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zhì)量高低的關(guān)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態(tài)度: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我國古代思想家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和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
能力:通過了解愛國詩人屈原,暢談體會和感想,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知道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了解他熊熊的愛國之志,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及其在國內(nèi)外享有的聲譽。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發(fā)言、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屈原不屈的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jié)和風骨,強烈的愛憎和戰(zhàn)斗的革命風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
2.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搜集有關(guān)屈原的相關(guān)圖片以及文字資料;整理屈原的有關(guān)愛國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談話引入課題
1.你能說一句你印象較深的孔子的名言嗎?
2.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有些地方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二、揭題并板書
愛國詩人——屈原
三、學習新課
(一)指導學生自讀課本第55頁,并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勾畫出來。
(二)全班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代表作品。
1.指名交流自學結(jié)果。
2.補充交流課前搜集屈原相關(guān)資料。
3.教師結(jié)合學生交流情況作相應的補充。
。1)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作品,以抒發(fā)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對楚國和人民的熱愛,表達對腐朽的.舊貴族的憤怒。
。2)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民間的文學形式,采用方言音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詩歌體裁,即楚辭體,代表作《離騷》。
其中,可以講解有關(guān)屈原的故事,也可以利用《離騷》中的部分詩句,突出說明屈原對楚國人民的深沉熱愛和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
(三)討論: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zhì)?
2.說說人們?yōu)槭裁匆o念屈原?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jié)。
(四)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征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四、談感受,說體會
說說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說。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充分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把握詩歌主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戰(zhàn)士的英雄主義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壯烈的戰(zhàn)爭場面,體會戰(zhàn)士們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難點:屈原對戰(zhàn)士的高度評價,并上升到愛國主義精神的高度
教學過程
教師和一名同學合唱歌曲《當那一天來臨》。
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一曲激蕩人心的《當那一天來臨》讓我們感受到為保衛(wèi)祖國不受侵犯而即將走上戰(zhàn)場的將士們浩氣凜然的.氣概。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民族,每當異族入侵之時,每當生靈涂炭之際,總會有英雄拍案而起,“捐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我們景仰英雄,因為他們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豪情;我們贊美英雄,因為他們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兩千多年前,屈原用飽蘸血淚之筆,為荊楚大地上的英雄獻上了一曲祭歌。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讓我們走進屈原的《國殤》!
二、初讀文本
1、首先,我們來進行解題。
“國殤”的含義:
殤:夭折或在外而死。
國殤,是死于國事,是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
2、初讀詩歌,疏通文意。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3
教學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3、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熟記通假字“離”、“反”、“濯”、“見”、“指”、“絀”、“質(zhì)”、“被”,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復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4、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教學設想
1、利用“預習提示”設計導讀題,引導學生圈點勾劃,提要勾玄,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運用“相關(guān)聯(lián)系,想似比較”的方法,分析本文記敘、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教
四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借助“預習提示”,圈點勾劃,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列傳》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妒酚洝肥俏覈谝徊坑泜黧w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跡。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寫的《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作者司馬遷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樣,他遭遇不平,滿腔悲憤,因而在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夾敘夾議的獨特風格。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課內(nèi)預習課文。
要求:
1、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疏通課文;
2、利用“預習提示”習問練讀,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
①課文主要記敘了屈原的 哪些事跡?
②圈點出概括屈原悲慘遭遇的五個詞。
、墼谡n文中劃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現(xiàn)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詞語。
、芙o課文分段,編寫各段提綱。
按:①③兩題以后結(jié)合研讀課文討論。
三、討論②④兩題,分段。
四、布置作業(yè):
1、給黑體的字注音:
慘怛( ) 商于( ) 溫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嚳( )
皭然( ) 汶汶( ) 汨羅( )
屈匄( ) 隨屬( ) 唐眛( )
2、完成“思考和練習”二、三。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二、研習新課:
1、課文第一部分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第一段首先簡介屈原的姓名、官職和杰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
明確:
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左徒:楚官名。相當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政事,起草詔令,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俪眨呵淖嫦惹κ浅渫醯膬鹤,受封于屈,因為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
、谇哂薪艹龅牟拍埽骸安┞剰娭荆饔谥蝸y,嫻于辭令”。(明、嫻,形容詞用作動詞,這兩句狀語后置。)
2、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確: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一句有兩種理解!督虒W參考書》的譯文是:“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改動,屈平不贊同”。與課文注釋相左。依教材對“奪”、“與”的注釋,應譯作:“上官大夫看見了想搶過去(看),屈原不給。”
“因讒之曰:‘……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辟Y料認為“曰”、“以為”重復,疑有衍文,此說似不妥。如重新標點,作“……平伐其功,曰:‘(王)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崩斫,文辭便可貫通。聯(lián)系上下文,可補出“以為”前省略的主詞。
3、屈原為什么作《離騷》?
明確: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
4、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明確:兩層:
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chǎn)生憂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記敘(概述)《離騷》的主要內(nèi)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介其藝術(shù)成就,贊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zhì)。
結(jié)合分析板書:
一、才能杰出,蒙讒見疏
1、甚任之
2、怒而疏
3、作《離騷》:
5、詞句提示點拔:
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边@是兩個并列的判斷句。古人認為上天是人類的起源,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凇靶哦娨,忠而被謗”,被動句。
、邸白嬋碎g之”:間,讀jiàn,離間。之:代詞,他們,指屈平與其君。
④“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泵,闡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是“明”的賓詞。靡:無。見:現(xiàn)。
三、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練習口頭翻譯。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課文第一部分已經(jīng)告訴我們,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這樣一個才能杰出、品質(zhì)高尚的人,卻蒙讒見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課文第二部分記敘了“屈平既絀”以后楚國的命運和他的政治遭遇,具體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下面我們研讀這部分內(nèi)容。
二、自讀課文第4—7自然段,討論:
1、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
概括并板書:
①受騙絕齊
、诒鴶〉や
③藍田退兵
、軓歪審垉x
⑤諸侯擊楚
、薷扒厣硭
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提示:這些事發(fā)生在“屈平既絀”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guān)。
三、研讀課文中第8—10自然段:
1、在課文中劃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內(nèi)容的句子。
明確:“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
2、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
明確:
態(tài)度:嫉之
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
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3、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以結(jié)語式的方式,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在楚國興盛衰亡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4、“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
提示: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
四、詞語提示點拔:
1、“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親:親善。
2、“雙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又因厚幣”后省略動詞“賂”。“而”后省略主語(靳尚)!坝凇嵭洹保涸卩嵭涿媲,狀語后置。
3、“秦,虎狼之國”:虎狼,像虎狼一樣,名詞作狀語。
4、“奈何絕秦歡”:歡:友好。
5、“亡走趙,趙不內(nèi)”:亡:逃亡。走:跑,現(xiàn)代的“跑”古代稱“走”;現(xiàn)代的“走”古代稱“行”。內(nèi):同“納”,接納,收留。
6、“復之秦”:之:動詞,到。
7、“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戀。顧:念。眷顧:眷念。系心:掛念。反:同“返”。冀幸:僥幸希望!耙晃颉钡摹耙弧保焊痹~,一旦,一經(jīng)!耙桓摹钡摹耙弧保焊痹~,都,全部。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國,惦記著懷王,不忘要回(朝廷中)來,盼望懷王一旦醒悟,風氣全都改變。
8、“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他保全君王振興國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變過來。
9、“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無:無論。自為、自佐:既為自,佐自,賓語前置。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第四教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第三、四兩部分。歸納課文,理解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蒙讒見疏,楚國禍患相屬。懷王身死,頃襄王仍然不辨忠臣!爸也槐赜觅,賢不必以。”怒而“遷”屈原,使屈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屈原憤而自沉汨羅,與邪惡勢力進行了最后的抗爭。
二、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串講課文。
2、討論:這一部分著重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對話描寫,揭示屈原“見放”是時代的悲劇,表現(xiàn)屈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寧赴長流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這段對話實際上是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議論,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3、詞語提示點拔:
、佟氨话l(fā)行吟澤畔”:被:同“披”。
、凇邦伾保耗樕
、邸靶稳菘蓍隆保簶幼酉。形容:形體容貌,樣子。枯槁:干枯,形容消瘦。
、堋叭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物之汶汶:即汶汶之物。都是定語后置。
三、研讀課文最后一段:屈原既死,賦存國亡!扒o賦懸日月”,他創(chuàng)造的楚辭詩體后繼有人,但“終莫敢直諫”。楚國日以削,為秦所滅。這一段將楚辭的后來者與屈原相對照,將楚之滅亡與屈原相聯(lián)系,寫出了屈原無可比擬的崇高偉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四、總結(jié)課文:
1、思想內(nèi)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guān),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
2、寫作特色:和從《史記》中選入中學課本的其它幾篇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龠x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
②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為評介式,第二部分為結(jié)語式,第三部分為陳述式,第四部分為比照式。
、壅Z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本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4
一、導讀目標
1、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以及作者借助屈原的形象所弘揚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
2、掌握傳記文學的一般寫法,并學習本文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方式。
3、學會屈原和司馬遷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思考社會問題的方法。
二、學情自診
1、對比《藤野先生》、《鴻門宴》、《蘇武傳》三篇傳記類文章,分析它們刻畫人物手法的不同之處。
魯迅的《藤野先生》主要利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寫了我在日本的求學遭遇,以及思想的轉(zhuǎn)變,從而寫出藤野先生對我的影響。作者通過側(cè)面描寫清國留學生的不求上進,指出日本老師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從而與藤野先生相比較,突出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民族歧視,心中只有藥學的偉大人格。
司馬遷在《鴻門宴》中主要利用矛盾沖突展示人物性格。鴻門宴前,是戰(zhàn)與和的矛盾,寫了項羽求戰(zhàn)的雷厲風行,止戰(zhàn)的堅決果斷。鴻門宴中,是殺與保的矛盾,寫出了項羽的一諾千金、大仁大義。鴻門宴后,是責與容的矛盾,項羽對劉邦的擅自離席不加追究,任其回到軍營,顯示了自己的寬宏大度和從容自信。
班固《蘇武傳》的對比描寫十分突出。張勝貪生怕死,毫無骨氣,反面襯托出了蘇武的臨危不懼、矢志愛國的情懷。衛(wèi)律見利忘義,賣國求榮,表現(xiàn)了蘇武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李陵善于偽裝,忍氣吞聲,抱怨指責,突出了蘇武的赤膽忠心、無怨無悔。
2、分析第1題中三篇傳記中人物的性格,比較他們對待現(xiàn)實問題的態(tài)度。
藤野先生面對日本國內(nèi)民族情緒的高漲,全身心投入于醫(yī)學研究和教學之中,鼓勵自己的學生用學術(shù)拯救自己的國家,沒有一絲民族偏見和歧視,不愧是一位讓人敬仰的人物。
項羽在錯綜復雜的戰(zhàn)爭形勢中,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大義和大愛,用坦誠、守信和包容彰顯了一個真正大英雄的氣概,頂天立地,讓人扼腕贊嘆。
蘇武在死亡面前毫無懼色,以寧死不屈的精神,把愛國之志和民族氣節(jié)演繹得淋漓盡致,讓敵人都感動不已。在長達十九年的寒冷、貧窮、饑餓面前,毫不動搖,絕不降低自己的志氣,堅守著自己的節(jié)操,讓天地都為之動容。
三、主要內(nèi)容
1、本文主要通過寫屈原的哪幾件事來展示屈原的性格特點?
主要通過直接寫屈原的四件事來表達他的癡心愛國的精神品質(zhì),第一件事是修憲因妒被疏,寫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華,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疏遠了屈原。第二件事是著《離騷》以明志,寫屈原蒙受了不白之冤,為了表明自己的愛國情懷,寫出了一篇彪炳千古的文章《離騷》。第三件事是流放不改愛國,楚國被秦國的張儀欺騙,楚國卻無人能辨識詭計,屈原多次進言,但不被重視,致使楚國國力削弱。第四件事是汨羅一身殉國,寫了屈原不愿與朝中權(quán)貴同流合污,寧愿死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
另外還從側(cè)面寫了兩件事來突出屈原在楚國的重要性,第一件事是張儀欺騙并削弱了楚國,而楚國竟然無人識破并反擊。第二件事是屈原對后世的巨大影響。
2、本文使用了哪些獨到的手法來表現(xiàn)屈原的精神品質(zhì)和偉大人格?
第一點,本文以記敘為主,融入了抒情和議論的成分,讓文章的感情非常強烈,觀點非常突出,這和常見的很多史官寫史手法不太一樣,也和自己寫其它人物傳記的手法不太一樣。尤其是節(jié)選部分的和漁父的對話,更是用對話的形式探討人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議論文形式和記敘文形式的結(jié)合,讓人耳目一新。這種手法更能突出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向惡勢力低頭,保持自己高潔品行,雖死而不悔的偉大人格。
第二點,通過側(cè)面描寫來展示屈原對于楚國的重要性。一個是寫張儀的欺詐在楚國沒有人能夠識破,屈原識破了卻不被重視,以至于楚國丟失了大量國土,楚懷王也被囚禁秦國,最終死在秦國。另外一個是屈原死后的影響,很多人模仿屈原的文風,出現(xiàn)了很多文學家,寫出了屈原的文學對后世的影響;再一個影響就是屈原死后,楚國難以抵擋秦國的進攻,最終被秦國消滅。
四、基礎應用
1、下列的劃線字詞是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屈原高潔、高尚的'品行,我們可以稱之為高頻詞,請具體解釋這些高頻詞。
方正之不容也:方正,遵守規(guī)則,正直。
竭忠盡智:竭忠,竭盡忠誠。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皭然,清白、純凈的樣子。
眷顧楚國:眷顧,眷戀懷念。
何故懷瑾握瑜:懷瑾握瑜,原意指帶著美玉,這里比喻指具有美好的品德。
而蒙世之溫蠖乎:溫蠖,惛憒和污濁的意思。
2、下列的語句都體現(xiàn)了屈原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請字字落實地翻譯這些高頻句。
、偕瞎俅蠓蛞姸麏Z之,屈平不與。
②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③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翻譯:
、偕瞎俅蠓蚩吹角鸩莸姆罹拖胄薷亩,屈原不贊成他的做法。
、陉U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理國家動蕩不安的辦法和道理,沒有不完全透徹明白的。
、壅麄世界都污濁不堪,而我獨自清白;眾人都在沉迷中失去自己,而我獨自清醒。
3、讀寫同步:
請寫出“家國情懷”的高頻詞,不少于五個,并寫成一篇不少于150字的作文。
寫作提示:高頻詞可以讓文章中心明確、突出,結(jié)構(gòu)嚴謹,富有文采。高頻詞、高頻句運用得好,可以讓文章不跑題,有創(chuàng)意。
“家國情懷”的高頻詞有:天下為公、匹夫有責、大愛無疆、責任道義、為生民立命、不負人民、無私奉獻等等,如果有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等不同字數(shù)的高頻詞會讓文章增色亮點。
五、重點解析
具體分析汨羅河畔屈原與漁父對話的部分,說說這部分的獨特魅力。
在敘事類文學作品中,對話是常見的文學形式,它具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加劇矛盾沖突、展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思想等重要作用,屈原和漁父的這段對話,不但具有以上四個重要作用,而且還具有展示社會背景、覆蓋全文主要內(nèi)容、揭示屈原悲劇的根源、蘊含人生哲理和治世之道等作用。
屈原投水而死,不只是屈原個性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悲劇。漁父能夠認識屈原,并了解時事,講出了一段“圣人”的道理,可見是一位并不一般的打魚人,而是一位隱居世外高才。這兩個人的對話,把當時的時代背景交代得非常清楚,而且認識如此一致,就是屈原所說的“舉世混濁”,“眾人皆醉”,只是兩個人采取的人生態(tài)度不一樣,一個是“與世推移”,一個是“九死而不悔”。
在治世之道上,兩個人也是不一致的,屈原是深思高舉,絕不妥協(xié),而漁父則是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里的“水清”和“水濁”形成對比,結(jié)合屈原說的“舉世皆濁而我獨清”中的“濁”、“清”可以看出,這里的“水清”是比喻治世!袄t”是古代帽子上彩色的裝飾品,是有地位男子佩戴的帽子,他讓屈原“濯我纓”,就是暗示屈原積極入世做官,即使是“水濁”,也可以用來洗腳,是告訴屈原不要放棄自己的志向,讓屈原因勢利導,積極參與楚國政事。也許有人會說,一開始的對話,漁父就要屈原“隨其流而揚其波”,或者“哺其糠而啜其醨”,但是我們要看清漁父用的是反問句,這他是在試探屈原,當他看清屈原的志向之后,就建議他振作起來,激濁揚清,再次有所作為。
六、自主探究
司馬遷在《史記》中嘔心瀝血刻畫的人物有三個:屈原、項羽、陳涉,他最欣賞的就是屈原,最佩服的是項羽,最贊賞的是陳涉,請結(jié)合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和相關(guān)資料,分三個小組研究探討司馬遷為什么對他們?nèi)齻如此贊賞,又是在行文中怎樣表達的。
探究提示:司馬遷自比屈原,因為他和屈原有著同樣有才華不被重用的遭遇,一個被處于宮刑,一個因流放而死。所以司馬遷在行文中忍不住義憤填膺,替屈原吶喊、鳴不平,也是在訴說自己遭遇的不公。
項羽是被漢朝的創(chuàng)始人劉邦打敗的英雄,而司馬遷在對劉氏王朝的怨恨通過項羽表達出來也是合情合理的。項羽本身就是西楚霸王,也應該載入“世家”,司馬遷本來是要把項羽寫入世家,作為震古爍今的帝王記載的,但是遭到了劉氏王朝的反對,只能作罷,所以他在行文中比較全面地對比項羽和劉邦,寫了劉邦的陰險奸詐,寫了項羽的率真摯誠。司馬遷恨不能自己成為項羽,讓歷史重演,去打敗劉邦,所以司馬遷精雕細刻項羽,寫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也為他的失敗感到無比的遺憾。
司馬遷很欣賞陳涉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敢于反抗強權(quán)的勇氣,把他列入世家,和那些歷史上的明君賢臣相提并論,寫出了一個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英雄是如何從下層人崛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又如何被人利用,最終被暗害犧牲,為后來的農(nóng)民起義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也可以把陳涉和項羽進行橫向?qū)Ρ,找出他們之間成功和失敗的根源。
司馬遷融己于史直抒胸臆,融今于史秉筆直書,體現(xiàn)了一個歷史學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以及他質(zhì)樸真誠、真情寫作的獨特魅力。他的這些方面和屈原、項羽、陳涉相比,真的是氣概相似、氣魄相通、氣脈相承。
七、讀寫結(jié)合
假如你回到了戰(zhàn)國后期,遇見了屈原,請選擇一個場景,加以描述,并體現(xiàn)你對屈原的感情。不少于600字。
寫作點撥:場景要選擇本文中的幾個地點,楚國都城郢、汨羅河畔、楚王宮內(nèi)等。
描述時要有時間、環(huán)境的背景,要有場景細節(jié)的刻畫,更要有抒情和議論的成分,讓描寫、記敘、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來表達對屈原的感情。
對屈原的感情可贊揚,可批評,可警告,可勸導8943;8943;還要注意場景的描寫要和對屈原的感情具有一致性。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關(guān)鍵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感受愛國詩人屈原的偉精神,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這些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課題。
3、交流收集的有關(guān)屈原的資料。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學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畫出文中的生字,自學生字詞。
3、說說自己對屈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重點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及對屈原的了解。
四、自學課文內(nèi)容。
1、讀課題說說從課題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屈原的。
2、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屈原的愛國?在書上圈圈畫畫,并標上序號。
3、課文哪一小節(jié)重點寫了屈原是一個詩人?他的詩有哪些特點?把他的詩句畫下來,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然后交流學習情況。)
五、討論。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zhì)?
2、說說課文為什么要寫人們對屈原的紀念?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jié)。
六、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征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七、談感受,說體會。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說。
八、布置作業(yè)。
寫出文中屈原的詩的意思。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他的政治主張,感受其熱愛祖國和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絕不妥協(xié)的精神,學習其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文化傳承與理解: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屈原的人生經(jīng)歷做出評價;體會司馬遷為屈原立傳目的,努力追求和構(gòu)建能耐高尚的人格。
教學重點:聯(lián)系作者司馬遷,理解作者為屈原立傳的目的,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精神。
教學過程
任務一:梳理結(jié)構(gòu)(事件)
在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把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一層(1-2):因才而被“任”,因“讒”而被“疏”(記敘)。
第二層(3):創(chuàng)作《離騷》的緣由,對屈原志向和人格的評價(議論抒情,詳寫)。
第二部分(4-9):屈原由見“絀”到見“遷”。
第一層(4-7):屈原被“絀”后,楚懷王三次被騙,最終客死于秦(記敘)。
第二層(8):批評楚懷王“不知人之禍”(議論抒情)。
第三層(9):頃襄王昏庸,對屈原“怒而遷之”(記敘)。
第三部分(10-11):屈原以身殉國的經(jīng)過以及他對后世的影響(敘議結(jié)合)。
第四部分(12):司馬遷的評價(議論抒情)。
結(jié)論:
司馬遷用1段66個字寫屈原的任(人生得志),卻用大量的筆墨10段詳寫屈原的人生失意(疏—絀—遷—沉),旨在告訴我們,屈原的“存君興國”的愛國主義,不僅在楚國強大時愛國,個人施展理想時愛國;更在自己遭受屈辱時候熱愛楚國,在國君危難時熱愛楚國。
任務二:圍繞評價,解讀其志
1.解讀其志
太史公評價里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闭埥Y(jié)合文章第3段來分析。
第3段的關(guān)鍵句有:
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思考:司馬遷是怎樣《離騷》認識的?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悲其志”又是為什么?
《離騷》是屈原憂愁幽思時所作的,體現(xiàn)了他潔身自好,志潔行廉的品質(zhì)。
屈原之志既是一種政治抱負、治國宏圖,更是一種理想主義激情,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
結(jié)論:司馬遷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馬遷的泣涕就不僅僅是針對屈原一個人,而是為天下所有懷有遠大志向而難以實現(xiàn)的人而哭泣。
2.理解其志
。1)太史公評價里說:“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苯Y(jié)合文章第10段,談談屈原投江前的情形,聽聽屈原與漁夫的對話。
。2)集體朗讀課文第10段,找出關(guān)鍵語句。
第10段的關(guān)鍵句有:
漁夫: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屈原: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夫: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屈原: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3)思考:從屈原與漁夫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思想有怎樣的差異?認識到屈原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包含了司馬遷什么樣的感情?
屈原與漁父的對話,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一種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一種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
兩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潔的品格和堅定的操守,表現(xiàn)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質(zhì)。
對話中表達了作者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現(xiàn)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
任務三:圍繞遭遇,評議其人
1.引入評議
太史公評價里說:“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結(jié)合課文相關(guān)段落,說說屈原一生的主要遭遇。
2.概括生平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他人生中的幾個階段,哪些字可以用到呢?
任→疏→絀→遷→沉(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絀→頃襄王怒而遷之→遂自沉)
3.人物評價
。1)“想見其為人”,屈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屈原是一個忠誠不阿、忠君愛國、遠見卓識、才華出眾的杰出人物。
一是才能出眾。
二是通過對《離騷》的高度評價贊美了他志潔行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氣節(jié)。
三是通過寫楚國的外交失敗,顯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的眷顧和懷念。
四是借批評楚懷王不識忠奸,襯托屈原的正直和忠誠。
五是借與漁父的對話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的人格追求。
六是通過寫宋玉之徒來反襯屈原敢于直諫的品行。
結(jié)論:屈原正道直行、志潔行廉、正直忠誠、直諫從容,這些品格體現(xiàn)在他的整個生平當中。但無論哪個人生階段都可以用“悲”字來呈現(xiàn)司馬遷的情懷,即為他的政治才能不被重用,志潔行廉的不被賞識,正直忠誠的不解,直諫從容的不聽而痛惜。
不用——不識——不解——不聽
。2)司馬遷在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有兩個方面與一般文章不同。
一是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說明了屈原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休戚相關(guān)的。
二是通過他的“忠君愛國”的思想集中表現(xiàn)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的愛國之心,不因楚國的治亂興衰而改變,更不隨個人的榮辱升沉而動搖。他對待祖國確是一顆丹心,一片赤誠,堅貞不移,至死不悔!(因古代君主是國家的象征“眷顧楚國”同“心系懷王”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7
【教學設想】
魯迅曾從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上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返奈膶W價值,學界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對其史學價值則有不同觀點。其中不乏有班固、干寶、劉知幾、黃震、胡適等大家,而劉知幾在《史通》中的評價較具代表性,姑錄于下:“至于屈原《離騷》辭,稱遇漁夫于江渚;宋玉《高唐賦》云夢神女于陽臺。夫言并文章,句結(jié)音韻。以茲敘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采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后學,不其甚邪!边@是對《史記》的真實性進行質(zhì)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歷史文獻中第一個詳細敘述屈原生平事跡的,在司馬遷之前的文獻中鮮見對屈原事跡的記載。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司馬遷寫作《屈原列傳》的依據(jù)是什么?其真實性到底如何?本節(jié)課的目的是以《屈原列傳》為例,分析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方法.探究其寫作《屈原列傳》的真實性,以及為屈原作傳的原因。
【教學目標】
1.研讀文本,理解司馬遷寫作人物傳記的方法。
2.研讀、體悟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布置預習】
1.重點預習課文《屈原列傳》第三小節(jié)、屈原與漁父對話部分和最后一節(jié)。大致了解并概括文章其他部分的內(nèi)容。
2.回顧《〈離騷〉節(jié)選》,寫下你的“屈原印象”。
【教學過程】
—、導入
1922年,胡適發(fā)表《讀楚辭》一文,認為“屈原是一種復合物,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與黃帝、周公同類,與希臘的荷馬同類”,并指出集中于屈原身上的相關(guān)事跡很有可能只是后世的一種想象與附會。因為先秦文獻中有關(guān)屈原事跡的記載較少,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第一次對屈原生平做詳細記載,而司馬遷的時代與屈原的時代有一段距離,因而懷疑其真實性也是有一定理由的。今天我們以《屈原列傳》為例,來探一探其真實性到底如何。
二、閱讀文本,探討作傳之法
1.司馬遷在為屈原作傳時的依據(jù)是什么?
提示:在文章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包括司馬遷的尋訪與閱讀等。
PPT: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薄斑m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見賈生吊之”。
明確:司馬遷書寫《屈原列傳》獲取資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為直接資料,即閱讀屈原所寫相關(guān)文章并實地踏訪屈原沉江之地;二為間接資料,即賈誼所寫相關(guān)文章。從寫作人物傳記角度來說,直接資料的權(quán)威性要高于間接資料。
2.司馬遷獲取的直接資料非常有限,他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料的呢?
提示:找出文中與這些直接資料有關(guān)內(nèi)容。如司馬遷對于《離騷》的評點,對于《漁父》的引用。
明確:司馬遷讀屈原作品之后“悲其志”;“觀屈原所自沉淵”后,“垂涕”,“想見其為人”;見“賈生吊之”后,“怪”屈原,“爽然自失”。司馬遷獲取的直接資料有限,因而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加入了大量的議論。
3.孔子的“述而不作”曾被奉為寫作歷史著作的圭臬。作為一位史學家,司馬遷為何在《史記》中加入大量議論?
提示:從司馬遷作傳的依據(jù)和屈原的身份兩個方面去思考分析。
明確:原因有兩個:一是司馬遷所能見到的關(guān)于屈原生平的資料有限,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填白”;二是司馬遷寫作所依據(jù)的是屈原的作品,而文學作品有其“隱晦性”,要揭開這層面紗必然要加入作者的議論,這樣隱藏在其作品中的屈原的形象方可顯現(xiàn)。所以司馬遷在寫《屈原列傳》時采用的是“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diào)”寫法,即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
三、研讀文本,追因探源
在屈原的一系列作品中,司馬遷重點介紹評價了《離騷》,認為《離騷》是最能“代表”屈原的。下面我們看看司馬遷是如何介紹、分析《離騷》的。
。ㄒ唬┻@一小節(jié)主要分幾層?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離騷》的?
明確:分三層。寫作緣由、內(nèi)容特色、偉大人格。
(二)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學生找出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概括歸納。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PPT: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明確: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隨文鞏固重點詞義:“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
。ㄈ┓治觥凹餐趼犞宦斠,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的歷史事件。
1.屈原周圍的“王”“讒諂”“邪曲”分別指誰?“不聰”“蔽明”“害公”“不容”又分別指哪些具體事件?
提示:結(jié)合文中其他段落的內(nèi)容.找出原文語句,梳理出相關(guān)的人物與事件。
明確:“王”指楚懷王、頃襄王;“讒諂者”指上官大夫、子蘭;“邪曲者”指靳尚、鄭袖;“不聰”指“王怒而疏屈平”;“蔽明”指“讒之”;“害公”指“復釋去張儀,竟死于秦”;“不容”指“爭寵而心害其能”“怒而疏屈平”“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2.司馬遷用一個“窮”字來概括屈原的處境,這里的“窮”做何解釋?
PPT展示“窮”的解釋及例句。
、僮枞煌。與“通”相對。引申為"走投無路”。
、诓坏弥,不顯貴。與“達”相對。
、凵罾щy。
④窮盡、完結(jié)。
⑤窮究,追究到底。
例句:日暮途窮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窮則獨善其身不忍窮竟其事……
明確:從文中屈原的“疾”與“怨”中可以想見他處境困厄。
3.同學們已學習過《離騷》,你同意司馬遷的分析嗎?在《離騷》中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屈原?
。ù藶殚_放型問題,學生可各言爾志。)
小結(jié):通過同學們的發(fā)言,我們可以基本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司馬遷對《離騷》的分析是合理的,可以成為支持《屈原列傳》真實性的一個依據(jù)。
五、深入文本,見其為人
。ㄒ唬┪覀儊砜戳硪惶幹苯淤Y料,關(guān)于屈原與漁父的對話(PPT略)。
1.這段對話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明確:對《屈原列傳》的真實性存疑。
2.為什么司馬遷明知會有人對真實性存疑卻依舊采用了這則材料?
明確:《漁父》中“舉世”“眾人”與“我”之間,這種“多”與“少”的`對比,表現(xiàn)了屈原的“窮”之境況,而這與《離騷》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在精神是一致的。
小結(jié):真實是有不同維度的,基本層面是“事實的真實”,即確實發(fā)生,有明確依據(jù);更高層面則為“想象的真實”,也許沒有明確的依據(jù),但通過歷史學家的嚴密推導,是能夠成立的。作為一位歷史學家.不僅要做一位記錄者,更要做一名開拓者;作為讀者,我們需要知道的不僅僅是既定事實,更希望歷史研究者引領(lǐng)我們能夠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這才是歷史學的奧秘.也是歷史學家的魅力所在。
六、尋幽探微,由人及己
《史記》體例的一大特點是在每篇之后都有一段“太史公曰”,代表司馬遷對傳主的態(tài)度,請同學們齊讀《屈原列傳》最后一小節(jié),思考:司馬遷對屈原是什么態(tài)度?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學生的回答:同情、惋惜、肯定、惺惺相惜……
明確:可以看出司馬遷在寫作《屈原賈生列傳》時,其內(nèi)心可謂百感交集,似乎不是一位客觀敘述者應持有的態(tài)度,他把屈原賈生兩人合在一起寫,是基于兩人才情與命運的相似。其中,也不乏他對這一類人的同情,由此及彼,想到自身的遭際,有惺惺相惜之感,故而傾注了個人的豐富情感。
課堂總結(jié):胡適說屈原是“箭垛”式的人物,甚確,我們?nèi)巳硕伎梢栽谒抢镉成涑鲂闹兴;但由此否定屈原在歷史上的真實性未必恰當,“箭垛”一詞為歷史學家提供了豐富的闡釋空間,也增添了一份接近真實的可能性!扒皆~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精神的屈原永在生長,且日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庇蔭著吾國吾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滋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力量。
七、課后閱讀,拓展深化
課后閱讀鮑鵬山《屈原:面向風雨的歌者》一文,寫一篇300字的讀后感。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武生平及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
2、掌握蘇武在西域的經(jīng)歷和故事;
3、理解蘇武堅守信仰、忠誠國家的精神。
二、教學內(nèi)容
1、 蘇武生平簡介
2、 蘇武在西域的經(jīng)歷和故事
3、 蘇武堅守信仰、忠誠國家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1、 蘇武生平簡介
。1)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古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人物?
。2)講述:講述蘇武的生平,包括他出生地、家庭背景、官職經(jīng)歷等。
。3)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蘇武的.印象,他對中國歷史文化有哪些貢獻?
2、 蘇武在西域的經(jīng)歷和故事
(1)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曾聽過哪些關(guān)于旅行的故事?
。2)講述:講述蘇武被貶到西域,他在那里度過了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并且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3)分析:分析蘇武在流亡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智慧和勇氣。
3、 蘇武堅守信仰、忠誠國家的精神
。1)導入: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認為什么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2)講述:講述蘇武在流亡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守信仰、忠誠國家的精神,包括他不向匈奴屈服、不放棄回國的決心等。
。3)分析:分析蘇武這種精神對于我們今天還有什么啟示和借鑒意義。
四、教學方法
1、 講授法
2、 視頻觀看法
3、 分組討論法
五、課后作業(yè)
1、 寫一篇關(guān)于蘇武生平及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的文章;
2、 背誦蘇武在西域流亡時所留下的名言;
3、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蘇武,你會怎樣面對流亡之后的生活?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2、掌握屈原《離騷》的基本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3、理解屈原離開楚國的原因和內(nèi)心感受。
二、教學內(nèi)容
1、 屈原生平簡介
2、 《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shù)特色
3、 屈原離開楚國的原因和內(nèi)心感受
三、教學過程
1、 屈原生平簡介
。1)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古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人物?
(2)講述:講述屈原的生平,包括他出生地、家庭背景、官職經(jīng)歷等。
。3)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屈原的印象,他對中國文化有哪些貢獻?
2、 《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shù)特色
。1)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曾讀過哪些詩歌?喜歡哪首詩歌?
。2)講述:講述《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屈原流亡之后寫下這首詩歌的情景和意義。
。3)分析:分析《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包括語言、形式、意境等方面。
3、 屈原離開楚國的原因和內(nèi)心感受
。1)導入:請同學們談談自己曾經(jīng)有過哪些離別經(jīng)歷?是什么樣的感受?
。2)講述:講述屈原離開楚國的`原因,包括他與楚懷王之間的矛盾和
斗爭。
(3)分析:分析屈原在流亡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心感受,包括對故鄉(xiāng)、對親友、對未來的思考和感慨。
四、教學方法
1、 講授法
2、 分組討論法
3、 課堂演講法
五、課后作業(yè)
1、 寫一篇關(guān)于屈原生平及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的文章;
2、 背誦《離騷》中自己最喜歡的一段;
3、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屈原,你會怎樣面對流亡之后的生活?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知識;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
2、把握課文將屈原的遭遇與國家生死存亡相聯(lián)系,表現(xiàn)其人格風采的獨特方法。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并運用敘議結(jié)合的方式凸顯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寫作方法。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史記》和相關(guān)知識,把握史傳類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知識,重點是“伐“見”等實詞和被動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知識。
一、教學過程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屈原列傳》,看看司馬遷是怎樣認識與評價屈原的。
二、作者介紹
屈原者,名平。為楚懷王左徒1。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三、題目解說
史記》中的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獻。該篇傳記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其個人的身世浮沉與國家生死存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品德。
四、層次結(jié)構(gòu)
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二部分(第4—9段):屈原由見“絀”到見“遷”。
第三部分(第10—11段):寫屈原以身殉國的經(jīng)過及他對后世的影響。
第四部分(第12段):寫作者對屈原的評價。
五、全文分析
1、解釋下列句子:
、 “屈原者,名干,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明確:在先秦,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屈原先祖暇,因受封于屈地得氏!白笸健保诔䥽且环N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職,多由王室親族充任。后文“三閭大夫”,是一種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務的官職,屈原也曾充任。
、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
明確:上官大夫公然要搶奪屈原所寫憲令草稿,在情理上說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種別解:“奪”,作“改動”解;“與”,作“同意”解。這樣解釋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奪”、“與”的.常用義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憲令”具有改革的進步意義,觸犯了上官大夫等守舊官僚的利益,所以他們要篡改。
③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明確:用了“曰”,又用“以為”,語意欠順通。歷來研究者認為這兩個詞,必有一個是衍文,即因傳抄錯誤產(chǎn)生的多余的詞語。
2、第1段主要介紹了屈原哪幾個方面的才能?聯(lián)系全文,分析作者為什么把屈原得志時的情況寫得如此簡略。
明確:此段主要介紹了屈原的文化素養(yǎng)、政治才干、外交能力這三個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時的情況寫得如此簡略,是因為作者為屈原寫傳的重點是要表現(xiàn)其失意后的忠君愛國之情和發(fā)憤著書之況。
3、屈原為什么不按照漁父所說的去做?
明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六、寫作特色:
①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
七、布置作業(yè)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A、慘怛(dá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B、慘怛(dà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C、慘怛(dá)枯槁(gǎo)濯淖(zhuō)憔悴(cuì)
D、慘怛(dá)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 11
離騷 屈原
一、導入:
民間端午節(jié)和屈原的聯(lián)系,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PPT1)
二、文學常識
1.總說:印象中的屈原(PPT2)
2.偉大的詩人屈原(PPT5-6)
(具體上課內(nèi)容可以酌情增減):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與此相關(guān),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xiàn)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xiàn)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shù)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xiàn)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chǎn)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jīng)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xiàn)力。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特點: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離騷》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成就:
《離騷》的前一部分追憶往事,偏重于敘寫現(xiàn)實;后兩部分探求未來,偏重于馳騁想象,最后回到現(xiàn)實,結(jié)束全篇。詩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失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既植根于現(xiàn)實,又富于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采取鋪陳描敘的寫法,把現(xiàn)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xiàn)在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xiàn)實關(guān)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峨x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為后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3.解題:(PPT7-8)
三、預習檢測
1.字音字形(PPT9)
苗裔(ì) 孟陬(zōu) 庚寅(gēngín)
揆(uí) 肇(zhà) 扈(hù)
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 汨(ì)
2.詞語解釋
皇:大。 覽:觀察。 揆:揣度。 道:通導,引導。
肇:開始。 名、字:用作動詞,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誦讀指導(PPT10)
4.誦讀指導(PPT10)
5.自譯詩歌(PPT11-12)
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
尊敬的先父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上天既賦予我這么多內(nèi)在的美質(zhì)啊,又加之以這美好的才能。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lián)綴起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佩巾。
光陰像流水一樣迅疾,我好像趕不上啊,唯恐年歲不等待我。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太陽與月亮快速運轉(zhuǎn),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依次更替,永無止境。只看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為什么,為什么你不任用風華正茂的賢者,廢棄污七八糟的小人?為什么,為什么你不改變已經(jīng)過時的法度?
駕著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向?qū)АQ刂登f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四、文本研習:(PPT13-14)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zhì)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養(yǎng)。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xiàn)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后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擔心什么?
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而沒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祖國。另一方面詩人更是充滿憂慮,怕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后,政治混亂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xiàn)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堅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著獨立的人格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么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PPT16)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zhàn)國后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lián)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wèi)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xiàn)楚“王”天下的.企圖,這只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lǐng)導權(quán)而進行的內(nèi)部斗爭,并非是抵御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tǒng)夸耀!皝砦岬婪蛳嚷贰薄ⅰ翱只瘦浿當】儭、“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對于屈原宗國觀念的盡忠報國,存君興國,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歸江,前人熊繹城。
眷言還此都,不比異姓卿。(宋王十朋《題屈原廟》)
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tǒng)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xiàn)在之于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如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xiàn)還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六、詩歌藝術(shù)品味(PPT17)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
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采眾長。“朝搴陂之木蘭兮,紉秋蘭以為佩 ”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于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
詩中豐富的聯(lián)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jié):(PPT17)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作品表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宏大的藝術(shù)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于仙界。柳宗元為驚嘆地說:“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北扰d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美名:肇錫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
美德: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美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美政: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八、作業(yè):(PPT18)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11-05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02-22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04-17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必備]04-03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7篇)11-05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精選38篇)05-05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7篇11-05
愛國詩人屈原作文(精選34篇)04-13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文(精選23篇)06-06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文(通用21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