二郎之死所產生的悲痛之情,這種痛主要表現于哪些方面?

          點撥:一是強調骨肉親情關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

          3、抒情手法學生感知并總結)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事,通過生活瑣事表達自己的感情。

         。3)語言上借助虛詞的使用來表達情感。

          提問:體會語氣詞連詞的表達效果(參照課后練習點撥:三個“邪”字、五個“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字,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之情。此段借助虛詞表達了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過程,尤其顯得哀婉動人。2)

          課堂小結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

          拓展延伸

          1、提問:比較本文與一般祭文有什么不同?體會本文自由體寫法與邊訴邊泣的表達形式。

          2、相關鏈接:諸葛亮吊周瑜

          活動與探究

          活動目的: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及情感儲備,設計一場“親子”活動,體悟親情,學會尊重父母,平等對話。

          活動內容:利用雙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開展一次對話。話題可以圍繞個人的理想、學習、成長及家庭生活、父母工作等。并做好談話的記錄。

          活動步驟:1、首先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回家和父母進行交流,整理歸納談話的記錄。

          2、學生根據記錄下的談話,整理成文。

          3、小組交流,選取代表作典型發言。

          4、教師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過程及結果作評價。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1

          ◆設計意圖

          將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序)》改編為小話劇《劉蘭芝與焦仲卿》并在課內演出。對這首詩歌的教學,通常的做法是:從詞句的理解到層次分析;從人物形象把握到主題的提煉以至于藝術手段的分析。本設計擬突破這一傳統程式,將靠抽象思維來理解的詩歌改編為直觀性很強的舞臺藝術,著眼于詩歌與話劇的特點,在不同藝術形式的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征,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基于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和矛盾關系,可以改編為戲劇沖突激烈的劇本。

          2、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具備編演的能力。

          ◆設計實施

          1、改編要求。

          (1)每位同學都要進行改編,然后分組討論,各組選出組內的優秀劇本,并集思廣益加以修改,作為演出的底本。(2)準確理解詩歌內容。除了把握詞句意義外,對詩歌涉及到的偏義復詞、文化禮俗、賦比興手法等也需透徹了解。(3)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是戲劇文學的兩個重要內容,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詩的矛盾關系來構成戲劇沖突,改編后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征,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對場景等的交代可用舞臺說明。

          (4)劇本的改編要忠于原作,而且在劇本的布局謀篇。人物語言的潤色上,都對寫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而改編是寫作能力的檢閱。

          2、表演安排。

          演出前對欣賞表演的同學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熱鬧”,而應看出“門道”,進一步對原詩進行思考,同時對詩歌、話劇這兩種不同藝術手段在表現同一內容時所產生的效果進行比較。

          (1)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進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

          (2)劇本分為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為第一幕,回到劉家為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

          (3)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由于舞臺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這一部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部分又不能草率,因而采用二胡演奏《化蝶》樂曲為背景音樂,殉情的劉、焦二人采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征。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來朗誦: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用《化蝶》樂曲來移花木,使這首詩很難在舞臺上表現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結尾,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朗誦的最后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東南飛》里的句子,既吻合原詩開頭的佳禽失偶,又表達出人們的美好愿望。朗誦時應盡量放慢節奏,配合好音樂的速度。如泣如訴的配樂朗誦,自然地將劇情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音樂里,忘情于故事中,收到“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藝術效果。

          演出結束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并回答。

          提問:剛才演出的小話劇中,主要人物有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那么,同是感情深厚、愛情專一、敢于反抗的劉蘭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焦母和劉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別?

          明確:劉蘭芝對封建家長制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對封建家長制抱有一定幻想,性格比較軟弱。焦母體現的是封建家長的冷酷自私、專制暴戾和不講道理;劉兄貪財慕勢,是一個勢利小人,體現了封建家長的庸俗和丑惡。

          點撥:人物是主題的載體。對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準確把握,隨之深入理解主題: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是封建家長制的罪惡造成的。對這各同類型的藝術形象,作者在塑造時注意了個性上的差異,這正是作品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說明:該問引導學生進行同中有異的比較,以養成其細微之處留心的習慣,并進而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征。

          提問:從詩歌中看,焦母“遣歸”劉蘭芝的理由是“無禮節”和“自專由”,但劉蘭芝的表現并不是這樣的,可見這只是焦母的借口,你能推測一下焦母“遣歸”的根本原因嗎?

          明確:詩中說焦、劉二人“共事二三年”,可是尚無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時代,“無后”可能是“遣歸”的最根本的原因。

          點撥:焦母為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她的立身行事,顯然以封建禮教為準則,這樣就能更深刻地認識封建制度的罪惡。

          說明:這一問的社會意義似較深廣,即使在當今,這樣的封建觀念仍然存在,這在思想教育上很有意義。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肥翘K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芬晃碾m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 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么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 ---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薄皯n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懊髅魅缭拢螘r可掇!庇妹髟卤扔髻t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鲎浴妒酚洝斨芄兰摇罚憩F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逼渌瑢W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主題。

          2.掌握詩歌寫人、抒情所采用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

          2.難點:詩歌的主題。

          作品簡介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悲劇,因與“安史之亂”緊相聯系,有著相當嚴肅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離奇、曲折,又極富傳奇色彩,因而倍受歷代文士的關注。自唐至清,出現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著名者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李商隱《馬嵬》、蘇軾《荔枝嘆》、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長生殿》等。自居易的《長恨歌》則是其中翹楚。

          楊玉環是蜀州司戶楊玄瑛的女兒,隨叔父楊玄琰入長安,及笄,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后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己有,又礙于名分,于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后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楊玉環則不僅自己得寵專房,身封貴妃,“聲焰震天下”,而且滿門親族也跟著沾光,堂兄楊國忠位居宰相,楊銛官鴻臚卿,楊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如《長恨歌》所說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天寶后期,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幸,更促進了矛盾的激化。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陜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于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李肇《國史補》)

          問題設計

          1.應該怎樣看待始終的主人公形象?

          提示:拋開政治因素,僅僅把此詩當作一首愛情詩來看。漢皇不是一個荒淫誤國的昏君,而是一個癡心的男子;楊女也不是禍國殃民的紅顏,而是對愛情忠貞的癡心女。

          2.應該怎樣理解《長恨歌》的主題?

          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度和感情傾向。《長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表現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悲劇的發生,作者對李、楊的態度也由批評諷刺轉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

          3.詩人是如何表現長恨的?

          提示:皇之長恨——

          (1)“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景色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痹谑竦兀鎸χ嗌骄G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景色愈麗,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3)“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边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于快樂中寫悲情,愈見情悲。

          (4)“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回長安后,白日里,由于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風來了,雨過了,花開了,雨落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麗人的影子。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梨園弟子,阿監青娥,如果楊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

          楊女之長恨——

          (1)“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以“攬衣推枕起徘徊”三個連貫而為的動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來使者后的震驚、激動和惶惑。

          (2)“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薄拔⿲⑴f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边@段描寫,把楊貴妃不忘舊情,感恩報德,忠于愛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劃得淋漓盡致,使這一形象平添光彩。

          教師總結: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詩歌主題: 《長恨歌》的主旨是什么?歷來聚訟紛紜。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意見:

          (1)諷喻說。就是只把唐玄宗當作皇帝寫。認為此詩是借李、楊之情事,諷刺李隆基貪色誤國,以致引發“安史之亂”。告誡最高統治者應引以為戒,免蹈覆轍。至于詩歌后半部分對綿綿長恨的描繪,也不是對李、楊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頌,而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晦而曲折地諷刺他荒淫誤國而終于苦果自嘗。說明作為一個皇帝,愛美人首先要愛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會失去。愛美人更要愛江山。

          (2)愛情說。把唐玄宗當作凡人寫。(白居易說過這是人間罕事)認為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論者還認為,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雙重主題說。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認為這首詩一方面對李、楊荒淫無度招致禍亂作了明顯諷刺,另一方面對兩人的愛情悲劇及彼此間的誠焉相思賦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詩,自始至終貫穿著兩重性,貫穿著李、楊身兼愛情悲劇的制造者與承擔者之間的沖突。沖突的體現者主要是兩個人物本身,而沖突的必然結果是人物的長恨。

          三種說法中,你怎么看?為什么?提示: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首先必須注意:這是一首敘事詩,敘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李、楊早先的逸樂和后來的長恨,都是這個故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這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早先的逸樂是導致后來貴妃喪生、彼此長恨的顯著原因,而長恨則是李、楊荒淫誤國、終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結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將損害故事的完整性,將割斷前后情節的內在邏輯和因果聯系而使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義,其評論當然也就難以符合作品實際和作者原意。

          其次還應注意:這是一出經作者藝術處理過了的愛情悲劇,作為悲劇中的兩個主人公,李、楊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倆的荒淫逸樂引發了安史之亂,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亂的發生使他們死生異處,相見無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這一悲劇的承受者。評論《長恨歌》的主旨,必須顧及這一點,因為它是我們分析、理解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度和感情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度和感情傾向!堕L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通過感情的媒介,表現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悲劇的發生,作者對李、楊的態度也由批評諷刺轉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誠然,作為悲劇的承受者,作者對李、楊深抱同情;作為悲劇的制造者,作者對李、楊又有所譴責。但是,作者的譴責自有其立足點,那就是李、楊的任意縱情,不僅貽誤國事、危害社稷,也給他們自身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為了揭露批判統治者的荒淫腐朽(盡管詩歌在客觀上有此認識作用)。否則,作者何必花費那么多的筆墨著意鋪寫渲染李、楊兩人的綿綿長恨?即使按“諷喻說”論者的說法,這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曲地諷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寫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無須在字里行間傾注如此明顯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4.寫作特點

          全詩始終貫穿著敘事、抒情、寫景熔于一爐的特色,又富有變化,時而敘事、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或者以敘事與抒情結合,或者以抒情與寫景結合,或者以寫景與敘事結合,三者變換靈活自由,轉接自然和諧。如以第三部分為例:首兩句含情敘事,由“信馬歸”引“歸來池苑皆依舊”的感嘆;又由“池苑皆依舊”自然轉人對“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寫,再由景物聯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發出“對此如何不淚垂”的傷嘆哀悼。

          總之,作者根據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情感變化的需要,充分發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的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調,共同為表現主旨、刻劃人物而服務。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設計理念

          當前,高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常常應付了事。因此,我的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原則。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理論,我把《林黛玉進賈府》的第一課時設計成“穿越”形式的閱讀體會課,讓學生在上課前就有所期待。本課時以閱讀分享法、情境教學法的模式,讓學生圍繞“林黛玉進賈府后的見聞”的論題展開,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紅樓夢》第一回至第五回猶如全書的“序幕”或“縮影”,小說從第六回才開始展開故事情節。曹雪芹安排前五回的目的,是將自己的創作意圖、作品的主題、作品的主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歸宿等,作或明或暗、或詳或略的提示,使讀者一開始就能大致了解全書,不致讀來漫無頭緒。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第三回,通過榮國府的女主人對來自蘇州的第一次見面的十三歲的外甥女林黛玉的接待,極其自然地介紹了榮國府的環境、人物。《林黛玉進賈府》是全書序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經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細讀文本、仔細體味應該成為教學的首選方法。同時,在《林黛玉進賈府》中盡管有幾個主要人物登臺亮相,主要故事情節初見端倪,但從整個小說來說,它只是前五回“大序”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還是為以后的人物活動和情節展開典型環境。因此,我們以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為重點進行教學,并以此帶動對人物心理的分析來鑒賞人物形象。

          二、教材分析:

          《林黛玉進賈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小說第一課。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是訓練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能力的重點篇目。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課屬于中國古典小說,意在激發學生閱讀我國古代小說的興趣,談談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對《紅樓夢》的了解多來自電視劇,對于文字讀本的《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不甚了解,加上快餐文化的影響和學習任務重等原因,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深入文本,由體會古代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而生發閱讀興趣,有一定的困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賈府。

          2.能力目標: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美感,領會人物的美。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欣賞精彩的人物對話

          2.教學難點:

          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六、教法和學法

         。ㄒ唬┙谭ǎ洪喿x分享法、情境教學法、情景還原法等

         。ǘ⿲W法:預習、自主學習、討論、信息提煉歸納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xx年2月20日上午9點,**同學枕著語文老師的奢華富貴的賈府,進入夢鄉!靶〗,小姐!”頭好暈,誰在說話?“小姐,,你好點了嗎?頭還暈嗎?”只見一個一團孩子氣的小丫頭向我扇著扇子關心的問!澳闶钦l?這里是哪里?”我打量著陳舊船艙中的褐色桌子,低聲問道!靶〗,我是雪雁。我們在去您外祖母家賈府的路上……”原來,我這一睡竟化身為黛玉了……棄船登岸,榮國府的轎子和拉行李的車輛已經侯在邊上了。進入賈府后,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用黛玉的雙眼和雙耳,完成后面的內容。

          (二)認識外婆家——賈府

          1、初游大觀園(預習安排)

          問題:速讀課文,帶同學們參觀大觀園。

          老師牽頭,黛玉進賈府前所見所感:很“大”:三間獸頭大門的左右各蹲著一個大獅子,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敕造榮國府”五個大字,正門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個小門。進入賈府后,看到了……

         。ㄍ瑢W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合理添加想象力,向同學們介紹大觀園)

          2、初識賈府人(請同學們任選下面一個話題完成賈府人物介紹活動)(預習安排)

         。1)向同學們介紹我的外婆(賈母)

          (2)向同學們介紹我的表嫂(鳳姐)

         。3)向同學們介紹我的表哥(寶玉)

         。4)跟外婆家的人說說我的情況

          (三)感知名著《紅樓夢》語言的魅力,品鑒人物形象

          1、對比四位同學收集的課文信息給賈母、鳳姐、寶玉和黛玉的人物介紹辭與課本的具體描寫,誰寫得更精彩?為什么?

          2、品析人物心理,鑒賞人物形象

          (1)鳳姐為什么一會兒笑一會兒哭?

         。2)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惟恐”“被人恥笑”的心理是“好面子”的表現嗎?

         。3)我們應該怎么看寶玉的“摔玉”行為?

          八、作業設計:寫人,突出其形象特點。

          任選一個人(①我的老師②我的同學③我的親人)來寫;根據其性格特征安排適當的場合讓其登場亮相,通過外貌、動作描寫顯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九、反思

          《紅樓夢》節選的《林黛玉進賈府》一共有9頁,怎樣在短短的40分鐘,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閱讀古代小說的興趣,讀出趣味讀出個性?要把《紅樓夢》講好,有關文學常識不得不講,作者介紹,社會背景等等也要為學生理清楚。但一開始整理這些內容,學生或許會厭煩,所以我把這些內容安排到最后一個課時再講。

          為強化語言的影響作用,我在上課前并沒有組織學生觀看《紅樓夢》的電視劇,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有關的圖片資料,而是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和感染力,通過閱讀分享、情境還原等方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走入文字,與文字親密接觸,領略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形象,感受大師的高超技藝,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為節約篩選信息的時間,我事先安排了兩項預習任務:1、勾畫課文中描寫賈府環境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2、勾畫描寫賈府主要人物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項預習安排為學生進入文本,進入黛玉的角色節約了不少的時間。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4-2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2-17

        高中語文《假如》教學設計02-20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5-29

        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1-19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04-18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03-09

        高中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3-17

        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12-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