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二語文《六國論》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31 10:39: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二語文《六國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高二語文《六國論》教學設計

          《六國論》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課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新教材非常重視古代經典詩文的閱讀積累,全套教材編排的古代詩文作品,約占課文總數的40%,高一高二上學期文言文按時代編排,本單元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繼承唐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有所發(fā)展,題材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語言更加暢達,并且更長于議論,對后世的散文創(chuàng)作有深遠的影響。

          《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F行高考《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文的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層級B):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篩選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③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在實踐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后兩中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學習,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卻普遍存在著一種片面認識,錯誤以為文言文教學就是僅限于高考《考試說明》中(能力層級B)的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能力層級C)、(能力層級E)的提高。導致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下降,不能真切“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收中外古今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課文中詞語的積累和文章的背誦

          能力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言文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和探究中國古代文人的濟世救民的情懷和天下興亡的觀點

          【教學重點】分析文章的脈絡,把握作者的思路

          【教學難點】學生學習文言文習慣的轉變

          【教法設計】 引導——啟發(fā)——點撥

          要在開始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文言文的舊習,使學生明白“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只是簡單翻譯、背誦。而是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轉變觀念后,可啟發(fā)學生以一篇議論文的`觀點來分析文章,對不明確的問題適當適時點撥。(可適當運用一些多媒體輔助工具)

          【學法設計】分析——歸納——聯想

          自主分析文章第二、三段,歸納作者的思路,聯想所學過的文章

          【教學過程設計】——(以40分鐘為標準一課時)

          導入新課(3分鐘)9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边@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蘇洵、蘇軾、蘇轍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鶴

          (課件顯示)

          補充20xx年高考福建試卷作文題(選擇下面所列的一個人物或文學形象作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 蘇軾 曾國藩 魯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學形象:曹操 宋江 薛寶釵 冬妮婭 桑提亞哥

          題解“論”的文體(課件顯示)

          分析課文(共22分鐘)

          教師背誦文章第一段,并分析文章論點的提出—指出本課的學習重點(7分鐘)

          學生自主分析文章后四段(以二、三段)為主,體會文章的結構和思路。

          教師點撥(15分鐘)(課件顯示)

          【課內情感遷移設計】在文章最后一段,適當加入寫作背景材料,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并展開聯想和討論,聯系以往學習的文言文體會中國古代文人的濟世救民的情懷和天下興亡的觀點。(10分鐘)

          補充背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議定。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仁宗慶歷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xié)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盡管如此,遼和西夏的侵略活動仍未停止。蘇洵此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寫的。

          各家關于天下興亡的觀點(高一年級為主,適當聯系初中內容)(課件顯示)

          《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記身

          《諫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阿房宮賦》:戒奢以儉

          《觸龍說趙太后》:磨煉國君意志,培養(yǎng)能君主

          《鄒忌諷齊王納諫》:廣開言路

          《勾踐滅吳》:勵精圖治,心憂天下,尊賢重士,法紀嚴明

          《《出師表》:廣開言路、親賢遠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總結課文發(fā)課外練習(蘇轍、李楨《六國論》節(jié)選比較閱讀)(課件顯示,課后完成)

          機動時間(5分鐘)

          課堂注意1學生課前要充分預習,解決字詞及課文翻譯

          2以課文分析為主,翻譯為輔。

          3使學生明白文學和歷史的區(qū)別,不要陷入歷史史實的糾纏中

          【教學媒體設計】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

          【課堂板書設計】

          大欲大患

          固不在戰(zhàn)   強弱

          勝負

          賂秦力虧   奉之彌繁   不戰(zhàn) 韓魏楚

          破滅之道   侵之愈急   已判

          以地事秦

          六國破滅          抱薪救火

          齊人與嬴  終繼遷滅

          弊在賂秦  不賂秦者    不助五國  勢所不免

          以賂者喪    燕譴刺客       齊燕趙

          (蓋失強援   始速禍焉  智力孤危

          不能獨完)   趙失良將  戰(zhàn)敗而亡

          用武不終

         。ㄕn件顯示)

          【課外能力遷移設計】

          六國論(節(jié)選)

          蘇轍

          嘗讀六國世家,竊國天下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取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國論(節(jié)選

          )

          李楨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心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視秦也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sàn據有)形便(地理形勢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1.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正確義項依次是(  )

          (1)竊怪天下之諸侯

          (2)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

          (3)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4)天下諸侯以自困矣

          A.偷偷的    過失 排除 困惑

          B.私下(自謙詞) 責備 排斥 困乏

          C.私下(自謙詞) 責怪 排斥 困窘

          D.(謙詞,不譯) 責怪 擯棄 困窘

          2.解釋《六國論》(李楨)加點的詞。

          罪秦(  );曾無虛歲(  );向使(  ) 視秦也無異也(  )

          3.翻譯兩文中的句子。

          (1)彼秦者將何為哉

          (2)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

          4.下列各句加點詞用現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1)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2)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3)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4)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

          (5)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

          (6)若此可以應乎無窮

          A.(1)(4)  B.(1)(3)(6)

          C.(1)(2)(3)D.(4)(6)

          5.蘇轍以為“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天下出身以當秦兵”的條件是

          6.李楨認為六國與秦國相同處在于        ;不同之處在于

          7.李楨以“未必不復增一秦也”的意思是       ;他以為六國“視秦無異也”是因為        ,他觀點的局限性是       。

          參考答案

          【課外能力遷移】

          1.C2.以為秦有罪;竟;假使;比。3.(1)那秦國將有什么作為呢?(2)只是他們自己不能做秦國所作的事情。4.A5.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6.六國皆欲為秦所為;秦得天助而六國未得天助。7.六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統(tǒng)一中國;六國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認為秦統(tǒng)一六國得天助,有種天命論思想。

        【高二語文《六國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二選修六國論教學設計07-30

        六國論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12-05

        六國論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六國論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12-06

        《六國論》學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高二《六國論》語文說課稿08-30

        《六國論》教學設計05-08

        《六國論》教學設計10-21

        高二語文《我與地壇》教學設計12-19

        高二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12-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