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能快樂的作文教學設計
作文游戲規(guī)程:
1、教師在每張課桌上發(fā)兩顆糖果,先請同學仔細觀察糖果?纯此陌b紙是怎樣的,讀讀包裝紙上寫的文字,確認糖果的種類。再掂一掂輕重、捏一捏軟硬,聞一聞甜味。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寫作,不經(jīng)意間就能寫七、八十個字。
2、請同桌跑出教室,很快地把這塊糖果藏到教室外某一隱蔽處。另一同學則要埋頭在桌面上,不能看到藏糖情況。同桌藏糖回來,要寫簡短“說明書”,寫清楚朝什么方向走,走幾步,到哪兒拐彎,糖果藏在什么東西的上、下、左、右。寫完“說明書”,同桌則按照“說明書”內容外出找糖。一分鐘后,找糖的同學回教室,兩人各自寫作藏糖或找糖的經(jīng)過。這一寫,又能寫出百把字來。
3、“品嘗”糖果,把味覺和心情寫進文章。這一寫,又是三四十字。
課堂上,學生一邊游戲一邊寫作,或一陣風似的跑出(進)教室,或展紙靜思動筆寫作,一如波濤起伏的海面:卷涌而來時澎湃高漲;席卷而去時水平如鏡。
游戲中,“糖果”的意義改變了,它作為教具學具出現(xiàn)在教學現(xiàn)場,自然使學生感到有趣。在老師的指點下,仔細觀察了糖果的包裝、種類、輕重,大小、軟硬、味道等等情況;更激趣的是,想要吃到糖果,還須先“藏”后“找”,藏則隱蔽,找則對路,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藏糖的學生,他必須牢記藏糖的路程、方向、方位,并注意藏匿糖果處附近的標志物等,這是極其細致的觀察和記憶實踐;藏糖回來,還得用文字“說明”藏糖的路線、路況、方位,這是比較周到的想象和邏輯表達過程。
找糖的同學,受找糖的任務驅動,他必須仔細閱讀藏糖“說明書”,準確理解后還須轉化為準確的行動。這中間培養(yǎng)閱讀和觀察能力。
整個游戲過程沒有傳統(tǒng)作文的教學形態(tài)。每個學生都在游戲中仔細觀察,深刻記憶,真切體驗!坝螒蛱袆帕恕保瑢W生常常是竊笑著寫文章,語言清新、生動,不知不覺地達到了作文知識和能力的訓練目標。
[我的教學感悟]
一、作文教學中,熱情、趣味、興趣等非智力因素起著領先作用,這種熱情、趣味、興趣相伴相隨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作文知識和能力自然而然地獲得了提高。
作文是需要觀察、記憶的,經(jīng)過想象和邏輯思維后,便可操作(寫作)成為一篇文章。但是,觀察和記憶的淺或深,細或粗,真或假,是受熱情、趣味、興趣的非智力因素制約的。試想,讓孩子去聽一個政治報告,多數(shù)不會愿意;而讓孩子看兒童動畫片,多數(shù)會興致盎然并能清楚地講述出來。對于孩子,激蕩作文情感的最好方法是將每一個教學單元的內容都設計成帶有游戲性質的生活場景,這個游戲伴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便能饒有情趣地觀察、記憶、想象、邏輯,直至操作(寫作)成文章。這里舉個例子。
二、作文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就易發(fā)現(xiàn)生活、表達生活、感悟生活,符合學生的經(jīng)驗水平和成長需要,體現(xiàn)著“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這樣,寫的作文內容要有意義,立意要高尚獨特,語言要簡潔優(yōu)美,而作文教學過程又與此要求相悖,學生高不企及,產(chǎn)生了望而生厭心理;其次是教材作文命題大而無當,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寫作《記憶深處》。小學生的“記憶”留于淺表且轉瞬即逝,新“記憶”層出不窮,深處怎么會有記憶呢?再比如寫作《一件有意義的事》,
“意義”這概念表述得過于抽象,學生無法形象認識“意義”,就胡編亂造應付作文,喪失了自由表達的快樂。
作文教學內容要親近學生生活,有兩個著眼點:一是零距離,二是近距離。何謂“零距離”?是以自身作為觀察、記憶、想象、感受的對象,讓自己成為作文的主要題材;何謂“近距離”?是以周圍的、關切的、熟悉的、新鮮的生活為主要觀察對象,讓學生近距離地采擷作文題材。
我們以“貼近生活”為思考背景,拓寬寫作內容。既寫過去,又寫現(xiàn)在,還寫將來;既務虛,又務實;既寫本教材作文,也寫他學科作文。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表達生活,感悟生活。
三、以“元素化”的訓練形式,把作文的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鑲嵌在游戲式背景中,學生在接受游戲的同時也接受了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這樣的訓練卓有成效。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除了教師講授指導外,就是寫作文。學生寫作文,也常常模仿性寫作。類似一些課堂上的“讀寫結合”的訓練,借用課文(范文)中的語言形式,寫一些與課文(范文)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話。這樣的寫作教學是落不到實處的。
能不能把作文理論和技能的'教學演化在某個游戲情景里來訓練呢?我們嘗試著在作文游戲中涵蓋作文元素訓練,也設計了一系列的以游戲為背景的作文課件。
譬如,有一個《關于耳朵的三個實驗》的游戲,就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聽力和想象力:
教室完全安靜下來,老師對學生說:“我將打開教室里的電扇,請你們仔細辨聽電扇啟動、急轉、停歇時的聲音變化,并想想這些聲音像什么?”于是所有學生刻意傾聽電扇的聲音并且把這些聲音都寫了下來。寫畢,老師又說:“請你們仔細傾聽三個滑稽的噴嚏聲!庇袃蓚學生各自分別表演了“大聲噴嚏”、“低聲噴嚏”,老師也表演了“無聲噴嚏”——張大了嘴只是
“親吻”
空氣而不發(fā)出聲音的噴嚏。學生一邊歡笑著聽完滑稽噴嚏,一邊想象著這些聲音中的形象,很快也寫成了文章。
寫畢,老師請學生都埋在課桌上,不能看老師做的一系列動作,根據(jù)老師動作時相應發(fā)出的一串聲音,猜測“老師在干什么”。
這個平常的游戲訓練了兩個寫作技能“元素”——聽力和想象。學生作文時,能把平常的聲音描繪成具有故事性,文學性的“作品”。譬如,把電扇聲音變化想象成“暴風雨前后”;把三個滑稽噴嚏想象成“武松式噴嚏”、“黛玉式噴嚏”、“虛驚式噴嚏”……這說明,學生身臨游戲全身心地體驗感受了“聲音”和“形象”后,就可以落實寫作元素的訓練,提高語言水平和能力。
教師在點評作文時有意指出,這是“豐富的想象力”,借此揭開了作文理論的神秘面紗。可以想見,以后若提起“想象力”是什么,學生定會把這個理論連同游戲背景一起從記憶中挖出,對“想象力”概念的理解會很形象具體。
“元素化訓練”的形式在作文教學中獲得成功,便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路子,很多作文元素訓練的游戲便翩然出現(xiàn)。譬如:《老師進入教室的10秒鐘》——觀察人物表情的訓練;《兩分鐘是多久》——訓練人物心理的描寫;《做眼保健操》——描寫人物動作的訓練;《小小手心世界》——刻意描寫訓練;《快捷觀察》——訓練敏銳的觀察力,《一個題目,五種開頭》——訓練作文開頭的寫作……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水平。
有些教師擔心這樣的作文訓練能否提高測試作文的成績,覺得測試作文不是這么回事。其實,這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無論什么性質的作文,都必須要會攝取材料,必須要會觀察、記憶、想象、邏輯,必須會把生活演化成為文字。老師們是否能從上述的內容中感知到,這些個“必須”,都已經(jīng)了無痕跡地融合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了。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能力后,測試作文時,他們也會有一顆平常心,而且他們會像一個個魔袋似的,想從里面拿出什么東西來就可以拿出什么東西來,以至寫出滿意的文章,還你一個喜悅。
【為什么能快樂的作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太陽能教學設計09-02
太陽能教學設計09-07
我為什么而活著 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優(yōu)秀教學設計03-23
《壺蓋為什么會動》教學設計02-14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09-15
《壺蓋為什么會動》的教學設計06-29
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設計06-15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