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六國論》教學設計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文言文《六國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從歷史評論的學習中,進一步了解如何處理議論文中觀點和材料的關系。
2、學生能品味出人們把握和認識歷史的不同的方式和感情態(tài)度。
3、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研習,學習審視歷史,反思歷史,接受和借鑒歷史經驗,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
教學設想:
從文本入手,激發(fā)學生問題探討的熱情,并由文本聯系實際,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史為鑒,學以至用。
教學步驟: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調動探究欲望。
在前一課時結束時,出示一首小詩“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讓學生猜寫的是歷史上的哪家父子。學生當然明白老師的意圖,一猜就猜出來。馬上指出三人文學成就很高,父親寫過《六國論》,兒子蘇軾和蘇轍也寫過《六國論》,就在《讀本》上,不失時機的布置閱讀蘇轍《六國論》的任務:
1、找出蘇轍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
2、編寫文章的論證結構。
二、比較閱讀,探究六國滅亡的原因。
。ㄒ唬⿴熒鷮υ挘逄K轍的觀點及論證過程。
蘇轍的觀點: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
即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六國的謀士只看到眼前利益,沒有戰(zhàn)略眼光,并且不知道天下的形勢,不援助韓魏而互相殘殺。
論證過程:
提出觀點: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
分析論證:
1、秦與諸侯爭奪的不在齊、楚、燕、趙,而在韓魏之郊。
2、秦進攻燕、趙,不曾有韓魏兩國襲擊的憂慮,因為韓魏抵擋秦國受挫后依附了秦國
3、韓和魏不能單獨抵抗秦國,可是天下的諸侯卻依靠它來抵擋秦國
總結六國諸侯不知定出協助韓魏抗擊秦國的策略,卻貪圖好處,背棄盟約,互相殘殺。
蘇詢的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論證過程:
提出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分析論證:
1、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2、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ǘ⿲W生討論,探究六國滅亡的原因。
兩人的觀點各不相同,而論證過程都很嚴密,都能自圓其說,對同一段歷史,父子兩人的看法迥然有別。其實關于六國滅亡的原因,清代的李楨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不采用孟子的仁義學說,不施行仁政。你你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引發(fā)學生討論。
【附】討論結果:
1、一個國家和朝代的興亡,首先在于人君的素質。秦始皇胸懷統一天下的大志,其他六國的國君要么是碌碌之輩,要么沒有雄才大略。
2、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經濟飛速發(fā)展,為它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六國雖有改革,但不徹底。
3、秦王恨毒,不留后患,不放虎歸山。長平之戰(zhàn)40多萬降秦趙軍被活埋。
4、六國不誠信,“合縱”不徹底,尤其楚國只圖眼前利益。
5、六國沒有認清共同的敵人。
6、天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六國滅亡,秦統一天下是必然趨勢。
……
。ㄈ┗钣梦谋荆接懍F代社會如何以史為鑒。
總結歷史經驗借古諷今,向統治階級發(fā)出建言或警言,是歷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和精神。像這樣的文章,在中學里已經學過不少,我?guī)ьI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文章中史論家關于天下興亡的觀點,以激發(fā)愛國熱情,并指出現代社會飛速發(fā)展,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也存在這種種弊端,我們如何以史為鑒,革除社會弊端,讓社會機體能無障礙運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附】討論結果
1、六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沒有堅持“合縱”政策而被秦所滅中,我們可以明白,在商業(yè)經濟中,大家遵守行業(yè)行規(guī)非常重要。不至于導致不公平競爭,反而讓某個企業(yè)吞并。
2、六國經常受利益的誘惑,彼此缺乏誠信,反而害了自己,F代社會提倡誠信也非常重要。
3、秦由于改革,實力增強,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yè)內部也應該苦練內功,增強實力,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4、楚國因貪圖小利,而上了秦國的當。腐敗貪污分子應該從中獲取教訓。
5、作為領導者,應該耳根堅定,不能輕信。對方經常會用反間計。
6、“有勇無謀者,莽夫也”,秦王就是個懂得用腦子的人,作為領導者應該善于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夠各個擊破。
……
設計指導思想:
平時我們的教育總是為學習加上一大堆崇高偉大的意義,加上一大堆規(guī)則和限定,加上一大堆“人見人怕”的過分精確的.答案,從而使學習過程滿布陷阱,成為孩子提心吊膽卻最終無法繞出的謎宮。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指望為感受自由而教學、為感受自由的歡樂而教學嗎?
我之所以組織《六國論》的探究學習,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發(fā)展人的素質為基點,以全面提高人的社會效能為最終目的。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新教材的開放性,教師應積極拓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方式一定要實現三個轉變:第一要轉變他律的被動學習現狀,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第二要轉變單一的個體學習現狀,培養(yǎng)合作交流能力;第三要轉變機械的接受學習現狀,培養(yǎng)探究實踐能力。課堂上,應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地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增長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我以教師的教為本位的教學觀轉向以學生的學為本位的教學,以書本知識為本位的價值觀轉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位的價值觀。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習活動中,真正地體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情感的滿足和自我的力量,感受到自己創(chuàng)造的沖動與潛力,把學習看成是“我要學”的快樂事。這樣,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高中文言文《六國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