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2 19:04: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選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關于交友目的、對象和態度等的觀點。

          2.對孔子的交友觀作出自己的評價。

          3.掌握“與、友、諒、責、斯、數、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司馬遷《史記》:“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ppt①)

          《周而不比》記錄了孔子說的14句話,這14句話講了一個共同的話題:交友。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可以“見孔子之為人”。

          二、探究文本

          (一)交友目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請問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為什么會和他成為至交?

          現在讓我們回到課本,來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以友輔仁”,其中“以”表示“用、憑借”?鬃诱J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來輔助仁德的培養”。那么孔子說的“仁”又是指什么呢?

          南懷瑾《論語別裁》:“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也可以說是做人的藝術!(ppt②)

          (二)交友對象

          古往今來,人們對交友一事都很重視,戰國時期茍子就曾說過:“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币馑际钦f朋友是相互信任、擁有的對象,所以選擇朋友要慎重。那么交怎樣的朋友才能幫助我們提高仁德修養和做人的藝術呢?

          明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其中“友直”“友諒”等中的“友”是意動用法,表示“以一…為友”!爸薄敝浮罢薄,“諒”指“誠信”?鬃诱J為交朋友應該有一定標準,那就是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博學多聞的人交友。

          同時孔子又指出了三種“損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諂媚逢迎)者、善柔(假裝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辯)者。整句話可理解為: “與諂媚逢迎的人交友,與態度偽善的人交友。與夸夸其談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為什么和這三種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確(結合歷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對“損友”的理解):

         、俦惚(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馬融《論語馬氏訓說》)

         、谏迫幔褐^面從而背毀者也。(皇侃《論語義疏》)

         、郾阖(pianning):辯而巧也。(皇侃《論語義疏》)

          孔子曾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痹囅。連自己都很少具備仁德修養,又怎能輔助朋友呢,只能讓人“近墨者黑”。所以和這三種人結交有弊無益。

          (三)交友態度

          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過: “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具有光彩!痹诤团笥呀煌矫,大圣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時代,長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瑣,叫晏平仲?鬃淤潛P他“善與人交”,而且達到了令別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連司馬遷也說: “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給他揮揮馬鞭趕趕車,也是很高興和向往的事!

          在孔子看來,我們怎樣做才會成為像晏平仲那樣的“善交者”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孔子給我們的建議。

          1.子日:“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明確:“躬自”指“自己”,“責”可理解為“要求”,“厚”后省略“責”,與“薄責”相對?鬃诱J為和朋友相交,就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待別人的過錯,就不要像對自己那么嚴格,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遠離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3.子貢問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明確:以上兩句講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皵怠弊xshu,可譯為“頻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煩瑣無度;“忠告”是指“對朋友忠言相告”。“道”意為“勸導”,“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為:“侍奉君主,(如果)頻繁地反復提意見,就會招致羞辱;對待朋友,(如果)相交煩瑣無度,就會遭到疏遠!焙笠痪淇衫斫鉃椋骸(如朋友有過失),對朋友要好言相勸,不聽就作罷,不要自討羞辱。”

          朱熹《論語集注》:“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于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

          你能接受孔子這樣的觀點嗎?請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個故事叫“刺猬取暖”:一群刺猬挨在一起希望用對方的體溫溫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會產生傷害;離得遠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它們終于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互相“輔仁”,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而不應該聲色俱厲。你好好給朋友提意見,但是“不可則止”,朋友一定堅持己見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時“距離能產生美”;在給朋友提意見時,應注意把握時機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適當地提醒朋友,又能和朋友和諧相處。

          4.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明確:大小多少、以德報怨是老子哲學中一種調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在邏輯上作了一個論辯。他說:“人家對我好,我又該怎樣報答呢?”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以直報怨”的?

          南懷瑾《論語別裁》: “儒家思想有一點俠義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腳;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張明辨是非的!

          所以“直”可理解為“正直的行為”,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只有這樣,才更能弘揚正氣,打擊邪惡。

          三、交流評述

          你對交友目的、對象的看法和孔子的觀點相同嗎?你怎么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議?

          明確:這個問題不必有固定、統一的答案。主要是讓學生在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解讀,喚起學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在生活感受中達成評判。進而化經典為經驗,突顯《論語》的當代文化意義。

          四、結束

          生活中如果我們用孔子的交友態度去結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爸堋敝浮芭笥严嘟灰缘懒x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話可理解為“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北師大教授于丹:“《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pp⑥)

          我想,能夠結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樂地相處,通過朋友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情操,這也是一種人生真諦。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課題:

          《論語》選讀

          教學目標:

          1、《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熟記重點字詞的翻譯,能翻譯整句

          3、鞏固賓語前置、意動等語法現象

          4、將古漢語的學習成果應用到現代漢語上,綜合提高漢語水平,電子教案《論語》選讀。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小組互評

          教學重點:

          不亦……乎教學難點:通假字、生僻詞匯

          教學用具:

          復印課文、PPT、積分表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復習檢測

          1、 以小組為單位,命題組出題,徒弟回答,師父共同加分。

          2、 老師命題,每個人都有機會。

          第二部分:導入新課

          最近有一句流行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神馬都是浮云!”意思是“什么都像天上的云一樣容易消失!薄耙磺袑τ谖襾碚f都不重要。”“別把某些事情看得太重。”例句:很多人所謂的再大的痛苦,都會過去。失戀也好、事業失敗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絕癥也好,神馬都是浮云。這句話好像是剛剛流行起來的,但是絕對不是新詞。其實在中國很早就有一位偉大的人,說過這樣的話。誰先說的這句話呢?是孔子,在《論語》就有這樣一句話:“于我如浮云!苯裉煳覀兙瓦x擇一些《論語》中的名句讀一讀。看一看這位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人到底有些什么名言。

          第三部分:正課講授

          一、文學文化常識有沒有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孔子。

          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鬃邮侵袊糯鷤ゴ蟮乃枷爰液徒逃遥寮覍W派創始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記錄在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中。

          2、《論語》lún yǔ主要是記錄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內容大都是孔子和學生們的對話。并不是孔子自己寫的,而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記憶把一句一句的話整理記錄下來。每句話之間并沒有什么聯系。這種文體被稱為“語錄體”。

          3、關于孔子的字:仲尼中國古代常常在姓名中用“伯、仲、叔、季”這四個字表示兄弟的次序!安敝咐洗,“仲”指老二,“叔”通常指老三,“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如《三國演義》中吳國的孫策字伯符,他的弟弟孫權字仲謀,F在還有成語“不分伯仲”和“伯仲之間”,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難分優劣高低?追蜃 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教案《電子教案《論語》選讀》。(3000弟子72圣賢)

          二、《論語》選讀

          (一)子曰:“學而時1習2之,不亦說3乎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5,不亦君子乎?”重點字詞解釋:

          1、時:按時

          2、習:復習、溫習3

          、說:通“悅”,高興、愉快

          4、不亦……乎:反問句的固定格式,不(也)是……嗎?

          5、慍yùn:生氣

          練習1:不亦……乎?

          1、(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你卻謀反,你被法律懲罰)不亦宜乎?溫故知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對個人來說一事無成,吃吃喝喝,歲月流逝,忽已白頭,不亦悲乎?

          3、如用這辦法為人民百姓謀福利,不亦善乎?溫故知新: 平公曰:“善哉!”

          4、(一個人在坐船時把劍掉到了水里,他卻在船靠岸以后下水去找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惑:糊涂/迷惑

          練習2:通過下面的例句,請你總結“不亦樂乎”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

          1、雖然時間已過了零點,但攤前的食客興致不減,三五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吃得不亦樂乎。

          2、為了裝修我們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很累,但是很滿足,很有成就感。

          3、冷空氣絲毫沒有阻礙市民在戶外活動的熱情,很多市民在公園里玩得不亦樂乎。同學抽簽回答問題,注意積分。大家猜一猜這個人是誰?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兩個“而”,提問,連接還是轉折練習1練習2練習3圖片孔子圖片PPT圖片領讀提問:君子的標準學科:古代漢語第課時教學內 容師生活動備注

          練習3:根據課文中“慍”的意義,理解下面的句子。

          1、下車后,我注意到對方是個中年男子,他下車后臉帶慍色,對我一通指責,說我開車如何不對,他如何在后面按喇叭也無濟于事。

          2、當我翻譯完他的發言,赫魯曉夫立刻面露慍色,在場的其他蘇聯領導人也都對中國外交部長的批評感到不可理解。

          (二)子曰:“溫6故而知新,可以為7師矣!敝攸c字詞解釋:

          6、溫:溫習、復習

          7、以為:以(之)為,憑借(這個)做(三)子曰:“由8,誨9女10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11也。”重點字詞解釋:

          8、由: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鬃拥膶W生。

          9、誨huì:教育、教導10、女:通“汝”

          11、知:通“智”,智慧。

          三、課堂小結

          1、生詞積累 (板書)

          2、通假字:說:通“悅”;女:通“汝”;知:通“智”

          3、固定結構: 不亦……乎?

          4、全文翻譯練習四作業把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自己重新整理在筆記本上。

          5、師父們教“文言文語法:判斷句”。下節課前檢查。慍色:生氣的臉色師父帶徒弟的過程也是溫故知新“為”的用法“是”的意義領讀以……為……領讀大家真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黨、否、厭、卓爾、宜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并積累成語:斐然成章;暴虎馮河;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循循善誘。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情誼。

          3、結合《選讀》中的其它章節,為子路畫像,探討子路與孔子的關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觀。

          4、結合孔子師生間的關系,探討當今時代的師生關系的特點。

          【文化內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情誼。

          2、結合《選讀》中的其它章節,為子路畫像,探討子路與孔子的關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觀。

          3、結合孔子師生間的關系,探討當今時代的師生關系的特點。

          【課時建議】

          三課時

          教學步驟一:講—讀—品

          1、文意疏通:

          (1)以學生研習討論為主,串講重要文言詞語。

         。2)文意難點,需教師深化點撥。

          如:5.22見《論語別裁》“公冶長五不如歸去”章節

          17.4見《論語講要》……

          2、在疏通文句基礎上,從誦讀入手,揣摩人物語氣,品味人物思想感情(重點人物:孔子、子路、顏淵、子貢等)。

          教學步驟二:為子路畫像

          以專題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論文的體裁,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習成果以文章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注:關于子路形象的材料,課文中還有:第二課13.3章,第三課17.5章、17.7章,第四課18.7章,第五課5.26章,第十三課11.26章。分析子路形象時要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考慮。)

          參考專題:

          從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分析子路性格;

          子路與孔子的特殊關系;

          儒學思想必須是一個社會群體思想氛圍的產物,子路對孔子思想的影響;

          怎樣看待““門人不敬子路””?

          注:《論語》表現的是一個平面:一批學生在聽孔子說教。從《論語》中看不出學生年齡的大小,看不出每個人的身份面目。因此,《論語》中的眾生像解讀(包括孔子自己)還需聯系更多《論語》之外的作品:如《史記》《孔子家書》等,又如研究子路(仲由)推薦仲大軍先生《仲由子路與孔子到底是個什么關系?——對孔子教育集團成員關系的新認識》一文,頗有幫助。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象。

          2.掌握文中出現的動詞活用現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文化內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觀點;

          2、聯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

          3、深入闡發“君子”的含義;

          4、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課時建議】

          三課時

          教學步驟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1、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注釋和譯文(可在預習中完成)。

         。2)教師適當補充課本沒有給出的注釋,點出重點詞匯,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課后第四題)。

         。3)學生質疑,教師答疑。

          2、指導誦讀:

         。1)老師示范背誦,明確背誦要求。

          (2)組織討論:可以將哪些內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誦?

         。3)鼓勵學生采取分組競賽形式當場速背,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二:深入理解,闡發內涵

          學生討論:將本章節內容分為“察人、擇友、處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觀點,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啟發最大的章節旁邊寫評注或隨感,小組討論交流,派代表發言。

          察人(1、2、3、4、5章)

          擇友(6、7章)

          處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這個環節中,學生自由發言與老師講解應結合進行。

          老師講解應是對文化內涵的深化——講解焦點:多義性、聯系性、豐厚性。

          多義性:例舉“久而敬之”的多義理解。

          聯系性:例舉“處事”章應與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聯系。

          豐厚性:例舉“察人”章中可補充孔子對“君子”的評判與見解。

          教學步驟三:聯系現實,拓展延伸

          1、聯系《論語》中其他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語錄,更廣泛的整體理解文化內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論語》原文非常簡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體會,深入討論內涵,將原文具體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弊寣W生從生活中體會如何與人交往,讓人“久而敬之”。

          3、聯系實際,生動理解《論語》在今天的意義。用《論語》具有的警醒意義的話反思我們的言行,鞭策我們進步。如: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體生活。

          注:活動應充分體現儒家注重內心修養的精神,鼓勵學生反省自己,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論。

         。ㄐ问剑悍纸M討論,就某一論題設正反方辯論,寫小論文。)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能融入學習態度、方法及品德的養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提問:影響幾千年中國思想文化的書是什么?有可能出現各種回答。老師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論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它成了中國正統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師還介紹了《論語》的另兩個“最”: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對初一學生來說,這是新鮮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提問:

          (1)大家預習課文后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2)《論語》的“論”,習慣上讀lún。誰知道《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

          (3)孔子是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搜集資料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一是誦讀,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背得爛熟,不要求背誦的也要讀得十分流暢

          二是用心領會課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動手,積累詞語。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首先誦讀課文,然后分“則”理解課文,最后背誦課文。

          (2)自由誦讀。教師提示誦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俳Y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曾子、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個通假字:“說”通“悅”,“女”同“汝”,“知”通“智”)②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此環節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心中有數。

          四、質疑交流:

          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問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必須理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思而不學則殆”(我把“殆”解為“危險”)?“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孔子更反對哪個?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師”嗎?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呢?等等。

          五、小組互動: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哪幾條是說學習態度的?哪幾條是說學習方法的?哪幾條還談到了道德修養的問題?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

          老師適時候提出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么內在聯系?有可能沒有聯系嗎?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見。

          這一環節可以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它備受學生歡迎;顒诱n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塊即:先哲語錄,這一板塊包括《論語四則》、《舍生取義》兩篇課文和一個表達.《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四則》是從《論語》中挑選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孔子的治學態度和精神,含義豐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很有啟迪作用。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談的是學習態度,勸誡人們對學習要誠實等。四則語錄,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語言凝練,千古流傳,值得我們學習。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理念:

          小學學習文言文體現了小學向初中的一個過渡。所以在人教版、長春版等教材為了體現小學和初中的這種銜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談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古詩文閱讀評價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重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理解,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再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課文自身的特點,我對本篇文言文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和多種形式的誦讀,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四、教學重點: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讀成誦,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選擇: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币虼耍鶕菊n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法、各種形式的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法、提問法、體驗法。[

          七、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進入高段,通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而且上冊剛剛學了三則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圖序》,所以學生對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冊的這兩篇孔孟的先哲語錄中的經典名句和道理對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定會使學生學出趣味,學出感悟。

          八、教學時間: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雖少卻很充實,語句雖短卻很具體,而且對于《論語》、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課時的時間: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生本對話,了解論語。

          1、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叭诵校赜形規熝。”

          2、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簡介。(課件演示)

          3、今天的語文課,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預習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課前的閱讀文本和收集資料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首次對話,掃清文字障礙,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同時,愿意把自己對孔子的了解與大家分享。在師生資料的整合中,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有強烈的了解《論語》,學習佳句的愿望。

          (二)、師生對話,指導誦讀。

          1.學生逐句自由讀文,適時糾正字音。

          2、指名讀,全班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學生認真聽。

          4.學生根據老師的朗讀輕聲練習,畫出節奏。

          4.指名讀,規范節奏,語調。

          5.學生個性讀,師生評價。

          6.小組同學比賽讀。

          (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個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質疑思辨是關鍵的過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復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

          (三)、生生對話,理解文本內容。

          1、小組內通過注釋和資料說說你對這四句話的理解和疑惑。

          2、小組匯報。重點理解患、誨故自省等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生本對話,讀出韻味。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五、書寫患、賢兩字,重點指導賢字.

          六、作業。朗讀課文。查找論語中有關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一)、生本對話,復習引入。

          1、(放古箏曲子,課件演示進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弊釉唬骸坝桑d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湃嗽疲骸拔囊暂d道”!墩撜Z》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2、教師復習提問“患、誨、汝、故、自省”詞的意思。

          (此環節以《論語》這部經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其蘊含的道理,再通過復習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的含義。)

          (二)、與孔子對話

          教師講述孔子《兩小兒辯日》逸事,鼓勵學生談體會。你還聽說過那些有關孔子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與自己對話,

          聯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說說你的體會。(課件演示)

          (這樣設計以故事的情節促進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升華學生對深刻哲理的認識。)

          (四)、生本對話,濃縮成語

          學生自由讀文,提煉出成語!皽毓手隆、“見賢思齊”等

          (五)背誦

          1.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師要乘勝追擊,同學們能夠從古文中想到經典,學習古文還非常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背誦。

          2.背誦也要采用多種形式。

          (此環節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熟讀成誦,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更多的先哲語錄,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業。背誦課文。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 學具PPT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 殆(dài) 簞:(dān) 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睿糯堄玫闹衿。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回環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鬃釉谶@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布置】

          復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板書設計《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修身做人

          教學反思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8

          教案類型:

          活動參與型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學習本文的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復述故事。

          活動重點:

          背誦并復述故事,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活動難點: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活動準備:

          學生:預習,搜集有關太陽知識

          教師:

          1、孔子的資料

          2、太陽離地球遠近的資料

          活動時間:

          40×2

          活動過程

          課節一

          活動內容:

          讀課文

          活動目標:

          1、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學習本文的生字,熟讀課文

          活動一、揭示課題

          目標:質疑

          過程: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3、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鬃訌男∩钤谪毨е,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鬃邮熳x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活動二、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目標:熟讀課文

          過程: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3、領讀齊讀小組讀自讀個別讀

          活動三、學生字

          目標:學習本文的生字

          過程: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盂:yú音易錯讀為yū;指盛液體的敞口器具。

          滄:cāng音易錯讀為qiāng;指青綠色。

          湯:tāng指熱水,開水。

          課節二

          活動內容:譯文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復述故事。

          活動一、論故事

          目標:了解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過程:

          1、讓學生找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2、交流

          3、師解并翻譯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活動二、論觀點

          目標: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程:

          1、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說出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

          2、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引導翻譯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活動三:說理由

          目標: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過程:

          1、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說出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

          2、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引導翻譯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活動四:做裁判

          目標: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程:

          1、讓學生判斷誰對誰錯,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2、看孔子的裁決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3、師解釋原因。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附:板書設計

          25兩小兒辯日

          孔子: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觀點: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

          一兒

          理由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觀點: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

          理由: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謙虛謹慎學無止境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1、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養水平,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為人處世的思想修養。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從小就接受著孔子學說和言論的教誨,從牙牙學語到經天緯地,我們以古典文化為土壤,不斷的成長前行。今天,讓我們繼續走近孔子,一起學習《論語十二章》。

          2、寫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3、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4、題目解說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本課節選的是《論語》中的經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稱之為“《論語》十二章”。

          5、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十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系起來,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義利上的不同態度。

          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強調在修身養德的過程中見賢思齊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強調人的修養中質樸的本質和文化修養要配合適當

          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

          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闡釋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智、仁、勇這三種品質,成為真正的君子。

          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強調“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第11章):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

          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體闡釋《詩》在“興”“觀”“鮮”“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6、全文分析

          在《〈論語〉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論及了“文”與“質”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與“質”的關系?

          孔子這里說的“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質,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拔摹迸c“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而主張不偏不倚,執兩用中。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而不切實際。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難點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觀?

          在以往對孔子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孔子理欲觀的研究,通常認為孔子主張只要仁、義,不要利、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夠富貴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對人們去獲取財富,只是孔子認為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的方式。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傳達的正確思想,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利”的不同態度,從而告訴人們無論致富達貴還是擺脫貧賤,雖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這是孔子對義利關系的基本看法。在義利關系面前,是見利思義、見義勇為還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確實可以檢驗出一個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來表達這種判斷。

          通過學習《論語十二章》,我們可以發現孔子非常看重對《詩》的學習,那么《詩》真的是一個人提高修養所必須研讀的嗎?

          觀點一:是必須研讀的。孔子認為,不學習《詩》,就沒有辦法說話,學《詩》能知言善語,可以激發人的情感,可以觀察政治、風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怨刺時政。

          觀點二:不是必須研讀的?鬃又皇窃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要學習《詩》的建議,孔子看重《詩》,其本質是對教化和德行的重視。如果一個人通過其他途徑能夠獲得相關的教育,不一定必須研讀這部書。

          7、寫作特點

          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

          本文采用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通過師徒的對話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

          豐富多變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解讀課文內容,積累常用文言語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教師提供閱讀書目或參考資料,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分析判斷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自主與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考為學與修身的相關問題,體驗并追求理想的學習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學重點

          形成理解課文內容后的個性化表達。

          教學難點

          參照權威資料獨立思考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課前布置預習,了解孔子其人、《論語》其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這能成為同學們的共同理想。有一部書可以隨時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它就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今天開始我們來試一試,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學習能量,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的人格力量。

          “論語”意為語言的論纂,是對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記錄,主要記錄了孔子的言論。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傳道授業的音容笑貌。但是,這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話語了,要做到盡量準確地解讀,還需費一番工夫,幸好我們可以借助資料和注釋,并且可以相互幫助,共同完成這一學習歷程。這節課我們來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

         。娮踊脽粽宫F課文內容,集中到前四則)(學生準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詞句理解方面的疑問。

          3、教師巡視教室一周,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討論細解

          1、學生提出教師未來得及回答的問題,尋求大家幫助。

          2、將全體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小組再重點負責一則,確保每兩個小組研究同一內容。

          3、小組內交流對這則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為同學們講解本組負責的課文內容,要求先朗讀、再領讀、后講解。任務相同的小組互相切磋交流,其他同學傾聽思考并穿插發表意見。

          四、引導精解

          1、教師在學生發言時及時予以點評,明確可否。

          2、教師準備如下問題,推動探究爭論,引導深入理解。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溫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實踐”,書下注釋折中地處理,將兩種解釋并列出來。查閱工具書,掌握“習”的原意,之后再思考哪一種理解更恰當。

          “習”的原意是鳥屢次拍打翅膀練習飛翔,從原意看,理解為實踐或練習更為恰當,學習的樂趣也應該是學了就去實施。溫故知新當然可喜,但還是沒有實踐的樂趣更為明確。

         。2)書下注釋標明“朋”指“志同道合者”,按照你對孔子的了解,孔子的“志”“道”可以如何理解?

          孔子志于“克己復禮、愛眾求仁”思想的傳播和施行。

         。3)分別查明“君”和“子”在稱呼他人時表達的感情色彩,再結合起來理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深刻含義。

          “君”單獨使用是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現在的“您”!白印眴为毷褂猛旁谛帐虾螅脖磉_對對方的尊重。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能不怨怒,有這種胸襟氣度的確值得人崇敬,的確是在追求完善人格。

         。4)聯系下列觀點,深入理解課文第二則。

          《中論治學篇》: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為師矣。

          《禮記中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此則與“溫故知新”一則互為表里。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

          學思結合才能讓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智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于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后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于虛無縹緲中!皩W”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在于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5)孔子對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教導與屏幕打出的這段描述有關,仔細研讀這一則和所給資料,思考孔子想讓子路“知之”的是什么。

         。ㄆ聊淮虺鋈缦聝热荩骸盾髯幼拥榔吩唬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弊勇汾叾觯姆,蓋猶若也?鬃釉唬骸坝!志之!吾語女。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

          子路出身微賤,從小就參加勞動,性格果敢爽直,時有莽撞之舉,但十分敬愛孔子,聞過則喜。因此也時常得到孔子語重心長的教誨!盾髯印分杏涊d,當時子路穿著華美的衣服來見孔子,孔子見狀教導他為人應謹慎,不可以這樣張揚的形象處世。子路馬上出去換了一身衣服進來,但神情舉止還很自負,孔子就說了課文中的話來警示他,不要不懂裝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嚴謹處世的道理。

         。6)“知之”“好之”“樂之”這三種學習境界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知之”是初級境界,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昂弥笔侵屑壘辰纾辛伺d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皹分笔歉呒壘辰,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7)我們今天研讀探討的這四則都與為學有關,哪一點讓你反觀了自己的為學狀況?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W生自由表達,教師適當點評。)

          五、誦讀深解

          1、學生放聲朗讀前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前四則。

          3、全體背誦前四則。

          六、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前四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不動筆墨不讀書。寫讀書筆記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極好方式,可謂一舉雙得。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交流同學們就課文后半部分寫的讀書筆記。同學們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二、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三、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做如下準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謀劃事情是否盡心竭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相待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復習了?”

          自知者明。客觀評價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自己完善。做事盡心竭力、盡職盡責是謂“忠”,交友一諾千金、光明磊落是謂“信”,從師孜孜以求、反復實踐是謂“習”。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數職,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實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己反省,也難做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己反省,的確可行。此時,可以拷問自己主要社會角色的分數如何,是否活得明明白白。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知人者智。及時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惡,才能和諧相處。所以,不必去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隨時提醒自己去主動了解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高尚的人生態度,更何況,這樣做了,不管別人如何,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才是擁有人生智慧的賢者,也只有這樣的智者賢者,才能寵辱不驚,悠然自得。

         。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要和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保ǹ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點而學習,看到那些缺點而(反思自己)改正!

          學人者強。見到賢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見到賢者,渴望比肩,鮮有聞之。與賢者看齊,需要勇氣和膽識,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學習,則需要有謙遜的美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會從同行者那里學到很多。杰出者是學習的對象,普通人也是學習的對象,學眾人之長,為自己所用,這才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愛人者仁。有賢者就有不賢者,有善者就有不善者,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吹讲毁t之人和不善之處,不可生厭惡之心,而應當做一面鏡子,借以作自己反思。既然不欣賞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和做出這樣的事,以謙遜的態度和悲憫的情懷面對,這就是愛人不惡人的仁者境界。

         。4)舊時鄉間有這樣的俗語:“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偉大!边@與孔子人生觀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這種傲慢心理,是人類天生的劣根性,孔子之所以成為圣賢之人,就是因為他能放棄與生俱來的傲慢,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之所長。

          四、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四則。

          3、全體背誦后四則。

          五、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后四則。

          2、在課后“積累”的第二項和第三項中任選一項完成,有精力的同學可完成兩項。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參考06-12

        論語選讀教案設計08-07

        《論語》選讀之《當仁,不讓于師》教學設計07-29

        《〈論語〉選讀仁者愛人》教學設計(人教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論語選讀(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論語〉選讀知其不可而為之》教學設計12-06

        《〈論語〉選讀》之《待賈而沽》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論語》選讀教案(人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論語選讀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2-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