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物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7 14:17:2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物理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

          物理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1、簡介:本節(jié)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節(jié),教材通過滾擺和單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通過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實驗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也可以相互轉化,物理教案-質量。最后分析了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情況。本節(jié)是“機械能”這一章的重點,也是學習其它形式能的起點。

          2、目的和要求:

         。1)知道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能解釋自然界中機械能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重點:課本第4頁實驗1、2、3。

          4、難點:由實驗現(xiàn)象分析概括出動能和勢能可相互轉化并解釋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

          二、器材準備

          滾擺、單擺、CAI軟件、計算機設備。

          三、教學方法

          本節(jié)教學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為了增加實驗的可風度,配合演示實驗采用CAI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可把實驗1、2、3及人造衛(wèi)星的運動由動變靜、由小變大、由快變慢,使知識的傳授具有鮮明的表現(xiàn)性,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

          四、教學程序

          1、新課引入。

          手持粉筆頭舉高,問:粉筆頭具有什么能?為什么?(重力勢能,被舉高了)放手,下落過程中問:粉筆頭又具有什么能?(此時既有重力勢能又有動能)問:它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各有什么變化?(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變化的事例很多,這就是本節(jié)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啟動計算機投影本節(jié)CAI課件封面: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物理教案《物理教案-質量》。

          2、新課教學。

          實驗1:滾擺實驗。出示滾擺,并介紹構造及使用方法。告訴學生可通過觀察擺輪上的紅色標志來判斷擺輪的快慢。

          做此實驗時,同步放映CAI課件中的滾擺動畫,引導學生對照動畫分析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使學生總結出:下降時,滾擺位置變低,速度變大,則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說明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上升時,位置變高,速度減小,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說明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學生總結正確后,點按鼠標顯示實驗結論:滾擺實驗證明:動能和重力勢能可相互轉化。

          實驗2:單擺實驗。展示單擺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開,觀察小球運動情況。放映CAI課件中單擺動畫,引導學生分析出最高點A、C兩處速度為零,則球從A—B—C的速度變化很容易觀察出來,學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轉化。點按鼠標顯示實驗結論:單擺實驗證明:動能和重力勢能可相互轉化。

          實驗3:此實驗改為CAI模擬實驗,并把彈片改為彈簧來增大可見度。放映本實驗動畫,學生很容易觀察彈簧被壓縮后再恢復的動作,不難得出能量的轉化。點按鼠標顯示實驗結論:撞彈簧的實驗證明:動能和彈性勢能可相互轉化。

          點按鼠標顯示結論:動能和勢能可相互轉化。

          3、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事例分析。

          布置學生閱讀課本P5面衛(wèi)星和“想想議議”。學生討論衛(wèi)星和皮球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

          放映東方紅1號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動畫。介紹衛(wèi)星知識,告訴學生這是我國1970年4月24日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衛(wèi)星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后討論其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放映皮球動畫,學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議議”的內(nèi)容。

          4、小結精練。

         。1)放映CAI中練習題,學生解答;

          (2)討論回答課本P9面習題4,講評習題3、5兩題;

         。3)布置作業(yè):P9面習題5、6、7三題。

          五、時間安排

          1、新課引入3分鐘;

          2、新課教學20分鐘;

          3、舉例分析10分鐘;

          4、小結練習12分鐘。

          物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解釋速度的概念,能夠概括速度的定義、公式、符號、單位和物理意義。

          (2)解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定義并學會辨析。

          (3)能夠說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認速度與速率。

          2. 過程與方法

          (1)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面、正確的關于速度的概念。

          (2)通過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的過程,鍛煉使用極限思維。

          (3)通過對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速度與速率的區(qū)別和分辨,學會運用辨析的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速度全面正確地解釋來積極培育自身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2)積極將自己的觀點及見解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嘗試體會物理學中蘊含的對立統(tǒng)一。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學生在經(jīng)歷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后,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取代形象思維占據(jù)主要地位.學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能夠按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利用假設思維進行學習;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控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種程度下學生思維不再是“抱殘守缺”,而是較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學生學習動機由興趣支撐逐漸轉變?yōu)橛梢庵局危瑢W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5)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

          關于“速度”的學習,學生在初中階段科學學科中所接受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這與高中對于“速度”的定義截然不同,學生雖然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這個基礎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將初中階段所接受到的關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轉變?yōu)榭茖W概念,達到一個新的認知平衡是本節(jié)課的一條主線.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及前面關于“位移”、“路程”的學習為本節(jié)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本節(jié)課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生根據(jù)初中階段的學習積累對于“速度”難以產(chǎn)生正確、客觀的認識,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轉變;二是學生對于“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兩個概念可能會有所混淆,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呈現(xiàn)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區(qū)分.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過極限的思維方法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chǎn)生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

          教學過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測驗3道題,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沖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運動會上,要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過相同的位移比較時間的長短。若運動的時間是相等的,我們可以根據(jù)位移的大小來比較。如果運動的位移、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又如何比較呢?

          在物理學中,我們引入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1.定義:位移Δx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Δt的比值(比值定義法)。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國際單位:m/s或m·s-1,其他單位:km/h等。

          3.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保持不變。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不斷改變,根據(jù)求得的則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稱為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⑴公式:

         、破骄俣仁鞘噶,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對于變速直線運動,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

         、乔笃骄俣缺仨氈该鳌澳亩螘r間”或“哪段位移”。

          過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為了精確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可以將時間Δt取得非常小,接近于零,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應該是物體在這一瞬時的速度,稱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

         、哦x: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瞬間)的速度。

          ⑵瞬時速度簡稱速度,方向為物體的運動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速度”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確指出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我們應根據(jù)上下文去判斷!捌骄俣取睂氖且欢螘r間,“瞬時速度”對應的是某一時刻。

          3.瞬時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例:課本P16汽車速度計上指針所指的刻度是汽車的瞬時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與“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例1:下列對各種速率和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勻速直線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D.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2:一輛汽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⑴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⑵若汽車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總結: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應嚴格按照定義來計算。

          例3:人乘自動扶梯上樓,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動,扶梯將人送上樓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動,某人沿扶梯走到樓上需20s。試計算這個人在扶梯開動的情況下仍以原來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樓上?(12s)

          作業(yè):

          必做:p18—1、2、3、4

          選做:新新學案第一章第三節(jié)

          物理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xiàn)象,感知重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主動建構知識;

         。2)通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能力;

         。3)通過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

          (2)通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思路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

          “重力”這節(jié)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但比較瑣碎。我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以知識為載體,創(chuàng)設對話平臺,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勇于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主動建構與重力有關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物理課堂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節(jié)課,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不同或認知匹配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意識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猜想及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的過程,從而通過質疑、對比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得出結論,提高探究能力;通過“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應用,使學生對“重力方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經(jīng)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通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點。

          教學難點:

         。1)通過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引導和駕馭。

          (3)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四、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重垂線、鐵架臺、細線、金屬組。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一端裝有鐵塊的粗細均勻的管子、不規(guī)則形狀的紙板、細線。

          五、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力”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學生有著豐富的體驗和感性認識。 這節(jié)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可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創(chuàng)設對話平臺,促使學生主動交流、互動,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感知重力、認識重力、描述重力!爸亓Ψ较颉钡恼J識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認識“豎直向下”的含義,為后續(xù)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下基礎。

        【物理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物理課件波的干涉教學設計范文參考03-22

        設計性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3-25

        初三物理教學總結范文(通用5篇)12-28

        教學設計范文03-03

        《珍珠鳥》個人教學設計通用范文04-25

        《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3-10

        通用《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03-10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03-16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02-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