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評價與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評價與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評價與反思1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新課程中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之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新課程中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之教學反思一般來說,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中,由于評價要涉及一些復雜的量化技術和手段,因此,評價往往成了評價專家的專利。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推進,隨著從量化評價向質性評價的轉向,隨著懲罰性教師評價向發(fā)展性教師評價轉變,一些處在實踐第一線的實驗區(qū)、實驗學校以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基礎,逐漸摸索、創(chuàng)造出一些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下面選出當前在學校中較普遍與實用的課堂教學評價質性方法:教學反思、課堂觀察、評價訪談、教師成長記錄袋評價等逐一加以介紹。
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評價中的一種質性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很重視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主體的作用,要養(yǎng)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研究融為一體。同時,這種評價方法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是反思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相吻合。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專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專業(yè)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它隱含著三個基本信念:教師是專業(yè)人員、教師是發(fā)展中的個體、教師是研究者。按教學的過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第一,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個自覺的實踐,并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第二,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教學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jiān)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第三,在教學后的反思,教師批判地在教師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評價能力。教師反思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體現雙重角色:既是評價對象又是評價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教學反思一般具備以下三個特征。第一,它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教師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理性思考,探索實踐之路。第二,它以追求教學實踐的實效性為目標,一方面,通過反思,進一步改進教學,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另一方面,通過反思發(fā)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fā)自己的責任心,在改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實踐水平。第三,教學反思是教師全面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只有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才會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獲得體驗,使自己變得更為成熟起來,直至成為學者型教師。
二、教學反思的方式
教學反思是大多數教師都能夠做到的一種自我評價方法,是一條有效的實專業(yè)化的途徑。教師進行教學自我反思的方式如下:
記教學日志:教學日志是教師所記錄的某種形式的日記。記教學日志既是積累教學基本資料和信息的一個途徑,又可以是進行資料和信息分析的第一步。教學日志既有在課堂教學時當場記下的片言只字,也有課后對事件和感受的較全面的記載。實踐中可以按照每天記、每周記或每月記這樣幾種時間頻率來掌握。間隔因人而異,但記教學日志的習慣一定要延續(xù)足夠長的一段時間,這樣才能使教師對自己教學規(guī)律的掌握與實踐以及一些獨特的習慣做法顯現出來。
利用案例:在很多專業(yè)領域里,案例研究都是一種重要的研究形式。本文所說的案例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發(fā)生的較典型的事例,它含有很多類似情況的主要成分。當教師注意研究它時,所產生的認識會遠遠超過對這件事情本身的了解。案例通常是課堂教學中發(fā)生的,讓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這些案例沒有現成的答案,它是供教師自己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的原始材料,這里的案例研究,就是教師以自己的眼光對案例所做的觀察、反思與研究。由于案例可以將教師平時無意中采取的做法和處理意外事件的行為顯現出來,幫助教師客觀清楚地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說是教師教學反思的方式之一,是實現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行動研究:行動研究實質上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反思性活動,教師通過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理性思考,調整自己的認識,改進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趨合理。較典型的行動研究通常有這樣幾個步驟:發(fā)現問題;作初步思考,獲得基本數據;確定行動研究的方法策略;實施研究步驟并清楚記錄每項結果;寫出階段性結果;制定下一個循環(huán)研究的計劃。
同事間觀摩:同行教師之間為了業(yè)務提高經;ハ嗦犝n,它不以評價為目的,因此被觀摩的教師不會感到緊張,互相聽課對聽課教師和被聽課教師都有好,在聽同行教師講課時,聽課者常常會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情況,實際上互相觀摩是教師之間共同提高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教師教學反思的分層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的學校為主體,發(fā)展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yǎng)教師教科研能力增強其教學實踐能力,也是促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概括起來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即新手階段、形成和發(fā)展階段、成熟階段、最后達到專業(yè)型教師的階段,我們認為對教師教學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應和教師的'成長階段相聯(lián)系。在校本培訓中,根據教師成長階段的不同特點,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培訓,有助于教師更快提高。
新任教師的“微格教學反思法”培訓。新任教師一般指那些有一年到三年教齡的教師,他們對學校和課堂的認識較為理想化,工作非常認真,但卻缺乏對不同教學情境的分析和善后處理能力。隨著教學實踐的積累,他們逐漸意識到實際的教學與想象中的課堂大相徑庭,因而產生失落感并對教學缺乏信心。在校本培訓中,應針對新任教師的上述特點,采用“微格教學法”,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能力,改善其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拔⒏窠虒W(Microteaching)”又稱“微型教學”,是一種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方法。教師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學習和訓練,集中解決某個特定的教學問題,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促進課堂教學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改善提高。使用“微格教學法”培訓新任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可遵循如下步驟:
理論學習:學習了解本方法的內涵、意義、目的和步驟。
觀看示范課錄像:校本培訓中,新任教師集中起來進行觀察學習并嘗試著分析教學中運用了哪些教學技能、策略和方法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
備課:組織新任教師在熟悉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編寫教案,教案要詳細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所應用的教學策略、方法(教師行為)和預想的反應(學生的反應和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和錄像:新任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學校組織教研員和其他教師聽課指導,學校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全程錄像。
反思評價:主講教師在課后對自己的教學作自我分析和評價,教師和聽課人員一起觀看錄像后,主講教師重新進行自我剖析,分析教學得失,聽課者評課并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教師自己統(tǒng)計量表,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修改教案,再實踐再提高,教師以簡要的文字寫教學反思,評價自己的優(yōu)劣得失并寫出改進計劃,最后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
形成和發(fā)展階段教師的“案例反思法”培訓。有三四年教齡并處于形成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中,他們能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制定教學計劃,能針對學生學習情況選擇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對這一階段教師的校本培訓的重點應該放在對教師課堂教學策略的反思和指導方面,宜采用“案例反思法”培訓(突出成功案例的價值),使教師獲得進一步提高。
“案例反思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即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反思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被作為剖析的對象,以書面的形式被展開,教師共同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和尋求對策等工作。可遵循如下步驟:
閱讀分析案例:要求教師盡快進人學習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的有關事實,與案例中教師的角色進行置換,對案例中教師行為的科學與否進行分析,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
分組討論:教師在自己閱讀、研究、分析案例的基礎上,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要求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要簡單地說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見,供大家討論、批評,切磋補充。
反思總評:案例反思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反思、總評。校本培訓中要求每個教師寫一個案例學習報告,對自己在案例的閱讀、分析、討論中的收獲、問題等進行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案例的認識,自我提高。
成熟型教師的“臨床診察反思法”培訓。成熟型教師是指有十多年教齡的教師群體的一部分,該群體教師已形成適合自身個性特征的教學風格,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有自我認同感。但此階段的教師也進人了教師成長過程的“高原期”,他們的教學實踐更多地依賴于個人習慣和經驗,對教學實踐中蘊涵的教學理論缺乏自覺的意向。針對這種情況,校本培訓可用“臨床診察反思法”進行培訓,使該類型的教師認識到各種教學問題背后所隱藏的教學理念,提高他們的專業(yè)認識,促使其專業(yè)成長。
所謂 “臨床診察反思法”就是教師和教育專家一起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嚴謹而理性的觀察和分析討論并提出改進策略的一種課堂教學診斷方法。在校本培訓中,學?裳埥逃龑<遗c學校合作,使專家對本校教師具有專業(yè)引領的作用,通過以下步驟來提高。
診察前討論:教育專家深人課堂,在初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教師介紹有關的教學理論,引導教師具有發(fā)現問題的意識,然后教師與協(xié)作教師一起共同討論教學計劃,制定診察重點和記錄診察結果的方法。
課堂教學診察:教育專家到教室聽課并作有關記錄,同執(zhí)教教師共同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一起討論和制定改進策略。
行動研究小組成員進行分析:行動研究小組成員共同分析課堂發(fā)生的一切,分析存在的優(yōu)缺點,提出克服缺點的行動策略,決定要解決的問題。
會診與討論:教育專家、協(xié)作教師分別向執(zhí)教師提出反饋意見,共同討論制定改進措施。反思:小組成員分別對自己教學實踐行為和整個診察過程進行反思,對照原先確定的目標檢查改進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總結此次行動研究的得失,增強對教學實踐的自我反思能力并由此進人下一輪臨床診察。
教學評價與反思2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一般通過兩條途徑:一是組內的個人評議;二是整個小組的整體評議。
這樣做一方面能體現個人在小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團對的功能。組內由組長組織評議,半數以上的人認可就可以作為某同學的得分(或相應的等級);組間由教師提議,大多數同學認可。
組內的評議以一節(jié)課為單位,每一節(jié)結束時,每位同學都應該得到一個相應的評價;組間的評議是一種獎勵制,既并不是每個組在每堂課中都能得到一個分數,而是在全班的全部小組中表現突出的一個或幾個小組視情況給予一定的.獎勵分,凡受到獎勵的小組,其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教學評價與反思3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并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yōu)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匯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并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為好課。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小學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tǒng)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fā)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yōu)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fā)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yōu)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fā)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fā)現矛盾,引發(fā)認知沖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tài),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于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yè)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tǒng)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fā),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于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系,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fā);應盡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著眼全面發(fā)展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保ㄒ匀~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fā)展智能,還帶著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并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fā)展,還包含群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誠然,這一系列目標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但卻必須通過每節(jié)課來實現,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每一節(jié)數學課上,每個學生都是把整個生命投入課堂的,我們所進行的都應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著眼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在數學課上營造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無論是課堂的引入、新知的展開、結論的獲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發(fā)展、個性的展現……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應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問題情景與任務目標,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助互動;應充分挖掘數學的形式美與內在美,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經常伴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新世紀的課堂教學,已經進入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要目標的新階段。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反思,我們認為,一堂好課不同于一臺好戲。演戲是按照固定的劇本,依據既定的程序,演繹著不變的情節(jié)。而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這些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豐富情感。因此,我們所上的每一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一堂好課,不應追求講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天衣無縫、細枝末節(jié)上的精雕細刻,而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用結合,著眼全面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評價與反思4
評價要由知識傳授為本向能力培養(yǎng)為本轉變。傳統(tǒng)課堂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評價也以知識記憶、強化訓練作為重點,很少讓學生討論和質疑。這種課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個性、綜合素質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批判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也無從談起,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被消磨殆盡。
評價必須與時俱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立新型評價制度。互聯(lián)網技術、多媒體數字教育技術、“云端教育”、太空授課、電子書包等新興技術正在改寫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學習觀念也都在不斷更新。傳統(tǒng)的教材概念、課堂概念已經新增了許多內涵與外延,如果教育者還不能轉變觀念,只能落后于教育的.腳步。學生通過網校、網絡課堂、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新型學習渠道所得到的知識容量、思維能力訓練、技能提高以及學習的超前性是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下所無法想象的,更是傳統(tǒng)灌輸式課堂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改變,課堂評價方式也必須跟隨時代,加快步伐。要把課本基本知識的教學評價放在初級和基本的指標體系中,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還有更重要的學習興趣習慣、意志品質、人格修養(yǎng)等高級指標放在教學評價的主要位置。
教學評價與反思5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yè)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毕绕饋淼耐瑢W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后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袄首x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yōu)”的要求。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fā)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后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繼續(xù)探索的欲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后再美讀,讀后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fā)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yè)也應發(fā)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準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于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于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fā)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yōu)美片段、警句、讀后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于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fā)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yōu)等生在肯定成績后讓學生敢于挑戰(zhàn)“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此普n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fā)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么?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huán)節(jié)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準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權威”挑戰(zhàn),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教學評價與反思6
摘要: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筆者就教學評價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從教、學、評三方面加以改進,不斷完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了解教學實際情況,不斷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教學,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教學評價;教育目標;信息反饋
1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意義
1.1推動教師的發(fā)展和進步
教學評價結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學、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得出的結論就一定是客觀、科學且全面的。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能夠為教師發(fā)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對教學情況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不斷加強教學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教師團隊的科學化管理就是學校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標志,教師教學評價就是有效的教師團隊管理辦法。教師管理科學化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管理,重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結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科學化的教育決策,及時獲取教學工作信息反饋,全面掌握每個教師教學情況,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學決策依據;促進教學工作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及整體辦學水平。教師教學評價需要明確教師教學質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確認識教學評價意義,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和高校聲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問題
2.1評價主體問題
教師教學主體評價主要包括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被評對象,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管理人員評價是以一種非正式的角度對教師工作情況進行觀察,并聽取學生意見,并同教師討論學生成績和教學問題。管理人員的正確評價有利于提升教學決策的正確性,但其缺點在于管理人員評價受管理人員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學評價的偏差。管理與考評一體化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因此,管理人員評價只適合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不適宜作為獎懲依據。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人,他們對教師教學情況有著切身的體驗,學生評價教學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是這也讓很多教師在教學當中產生過多的顧忌,學生有時也會怕得罪教師而不能取得好成績,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學評價的公正性。
2.2評價客體問題
評價客體指的是教學評價體系和內容,教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不是簡單的教學者,它是課程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教學評價內容必然包括對教學情況、教學研究及教學實驗等。但受個人認知上的差異影響,評價客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2.1量化難度大
一直以來,我國教師教學評價一直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之間徘徊,教師工作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專業(yè)性、長期性、綜合性等特點,同時教育對象又存在著特殊性、多邊性和可塑性等特點。因此,教師教學評價不能夠單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評價,而應該結合兩種方法的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其作用,避免因過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評價,給教師教學工作添加煩惱和不必要問題,影響教師水平的發(fā)揮。
2.2.2評價指標體系龐雜煩瑣
評價指標體系是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基礎和根本依據,但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忽略了科學性和適用性,過分強調各項指標的代表性,這是不現實的,任何指標都不可能將教學內容和目標完全涵蓋其中,指標體系反應僅能夠代表評價對象的典型行為,而并不是全部行為。指標體系龐雜,主次不分,進而影響典型行為指標的突出。通過評價學常識,可以了解到評價指標系統(tǒng)由一組相互間關系密切的指標結合構成的,每條指標都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因果關系或是重疊關系。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有的學校會忽略不同學科特點,采用統(tǒng)一評價指標一概而論,缺乏可比性,沒有從專業(yè)課程和教學實際出發(fā),評價指標中很難搜集到有用的學科教學信息。評價者以某些標準為依據進行評價對象某方面屬性價值判斷,得出的評價結果就是評價對象屬性價值高低。只要這種評價結論與實際相符,我們就說這種評價結論是可靠地、客觀的,能夠充分反映實際情況的結論能夠讓人心悅誠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導和比較、鑒別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觀經驗或是經驗得出結論就難免會產生錯誤。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就應當充分考慮教學實際,根據教學效果差異,得出結論,提高評價結論的科學性。
3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改進措施
3.1實現獎懲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二者的有機結合
這兩種評價方式各有優(yōu)劣,我們應當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獎懲性評價側重于對教師教學的監(jiān)督和甄別,是利用某種外在、統(tǒng)一標準對教師工作績效進行衡量的一種方式。獎懲性評價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師的升級、增薪、聘任、降級等學校管理決策當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說服力。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則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的發(fā)揮,它要求以每個教師個性多樣化和教育價值觀為依據,重視對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提升教師工作績效的合理性,從教師的長期和全面發(fā)展入手,積極判斷每名教師的強項和弱項,發(fā)揮各家所長,充分挖掘教師潛力,取長補短,促進教師的長期和穩(wěn)定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獎懲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各有所長,想要增強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應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高教師教學的自律性和他律,實現自我評價和他評相結合,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師教學評價問題,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明確教師教學工作發(fā)展方向和內容。
3.2強調教師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明確教師教學發(fā)展方向和內容,幫助教師取得教學中的突破性進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客觀、公正的去認識教師在教學評價中的地位,而不是將其排除在教學評價之外。教師才是最了解教學工作優(yōu)勢和問題、了解工作對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應做好教師溝通工作,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師實際情況,合理分析教師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學問題,不斷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進意見,實現教師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師工作的自律性。
3.3以學評教
以學評教雖然略有偏頗,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受益人,有著較高的發(fā)言權,要增強學生對教學管理的主體意識,樹立教學管理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評教作用,提升以學評教的有效性。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的一種客觀評價方式,它對教學工作發(fā)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不斷增強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積極發(fā)揮教師教學評價作用,推動教師工作發(fā)展,更好的滿足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發(fā)展要求。
4結語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也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有效保障。應從科學、發(fā)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問題,不斷改進、改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萍.高校效能監(jiān)察工作相關問題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xx,(08):95.
。2]劉華金.基于MATLAB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的設計與仿真[D].浙江工業(yè)大學,20xx.
。3]梁偉東.中美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評價制度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xx,(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中的沖突與消除策略[J].教書育人,20xx,(01):86.
教學評價與反思7
一、試題評價
本次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試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拼音、詞語、句子等,同時也有一些拔高題,如閱讀理解和作文,旨在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從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集中在80-90分之間,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都在正常范圍內。這說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基本掌握了語文基礎知識,但在閱讀理解和作文方面還有待提高。
二、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考試,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拼音、詞語、句子的積累和運用,特別是在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加強閱讀理解的.教學。閱讀理解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有所不同,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提高。
三、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練習,特別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增加閱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梢酝ㄟ^多讀書、多做題等方式來加強訓練。
3.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通過多寫、多改、多交流等方式來加強訓練。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提高。同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評價與反思8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我們也看了不少反思教學的體會,但是基本上都是在理論層面上進行指導,通過對此書《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細細品位,感到此書的實用價值很大,在我們的實踐教育教學中,我們更需要貼近我們工作的書來為我們引路,這樣我們能更有效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教育教學達到事辦公倍的效果。
我們經常會抱怨:班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不高,沒有積極地反應,常顯得很被動,我們也曾從教材的選擇、教具的準備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花心思,然收效不大,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認識到:首先要調整對“學習”的認識。幼兒的學習基本不同于小學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廣義的,生活即學習,游戲即學習,活動即學習,“上課”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實施幼兒式的教學,而不是小學化。
從廣義的學習觀來看,兒童是天生的好學者。你看,幼兒在生活中、游戲中,不是“閑不住”嗎?好動、好奇、好問,這不是主動地學習嗎?這是孩子認識世界,求得發(fā)展的需要。老師心中的“不好學”,可能指的是上課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為甚麼呢?上課這種方式本來就不太適合幼兒,若做法不符合幼兒的特點,幼兒就會厭煩。
這個問題涉及的因素較多,我主要從“內容”和“方式”兩個方面闡述。
學習的內容應是幼兒感興趣的,例如,自然常識的內容很多,要選擇孩子喜歡的、想知道的進行,不是按教材本本走,更不是主觀臆斷地“賜予”幼兒。
學習的內容與要求要有一定的難度,太容易了,沒有吸引力,太難了,也沒有吸引力,跳一跳夠得到,是最有吸引力的。所以,教師要掌握孩子的'程度,對孩子提出的學習要求,是孩子需要努力的,又是努一努力就能達到的。
學習的方式一定要符合幼兒特點,例如學習數學,孤立地講解則效果不好,即使配上教具也不行,但是,讓孩子動手擺弄,在有趣的操作中學習數學,孩子就會有積極性。
若讓幼兒的操作能自選、自便,孩子不是就主動起來了嗎?再如學習自然常識,不能只是看圖聽講,若動用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又動手,又動腦,怎麼會沒有積極性呢?總是老師牽著孩子走,孩子必然是被動的,現在倡導教育追隨幼兒,要根據班上孩子的需要施教,要讓孩子主動參與,才能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學評價與反思9
怎樣才能通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行為呢?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該如何展開有效的自我反思。為了尋找答案,我認真閱讀了董教授推薦的《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一書。該書由劉占蘭、廖貽主編,本書按照教育教學之前、之中、之后的時間順序與案例研究線索,引導我們從思考主題和目標的確立開始,逐步學習提供適宜的的環(huán)境與資源,體會真正的主動學習的“課堂”,感悟如何根據幼兒不同領域學習的特點、發(fā)展進程進行有效的支持與促進,再嘗試著反思與改進教學。
全書共六個單元,前五個單元中作者都以“導讀——案例描述——個人反思——同伴研討——專家點評”的順序來編撰了二十八個案例,從每個活動的生成背景到組織過程,再到成果呈現都非常的詳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個活動后分三個層面的反思與評價。首先是執(zhí)教者作為當事者對自身教學組織的梳理與反思,然后是同伴作為旁觀者對活動的評價與建議,最后是專家理論性的總結與指導。如果說執(zhí)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實踐層面的話,專家的總結則更具有理論的高度。這樣分層次的評價,既清晰又全面,引導我們能夠從多個層面去認識和思考教學的價值,為我們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借鑒和學習的機會,懂得了反思與評價的要點。既開拓了我的視野,對我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也有很大的啟發(fā)。在最后第六單元,作者還特別加入了“教學案例研究”,借助對若干個案例的評析,闡釋了案例研究的視角與方法,讓我們對如何撰寫案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真的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反復閱讀此書后,我對書中的第五單元“反思、改進教與學的行為”深有感觸。通過對第五單元第一小節(jié)“以分組教學的形式關注全班不同學習需求的幼兒”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活動目標、教學內容、活動過程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需要而設置,按照幼兒的探究問題與已有經驗分組,并提出該組的活動目標與應獲得的新經驗,真正促進不同需求和不同探究水平的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與發(fā)現,讓幼兒在自信、主動地完成階段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產生進一步探究的動機。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光和影》。
“光和影”是幼兒園常見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會利用孩子玩影子游戲的興趣,全班一個主題,幼兒一起探究。老師確立教學目標后,全班孩子一起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課后,我們也進行反思,然而反思的結果呢,并沒有改變按計劃教學的模式,只是在調整目標,目標難了,無法達成;目標簡單了,沒有挑戰(zhàn)性?倳霈F有部分孩子在活動中是活躍的,但有部分孩子卻是盲從的,還會有一些孩子在這個活動中完全是被動的,看了這個案例之后,我學到了很多,也使我茅塞頓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作者嘗試分組教學的形式關注全班不同學習需求的幼兒。
一、改進“一刀切、齊步走”的做法,嘗試“分組教學”。
徐春燕老師首先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把全班孩子根據水平和興趣分為兩組進行探究;顒又校⒆觽冊诎凳依、在陽光下,用自己的身體、用各種工具,進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和發(fā)現。動態(tài)的小組不斷的分而又和,始終興奮著的老師不斷的判斷、反思且尋不同幼兒的需求并給予適宜的支持。
二、判斷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水平,為不同的幼兒提供更適宜的指導。
第一組幼兒經歷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繼續(xù)制造影子,并給影子搬家——讓影子與物體分開——我們的影子可以與身體分開嗎——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個探究活動。
第二組經歷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讓影子變大變小——制造彩色的影子——我們的影子可以與身體分開嗎——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個探究活動。 雖然兩組幼兒探究活動的數量相同,但內容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徐老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所獲得的經驗及已經達到的經驗水平提供了有針對性的適宜教育與指導,使每組都能夠進行適合自己的教學。
本書的第六單元對“什么是教學案例”“什么樣的主題適合做案例研究”“教學案例研究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如何撰寫教學案例研究案例”“教學案例的基本寫作形式有哪些”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說明,希望可以為教師們進行教學案例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教學案例就是對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真實的、包含有疑難問題以及矛盾沖突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情境的描述,它以豐富的敘述方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幼兒的典型行為、思想在內的故事。
二、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ㄒ唬﹪@一個突出的主題。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必須圍繞一個中心論題,要突出一個主題,而不能追求面面俱到。
。ǘ┚哂械湫偷慕逃龑W意義
教學案主題的教育學意義可能體現在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習特點的揭示方面,也可能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原則的探討方面,但更多的是體現再關鍵經驗的確立以及教育教學行為的選擇等具體操作策略方面。
。ㄈ┮醒由、發(fā)展的空間
教學案例的主題應該是開放性和發(fā)展性的,一個好的教
學案例研究的主題必然是一個具有多種可能性的主題,不管是問題呈現的方式,還是問題解決的途徑都可以引發(fā)案例開發(fā)者和他人繼續(xù)深入地思考與探討。
(四)能促進教師和兒童的發(fā)展
教學評價與反思10
心靈的花朵,需要陽光雨露。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最好的營養(yǎng)。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人格健康發(fā)展。教師的教學行為要符合心理衛(wèi)生的要求,避免在課堂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制造學生的心理障礙,甚至引發(fā)學生的心理疾病。今天在上三乙班英語時,一名平時最好動的學生李超志一反常態(tài)安靜地坐在教室等候老師的到來。我朝他笑了笑,點了點頭;在單詞教學中,他比平時積極了許多,不僅大聲跟讀,而且還舉手發(fā)言,我忍不住地說道:“今天這節(jié)課表揚名單上我要最先寫的是‘李超志’,大家有沒有發(fā)現他的進步?”值日生站起來說:“他今天能夠做好課前準備,等老師來上課。”同桌說“今天他舉手發(fā)言了。”“沒錯,李超志今天很有進步,老師和同學們都看到了,加油呦!”孩子純真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一句贊賞的話語,一句中肯的評價,激勵著孩子不斷進步。相同,教師有時不經意的言行往往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比如:這樣簡單的問題還要問?我都講了幾遍了,你還要問?類似這樣的話語,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挫折感,形成消極不良的因素,喪失自信,造成自卑。教師的師愛是調控課堂心理氛圍的長久動力源泉。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表揚,要知道那是推動學生大膽發(fā)言,樹立信心的催化劑。因此教師要把微笑帶入課堂,關注每一個學生,無條件地理解和接納它們,給予每一位學生足夠的激勵和支持,要知道,教師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性的話,一個親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愉快感、責任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同時,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是值得表揚的,只要教師細心地去發(fā)現,哪怕站起來回答錯了問題,至少他的勇氣應予以充分肯定吧?只要有勇氣和信心,以后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他們都能克服,最后也會成為一個成功者。因此教師要把激勵、喚醒和鼓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形成支持性的課堂學習氛圍,各遇到困難、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的學生必要的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同時又是一項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工作,我們教師只有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面對學生,以長輩的身份,潤物無聲地關懷學生,才能消除學生顧慮情緒,減輕他們的憂慮心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
教學評價與反思11
《動物樂園》是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僅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數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號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以“動物樂園”為情境的主題圖引入,喚起學生的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在主題圖中選比較的對象進行比較,既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既運用了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又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在教學中要注意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觸到了,在腦海中已有一個初步的表象,只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概念,更沒有符號意識。因此這節(jié)課中利用各種形式,把數學教學和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很快掌握比較方法以及建立數學符號意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就必須先樹立符號意識,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在一年級“認數”單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強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在認識了1—5以后,教學幾和第幾的認識,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體會一個數可以用來表示物體的個數,也可以用來表示物體排列的順序。教材還十分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數的大小概念,把握數的大小關系。在教學“=”“”“”
的認識時,例題提供了童話場景“動物樂園”,從不同動物只數的比較中,抽象出數的大小關系。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與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數形結合。通過一一對應的排列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只數,以此建立“同樣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抽象出“4=4”,認識并理解“=”的含義,使學生知道,當兩個物體個數“同樣多”時,可以用“=”來表示。接著引導學生比較運動會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數,通過一一對應的排列,使學生明確松鼠只數比小熊多,小熊只數比松鼠少,從而建立“多”“少”的概念,并以此為基礎還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認識理解“”“”的含義,學會用“”“”表示兩數之間的關系。
由此可見,符號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堅實的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應促進學生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學習符號化的多種途徑,允許個性化地表示符號;逐步體會用數、形將實際問題“符號化”的優(yōu)越性,感受符號在理解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教學評價與反思12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促使我們的教學同樣也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健康,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物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課程標準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確定十個一級主題,其中包含了“健康地生活”這個一級主題。
“關注自己的健康”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健康的生活》中的第一節(jié),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全面認識健康的含義、關注自己的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而在現實生活中,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對健康含義、生活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習,可以矯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自己健康的認識偏差,使得學生對自己健康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終身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為您提供優(yōu)質資源!
教學評價與反思13
對美術教師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使用案例書寫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教師通過教學案例的撰寫,可以促進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在撰寫教學案例中,思考教學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的設計“為什么”,今后的教學“如何做”等問題,有助于教學得到不斷的改進。
關于教學案例的寫作提出以下建議作參考:
1、教學案例必須基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的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學案例必須蘊含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fā)生了某種意外的教學沖突。由于這種案例是對具體的或某種意外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它的敘述必須相應地顯示出一定的情節(jié)性和可讀性。它既不同于教學之前“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學之后“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3、案例可以反映教師心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后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面試自我介紹 ) 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后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4、案例寫作一般包括標題、問題的.提出、材料的分析、選擇的方法、提出的建議、個人的評價等等。教學案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教師本人反思課堂教學的“教學事件”,也可以是觀察他人教學過程的“教學事件”,在敘述“教學事件”時除了“白描”以外,還可以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
教學評價與反思14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16課。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為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這篇課文生動搞笑,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近,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樂學,從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動腦子,掌握了風的好處和壞處。回想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令人滿意之處。下方是我對這一課教學的點滴反思。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謎語引入本課: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白云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爭先恐后地說出謎底。隨后我導入新課:這天我們學習關于“風”的一篇課文,看看文中講了風娃娃怎樣呢?帶著問題,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認真地閱讀課文。
2、請學生通讀課文,提出在閱讀時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學生提出了好多,如“斷斷續(xù)續(xù)、纖夫、船帆、無影無蹤、責怪、號子”。有些詞語其他同學明白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如:“斷斷續(xù)續(xù)、船帆、責怪、無影無蹤”,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如:“號子、纖夫”。經教師一講解,學生記憶就十分深刻了。
3、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我鉆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是成為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我喜歡的符號畫出來。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之后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出來。
4、挖掘文本的空白處,進行想象說話。如大風車被風娃娃一吹后速度加快,風車會對風娃娃怎樣說?田里的秧苗喝足了水也會對風娃娃說什么?纖夫得到風娃娃的幫忙又是怎樣說的呢?使得學生體驗到幫忙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再讓學生說說人們會責怪些什么?還讓學生想象風娃娃還會做哪些事。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都踴躍發(fā)言。如:風娃娃會給人們吹風帶來涼爽;春風吹得百花齊放;風能夠吹干衣服;風娃娃有時會把房子吹倒;風娃娃會吹起地上的沙子使人的眼睛很疼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最后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么呢?”在教學的最后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我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我的閱讀感受。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么感受這么交流,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教學評價與反思15
摘要:英國組織行為學教授羅伯特戈費和加雷斯瓊斯建立的組織領導力模型(即戈費領導力模型)中的“情景感應器”理論、“強勢同理心”理論、“個性激勵”理論等理論模式,為變革高校音樂教學能力培養(yǎng)方式提供了有益的途徑和方法。借鑒吸收戈費領導力模型理論,通過營造師生和諧文化,給予學生有距離的關愛,感應學生學習生活的訴求,激勵音樂藝術個性的發(fā)展等途徑構建基于教師領導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對發(fā)展高校音樂教師藝術特質,提高音樂教學能力,營造積極和諧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具有有益的價值。
關鍵詞:教學能力;戈費領導力模型;組織行為;高校音樂教學;教學能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xx-2020)指出: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提升教師素質,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新時期音樂教育發(fā)展對高校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積極有效的進行提升音樂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音樂人才,是高等音樂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領導力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能力,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成為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著名英國組織行為學教授羅伯特戈費(RobertGoffee)和加雷斯瓊斯(GarethJones)建立的組織領導力模型(即戈費領導力模型),提出了組織領導行為中如何通過選擇性暴露自己弱點、“情景感應器”理論、“強勢同理心”理論、“個性激勵”理論、展示個性特質等理論模式①。戈費領導力模型為構建高校音樂教師領導力,特別是在教學中體現教師親和力,樹立教師權威性,構建和諧教學生態(tài),引導學生的忠誠度等模式給予有益的指導和啟迪。運用戈費領導力模型理論提升教學領導力,對提升高校音樂教師的綜合教學素養(yǎng),變革教學能力培養(yǎng)方式,提高自我學習和反思能力,發(fā)展教師藝術特質,提高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營造積極和諧教育教學校園文化提供重要途徑和方法,具有有益的應用價值。
一、國內外教師教學領導力研究進展綜述
教師領導力(TeacherLeadership)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受到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成為國內外教育理論研究的熱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當代教育管理學家薩喬萬尼(Sergiovanni)提出教師領導力建立在道德權威和專業(yè)權威基礎之上②?ㄔ穪啠↘atzenmeyer)認為教師在課堂內外對學生來說都是領導者,教師團隊要對學生具備全面影響力,促進學校教育的實踐③。美國學者席爾瓦(Silva)和艾熙(Ash)研究了教師領導力的界定,認為教師的參與合作精神,被視為重塑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教師要構建合作和終身學習的組織文化,在課堂內外行使領導者的權力④⑤。格蘭特(Grant)亦重視教師群體合作來開展新教學新模式,認為教師領導力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和教育研究活動中⑥。利伯曼(Lieberman)提出教師領導要實現自我行為向團隊行為、課堂向課外、同事之間協(xié)作信任三種轉變⑦。利思伍德(Leithwood)等認為教師領導者要具備較高技巧性,善于鼓勵他人,在師生、同事、家長以及與學校的關系上獲得肯定,自身得到領導力的認可⑧。綜觀國外的研究觀點,多集中在對教師領導力的某方面特征進行論述,提出構建教師領導力可以解決學生專業(yè)學習和社會化學習的全面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性產生全方位的觀照;教師自身要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溝通性、技巧性、文化性等綜合技能,從而確立自身的領導力。國內學者把管理科學的理論應用于教師領導力的理論研究。龍君偉、陳盼提出借鑒領導管理學中平行式領導理論、分布式領導理論、變革型領導理論等與教師領導力理論融合發(fā)展,所有的教師都有能力、權力和責任成為領導者⑨。聶玉景認為教師領導力的知識架構,不僅限于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還包括社會交際溝通能力,甚至是政治識別能力、決策力和社會批判力等,教師領導力的發(fā)展實踐和發(fā)展空間逐步擴大。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實踐理念,以適應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需求⑩。陳娜重視教師領導力實證研究,認為國內外的研究缺乏可操作的行為指導,缺乏真實數據對理論研究的支撐。對于教師領導力的測量沒有統(tǒng)一的方法和標準,發(fā)展一套科學有效的測量系統(tǒng)顯得尤為重要。陳盼、龍君偉對國內外理論研究進行了述評,提出構建教師領導力模型。構建能解決教師領導力實踐問題的模式模型,為教師領導力的提升提出確實可行的方案。同樣,任慧超提出教師領導力實際上是一種領導力模型,構建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模型,教學人員必須深化對組織的認識,協(xié)作一致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目前,國內外有關教師領導力的研究具備了針對性、系統(tǒng)化的特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存在概念混亂、研究模型不豐富、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問題。應用數據支撐和應用模型等實證性研究是教師領導力模型研究和應用的發(fā)展方向。我們要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教學實際進行本土化的研究,建立適合中國特色的教師領導力結構模型。
二、戈費領導力模型的引入與高校音樂教師領導力構建
(一)選擇性暴露自己的部分弱點,體現教師親和力
戈費和瓊斯認為領導者可以通過暴露弱點,展現出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領導者暴露自己的弱點是真實自我的展示,體現親和力。但是這種暴露弱點必須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承認自己容易感性,承認自己偶爾鬧鐘叫不醒,承認自己有時過于追求完美,甚至可以暴露自己有點神經質。選擇自我暴露弱點的好處在于領導者可以在團隊建立信任,凝聚追隨者。如果領導者給團隊成員的概念是一個無懈可擊、毫無缺憾的完人、圣人,那就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的追隨,不需要團隊成員發(fā)揮積極的主觀能動性。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看到自己作為師者并非完人,在成長的道路上自己也會存在某種偏執(zhí)和缺陷。比如音樂教師對某位著名的音樂大師,可能出于對個人魅力的認同,從而特別喜歡他的作品或者表現方式,在音樂表達的時候不自覺的帶上了他的風格,形成了自己表演慣式的缺陷;展現某些弱點,不僅能創(chuàng)建信任與合作的氛圍,還能在教師領導者和學生之間建立起穩(wěn)固和諧的團隊關系。比如,可以輕松的告訴自己具有某個星座的性格軟肋,即使心里知道做不到,可嘴上卻不忍心拒絕,害怕傷到對方的自尊心,這種性格的缺陷善意的告訴學生:我和你一樣,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一般來講,音樂教師作為藝術工作者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在性格上都是比較有個性的,讓學生知道藝術個性的優(yōu)勢所在,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自身個性的兩面性,誠懇的'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位具有個性、平易近人、充滿人情味的老師。但是,作為一位師者必須有選擇性的、謹慎的展露弱點,讓學生知道不足之處正是學生未來要克服的,忌諱暴露會被學生視為致命弱點,有損教師職業(yè)形象的缺點。
(二)及時指導學生選擇學習方式,樹立教師權威性
教師領導者要具有溝通技巧、能力和經驗,通過自身的學習熱情,對學術的追求和教學成果樹立權威。戈費形象的提出“情境感應器”的能力。領導者要像感應器一樣收集并解讀大數據,能敏銳捕捉情景變化的信號。要具有感知情景和人文變化的能力,能夠見微知著,發(fā)現一般人常會忽略的言外之意、話外之音,高屋建瓴的把握趨勢,發(fā)現表象背后玄機,及時給團隊方向性的指向,明確告訴團隊如何做,鼓勵、帶領團隊達到目標,進而確立權威地位。高校音樂教師要在日常授課中悉心的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敏銳的把握每個學生不同的藝術敏感點,立即指出來,讓學生發(fā)現自身在音樂藝術領域的潛力和亮點,挖掘音樂藝術潛能,拓寬音樂發(fā)展領域,找到一種發(fā)現新的自我的感覺。例如,一位聲樂專業(yè)學生學習非?炭啵恢弊鳛榕咭粼谟柧,但是聲音狀態(tài)一直無法突破。本人擔任她的聲樂指導教師以后發(fā)現該生的中低音區(qū)很結實,小字組的g、a、b豐滿圓潤,敏感的懷疑該生有可能是一位女中音,于是大膽進行開發(fā)中低音區(qū)的訓練,短短三個課時該生聲音有了質的跨越,解決了瓶頸問題。整個教學酐暢淋漓,意猶未盡,更重要的是學生聲部得到確認,對自己聲音特別自信,興奮的有種脫胎換骨的成就感。不久在國內比賽中取得較好名次。教師領導者還要告述學生如何抓住自身具有的并未挖掘的藝術魅力,對學生的音樂藝術特質進一步確認和鞏固,逐步解決好一個個小問題,實現漸進式突破,最終形成藝術特色,脫穎而出。
。ㄈ崆楹屠硇缘年P注學生生活,構建和諧教學生態(tài)
教師領導者如何關注、關心團隊成員也是一門藝術。戈費認為,領導者必須具備“強勢同理心”。強勢同理心的核心概念是平衡的管理藝術,既有感情內容又有價值意義,既充分尊重,又對目的負責!皬妱荨币馕吨I導者給團隊成員發(fā)展需要的,而不一定他們自己想要的。同時,要保持理性的冷靜客觀,總攬全局并關注團隊利益。不能把熱情的關懷令人生厭,要感同身受、設身處地關注團隊成員的學習生活。高校音樂教師要成為引導者和合作者,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一種友好,真誠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分析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想法。關心學生成長的觸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熱情和理性的關注學生的生活,從生活中了解學生的性格,在藝術發(fā)展道路上給予方向性的指導。熱情喚醒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他們的藝術生命力和音樂價值感,實現個性化發(fā)展。音樂教師不但要具備出色的音樂判斷能力和良好的藝術理解力,而且要有效的控制教學過程,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真正成為學生藝術生涯的良師益友。
。ㄋ模┯掠谡宫F教師藝術個性魅力,引導學生的忠誠度
戈費認為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點,最大化地展示自己的個性魅力之處,是領導力特質中最重要的一點。領導者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培養(yǎng)追隨者的忠誠度的時候,依然會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韋斯利(Wasley)將教師領導力視為影響和吸引成員,邁向實踐的改善。教師領導力的行使受專業(yè)角色、組織環(huán)境和個人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音樂教師要通過教學風格、藝術追求、語言魅力,甚至服飾風格、外在形象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吸引學生的模仿,引導學生追隨和崇拜。高校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作品的細節(jié)處理來強調個性特點。比如說,選自歌劇《桑松與達莉拉》中著名女中音詠嘆調《我心花怒放》選段,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歌唱家,都會用不同方式演繹達莉拉這個美麗、直接和充滿誘惑的女性角色,形象突出個性鮮明,聲音造型各具特征。其中結束句“jetaime”(我愛你)此句一般的演唱是根據譜面處理,做安靜、投入、陶醉的情感收尾,而我在二度創(chuàng)作時,滲入了自己思路:表達對對方的情感,僅僅是“表白”?其結果肯定是也想討到對方的芳心,由此,最后一句結合達莉拉內心潛在的圖謀,我建議翻高八度,再做高弱處理,心機中蘊藏著溫柔。兩次演出時我對結束句的高弱處理使學生有著強烈的反響,產生心靈共鳴。在后來的教學中,不僅僅是這首曲目的處理,包括其他所有作品,她們從主觀上都非常樂意并尊重我的處理意見,依我對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作為范唱去學習?傊魳方處熞宫F藝術想象力,樹立權威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審美和教學團隊忠誠度。
三、提升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模式的路徑
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戈費領導力模型為構建高校音樂教師領導力提供了新穎的理論指導,為提升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模式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路徑。
(一)以平等反思的維度,構建師生和諧文化
在不斷變化的教學環(huán)境里,教師面對的是獨立的學生個體,每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不同的價值觀。教學團隊不是簡單的物理聚合,而是要整合演奏出一段段曼妙的樂曲。音樂教學會隨著時代變化歷久彌新,藝術類大學生突然冒出的一個奇怪的想法或是因新近發(fā)生的社會事件而情緒變化的現象尤為突出?膊(Camburn)認為教師領導力是相互獨立的教師個體聯(lián)系起來,教師、學生之間的一系列以合作形式進行的教學行為模式。構建師生和諧文化重要的是四個要素:平等、誠懇、反思、價值觀。一是平等,在藝術上師生之間相互尊重,教師愛護、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獨立、自主的個體,建立音樂自由、尊重藝術個性的師生關系。二是誠懇,誠懇對待學生,學生是能分辨出老師的真誠度的。教師要真誠地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想法,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藝術想法也要得到誠懇的尊重,真切的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學生看似幼稚的藝術思考日后技術成熟時就會發(fā)展成藝術個性,要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教學感受,包容、開放對待學生。三是反思,音樂教師可以提出自己的小紕漏、小過失,增強尊重感,比如,筆者通過聲樂大師卡依娃(KiriTeKanawa)在歌劇《玫瑰騎士》中飾演的元帥夫人在舞臺上出現紕漏,機智救場,用高超的技巧加上指揮家完美的配合,紕漏降低到令觀眾覺察不出的小故事,告述學生即使是偉大的藝術家也有犯低級錯誤的時候。師生和諧文化的最核心是價值觀。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fā)展改革規(guī)劃綱要求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增強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音樂教學上就要通過樹立教師領導力,構建師生音樂教學平等交流平臺,構建師生團隊的共同和諧價值觀。
(二)以敏銳熱情的關照,感應學生學習生活的訴求
音樂是感性的藝術,音樂家是敏感的藝術創(chuàng)造者。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家感知學生的藝術潛能和情緒變化的能力極強,能夠見微知著,領會被一般人忽略的潛藏含義。這種藝術敏感在教學上稱為“隱性知識”。是一種深藏于教師頭腦中的認識能力,是一種藝術理解力、一種音樂領悟、把握特質、重組經驗、以期達到對藝術的控制的能力。音樂教師必須有藝術敏感,教師的敏感是一種職業(yè)敏感,是音樂教師對學生藝術表現和藝術素質一種敏銳的洞察力。它可以從紛繁復雜的教育實踐中看出學生學習生活的動態(tài)變化以及發(fā)展趨向,具有很強的預見性,對學生的心理訴求具有指導性。教師的敏感形成取決于積極的自我領導力建構,只有當教師充分掌握教學主動權,敏銳的探索隱藏在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的教育規(guī)律,并在教學過程中熱情關心、體諒、關照學生,主動反思教學的得失,從而提高教師教育的指導性,對學生在學業(yè)上答疑解惑,在生活上指導發(fā)展方向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業(yè)上的“引領者”,生活中的“知心人”。
。ㄈ┮詮妱萃硇牡囊暯,給予學生有距離的關愛
佛羅斯特(Frost)提出教師領導者必須具備個人權威、知識權威、情境理解能力、人際關系技巧的四種個人能力。音樂教師領導力具備的強勢同理心就是這四種能力的集合。首先是個人權威。教師作為領導者必須樹立個人權威。音樂教師在教學團隊的作用像指揮家,帶領學生進入感情浩瀚、風格多樣的音樂世界,鼓勵細處著眼、絲絲入扣地把音樂傳達給觀眾,把音符傳達出音樂的意義,表現出音響的靈魂,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勇攀藝術高峰。其次是音樂教師要不斷的自我完善,積累知識。善于把握國際、國內最新的音樂教學知識。要主動關切學生最為熱衷的潮流,包括超女超男、好聲音等選秀節(jié)目,從中找出適合教學的亮點。教師以同理心介入學生內心世界,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興奮點。再次,良好的情景理解能力是指能夠設身處地理解、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所處的藝術階段和音樂潛能,這種能力依賴于個人的體驗,直覺和洞察力。音樂教師要重視教學團隊的情緒,并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音樂潛能,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掌握一定的人際關系技巧必不可少。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領導者必須具備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能力。例如歌劇教學是一個內部復雜而精密的系統(tǒng)工程,排練好一部歌劇除同學聲部能達到角色要求,舞臺表演、形體、臺詞均需一定的基礎外,角色的合理分配是重中之重,既要滿足個別同學需求又要兼顧全班同學和諧情緒,統(tǒng)籌兼顧全面協(xié)調。本人教學班目前正在排練歌劇《再別康橋》,劇中林徽因主角,有三位女高音同學都想擔任,首先筆者需要非常清晰的了解她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再從專業(yè)程度、個性音色、人物性格考慮哪個更匹配,從而作出決定,再通過心理交談、分析專業(yè)到最終權威領導力讓她們愉悅的認同和接受。歌唱演員團隊的高度協(xié)調,協(xié)同創(chuàng)新是成功的關鍵,要求教師領導每一個演員協(xié)調一致,團結協(xié)作,并與學生保持一定的平衡和距離度,才能樹立藝術權威領導力,把握全局,共同打造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
。ㄋ模┮蕴亓ⅹ毿械淖黠L,激勵音樂藝術個性的發(fā)展
藝術的本質是批判的,它基于現實并要超越于現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文如其人”“文品出于人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自身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情緒體驗、周圍環(huán)境、審美情趣、藝術經歷等因素影響著教師對音樂作品的不同理解,形成不同教學作風和藝術風格。藝術教育的復雜性使每一節(jié)課堂都可能會面臨新的教學矛盾,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知識和新的藝術知識,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現實藝術改造、揚棄,升華為自由的、全面發(fā)展的藝術個性。音樂教育不是簡單的技術再現,而是音樂教師藝術情感的表現,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對音樂世界的創(chuàng)造。音樂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又要遵從最高的審美規(guī)律。教師要勇于藝術表達,要在教學中體現出有別于他人的、獨特的自我音樂特征,即音樂教學中的“我”。比如,在藝術歌曲演唱教學中,歌唱家對同一部作品的結構語言、表達手法、表現方式各具鮮明的特色。以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中第一首《自從和他相見》為例,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7個演唱版本的分析與比較,每個歌唱家由衷地綻透自我意識、個人觀點從而表現出個性鮮明的藝術特色,對于歌唱家來講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聲音、最合適的表達。高校音樂教師對學生音樂個性的培養(yǎng)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理特點,即歌唱“本錢”。學生的音樂意識與其素養(yǎng)條件、生活環(huán)境的審美教育和影響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課程,科學的訓練發(fā)聲、表演、形體等教學,形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扎實的聲樂技巧和浩瀚的音樂作品,培養(yǎng)興趣和好奇,推動他們以年輕的熱情學習和嘗試,拓展視野,多多表演,品鑒經典,尋找并清醒認識真正的自我,不斷地充實、豐富自己的音樂技法,激發(fā)學習信心與動力,攝取音樂營養(yǎng)融進與自己相適應的音樂風格之中,找到與本原藝術特征相契合的關鍵點,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和音樂風格。
【教學評價與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評價與反思07-15
教學評價的反思11-07
教學評價與反思12-27
教學評價與反思07-15
教學評價的幾點反思09-05
美術教學評價的反思08-26
教學評價與反思【薦】07-15
教學評價與反思[集合]07-15
教學評價與反思15篇12-27
《征友啟事》教學反思與評價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