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遇問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上直接給出了兩人同時相對而行的情境,而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想辦法解決王老師怎樣才能盡快拿到材料的問題,從而引出相遇問題,這樣使學生發(fā)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作為學生的組織者――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本土化,生活化。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fā),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5篇教學反思
上述案例中,當出示條件后,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想了解哪些數學問題,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提出了一連串的五個問題。這一教學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到學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不是與己無關的、枯燥無味的,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從而喚起學生的數學思維,將孩子們帶進數學天地。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人只有發(fā)現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眴栴}意識、問題能力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基礎。因此,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數學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研究、去探索。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水平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等合作探究活動,求出了相遇的時間,并了解了在什么情況下用算術解答,什么情況下用方程解答比較簡單,通過合作學習,實現了知識上的互補,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問題。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新課程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構建能力,自我養(yǎng)成對待學習的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教學層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學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究。課堂上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凡學生能探究得出的決不替代;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決不示范。給學生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發(fā)展。
總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還學生們一片藍天,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自我調控的時間,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2
相遇問題是兩個物體從兩地出發(fā),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在途中相遇,我們就把這種問題叫相遇問題。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難點是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它和一般的行程問題的區(qū)別在于不是一個物體的運動,所以,它的研究的速度包含兩個物體的速度,也是速度和。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理解相遇問題
請兩名同學到臺前做一個互動,兩人同時從兩邊到我手里拿筆。隨機問:他們現在怎么樣了?學生說:相遇了。
板書:相遇問題。
接著問:從剛才的互動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說自己的發(fā)現,教師隨機板書。(不同的地點、同時、相向而行)
過渡: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相遇問題,大家看:出示“送材料” 情境圖。
二、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估計兩輛車在哪里相遇?相遇時,兩輛車行駛的時間相同嗎?誰愿意把圖上的情景給大家再現一遍?
大家邊看演示邊思考,然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解決問題
3、為了便于我們觀察理解,把這條路線拉直,用一條線段表示遺址公園到天橋的距離,是50千米。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情境圖嗎?
學生動手試一試,然后在投影儀展示并解釋。
師出示規(guī)范線段圖。
4、那么面包車、小轎車行駛的路程和兩地之間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呢?
三、自主探究,嘗試解決問題:
1、他們行駛的時間是相同的,那么經過幾小時相遇?你會解決嗎?
2、和小組同學交流想法。
3、匯報小組交流情況
4、總結:同學們的方法都不錯!那我們就選擇其中的一種用方程的方法解決相遇中求時間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通常先讀懂題目;然后找出數量關系式;再設未知數;根據數量關系式列出方程;最后解答驗證。生活中還有許多相遇問題的情況。你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嗎?
四、應用新知,擴展練習
1、教材第57練一練3、4,試一試。
2、補充拓展。(見幻燈片)
五、總結:
談談你的收獲。(沒想到這節(jié)課我們的收獲真不少,看來學好數學能讓我們生活更豐富、更精彩!)
六、板書設計
僅從我的設計上看好像沒什么問題,我也覺得比較合理,但是在課堂中卻讓我萬分焦急 、束手無策!
分析原因 :
1、從創(chuàng)設情境開始,再讓學生說發(fā)現時,學生只發(fā)現了兩人是同時去拿筆的。我引導著說出了方向和地點。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遇 ,我歸納的. (不同的地點、同時、相向而行)有些啰嗦!
2、我設計的問題可能超過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問張叔叔和王阿姨可能在里相遇時,學生其實估計對了。我又問那為什么估計在李莊而不是在郭莊?此時學生真不知道,還是在我的牽引下得出了原因。
再有,在學生親身演示感知了張叔叔和王阿姨送材料時的情景之后,我讓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出乎我的想象,同學們根本就不會畫我所要求的。
3、遇到課堂生成,我不會隨機應變只是腦子一片空白,蒙了。在學生不會畫線段圖時,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是引導學生繼續(xù)畫線段圖?還是?我在接下來就直接給學生出示了線段圖,也許學生有些懂了,也許……在這后面的教學中我把我的教學程序就灌輸給了學生,整個課堂是一團糟。更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唉!我真的很笨!
課后我仔細斟酌:這樣的灌輸也許學生有能接受,但我從課堂上還是找不到學生自己探索的影子,找不到學生真正學會的表情。我想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視情況應該著手解決學生不會的問題。哪怕是完不成當堂的任務,只要學生有自己的收獲,就算是一點點也是可以的。至少能看到一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都是從點滴積累起來的。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3
我們都知道,“相遇問題”是四年級應用題教學當中的一個難點,所以在講解此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我就仔細對本知識點進行了研究,試圖找到一條事半功倍的的解決辦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結合本班學生情況,我決定用兩課時把本知識點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課時:這節(jié)課主要是基礎類型的課。課始先帶領學生共同復習了“時間、速度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以此為新知做以鋪墊。然后重點是引領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相遇、同時、相向(相對)”的概念。主要采用的是實際演示法和游戲法讓學生對此部分知識中最關鍵的詞語加以理解。等學生對這個基本概念搞清楚之后,第三部我就開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例舉了一個行程方面的例題,首先是求路程、然后變換題型求時間,再求某一方的速度。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動畫課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求每種問題的方法。最后再結合練習題加以鞏固。
第二課時:是知識的擴展。我主要是先對課后所涉及的知識延伸了行進行了分析,然后引領學生歸納出:1、同時,相向,不相遇。2、不同時,相向、相遇。3、相背行程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經過大量練習之后,我再把知識面拓展到工作方面,讓學生明白這種類型應用題的解答思路大同小異,基本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對工作方面求時間、求工作效率、求工作量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且,為了使學生提高練習課的效率我還要求學生只列示不計算。
兩節(jié)課我都是采用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新知的方法進行教學的,放下權利,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獲取新知。在這樣的安排下,課上的十分順暢。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在力求扎實的基礎上作一點創(chuàng)新,有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概念
兩地、同時、相向、相遇是相遇問題的四要素,如果只是抽象地講解這些概念既不利學生的理解,又使學生對應用題感到枯燥,缺乏興趣。因此我在本節(jié)課中創(chuàng)設了三種情境。
1、問題情境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起點。通過實際生活中班干部需要當面商量班級事情引出相遇問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探索動機。
2、表演情境讓兩個學生表演“相向而行”其他同學以數學的眼光來觀察走路這一平常現象,引出“兩地、同時、相向、相遇”的概念,建立起概念的具體表象,為概括出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打下基礎。
3、課件演示情境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關鍵是要理解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的路程變化。四個要素中,“相遇”既是重點概念又是難點內容,相遇是個動態(tài)的概念,是兩物體所行路程不斷增加,相對距離不斷縮小的結果,
在數學上表述為“當兩物體距離為0時,表明相遇”由相遇引出兩個要點:1、相遇時兩物體所用時間相同;2、相遇時兩物所行路程和等于總路程。這兩點是解決相遇問題的關鍵。準備題中通過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在演示中又蘊含著“速度和”的含義,為例題的解決作了鋪墊。在相遇問題的兩種解題思路中,第二種解法較為簡便,但理解相對較難些,學生也是通過課件的演示來更好地理解速度和乘以相遇時間等于總路程的含義。
二、突現主體,適時而導
這節(jié)課我想對應用題的傳統教學思路稍作改變,把老師出題,學生讀題,審題、解題的被動的接受式教學方式轉為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方式。由老師給學生提供生活中一個熟悉的情境――學生上學途中相遇這一日常生活常見現象。通過課件演示,然后由學生編題,嘗試解決,小組匯報比較策略,讓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出最大化。教師只是在學生出現“憤”、“悱”狀態(tài)時的適時引導,做到“啟而不發(fā)”。如在學生編完題后,抓住關鍵點讓學生談談對“4分鐘相遇”這句話的理解,在學生匯報兩種解題思路后,針對部分學生對第二種解法的不易理解情況,再輔以課件演示,突破對速度和的理解,從而對速度和乘以相遇時間等于總路程這種數量關系心領神會,并為下節(jié)課求相遇時間打下扎實基礎。
三、層遞練習,優(yōu)化思維
數學有思維健美操的美稱。應用題教學既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思路后,精心設計層遞性的練習,循序漸進,使學生思維逐步引向深入。在基本練習鞏固新知后,設計了“通過變換時空”的變式題,由相遇應用題的特征因素“同時、相向”而行變化為背向、先行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分析后也能用相遇問題的思路來解決,使得思維由簡單的模仿到初步的創(chuàng)新,在課堂小測驗中,設計一道“兩人一起行走了5分鐘,求路程的問題,既可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又可檢查學生對速度和乘以相遇時間等于總路程這種數量關系的理解和運用,在行走時間上設置思維發(fā)散點,讓學生進一步考慮一起行走了5分鐘后可能出現幾種情況,然后現出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從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思考與困惑:本節(jié)課在實施過程中未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得沉悶。如小測驗中的三道選擇題,當學生出現不同的答案時,可以組織討論,然后再繼續(xù)解答。另外對兩種解法的數量關系強調得還不夠。特別是準備題中的“兩家的距離等于兩人走過的路程”,這關系太過于輕描淡寫了。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5
《相遇問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教學本節(jié)課時,首先創(chuàng)設了“淘氣、笑笑同時從家里出發(fā),路途相遇“的.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圖中的信息,完整地描述數學問題,理解情境中給出的數學信息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完成題目。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提示學生要先想辦法找出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由于學生已有列程的解決問題的基礎,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的列出符合題意的方程。
再次,小組合作交流,在交流時,主要讓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有的學生是通過畫線段圖找到等量關系的,要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說說“相遇時兩人行駛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從而分析得出“笑笑走的路程+淘氣走的路程=840”的數量關系,然后列出方程。
最后,要和學生梳理如何列方程解決問題,第一要根據題意找等量關系,第二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第三解方程,第四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少部分學生找等量關系有困難,需要加強練習和個別輔導。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6
《相遇問題》是五年級解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是在學習了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來探索兩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本節(jié)課我重視引導學生“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努力之處
1.數量關系,奠定基礎。
現在的數學教材淡化了對數量關系的教學,但是我想相遇問題是涉及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的教學,所以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我加上了對于數量關系的回憶和復習,由于學完時間較長,有半數孩子比較生疏,所以我將以下三個數量關系板書下來,分別是: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這是學習相遇問題的基礎,我加以強調。
2.利用表演,加深體驗理解。
我通過談話加以過渡:一般情況下,我們算的路程問題都是向同一個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兩個人同時從一段路的兩端出發(fā),相對而行,會怎樣?這時揭題:今天我們就利用方程來研究相遇問題。然后出示例題:淘氣和笑笑家相距840米,淘氣的速度是每分鐘80m,笑笑的騎車速度是每分鐘75m。兩人何時相遇?這時我請兩名學生商量后上臺表演相遇,通過他們分別扮演淘氣和笑笑,學生深刻理解“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相遇”這幾個相遇問題的`要素,學生在進行合作演示相遇過程的時候,他們不斷商量如何表演,引發(fā)的思考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要生動有趣很多,這個環(huán)節(jié)幫助他們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點,合作表演比較成功。
3.分析數量,構建模型。
然后我加以引導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使題意更加形象直觀,數量關系更清楚。之后我鼓勵學生尋找題目的等量關系,學生發(fā)現了在相遇問題中兩個重要的等量關系,我將他們的發(fā)現板書在黑板上:淘氣的路程+笑笑的路程=總路程;(淘氣的速度+笑笑的速度)×相遇時間=路程,然后我并沒有將兩種方法孤立開來,而是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溝通了聯系,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在學習中感受理解相遇應用題的規(guī)律和特征。
二、改進之處
1.畫線段圖是個難點,不少學生不會畫線段圖時,我有些急于求成,邊講邊直接給學生出示了線段圖,這時應多些引導,多些耐心,引導他們一點一點地將線段圖畫出來最好。
2.解方程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學生基本上通過數量關系列出方程,但是計算是出現問題不少,應該在計算上再加以細心指導,不斷練習,提高正確率。
生活是具體的,數學是抽象的。在教學中要把抽象的數學內容寓于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7
對于“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一課的教學,感觸頗多。應該說,對這堂課我在思想上是非常重視并付出了努力的,但同時也有一些顧慮,擔心我的教學設計不符合新的理念,思路不被學生所理解從而直接導致本節(jié)課的失敗。帶著這些期望和顧慮,我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準備并予以實施。
本節(jié)課的基本思路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較自然的引入新課,然后重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等方法和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特征,然后再組織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從而使學生更好得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從上課時學生的表現和課后的作業(yè)練習來看,絕大部分都能理解相遇應用題的特點并正確解答簡單的和稍加變化的此類應用題,解題思路也較清晰,而且下一課時教學“相遇求時間”的行程問題時,學生由于對前一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掌握較好,所以教學起來顯得也還比較順利。自我感覺基本完成教學任務。
在確定這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的.時候,我還溶入了自己的一些擔心。由于這節(jié)課在西華學校上,對學生的學習現狀不了解,在課上能否象平時一樣調控學生,讓學生完全跟上我的思路我沒有的把握,怕學生敞開討論后不容易收回。所以在過程中自己還是沒有完全放得開, 感覺自己的理論知識離完成一堂較高質量常規(guī)課的要求還有差距,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也還有明顯的漏洞和缺陷。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課堂上有所改進!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8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相遇問題是在學習了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來探索兩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本節(jié)課我從“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大膽“舍棄”書本過于知識化、形式化的例題,對教材合理整合,使學生學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這一思想,創(chuàng)設了兩個走路的情境,先是一個人走路,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思考,復習速度、時間、路程的有關計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接著是兩個人走路,兩個人相對而立,同時出發(fā),知道碰到為止。讓學生觀察后描述他們走路的情況,揭示出同時、相對、相遇等術語的含義。進而探究兩個人走路中的實際問題,即相遇問題。根據本班學生特點,我讓兩名同學演示走1分鐘兩個人分別走了多少米和兩個人共走了多少米,接著演示2、3、4分鐘兩個人分別走了多少米和兩個人共走了多少米,并用線段圖表示出兩個人所走的路程,在此基礎上,學生順利地列出了求兩地距離的兩種算式,并比較了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但此時忽略了讓學生選出更為簡單的方法,導致練習時學生用速度和乘時間這種方法的人不是很多。另外,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的情況較多,既相向運動有求路程的,又有求相遇時間的,還有相背運動求路程的,對于后進生來說可能有些應接不暇,如果把求相遇時間的內容放在下一課時,練習再充分些,學生掌握的會更扎實一些。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9
(一)寓教與樂,感知重點
相遇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是對于題中關鍵字眼的理解,如果單純的從題目出發(fā)
對這些字眼進行講解,我想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很差,但是缺少了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講體驗過的知識能加深理解與感悟,為后續(xù)學習帶來極好的知識鋪墊,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自然地知識的運用也會更靈活與正確。在教學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我讓同桌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甲車司機和乙車司機,在自己的課桌上演示相遇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一次次愉悅的演示過程中,感受理解相遇應用題的規(guī)律和特征。
(二)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我安排同桌小朋友一起演示相遇的過程,對很多學生來講“合作是一種樂趣”。學生在進行合作演示相遇過程的時候,思維的火化不斷地被點燃。在巡視過程中我發(fā)現同學們的爭論是多么的有價值!皯撾x我近點,我的速度比你快。”“ 不應該在正中間相遇的,他們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正中間相遇肯定是不對的!薄拔疫沒有說開始呢,你自己怎么就先開走了” 。學們在體驗該過程的時候引發(fā)的思考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比教師強加給他要生動許多、有趣許多,更真實而有效的過程為他們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點和難點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正由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合作學習,能夠積極地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當然合作學習不僅僅只是為了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合作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學習伙伴,都是合作者。
(三)以圖為導,學會方法
我們都知道生活是具體的,數學是抽象的'。我們應該把數學抽象的內容附著在現實的情境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去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發(fā)展的數學。因此當我們進行了演示后,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用線段圖表示剛才的題意。我們知道線段圖使題意更加形象直觀,數量關系更清楚,是我們理解和簡化行程問題的好辦法。多用這樣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對于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大有好處。教學中我首先讓同學們看根據例題所畫的線段圖,讓同學們在沒有文字提示的情況下看圖理解題意,學生通過觀察線段圖,得到了許多的解題信息。在此基礎上再出示例題讓學生對比自己通過線段圖所找的信息是否有誤或者遺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好的線段圖能很好的反映出題意,幫助理解題意,所以我們在解決此類問題時也應該畫線段圖幫助自己理清思路。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0
這節(jié)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簡易方程》最后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學會利用線段圖分析簡單的相遇問題,并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相遇問題。
在這節(jié)課開始回顧舊知:小青和小紅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小紅每分鐘走75米,小青每分鐘走45米,4分鐘后相遇。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學生通過數量關系得出兩個不同的算是:(紅速+青速)×相遇時間=兩地距離(75+45)×4=480(米);紅走的路程+青走的路程=兩地距離75×4+45×4=480(米)。通過這道題目喚起學生的舊知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期,從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因為解相遇問題學生本身理就很困難,再加上經過這么長時間,漸漸淡忘了。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效果不太明顯。
教材上的例十直接給出了兩人同時相對而行的情境,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時,我先讓學生讀題充分理解題意,知道題中出現了哪些量,然后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和“同時出發(fā)”這幾個相遇問題的要素。在本節(jié)課中,畫線段圖分析題意,從而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達成這個教學目標,在充分理解題意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完成例題中的線段圖。然后學生利用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等量關系式有了深刻印象,形成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書上的例題、練一練和練習安排的題目都是“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在作業(yè)中又出現了同向而行的問題,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課外又把這種類型的題目帶著學生理了一遍。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1
本課的重點是對得出模型的“解釋與應用”,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是“模型變式、深化認知”。第一題的目的是通過改變出發(fā)的地點,讓學生通過演示認識到實質上還是相遇問題,使學生對“模型”構成的`四個前提條件又進一步的認識。
由于有上節(jié)課的教訓,本課中我重點讓學生讀題,理解了條件后,提出了觀察的要求,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作演示,演示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效果比上節(jié)課好一些。
第二題的目的是改變敘述方式隱藏同時條件,并給出時間條件,求相距的路程,實質上是“改變了模型的應用方向”使學生對模型的應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得到線段圖和相等關系后,提問:現在已知時間條件,求兩家相距的路程,你應該怎么樣解。(后面學生獨立列式,小組交流思路)而放棄了教案中的探究活動。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1、圖和相等關系都是現成的;2、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耽誤了時間,F在反思,原教案中的探究交流活動的確是多余的,因為這里的重點是學生對根據條件和問題靈活的使用模型解決問題,所以采用這種啟發(fā)式的方法更直接的作用于學生的發(fā)展點。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2
小學數學西師版(四下)教材《相遇問題》是在學生初步學習時間、速度、路程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會解答某單個物體運動的簡單問題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本教學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有兩個物體在運動,即“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相遇”的情況,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相向運動中求路程的解題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時也為后繼學習更復雜的行程問題做好準備,相遇問題(教學反思)。主要引導學生探索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反思整節(jié)課,有以下得失:
一、靈活處理教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改編了例題苗苗與余剛在少年宮相遇的情境,變?yōu)槿绾螏椭倮蠋熌玫铰湓谵k公室的.鑰匙,通過3種方式的呈現,復習由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以此引出兩個物體運動的特點,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反思《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二、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兩地”、“同時”、“相向(相對)”、“相遇”是相遇應用題的四要素,是解答相遇應用題的關鍵,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它們的含義,請了兩位同學在講臺上演示了兩人從兩地同時相對出發(fā)直到相遇的過程,并且對相遇點的確定作追問,讓學生充分理解題意,也為后面畫線段圖作鋪墊。
三、讓學生自己經歷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數量關系;借助直觀線段圖——探明解題思路;明確解題方法,獨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構應用問題的數學模型。
四、配合課件演示,加深學生理解。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恰到好處的利用課件演示,將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實物演示中抽象出線段圖,由直觀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五、練習設計有層次。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練習時,分為了鞏固練習,變式練習,以及星級挑戰(zhàn),力求由易到難,形式多樣,將簡單的相遇問題進行了變式,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五、倡導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展示機會,力求將講臺交給學生。
六、存在的不足,課件板書出現了失誤,數形結合不夠到位,對學生放手不夠,提問不夠準確,引入花費時間較長。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3
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在數學教學中盡量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探究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我讓遠達和福海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甲車司機和乙車司機,在講臺前演示相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直觀、生動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問題的`特征,進而理解“相遇”的含義。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去探索應用題的兩種解法,去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節(jié)課的最大特點是活動取代了教師的講解和灌輸,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愉快。不僅掌握了應用題的兩種解答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相遇問題的教學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學會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并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學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通過情境圖呈現速度、時間、路程等信息,緊扣在何地相遇,相遇時所用的時間,相遇點距遺址公園有多遠三個問題開展教學,教學中我緊扣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相遇”,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嘗試解決問題,本著“從生活入手—抽象成數學問題---嘗試解決方案—應用生成的知識解決更多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嘗試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習過程,注重方法引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了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的去研究和探索,充分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很好的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有的知識都是由學生自行解決的,教師只是在關鍵之處進行啟發(fā)和點撥,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為了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運動特征,我讓學生用手勢演示了兩人從兩地同時相對出發(fā)直到相遇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加深對相遇問題的理解,感受到所謂“相遇”就是兩人或兩個物體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而行,在途中遇到這樣一個過程,在學生腦袋里建立一個清晰的相遇問題的模型。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他們倆所走的路程就是兩家之間的距離”、“從出發(fā)到相遇兩人用的時間一樣”,出示路線圖讓學生根據兩人的速度信息估計相遇地點。讓學生嘗試自己來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通過比較不同解答方法的優(yōu)劣,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降低思維的難度。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由于本人的教學水平不高,本課時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課后仍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地方:
1、語言的表述還需要多練習
2、在處理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節(jié)奏有點快,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很少,導致在練習中一些細節(jié)出現問題
3、在算法多樣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時間明顯不夠,只讓少數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
4、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活潑的富有個性的課堂,要讓學生在實踐中交流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一節(jié)課,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我們的應用題教學如何實施和諧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如何改變傳統應用題教學?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應用題教學充分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達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生活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季教學反思說屏教學反思卡通大亮相教學反思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5
《相遇問題》是五年級解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是在學習了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來探索兩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本節(jié)課我重視引導學生“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努力之處
1.數量關系,奠定基礎。
現在的數學教材淡化了對數量關系的教學,但是我想相遇問題是涉及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的教學,所以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我加上了對于數量關系的回憶和復習,由于學完時間較長,有半數孩子比較生疏,所以我將以下三個數量關系板書下來,分別是: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這是學習相遇問題的基礎,我加以強調。
2.合作表演,親身體驗。
我通過談話加以過渡:一般情況下,我們算的路程問題都是向同一個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兩個人同時從一段路的兩端出發(fā),相對而行,會怎樣?這時揭題:今天我們就利用方程來研究相遇問題。然后出示例題: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騎車速度是每分鐘250m,小云的騎車速度是每分鐘200m。兩人何時相遇?這時我請兩名學生商量后上臺表演相遇,通過他們分別扮演小林和小云,學生深刻理解“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相遇”這幾個相遇問題的要素,學生在進行合作演示相遇過程的時候,他們不斷商量如何表演,引發(fā)的思考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要生動有趣很多,這個環(huán)節(jié)幫助他們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點,合作表演比較成功。
3.分析數量,構建模型。
然后我加以引導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使題意更加形象直觀,數量關系更清楚。之后我鼓勵學生尋找題目的等量關系,學生發(fā)現了在相遇問題中兩個重要的等量關系,我將他們的發(fā)現板書在黑板上:小林騎的路程+小云騎的路程=總路程;(小林騎的速度+小云騎的速度)×相遇時間=路程,然后我并沒有將兩種方法孤立開來,而是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溝通了聯系,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在學習中感受理解相遇應用題的規(guī)律和特征。
二、改進之處
1.畫線段圖是個難點,不少學生不會畫線段圖時,我有些急于求成,邊講邊直接給學生出示了線段圖,這時應多些引導,多些耐心,引導他們一點一點地將線段圖畫出來最好。
2.解方程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學生基本上通過數量關系列出方程,但是計算是出現問題不少,應該在計算上再加以細心指導,不斷練習,提高正確率。
生活是具體的,數學是抽象的。在教學中要把抽象的數學內容寓于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的教學反思06-30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4-19
《相遇問題》的教學反思01-21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4-06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6-30
關于相遇問題的教學反思06-12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范本06-13
課文《相遇問題》的教學反思02-18
相遇問題的教學反思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