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1
小學生應當具有團結合作的意識,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而這篇課文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反思這節(jié)課,我得到了這樣一些感悟;
1,用實驗激趣
出示筷子,讓學生分組試著折斷一根,再將四雙筷子捆住,讓學生折,折不斷。從這兩種不同的效果中,讓學生分析結果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2,整堂課教學目標明確。
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記住、記牢生字,例如,教“遞”字時讓學生記“弟弟走(之)著去送信”;教“憂”字時是“心中尤其不舒服”。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很快就記住了。
3,注重課堂學習
生字講讀之后,讓學生做“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加深對生字的記憶,通過相似字的組詞,讓學生更好地記牢生字。
4,不足之處
隨機應變不夠,課堂上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及時予以指導。
這堂課的教學效果總的來說還不錯,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好。針對不足之處,加以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相信以后會講得更好。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2
亮點1:整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遵循了先明理、后導行的原則。明理:讓幼兒先明白道理,首先我們根據(jù)故事、圖片、這些直觀的環(huán)節(jié),初步感受合作的含義,了解合作的意義。然后通過游戲,讓幼兒親身體驗合作,真正了解合作力量大。
亮點2:目標和重難點的定突出了具體性的教育和養(yǎng)成;顒舆^程中完成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亮點3: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游戲“快樂的大鞋子”,比較新穎,是從成人拓展訓練項目“有軌電車”中得到的靈感,其實有很多的經(jīng)典游戲都可以充分體現(xiàn)合作,如:蜈蚣競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選擇“好玩的大鞋子”是因為這個游戲更能充分的將合作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果沒有合作,游戲將無法進行,這樣的游戲更能讓幼兒體會合作的意義。
不足1:在嘗試分析故事,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上面還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師缺少授課經(jīng)驗,和孩子的互動、交流不太嫻熟。
不足3:在幼兒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抬桌子”多少有點牽強,沒有找到更適合幼兒體驗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難點突破還有所欠缺。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3
在活動中,語言表達方面:有大部分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游戲體驗后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聽同伴分享總結后才能自己理解總結,幼兒初步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
思維品質方面:在折筷子和兩次音樂游戲體驗后,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對教師的提問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質方面;通過本次活動,我班幼兒初步有了團結合作的意識,但還不太會把它如何運用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教師在平時一日活動中多引導。
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提煉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兒小組活動中還應給予適當?shù)膸椭鸵龑,特別是個別表現(xiàn)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給予鼓勵,讓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4
導入新課并順利地探討了女排的成功是因為集體中強大的凝聚力,前面教學都很順利。為了更接近學生的實際,也想了解學生對初一(7)班這個新集體的真實看法,我問,“你覺得我們是一個有凝聚力的班級嗎?”學生的回答大出意料之外。全班居然(共58人)有近40個人舉手認為我們班級不是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這個結果是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因為據(jù)我觀察,平時學生挺有集體認同感的。原本以為會有個別學生故意調皮,有不認同的聲音,可是想不到會是如此之多啊,該怎么辦?如果此時我再一味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而忽略學生的這種回答的實際情況,那么這節(jié)課就會顯得很是可笑。我想不如就將課堂交給他們,讓他們直面和關注這個話題,引導學生自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教師注重調控。我的做法是先讓他們不管認為“有凝聚力”的還是“無凝聚力”的都先亮出自已的觀點,并說出理由,再請學生反駁與認同,在辯論中讓他們明確觀點。
現(xiàn)將課堂對話摘錄一二:
生1:體育課中男生被老師罰跑一圈,女生還在一旁偷笑,這說明班級無凝聚力
生2:這只說明部分同學中有幸災樂禍的心理,不能說整個班級無凝聚力
生3:年級會上聽到岳勝利主任宣布7班為“優(yōu)勝班級”,當聽到宣布我們班得到“優(yōu)勝班級”的榮譽時,大家都歡呼,可見我們都愛這個集體。(這個例子好)
生4:大家看看我們的版報辦得多好,這可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布置的結果哦。(這個也不錯,我趁勢引導,誰參與了這些活動呢,好多學生都爭先恐后的報告著自己的業(yè)績)學生舉例與反駁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半節(jié)多課的時間,個個興奮異常,時而點頭,時而搖頭的。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中,由于學生回答出乎意料,讓我的課堂教學沒有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而且也表露出了他們心中真實的想法,讓他們在辯論中體會與糾正,也許對今后班集體的建設也會是件好事。只是我的教學進程要慢下一節(jié)了,不過,這又有何妨呢!整堂課讓我感受良多:其一,教師要有面對意外的正確心態(tài)。新課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嘗試發(fā)現(xiàn)、民主對話、合作探究”。不知什么時候起,我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會有意無意地跳出課前設計的框架,給我一些毫無準備的意外,使我有點手忙腳亂。也正是這種“意外”使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面對“意外”,我們是在舉措茫然中維護自身權威,錯失一個個教學良機呢?還是在親和對話中捕捉住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擁有一分意外的驚喜?那將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意外”。
所以,直面課堂意外,尋找意外之處的驚喜,是我所追求的。
其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堂的生成性內容。當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預設產(chǎn)生沖突時,教師該如何調控課堂呢?我覺得教師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善于捕捉這些動態(tài)的場景,巧妙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既然學生心里不認同這個班集體,那么他們肯定有自己的道理,雖然這個理由也許是有偏差的,但是也要讓他們先擺出。對于這個新出現(xiàn)的意外教師并不能馬上否決,而是要加以引導。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拋開教學預設,更多的來關注這個新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學生關心的,也是他們更感興趣的,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三,教師要尊重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信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痹谛抡n程中,課堂是教師服務于學生這個主體,而不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路被動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場所。傳統(tǒng)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可能在現(xiàn)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并不適合了。教師一味的講,對于學生來說已經(jīng)失去了吸引力,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及時給予學生所希望的肯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教師沒有預設的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個新生成的東西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是建議,那么整個課堂就真正變成了學生的舞臺了。這樣就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激發(fā)學生莫大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增。
其四:“意外”促使教師不斷地學習成長。不可否認,新課程下的課堂是活躍的,孩子們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課堂也會變得難以控制,意外也隨之而來。但由于每個學生表現(xiàn)出不同能力的差異性、生成的資源來源的不確定性、教師教學智慧的不穩(wěn)定性等多種原因,如何讓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有人說這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控制能力和教學應變能力。是的,可我想說這教學機智、應變能力還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升知識和人文的素養(yǎng),做一個學習型、研究型的老師。只有“肚”里有“貨”,我們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課堂教學,才能把“意外”變成“精彩”。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真實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順、求純、求完美。一旦出現(xiàn)意外,我們應該以坦然的心態(tài)去對待,積極思考對策,合理解決和利用,只有這樣,課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美的,教學活動才是有價值的。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5
《團結就是力量》是語文A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農夫的八個兒子成天為一點小事吵吵鬧鬧,不可開交,于是農夫請教村里的長老給他想辦法,長老采用折筷子的辦法讓孩子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性,從此,八個兒子親親熱熱,團結一心。
看到這篇課文,我想到了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家長的溺愛,多少有些自私,而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這篇課文正好可以直接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于是,如何將這篇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深入到孩子們心中,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想了一些辦法。
首先,我以做游戲開始,孩子們從游戲中明白了要團結,這就為我們今天即將學習的內容作了鋪墊,讓孩子們明確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與團結有關,從而引出課題《團結就是力量》。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而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學生通過自學,能解決基本的教學任務,我在課件中出示了自學提示:
1、 長老是用什么辦法教育農夫的兒子?
2、在折一根筷子時,兒子們說了什么?結果怎樣?
3、這時長老是怎么做的?
4、八根筷子同時折時,兒子們是什么表情?
5、為什么一根筷子輕輕一用力就折斷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難折斷呢?
6、這時候農夫對兒子們說了些什么?用“— ”畫出有關句子,并說說自己對農夫說的話的理解。
讓孩子們先通過自學,獨立思考完成以上學習任務,然后互相交流,將自己還不會的地方跟同組同學商量,這樣,孩子們在不經(jīng)意中,又經(jīng)歷了一次團結合作的過程。而我,也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中的“自學”“互學”過程。
接著,在檢驗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們將學習情況一一匯報,簡單的都弄懂了的,一筆帶過,稍有難度的,譬如“提示6”中對句子的理解,我讓孩子們先說說自己的理解,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孩子,哪能理解得那么透徹,就算理解了,在表述時也很難說得那么流暢。這時候,作為孩子們學習的合作者之一的我也該幫幫忙了,我綜合了孩子們的說法,進行了一下整理,列出了一段完整明了的話:單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能自私自利,只顧自己,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只要這樣,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這樣,孩子們在頭腦中已隨著八個兒子,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性。
最后,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舉例說明團結的重要,孩子們的思維比較開闊,說到了做作業(yè)時互借紙筆、運動會上的接力、做樹葉貼畫時的合作等。我順勢出示了“5.12”汶川大地震人們家園被毀、親人生離死別的圖片,以及全國各行各業(yè)的人民盡自己所能參與救援、慷慨解囊的圖片,面對如此慘痛的事實、如此清晰的記憶,很多孩子都哭了。課件停留在“我們在一起”幾個大字的畫面,我讓孩子們再次談談自己的感受,孩子們都深刻地體驗到:今后,我也要幫助有困難的人,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團結;團結能幫助我們共度難關;不團結,就什么事都做不好
聽到這些,我感覺到了欣慰,我想,今后孩子們應該再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跟同學斤斤計較了,他們一定會在學習的道路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甚至在以后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他們應該還會記得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的故事。今天,在給孩子們上這一課的同時,我們何嘗不是也給我們自己上了一課呢?
但是,回顧自己的這堂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對語文工具性的一面把握得不夠,對句段的理解及文章的朗讀訓練做得有些欠缺,今后還得加強。
【《團結就是力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1-10
《反思反思》教學反思03-03
《對美術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01-10
《音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3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7-29
荷花 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03
教學反思:長城教學反思10-02
團結就是力量01-15
團結就是力量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