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一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學習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南轅北轍的故事錄象、(生字、對話)的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
教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不少寓言故事吧,誰能說說你都讀了哪些?
1、學生回憶讀過哪些寓言故事,舉例說一說。
生1:我讀過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生2:我讀過龜兔賽跑。
生3:我讀過南轅北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喚起他們對舊知的回憶,為后面教師直接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做了鋪墊。)
2、教師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及發(fā)展史。
教師:看來,大家真是讀了很多,更可貴的是你們還把這些故事都積累在大腦這座智慧寶庫中。你們知道嗎,寓言在我國已經(jīng)有3千多年的發(fā)展史了。(師用驚嘆的口氣說)。聽到這,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還以為只有幾百年呢。
生:真沒想到,它在我們國家已經(jīng)有這么長時間的歷史了,太了不起了。
師:是啊,你也為我們國家有這么歷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間,勞動人民用生動、機智的故事寄托一個個深刻的道理。我聽到剛才有個同學說讀過南轅北轍,還有誰讀過這個故事?
多數(shù)學生舉手。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寓言的發(fā)展史,激起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贊嘆之情,使他們更加喜歡閱讀這種文學體裁。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使學生對寓言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
3、 一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簡要介紹南轅北轍這個故事的梗概。
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適當?shù)脑u價并面向全體學生說:我們大家愿不愿意跟著老師再來了解了解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
生:愿意。
(設計意圖:把對新內容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體現(xiàn)了聯(lián)系舊知建構新知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故事,解決字詞問題。
1、認識“轅、轍”.
A、請學生自由讀故事,讀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B、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轅、轍”的生字卡片。請學生觀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帶車字旁)
C、教師出示轅和轍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師:當車往南走時,轅就會指向南方,(板書:南)。而當車往北走的時候,車轍就會伸向北方。(板書:北)。此時完成課題的書寫。
1、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隨機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
生:我不理解“盤纏”這個詞。
師請其他學生當小老師幫助理解這個詞。
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及時引導:把式在這個故事中指的是趕車的人,文中說“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這個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生:好車夫。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當今教育之必須。教師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才得到發(fā)揮。教學中教師請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并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幫助理解,這一過程充分給足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在全體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又及時加以點撥,使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很好的貫穿整堂課的教學中)。
1、學寫“盤纏、硬”。
A、教師講解并示范這三個字。
師:來,請伸出食指,我們一起寫一寫。先寫盤,它是上下結構,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寫的扁一些,這樣整個字看起來就穩(wěn)重了。纏的左邊的絞絲寫的窄一些,右邊別寫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這樣記:比石頭更硬。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jù)三個漢字在音、形、義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之處,分別加以示范指導,使學生對每一個漢字的掌握做到扎實、有效。)
B、學生在生字本上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并加強寫字姿勢的指導。
師請學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紙中書寫。巡視過程中,教師對寫字姿勢及習慣好的孩子進行表揚,以暗示其他孩子。
(設計意圖:教師采用表揚與暗示的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將受益非淺。)
三、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教師:我們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話來概括整個故事的內容?
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話)
1、課件出示重點句:“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
學生自由讀,并根據(jù)這句話談讀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
師:也就是他的目的地與行走的方向相反。(貼楚國的圖片)誰能幫我貼出馬車行走的方向?指名貼馬車圖。
師問大家:是相反嗎?生:是(師在兩幅圖的下面板書:相反)
教師繼續(xù)問:讀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生2:坐車人很固執(zhí)。很愚蠢。
師: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還硬要這樣做,他真的這樣愚蠢嗎?他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呢?
2、自由讀書,找找坐車人的理由。
課件出示:
1、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
2、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沒關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3、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沒關系,不怕時間久,我?guī)У谋P纏多。
學生自己讀,邊讀邊琢磨:朋友是怎么問話的,坐車人又是怎樣回答的?
3、請兩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人扮演坐車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師幫助敘述。在兩名同學讀的過程中,教師對不同人物的語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感悟,琢磨,加上情境表演中教師對不同人物語氣的指導,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
教師:坐車人自認為有了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就一定能到楚國,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當生出現(xiàn)兩種答案:能和不能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
4、學生分組辯論。
(設計意圖:課前充分的預設不但使教師在面臨生成的問題時臨危不亂,而且能及時抓住這一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辯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潛移默化的得到了訓練,使問題的答案逐漸變的明朗,使學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驗證。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原來還是如此愉悅,還可以如此輕松。)
5、課件出示:(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帶的盤纏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國。)學生齊讀。
教師對辯論進行小結:古時候的人們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球上,他們認為天圓地方。坐車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與目的地相反,因此,無論他的條件多好,也只能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設計意圖:教師精彩的結語不但使學生的辯論圓滿的結束,而且又一次將學生引入對故事的理解中,此時故事所蘊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過理解故事內容,達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極輕松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
6、面對坐車人,你想說些什么?
指名回答。
四、播放歷史故事《南轅北轍》一文,升華認識與感受。
教師:早在2300年前,魏國的大臣季梁就用這個南轅北轍的故事勸說魏王打消了企圖依靠武力攻占趙國的念頭,想不想看看?
1、欣賞故事《南轅北轍》一文,了解整個故事的歷史背景。
教師:魏王是個聰明人,當他聽了南轅北轍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勸告。其實,別說在2300年前,就是現(xiàn)在,我們身邊還經(jīng)常有人犯南轅北轍的錯誤,想想你見過嗎?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見過的《南轅北轍》一文現(xiàn)象。
3、師提出當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南轅北轍》一文現(xiàn)象,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個別學生不愿努力,卻期盼著通過抄襲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設計意圖:在對古代故事意猶未盡的的欣賞中,古今聯(lián)系再次理解“南轅北轍”。學生不僅懂得了道理,還明白了今后應該怎樣做。)
《南轅北轍》一文一課教學反思
有幸執(zhí)教了南轅北轍一課,教后感受頗深,特將感想整理如下:
1、 建立大語文觀,使學習達到更高的層次。
感悟一個道理。在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后,我立即用生動的語氣向他們介紹了寓言在我國的發(fā)展史,及其表達的特點,讓他們在深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基礎上,對寓言這種歷史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他們對祖國悠久的文化史的贊嘆之情也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很好的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他們由這一個寓言故事的學習,發(fā)展到喜歡這種文學體裁,從而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大量閱讀這種文學作品。此時,我們語文教學所產(chǎn)生的功效啟是僅僅學會一篇課文所能比的?
2、“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
教師的任何教學都是為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以學定教。教學中,為了使后面的精讀更有效的展開,首先在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掃請字詞障礙。這個過程中,教師完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找不理解的字詞。找到后,又給他們自己發(fā)問和講解的機會。教師只是在大家都遇到困難時,才現(xiàn)身引導。長此以往,學生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也正是在這樣反復實踐的過程中,語文能力逐漸形成了。
3、“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大膽放飛思維的翅膀,讓語文教學如萬花筒般五彩斑斕。
有句名言說的好: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歷史背景,人生經(jīng)歷,知識水平的不同對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和體驗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們在正確把握文章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最不容忽視的就是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針對楚國人能否到達楚國的問題,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及時的抓住了這一有價值的生成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辯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潛移默化的得到了訓練,使問題的答案逐漸變的明朗,使學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驗證。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原來還是如此愉悅,還可以如此輕松。
4、自主感悟與適時引導貫穿整堂課的學習中。
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既屏棄一味把學生當成吸收知識的容器的接受式學習,又反對大撒把的所謂的自主學習。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感悟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應有機結合在一起。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需要通過讀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邊讀邊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請兩名同學上前來表演讀,此時,教師抓住關鍵句進行朗讀指導,運用移情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樣,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準確了。
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經(jīng)歷了很多,有了如此豐富的經(jīng)歷,也使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扎實,充實。
【《南轅北轍》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02-09
南轅北轍的教學設計10-29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11-19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12-13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范文11-03
《刻舟求劍》《南轅北轍》的教學設計11-28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模板11-25
《亡羊補牢》《南轅北轍》教學設計07-02
課文《南轅北轍》教學設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