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4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
當今是個浮躁而喧囂的時代,表現于教育教學,就是大多熱衷于所謂“立竿見影”的教學技巧,卻對自己內心真正的呼聲不屑一顧。《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關注教師的心靈,為我們開了一貼鎮(zhèn)靜劑和清涼劑,提醒我們:真正的教學不假外求,它就源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因此,十多年來,它一直擺放在我的書臺最醒目的位置,書頁中散發(fā)的那份純凈得“勇氣”,在支撐著我堅定而幸福地走在教育路上。每當教學困惑我的心靈時,翻翻它,便會有一份釋然后的輕快;每當學生問題糾結我的情緒時,讀讀它,便會有“柳暗花明”的驚喜!
一、堅持的勇氣,源于“心靈回歸”
閱讀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就猶如經歷一次心靈之旅,尤其是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引領我以新的視角來體驗教學的悲與喜。大師的教誨叩擊我深藏心底的勇氣——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在教育實踐中,處處感受到這種痛苦: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自己的標準。
自身完整要求我們識別那些能整合到自我性中的東西,分辨其中哪些適合我,哪些不適合我。我們通過選擇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lián)系提高我們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lián)系則摧毀我們的自身完整。我們迷戀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識,因為我們相信,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會給我們主宰現實的力量,使我們從現實限制中獲得自由。我們被一種似乎能夠達到這一目標的技術所迷惑,我們拋棄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
正如《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告訴我們的一樣:給自己一份堅持的勇氣,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廣廈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成就學生,也成就自己!
二、傾聽與對話,源于“心靈相犀”
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我們身邊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tài),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從小學一開始,教育就成了令人恐懼的事。從當學生起,我身處太多充滿恐懼的課堂里,這種恐懼導致許多天生熱愛學習的孩子產生憎恨學校的念頭。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占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態(tài)。作為同事,我們的關系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系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威和管理工具。
我恐懼,我的學生一樣恐懼,他們的恐懼決不在我之下,盡管我想把這一事實丟在腦后,那時我覺得自己站在教室的前面,惶恐不安,再看我的學生,躲在他們的書本后面,匿名隱藏于人群中,安全得令人嫉妒。我知道,學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遞減——這樣教育進入黑洞。
只顧一個勁的責怪學生。聽上去像醫(yī)院的醫(yī)生在說:“不要把有病的病人往我們這兒送——我們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給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們看上去像好醫(yī)生。”這個比方幫助我理解了教學的一些重要的東西:我們診斷學生健康狀況的方式決定我們提供治療的方法。遺憾的是老師很少花時間去思考學生的狀況,很少花時間去思考教學能夠治療的弊病。
當我們采用把信息注入到學生被動的軀體的方式教學時,這些入學時本來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學生就變成了知識的消費者;等他們畢業(yè)離開時,已經變得死氣沉沉、麻木遲鈍了。
學生為何會這樣,學生恐懼:在教室里寧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為了逃避,學生會說:“不要讓我去思考這些問題——只給我事實!苯處焺t說:“這些是事實——不用去思考它們,直接記住就行!
為什么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么我們以一種會導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心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因為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多么渴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說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地聲音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弊屛覀儚纳拼龑W生開始善待自己,透過學生的生命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提升。
學會放下架子,學會平和,學會等待,認真傾聽花開的聲音!敖虒W相長”,教育應該是心靈的對話,是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李鎮(zhèn)西老師就喜歡帶所謂的“差班”,把轉變“學困生”當作是一項研究,懷著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善待學生,完善自己。愿意和大家相互鼓舞,鼓足教學勇氣,追逐那自由呼吸的教育。
三、學習共同體,源于“快樂分享”
讓我收獲最大的是帕氏的“共同體”的論述。如果說我之前就有關于“共同體”的時髦詞匯的積累,而這里,“共同體”強迫我形成我的教學責任,清晰我的教學理念,明白我即將走的路。我知道了教學中的“偉大的事物”“第三事物”是形成“共同體”的凝聚力所在,是我所認識的“主體”的“淺出”的理解。他說:“認知始于我們被某一個主體所迷住,但迷住是主體在我們身上作用的結果。”他還說:“我們必須相信主體的內在生命并全情投入之!睆亩M一步告訴我們,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學生不會被忽略,教師也得到尊重,而此時,“主體”就是一個比學生經驗世界更大的世界,能擴大他們個人界限的世界;也是令教師“一次比一次完整”能激活我們的主體、我們的學生和我們的心靈之間的關聯(lián)的“秘密”。于是,認知、學習、教學于共同體中,我們的教學才真正源自心靈!叭绻闵碓诓軤I心在漢,就會帶來致命的損害!保ㄔ娙吮R米)作為教師,當我們在我們的職業(yè)“場”中,我們就要心無旁騖,鎮(zhèn)定從容,并努力“從真我與世界的景觀中最真實的地方開始”“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發(fā)現、去探索、去棲身”,這就是教學勇氣!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本開創(chuàng)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原本老師懷著一顆真心,深愛著自己的教師這個職業(yè),愛著雖無血緣的孩子,愛著那三尺講臺。然而因為現實中在教學上的種種要求,不少教師心灰意冷。在這本書中,作者帕爾默帶領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帶著我們重新審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再次激發(fā)教師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一、教師要勇敢地退位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是什么?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角色是什么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聽眾嗎?在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倡導教師是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在書中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作者有這樣的一段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同時專注于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睙o論是否以學生為中心,至少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再繼續(xù)延續(xù)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應是可以互換的。在一次教與學之旅中,目的地是一致的,旅途中究竟是怎樣的收獲,不僅需要好的導游,也需要游客沉浸其中,享受這份樂趣。旅游時導游常常會提到“團隊”導游與游客處于平等地位,導游不能強買強賣,游客也不能故意搗亂,而教學也是如此,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人,是一個共同體,教與學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共同成長,共同抵達目的地。
數學課屬于思維訓練,教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即可,更重要地是數學思想和探究方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數學就代表“難”,得分難、做題難、聽課難。這些現象都因為我們的教學方式,剛踏入教學崗位的我們,都害怕學生不能“聽話”,聽懂我們說的話,按照我們所設想的路線走。教學形式放不開,多是教師“滿堂灌”,還要強按著哪些活躍的學生,不要跳出學習圈。數學中的數字或許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看不懂的孩子覺得簡直就是外星文。加減乘除,選擇怎么那么多?針對數學課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恰恰更需要勇敢地退。退出講臺,走進孩子,退出我是教師,我就是權威的角色,走進孩子,加入孩子的探究群體。把教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在數學教室中真正地生長。在課堂中,不要顯示作為教師是多么優(yōu)秀,而要通過我的設計讓學生的智慧迸發(fā)出來。
二、教師要勇敢地面對真我
面對真我,找到源于心靈深處的自我,給真我留下足夠的空間。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位教師,即使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我們要敢于面對真我,面對自己的不足。
面對眾多的學生,掩飾自我的不足,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我的師父一位中年的優(yōu)秀教師,常年帶班一年級,20多年來,她與學生的關系很好,但在她的課堂上并未嚴肅,而是歡樂的。學生在她的課堂上,以能夠幫助到老師為快樂,以能夠有比老師更好的方法為自豪。作為一位年輕教師,剛剛進入職場時,但是自己沒有更好的方法講題而苦惱。但師父常告訴我,說出“不會”,并不可怕,請教學生,作為教師的權威并不會受到影響。時?滟潓W生的好,反而會拉近你我的關系。還記得那時師父擔任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我恰好兼職這個班的道德法制老師,上課鈴聲剛響起,學生們還沉浸在解決數學題中,題目是怎樣剪出這幅對稱圖。學生們手里還正在嘗試著,我沒有立即制止,而是很好奇地詢問,原來上節(jié)課是數學課,數學老師帶著他們剪圖形,可是試來試去,也沒有剪成功,數學老師便求助于他們,學生便十分積極地尋找辦法,迫切希望能夠自己能夠最先幫助到老師,那時的他們是如何的認真,這樣的場景在我自己的班上卻很少出現,一直認為學生求助教師是常有的事情,但老師求助于學生很少見到,詢問師父這件事,師父告訴我,在學習中,不要總是以教師固有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適時的退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才是我們教學的任務。正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真實的自己,不完美的老師,展現在學生面前,恰恰能拉近你與學生的關系,離學生更進一步,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
以真我,虛心向同事學習。優(yōu)秀的教師也是從一個新手開始的,每一位教師都是一步一步、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磨練出來的;蛟S你還是新手,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或許你對于教學還有許多疑惑。身邊的同事正是你學習的榜樣,旁聽同事的課,學習同事好的教學方法。名師、教育家離我們有些遙遠,但優(yōu)秀的同事就在我們身邊。最近有幸能夠加入數學工作組,通過初選,三十多名優(yōu)秀的教師齊聚一堂,組長所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觀摩優(yōu)質課,書寫聽課反思。觀摩優(yōu)質課是常事,每學期都會組織區(qū)級的現場課觀摩,還有送教下鄉(xiāng),當然每學年也一定會有一次公派學習的機會,聽名師、聽大家的課,然而只限于觀摩,觀時有眾多思緒,有種勢必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的決心,然而幾天的培訓下來,可能剩下帶回來的只有疲憊的身軀。初次聽到這樣的要求,心生恐懼,不夸張地說,我不會寫聽課反思,甚至聽課時我究竟該記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上崗前沒有人專門教過。在大學里學習時,沒有哪節(jié)課時專門講授如何記聽課筆記的。寫文章也不是我的強項,雖是500字,也有些為難。第一次、第二次,觀摩在學習中,觀摩什么也在學習中,但意識到反思是必須寫的,因為觀摩優(yōu)秀教學的本質所在,就是反思自己的課堂,找到內含于心靈深處的獨特本性,唯有寫下來,才能記下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教師要勇敢地堅守
如今的教學,已不再是曾經的模樣,我們作為教師,也不再僅僅承擔教學任務,還要不斷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有些優(yōu)秀的教師也需要承擔行政工作。繁重的事務讓我們對于這份職業(yè)失去信心,因為教師的思想變化,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課堂……
曾經的我,經歷著糟糕的教學經歷,課堂上混亂、學生違反紀律不聽講。當學生出現這些時,讓學生留下,請家長,這并沒有解決什么問題。這樣的經歷也一次又一次地磨滅著我心中的希望之光。反觀身邊的同事,又有多少老師上課時是帶著微笑走進教室,一堂課結束時依然是愉悅的心情,十年、二十年教齡的老師依然懷揣著教育夢想呢?但無論我們經受了怎樣的打擊,作者都告訴我們,要堅守,永不言棄。
在書中,作者這樣寫道:“教師的內心有一個警衛(wèi),守護著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于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涌入懷中。”
我們也要向作者學習,不怕問題,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心真正想做的,盡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樂此不疲。甚至這些艱難地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作者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真實的文字觸及了我們讀者的心靈,作者從現象到本質,引領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再次激起了我前進的動力,這本值得回味的書,它教會了我勇敢地退位、勇敢地面對真我、勇敢地堅守。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3
莫城中心小學徐梅本書的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曾有人這樣評論過《教學勇氣》:他的作品罕見地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準確、智慧與人性。他的書是給所有熱愛教與學的人們的一份厚禮,特別是那些掙扎于痛苦中的教與學的熱愛者。書中提出的問題是普遍的,但又是個別的,從教師對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計劃,都有所涉獵。這些問題是再迫切不過的了:我們怎樣增強教與學的能力?我們怎樣保持對教學的樂趣與熱愛?作為教師,作為人,我們怎樣成長?我們怎樣滿足對加強彼此間聯(lián)系的渴望,我們怎樣發(fā)展能夠支持教與學的共同體形式?
《教學勇氣》通過相互滲透的三個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處理這些問題。全書的思想軌跡以教育觀為指導對這三個方面進行解釋,這是本書令人滿意的地方。
有沒有這種感覺?與剛剛走上講臺時的我們相比,現在我們的心慢慢地變得硬起來了?那時候,在辦公室看到有些老師很嚴厲地批評學生,甚至體罰學生,心里總是替學生委屈,覺得老師太過分了。什么時候,我們也加入了對學生厲聲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過幾年,十幾年,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覺得可怕。我們很容易發(fā)現,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快樂的老師,教師這個職業(yè),給他們帶來的是壓力,是痛苦,是無可奈何的謀生手段!爸鴷粸榈玖恢\”,又談何快樂。他們把這種不快樂寫在臉上,傳給學生,傳給同事。
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于模仿?吹揭环N好的教學方式,就不顧我們自身的特點,也想照樣子去做。這也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問題了。我們要學會尋找,尋找那與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這段路肯定很漫長,要走很多彎路。但我們必須去尋找。怎么尋找?重要的是去認識自己。我想起現在很多教育研究者都看重的教育敘事,想起劉良華、劉鐵芳教授們寫自己的教育自傳,從中去探求“我”之所以成為“我”的原因,從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靈。斯科特-馬克斯韋爾說:“你僅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屬于你的你自己?”
“我”是什么樣的?先認識自己,再談教學。聽從自己的的心靈呼喚是那么不易。也許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心靈所在。還記得《時代廣場的蟋蟀》中的那只“蟋蟀”嗎?只為選擇自己完整的獨特的生命,而拒絕按世俗的成功標準歌唱與生活。作為老師,你是否為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大可不必,在“與學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時”,你有了新的發(fā)展機會。不要吝嗇“贈予”,在“贈予”的同時,你已悄悄收獲。在沒有體驗之前,你也許會覺得這是老生常談,這是一種道德說教。只有自己充分體驗之后,在真正獲得自身認同后,你才知道此言不虛。
有些老師,他們只顧一個勁兒地責怪學生。他們的話聽上去像醫(yī)生在說:“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們這兒送——我們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給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們看上去像醫(yī)生!蔽覀兗俣▽W生的大腦是死的,這種假定導致了一種使他們的大腦麻木的教學。我們很少考慮到學生在教室里可能會死氣沉沉,因為我們用一種不當他們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來教他們。在課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憂郁的學生,他們的大腦不是死的:他們充滿了恐懼。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才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之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我們很少這樣去觀察發(fā)現學生,很少這樣去設身處地地設想學生,在一些老師的眼中,學生不是具體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體。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他們,去傾聽他們,去了解他們,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只有認清了我們自己的恐懼才能夠洞察到學生的恐懼。
教書的工作會讓我們承認許多的恐懼:我們的工作不受賞識,沒有足夠的報酬,在一個不錯的早上突然發(fā)現我們選擇了錯誤的職業(yè),把我們的生命都耗費在瑣事上,到最后感覺自己像騙子。但是我們還有另外一種自己極少識別的恐懼:我們對來自年輕人的評判的恐懼。那些對學生如此恐懼的教師選擇了停滯狀態(tài)。他們把自己關在他們的資格、他們的講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研究之內,不許別人接近。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會像學生害怕我們一樣害怕他們,我們會更有可能走過災禍到達幸!缓缶蜁䴙榱朔⻊沼谀贻p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學會解讀他們的恐懼,學會解讀我們自己的恐懼。認識自己,認識學生。認識自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學生。從“恐懼”的這一角度來談對老師自身的認識,來談對學生的認識,應是首創(chuàng)吧。
第五章前面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將無限緊握于你的掌心,將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際。
和大多數新老師一樣,我一直被教導去占領空間而不是去開放它:畢竟,我們是知者,因此,我們有義務把所知的一切告訴別人!內心一個很大的聲音堅稱: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識填滿所有的空間,我就是在混飯吃。?事實上,許多的老師都被這樣一個神話扭曲了:我們以自己努力學來的權威知識占據全部空間,就是在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開放學習空間比填滿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權威?
當我們學會問好的問題時,我們發(fā)現我們需要具備另一種能力:把一個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變成能在房間內到處反彈的復雜的公共對話。當我把學生的眼睛從只看著我轉向彼此互相注釋時,學生會學到更多。
在創(chuàng)造力的混亂過程之中,老師一定要知道何時和如何在我們的意見之間拉一條直線,顯示出驗證我們已知的事情和把我們引向新天地的探究軌道。為了做到這一點,我一定要注意聽學生所說的每一句話,將其剛發(fā)表的意見跟20分鐘前發(fā)表的意見聯(lián)系起來。?一旦我聆聽了并順勢前進,我就準備好再建構,把我們所學的與我們的過去與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開放課堂,是一種冒險。我們要有愿意冒險的精神。然后我們要磨煉開放課堂的技巧。對我來說,讀書之美妙不僅在于書本身的好,還在于我是在一個適當的時候遇上了它。在已經歷了十幾年的教學實踐,開始對教育教學問題自覺思考之時,我有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當初剛剛走上講臺,面對讓我棘手的課堂,我總喜歡這樣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幾年書,多一些經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如今,已上了快三年的課了,每每走進課堂時,卻并不如我當初所想的那樣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節(jié)課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問題,以致于我有時都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一名教師。我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師都有,我們熱愛教育,同時為教育痛苦。我們不辭辛苦,我們樂意學習,我們希望自己的教學生涯充滿成功。但現實往往是不盡如人意。有時,我們甚至想放棄,失去了繼續(xù)努力的勇氣。
為什么會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中呢?是學科知識的淺。渴墙逃椒、技巧的缺乏,還是對學生的研究不夠?我們自我反思著。反思中,唯獨缺少了對自己內心的關注。然而,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眱(yōu)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讀書也如作者談的教書一樣,是需要“自身認同”的,只有我們內心認同了的書,才能對我們發(fā)揮作用。“一切閱讀都是以自身底色作基礎。”能夠進入心靈的閱讀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閱讀。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最令我愉快的是,時時都有美麗的風景。如作者關于“恐懼”文化的論述,對教學實踐中六大悖論的詮釋,對教育改革計劃的論證等。在反復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和感動,驚奇于這本書豐富的資源。我會繼續(xù)閱讀,繼續(xù)發(fā)現,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典。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4
讀了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的確是帶給我一次心靈的精神之旅,雖然其中有些章節(jié)讓人頗難讀懂,但此書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書后作者的話:“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與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緣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
教學需要勇氣,需要保持自己心靈開放的勇氣,這是我在此前所沒有認識到的。我們有沒有這種感覺?與剛剛走上講臺時的我們相比,現在我們的心慢慢地變得硬起來了?那時候,在辦公室看到有些老師很嚴厲地批評學生,甚至體罰學生,心里總是替學生委屈,覺得老師太過分了。什么時候,我們也加入了對學生厲聲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過幾年,十幾年二十年,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覺得可怕。我們很容易發(fā)現,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快樂的老師,教師這個職業(yè),給他們帶來的是壓力,是痛苦,是無可奈何的謀生手段。另一個感覺是現在的學生教起來怎么越來越難了,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從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學,我們也是在這個角度上來進行著我們的教學,很少從認識自我這個角度來理解教學,去理解我所教的學科,去認識我所教的學生。在帕爾默看來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去簡單的復制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改造這個世界。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表”這個才是真勇氣。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對“意想不到”呢?教學設計從四平八穩(wěn)出發(fā),是多數國人的天性。這個當然也是保護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發(fā)生在課上,極其考驗人的課堂機智能力。而這一切,都和什么有關呢?除了教學常識,更多的是還是教師在精神方面不斷超越自身從而讓學生更好發(fā)展的機遇,也就是說,那些敢于讓“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的教師,是具有生命彈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過程,是以成全每一個不同的學生為根本前提的。而這樣的課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所有真實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當我們尋找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就不需要躲在講臺后面,利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去控制學生,與學生造成分離;我們也不需要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而是去尋找契合自己個性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教學應該是源自教師的心靈。當我們把自己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整合于教學中,教學于共同體中,在于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lián)系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發(fā)揮出有效的教育力量,體現出我們教師應有的價值。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來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今天就做起來!從小事做起,重新找回我的教學勇氣,重新點燃我的教學激情,為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和幸福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讀到這些文字,我感慨萬千,這不是我自己嗎?
20xx年,我邁進了教學工作的五個年頭,回首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曾經激情澎湃,也曾困惑迷茫。一路上滿懷激情、也滿懷希望,然而有時面對學生純真的雙眼時,一種莫名的恐懼悄然襲來?謶质裁?就像書中所說恐懼自己久而久之會產生職業(yè)倦怠,恐懼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恐懼自己達不到家長、社會的高要求,恐懼教育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我的內心暗涌起伏,我無法揣摩作者是何等細膩的人,能如此體諒到我內心的不安并給予答案,讓我們這些在成長路上的“新人”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相信這對于任何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而我在其中收獲的不僅是經驗和勇氣,更是一份對教學事業(yè)日益堅定的決心,F將讀后心得梳理如下,可能對像我一樣還在成長中的“新人”有一些啟示。
一、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
書中有句很有哲理,也很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第一次靜下心來,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tài),審視和重新認識作為教師的自己。
如作者的觀點——當我們不了解自我時,就不能深入的了解所教的學科,也不能教好我們的學生。相信很多教師的第一節(jié)課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總是試圖模仿他人,卻把自己迷失在一種不屬于自己的自身認同中。就像剛剛工作的我,只是一味的崇拜和模仿前輩,或者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好用一下,那個環(huán)節(jié)好用一下,完全丟失了自我,結果拼湊成一節(jié)花哨而又不實際的課,我的不是我的了,別人的我也沒做好。
所以說,我總結出來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要尋找一種與自己的個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用你的個性魅力吸引學生,為學生打造一片別樣的天地。X教授的導師之所以有魅力,也是因為他的教學方式和他自身之間找到了一致性。我們應該去理解作為一個教師我所擁有的個性,并展示而非掩飾自我的個性。將自己、所學學科和我們的學生編織成相互聯(lián)系的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
二、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
相信每位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像“有問題背景的學生”中那個被稱作“來自地獄”的學生,讓我們手足無措,甚至憤怒。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的。
“這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的成長!
沉默、退縮、玩世不恭都是恐懼產生的行為,而這些行為背后是想去發(fā)現他們自己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而一個好老師是要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當你說“安靜!坐好!”時,總有一個不安分的聲音和一個調皮的小臉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寬容一定要寬容到讓他自己故意破壞一下,去感知對錯,這時我們一笑了之就行了,或將其抱入懷中說:“你知道的,那樣對不對?”孩子就笑了,他知道你理解他。
真正的傾聽學生,不要匆忙的用可怕的語言去填塞學生的沉默,也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走進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就像有首詩寫到“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將無限緊握于你的掌心,將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際”,與學生默契地共享心靈之旅,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引領他們編織起心靈世界。
同時,我認為不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便不能很好的走進學生的內心,有關幼兒成長歷程的書籍,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學生的現在。比如《愛和自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等,讀懂學生,才能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
三、愛學生,心懷希望的教學
剛工作時,曾經有位前輩跟我說,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家長的眼里他們都是最好的,教育是個良心活,選擇教育,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即使力不從心也仍然能夠堅持,不光是教學的勇氣,更多的是因為心中有愛,心懷希望!敖處熯@個職業(yè)需要心靈、意志,精神要不斷地更新,以獲得力量和勇氣。盡管這個工作經常給教師帶來疲憊、無助甚至傷害,但優(yōu)秀的教師不會放棄……”我相信每一個想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人,都不會放棄,我們會用心中的愛點亮孩子們的世界。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09-23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09-25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09-30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07-14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