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
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我通過復(fù)習提出疑問“課文寫了哪兩件事?”后回讀課題,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很多學生提出“這篇文章是以事寫人的,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目呢?”我贊賞地肯定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表揚這位同學善于動腦筋。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品讀,交流爬山虎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由爬山虎給人的印象以及它本身的特點聯(lián)系到葉圣陶先生批改作文的一絲不茍和對客人平易近人態(tài)度。學生通過學習以及老師的誘導(dǎo),學生在小組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找出了問題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課題,既是對人品與作品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的贊美,也是對具有高尚品格與情操的作家的贊美并點明這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課后我還要求學生找一些相關(guān)的文章讀一讀,并印發(fā)了《白楊》這篇文章給學生閱讀。感覺整個教學效果還可以。第二天,我校很榮幸請來了市教研室陳春艷主任來我校指導(dǎo)精品課建設(shè)工作,經(jīng)過陳春艷主任聽課、評課,認為這篇文章借景抒情重于借景喻人,建議從借景抒情這方面入手。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我們科組結(jié)合陳主任的點評和指導(dǎo)再研磨教材、集體備課。最后決定以事入景,滲透“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自我感悟并體會“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學習這篇課文,“以景抒情”可以說是一個難點。
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教師強硬地灌輸給學生“這就是以景抒情”?但這明顯不符合我們的課改精神。此時此刻,我知道,要突破這個難點,必須得用自然入情入景的引導(dǎo)方法。我們對這個難點進行了重新的設(shè)計:既然是抒情,那么就讓學生先入情吧。
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那點空白重新設(shè)計問題:“我”一個普通的初中生要去大作家家里做客。在去葉老先生家的路上,作者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學生當時就說很緊張,緊張得手心捏汗;很激動;很興奮……)他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踴躍發(fā)言:他會想葉老先生是怎樣的人呢?他會想見到葉老先生要怎樣說呢?作者會想葉老先生肯定會夸我寫的作文好……)
補充了這些空白后,我再切入問題:是啊,一路上,“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到葉老先生家的,所以“我”一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躁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學生馬上就明白了:這段爬山虎的描寫,實際上是抒發(fā)了作者當時的心情。
在理解“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的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睍r,我同樣抓住了課文中出現(xiàn)的空白: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我設(shè)計了分角色對話:他們會交談些什么呢?同桌分角色練習交談。同桌之間,有的談學習和寫作上的事情;有的談作者請教葉老先生關(guān)于寫作的方法;有的談葉老先生在詢問“我”的生活上的事情等等。聽了學生們的對話,我接著出示葉圣陶先生與肖復(fù)興的對話,讓學生再次感受交談的融洽,入情入景。深入淺出,回顧課題,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就是讓學生讀中領(lǐng)悟,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解決了。
“以景抒情”本是這篇課文中滲透給學生的一個難點。但通過對文本中空白點的挖掘,進行說話訓練,填補空白,學生很自然地悟到了其精髓,勝于教師空白無力的說教與無所憑借的引導(dǎo)于百倍。是的,化文本理解性的問題于語言的積累之中,的確魅力無窮!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fù)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先生為“我” 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作者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guān)懷教導(dǎo),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課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特別是文章結(jié)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
文章篇幅較長,再加上故事本身沒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在這堂課上,我努力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shè)計了下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一、抓住教學難點質(zhì)疑
課題以物喻人,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難點,我從課題入手,欣賞兩幅爬山虎的圖片和兩段美文的閱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構(gòu)建記憶中葉老與肖復(fù)興初見時的代表性事物——爬山虎之美,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象征意義做好鋪墊。然后利用過渡語言設(shè)疑:“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通過對兩件事的研讀,領(lǐng)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情。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為了解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三十年來作者都忘不了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shè)疑導(dǎo)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感受葉老不僅僅是為“我”改了一篇習作,并且使“我”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我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jié)、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jié)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學會修改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這篇課文不僅僅是學到了如何去閱讀如何去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感。我們還學到(轉(zhuǎn)載于:綠教學反思)了如何去寫作文如何去修改作文。這一點可以通過學習刪除號、閱讀葉老的評語等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文中潛移默化的學會。教學中我抓住《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學生自己的習作等,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guān)文本,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3
我校錄播室剛剛竣工,我有幸第一個在里面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綠色的金魚》。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兩個:
1、認識11個會認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課前我讓學生先預(yù)習了課文,標出共有幾個小節(jié),圈出了會認字和生字。課堂教學我安排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dǎo)入新課
我從幾張金魚的圖片引入,讓學生說出分別是什么顏色的金魚,然后引入課題:綠色的金魚。
二、設(shè)問導(dǎo)讀
本環(huán)節(jié)我原來設(shè)計的是插入一個范讀課文的錄音,可在“龍音閣”中找到的錄音少了一句,自己的朗讀水平又不怎么樣,因此我先讓同桌互讀課文,再指讀課文,同時出示了兩個問題:
1、課文共有( )個小節(jié)。
2、圖畫課上,我畫了一條( )色的金魚,老師點點頭,( )地笑了,在我的圖畫本上,畫了一顆( )。
逐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三、字詞教學
1、會認字
課件出示加拼音的會認字,讓學生自讀、互讀、指名讀,糾正字音,然后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再去掉拼音,讓學生開火車讀。
2、指導(dǎo)書寫生字
讓學生先觀察說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書寫時哪一筆在什么位置,然后由老師范寫后,學生在書上描一個寫兩個,然后書空。安排的每個生字組兩個詞,因為時間關(guān)系沒進行。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我認為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達到了教學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
1、學生的語言不夠規(guī)范,不能自覺地說完整的話;
2、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dǎo)時,應(yīng)讓學生先書空,再拿筆寫;
3、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學生的握筆姿勢有70%的學生都不正確,雖然一直在努力糾正,但效果不理想。還有正確的坐姿、認真聽講的習慣等都需要慢慢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地、長期的過程。希望自己今后耐心,細心加用心,靜待每一朵花的盛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4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肖復(fù)興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文章。
這篇課文中,通過兩件事回憶作者與葉圣陶先生之間的故事,從“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而讓人感受到葉圣陶先生在人品與作品上都堪稱楷模!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這其中,學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為什么要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為課題。為了突破這一點,我設(shè)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在前置學習中就讓學生畫出寫爬上虎的句子,同時,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掃除生字。
二、第一課時,通過聽寫檢查生字掌握的情況。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各種形式反復(fù)朗讀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同時,我與學生一起回憶本冊書中葉圣陶先生寫的《爬山虎的腳》,讓孩子們感受葉圣陶先生家中那一墻的爬山虎長得是多么茂盛,在夏季顯得虎虎有生氣。以此,讓學生感受到那一墻的爬山虎會給凡是到過葉圣陶先生家的人都留下印象,而對于當時只是一普通中學生的“我”來說,對那一墻的爬山虎的印象就更深了,所以,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就會想起那一墻爬山虎,看到爬山虎也就會想到葉圣陶先生。這樣,學生也就不難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了——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突破了課題的難點,接下去的重難點就是重點詞語和含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為了讓學生理解,在第二課時第做了以下的教學設(shè)計:
一、重點詞語,其中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是“融洽”和“意義非凡”兩個詞。為了讓學生理解葉圣陶先生與“我”交談時的“融洽”,設(shè)置情景,想葉老先生會問些什么,“我”會怎么回答。這樣的設(shè)置,也為理解“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中的“認真”和“期待”分別說的是什么打下鋪墊。請學生到講臺前坐下來情景表演,之后,師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們自然就感悟到“融洽”的意思了。
我問孩子們“意義非凡”是什么意思,大家都說不出。于是給孩子們講了我選擇專業(yè)時與語文老師之間的一段故事:當年,在選擇專業(yè)時,我與老師發(fā)生了紛爭。我想選擇中文系,老師說我的語文“可以”了,想進一步學習完全可以自學,而外語則不行,尤其是想當老師,不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那是萬萬不可的。最后,由老師拍板,我填報了外語系。老師這一拍板對于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我告訴學生們,我因此有了一技之長;因此,我可以有第二職業(yè)。這一題外話讓學生們對“意義非凡”有了感悟,大家爭先恐后舉起了手,告訴我這個詞的意思————這次交談激勵、鼓舞“我”,使“我”更加努力學習,所以后來才能成為有著名作家,這次交談的意義真是“不一般”。
當學生理解了這兩個詞以后,對“他親切之……”這個句子的理解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詞句段學習后,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教學生們修改作文。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聰明的孩子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尤其是對修改符號的使用,他們早用到日記和作文草稿之中了。
第三課時主要談怎樣使句子“干凈”、“規(guī)范”等。
一、讀“我”的原文,讓學生理解“干凈”一詞在本課和作文中的意思。讀學生的范文(上一單元的作文,我沒只做了“目評”),進行集體修改,將平時大家所說的“口水話”(重慶方言)刪下去,達到“干凈”的效果。這樣“干凈”的意思就明了了,學生也就自然會明白這就是老師在輔導(dǎo)寫作文時所說的“簡練”。
二、學生互相修改習作。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對于我來說也“意思非凡”。上高一時讀過肖復(fù)興先生的《早戀》,所以本課讓我感到親切,有點“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感受,所以,備課時也多用了一些心思。盡管這樣,不足之處是還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了,有下兩點:
一、在前置學習中,沒有讓學生去了解作者肖復(fù)興先生,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們對這位寫他與葉圣陶先生之間的故事,卻要以《那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中學生”感到極其陌生。這樣,對于課文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障礙的。
二、在情景表演之前引導(dǎo)、啟發(fā)不夠。表演前,應(yīng)該多設(shè)置一些“我”的問題,讓學生表演出“我”由拘束———小心翼翼——小小的心融化。尤其在師生表演時,如能將時間稍適延長就更能表現(xiàn)出“融洽”。
我縣一位小語名師給我提議,在寫反思時要有理論支撐,我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是將自己課堂上的一點感受理解講解過程寫下來,還請讀我反思的同仁們多多指教!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5
上課的導(dǎo)入我先讓學生談?wù)剬θ~圣陶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一片課文《爬山虎的腳》,讓學生通過對比今天要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接著我檢查孩子讀書和生字詞的情況,最后通過品詞析句來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引導(dǎo)學生就“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邊讀書邊用筆畫出修改處,再用不同的符號把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標識出來;還讓學生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過討論交流,了解葉圣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課文。
課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點。具體事實+心理感受的寫作特點,修改作文的方法,語句上的修改,這些都對學生的習作也有所啟迪。因而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鎖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學習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春風拂面”,讓學生一次次回到文本中去感悟,研讀。學生在“密密麻麻”“到處”中感受到葉老的認真。在“愣住”中放大作者此時的內(nèi)心感受。在字詞句的修改中,學生感受到葉老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評語中,讓學生感受到葉老的平和,以及對一名文學愛好者的鼓勵和殷切期望。這一股股暖流給予作者春風拂面的感覺,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教學時,我關(guān)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憑借教材,實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
教材中,作者在敘述葉老怎樣修改“我”的作文時,蘊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在教學中我采取相應(yīng)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對作者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如何作文,更讓學生體會如何做人。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
1、拿到葉圣陶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畫出相關(guān)句子,然后讀讀。學生根據(jù)我出示的自學提示,快速讀課文去找到答案。
三、整合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教材與多種文本的有機融合。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如:《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學生自己的習作等,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guān)文本,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回過頭來,再看整個教學過程。覺得還是有不少的缺點。
一,以讀為本,自覺得讀得還不夠到位。
初讀課文后,沒有檢查孩子讀課文的情況,還有讀詞語的形式比較單一,應(yīng)該指名讀、男女生對比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詞語后,再去整體感知課文,親近文本,但是在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指導(dǎo)的功力還不夠,特別是針對學生的朗讀,沒有作出恰如其分的點評。
二、第一課時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講解完課文第一部分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讓學會寫生字了,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的安排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多思考第一課時應(yīng)該教什么,怎么教。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6
本文是作家肖復(fù)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有了名篇范例,加上態(tài)度認真,又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課文的題目卻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題與文之間表面上看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1、作者怎么會看到那片爬山虎的?“我”作文“親切自然”,葉圣陶先生請“我”做客。葉圣陶先生親自改過“我”的作文,運用各種方法修改,“我”看了改文后,內(nèi)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構(gòu)成“我”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原因。
2、幾十年過去了,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先引導(dǎo)學生對葉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點。弄清順序,部分→整體,具體—抽象。理解詞句。感情朗讀。葉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們已初步感知葉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氣。
3、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在葉老家做客見到那片爬山虎,葉老教導(dǎo)我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過去近三十年了,但當時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老,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
4、爬山虎因陽光照耀而綠,“我”因葉老的教導(dǎo)而深受鼓舞,作者每當想起葉老的教導(dǎo)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樣,總是充滿生氣和活力,所以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5、“綠綠的爬山虎”就是“我”在葉老的教導(dǎo)下,“我”不僅懂得了怎樣作文,怎樣充實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做人。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7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復(fù)興通過回憶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表現(xiàn)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真誠平和,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置疑為線索,改變了以往談話導(dǎo)入的做法。利用“葉圣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fù)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nèi)容,進而引出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在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出示自學提綱:
⑴葉圣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
、瓶戳巳~圣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么那么激動?
、莿澇龊x深刻的句子。
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jié)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wù)。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shè)疑導(dǎo)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我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jié)、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jié)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我講讀課文之后,根據(jù)葉圣陶先生為肖復(fù)興修改習作的方法,來修改作文。開展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fù)興回憶少年時代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guān)懷教導(dǎo),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課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教學時,我關(guān)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憑借教材,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 教材中,作者在敘述葉老怎樣修改“我”的作文時,蘊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在教學中我采取相應(yīng)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對作者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如何作文,更讓學生體會如何做人。
二、抓住重點,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有機結(jié)合。 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非常突出:從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中,可以領(lǐng)悟到如何作文,還可以體會到葉老做事的認真與平和;從“我”到葉老家做客這件事中,可以感受到葉老的親切與質(zhì)樸,也可以感受到葉老對“我”的期待、信心和力量。教學時,我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或課后練習,如“讀了課文我很受啟發(fā),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體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引導(dǎo)學生多角度地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整合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教材與多種文本的有機融合。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如:《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學生自己的習作等,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guān)文本,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9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shè)計了下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我在第一課時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圣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圣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么那么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jié)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wù)。
二、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著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為了解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三十年來肖復(fù)興都忘不了”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shè)疑導(dǎo)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感受葉老不僅僅是為“我”改了一篇習作,并且使“我”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我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jié)、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jié)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xù)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jīng)過訓練,才能轉(zhuǎn)化為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后,根據(jù)葉圣陶先生為肖復(fù)興修改習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在第一課時里的收獲,并進行全班交流,有目的地讓學生更把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促進學生對葉老修改作文的發(fā)法有更深刻的掌握。
四、用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寫作及建立寫作的自信
學生學習寫作也已有一個年頭了,在這一年中,學生有的收獲了自信,有的在學習寫作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困惑,但通過這課學習一定有懂得了寫作一定要一絲不茍,堅持不懈地寫,這樣才會有進步,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引用寫作名家的名言鼓勵學生堅持寫作,相信他們一定也會寫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0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fù)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作者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guān)懷教導(dǎo),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
文章篇幅較長,我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清課文脈絡(luò),學習課文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的事,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后半部分,“我”到葉老先生家里做客,體會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的深刻含義。
第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作者肖復(fù)興的資料,然后直接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肖復(fù)興的一篇回憶文章,了解肖復(fù)興的成長故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我先讓學生回顧本冊課本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比較兩篇課文的異同。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寫的是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樣往上爬,;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的是作者和葉老先生之間的兩件事。然后自然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修改作文”這個部分。然后出示合作學習要求:1、結(jié)合資料袋讀第4自然段,思考: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2、看了葉老先生為我修改的作文,“我”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小組展示。學生展示時我相機板書修改方法和修改符號,然后引導(dǎo)學生歸納小結(jié)。接下來,我用小黑板出示了肖復(fù)興的《一張畫像》的最后一段話,讓學生用粉筆在原句上修改。學生積極性很高,大家一起動腦筋,基本上都改對了。但是,下課時間到了,第二個問題“我有什么感受”沒有時間展示了。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的三處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還補充了原文中葉老先生和我談話的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最后提出一個問題:“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回顧課文中的兩件事,領(lǐng)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然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落實了教學重點——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突破了難點——理解了課題的含義。但感覺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如果下次再上這篇課文,可以將需要修改的文段印發(fā)下去,能節(jié)省部分時間。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原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紀念葉圣陶先生》,是作家肖復(fù)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作。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課前我試想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將本組課文以“成長”為主題串聯(lián),分設(shè)“立志”“感恩”“獨立”“挫折”四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設(shè)計時我發(fā)現(xiàn)本組課文在寫法和內(nèi)容上都缺少整合點,反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可以和習作教學整合,《烏塔》可以和口語交際整合。所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采用閱讀教學模式,以課文學習帶《同步閱讀》,實現(xiàn)閱讀內(nèi)容的擴展和閱讀方法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在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學習葉老先生修改作文的內(nèi)容。第二課時體會葉老先生在做人和做文兩方面對肖復(fù)興的影響。這節(jié)閱讀教學課,主要目標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課文的結(jié)尾肖復(fù)興說:“我很慶幸,自己第一次見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睂@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dǎo)學生抓住“楷!眮砝斫!翱!本褪恰澳7丁薄鞍駱印,那么葉圣陶先生在人品和作品方面有哪些讓肖復(fù)興和我們學習的呢?這樣學生聯(lián)系上文的內(nèi)容,學習葉圣陶修改文章的一絲不茍和待人的平易近人,抓住相關(guān)的句子和關(guān)鍵詞,體會人物的特點。第二個含義深刻的句子是結(jié)尾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個句子比較難理解,上文兩次提到爬山虎,一次是在剛進葉圣陶家門時作者看到的爬山虎,“綠蔥蔥”的,陽光仿佛都成了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閃爍著迷離的光點。”這是作者第一次去一個作家家里做客,而且是這么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心情該是多么激動、興奮呢,這種心情體現(xiàn)在景色之中,要啟發(fā)學生理解景色描寫中寄托的情感,有些難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啟發(fā)不夠,處理得有些生硬。第二處描寫是在和葉老先生暢談了一下午后,作者看到院子里的爬山虎“綠的沉郁”,“虎虎有生氣”,這樣生氣勃勃的爬山虎是作者此刻“充實”“自信”心情的表現(xiàn),但是因為鋪墊不夠,學生也沒能引到這層面來。
總結(jié)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guān)鍵詞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進而遷移到《同步閱讀》中的《晨讀》,理解最后一句話“我們陰暗潮濕的教室仿佛成了迷人的宮殿”的含義,同樣需要聯(lián)系上文中晨讀時老師為“我們”讀書,各種各樣的書籍充盈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深深地陶醉在了這知識的海洋中。但是在教學中,這一設(shè)計沒有實現(xiàn),一是課內(nèi)閱讀時方法落實得不好,因此課外閱讀中學生沒能使用這一方法;另一方面,此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不夠明晰,每一環(huán)節(jié)做什么,對學生的要求要明確。
總之,本課在設(shè)計上出發(fā)點是很好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不夠細致,對課堂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預(yù)設(shè)不夠充分,導(dǎo)致沒能達到教學效果。不僅要想到我想在課堂上實現(xiàn)那些目標,也要預(yù)想每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反應(yīng)和應(yīng)對,讓一節(jié)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在意料之內(nèi),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該注意的。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是作家肖復(fù)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這篇課文以“爬山虎”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摯,語言含蓄,特別是文章結(jié)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
文章篇幅較長,再加上故事本身沒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探索,在這堂課上,我努力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1、抓住教學難點質(zhì)疑。課題的以物喻人,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難點,我恰恰從課題入手,巧妙的運用欣賞兩幅爬山虎的圖片和兩段美文的閱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構(gòu)建記憶中葉老與肖復(fù)興初見時的代表性事物——爬山虎之美,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象征意義做好鋪墊。然后利用過渡語言設(shè)疑:“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通過對兩件事的研讀,領(lǐng)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2、確立教學重點研讀。要想順利地突破難點,又必須先要理解兩件事中葉老的高貴品行,有了感情的積淀,才能水到渠成地體會到爬山虎背后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為解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認真”這個問題,我預(yù)想學生光靠肖復(fù)興的敘述和表達,很難走進葉老這位名人的。因此,我把“葉老修改稿的原稿”這一直觀作品呈現(xiàn)在同學面前,并啟發(fā)學生想象70歲的葉老坐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為“我”一字一標點地修改作文的情景,進而引出“假如這是葉老為你修改的作文,你有什么感受?時,學生對葉老的崇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在處理“葉老為我修改的兩處語病和簡短的評語”時,我立足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通過這篇課程資源,不僅教給學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作文中的語病,還指導(dǎo)學生在作文中要寫真事、表真情,并滲透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3)在抓住字、詞、句重點細致地研讀了“修改作文”這件事后,我又采用讀文與想象、角色換位與表演等多種教學手段,研讀文章的“邀請做客”一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發(fā)現(xiàn)、感悟“握手”這一細節(jié),感受葉老的親切平和。又引導(dǎo)學生“如果你是葉老先生,你會對肖復(fù)興說些什么?”學生在充分想象后,暢所欲言,此時的學生儼然成為了一位“葉老”,深刻感受著葉老先生“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
回首整個的教學過程,我感到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與缺憾。如,在這堂課上,感覺讀的還不夠充足。雖然努力地通過快讀、自讀、指名讀、男女生對比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親近文本,但是在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指導(dǎo)的功力還不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3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xiàn)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在陽春三月學習這篇課文非常合適。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認為文本的解讀要深刻,可備課時,我發(fā)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淺顯易懂,因此確定以“讀”為主要教學手段來解決這篇課文的教學。盡情地讀,想象情景來讀,對比著讀,我可以帶領(lǐng)學生走進詩歌的場景中,感受歡快,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感受春光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感受主人公的自豪。
在上課時,我以飽滿的狀態(tài)先朗誦了兩遍,鼓勵學生盡情地朗誦,盡興地展示!敖處熥陨砭褪墙虒W情境”,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可以讓課文的語言有效地浸潤學生,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開辟了一個整體把握文本的時空。在我的帶動下,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相當透徹。特別是我提出:“‘我們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綠袍?’可不可以換成‘我們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綠衣?”時,學生的回答令我驚喜!安荒軗Q,因為‘綠袍’比 ‘綠衣’的面積大,說明同學植了很多樹。”“同學們把‘荒山野嶺’變成了‘青山碧嶺’,所以要用‘綠袍’!薄叭绻麚Q成‘綠衣’,就不壓韻了,這首詩壓ɑo韻。”
可見,讀真的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教學手段。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4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yù)習的優(yōu)勢,在第二課時的設(shè)計上大膽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點以及根據(jù)實際情況,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上做了一點嘗試: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luò),采用多種方式對“神態(tài)自若”“擎著利劍”“惟妙惟肖”等詞語進行深敲細酌,逐一品味,引導(dǎo)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dǎo)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dǎo),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課文的
第二段,這一段分三方面來介紹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一是介紹了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的總面積19120平方米和坑內(nèi)兵馬俑總數(shù)近8000個;二是介紹了一號坑的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以及坑內(nèi)兵馬俑總數(shù)6000個左右;三是介紹了一號坑上面的主要設(shè)施和作者的觀后感。因為條件所限而無法讓學生欣賞到相關(guān)的錄像片段,所以僅讓學生通過這些數(shù)字去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cè)藬?shù)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說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說很多。接著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nèi)W生數(shù)大概在1300個左右,然后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于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nèi)的兵馬俑總數(shù)和一號坑內(nèi)的兵馬俑數(shù)分別相當于全校學生總?cè)藬?shù)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jié)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于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于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nèi)的兵馬俑總數(shù)相當于全校學生總?cè)藬?shù)的8倍,一號坑內(nèi)的兵馬俑數(shù)相當于全校學生總?cè)藬?shù)的6倍?粗约核愠龅慕Y(jié)果后學生們不由得發(fā)出了陣陣的驚嘆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么大啊!”“這么多兵馬俑啊!”“果然規(guī)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dǎo)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5
課前,我認真預(yù)習了教材,并反復(fù)朗讀了幾遍,這是一篇人文優(yōu)美的文章。從課題的“那片”一詞就暗示了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睹物思人,感人致深。課前,我在教學上潤于了寫作訓練!耙晕锼既恕钡奈念},比如“一張照片”“月夜”“還是那片綠葉”“那片火紅的楓葉”等。學生題材新穎,內(nèi)容具體,事例典型,我并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修改,同時并出示修改作文的最基本方法與修改符號。
。、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
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3、把長句斷成短句。
4、刪去重復(fù)啰嗦的詞句。
。、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shù)臉它c符號。
針對我班學生,修改作文不是難點,通過學生親臨實踐,很自然地引進了新授內(nèi)容,看看葉老先生是怎樣批改作文的。出示資料袋“一張畫像”讓學生先讀原文,再讀修改后的文章,然后談?wù)勛约旱捏w會。也就是從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中,能體會到葉老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
借機出示課題,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朗讀課文,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我出示了課文第九自然段,讓學生反復(fù)地讀,并要求背誦仿寫。本自然段就三句話。第一句“融洽”;第二句“親切、質(zhì)樸、融化”;第三句“綠得沉郁”。這樣不但有利于背誦理解,而且有利于仿寫。第10自然段最后一句“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句話與題目呼應(yīng),含蓄地寫出了作者15歲時那個夏日午后的事情一直留在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激勵著作者前進,像這樣的句子文中有,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然后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寫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的體會。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還是不錯,有的說,我知道了寫作文要寫得真實,要有感情。也有的說,無論批改作文還是寫作文,也要像葉老那樣仔細認真,一絲不茍。還有學生說,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我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這是從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而獲得的信息,從語文基礎(chǔ)上,學生也不錯,畢竟四年級了,知道怎樣去預(yù)習新課,怎樣清掃字詞障礙,學生會用工具書,大多數(shù)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學完本課,我在反思: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興趣與自尋新知的動力,我也設(shè)計了多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舊文引新文,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尋求新知”“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借用作者的思想與知識,特別是葉圣陶先生為肖復(fù)興修改習作的方法,那不僅僅是修改作文,是做人的原則,更是教育我們要怎樣做人。然后師生采用“共議”“共體會”“共總學法”通過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fù)興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性的文章,在回憶中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老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著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一個久負盛名的作家,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雖相差懸殊,卻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這一切都源于葉圣陶先生那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使人倍感親切與溫暖,同時葉老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不重則不威。”
同時,我也注重了如下方面:首先是“讀文學寫”本文是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關(guān)鍵在于對所描寫的景物要有深刻,獨特的感受,情與景要互相協(xié)調(diào),情由景生,這樣與景相生相成,這樣才能產(chǎn)生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借景抒情,作者兩次寫到爬山虎,通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fā)情感。那么,我們在寫作文中如何來借景抒情呢?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實寫實練”比如:我讓學生寫“秋天的故事”為了使習作動筆成功,我們可以通過描寫秋天的景物來抒發(fā)不同的情感。有個學生這樣開頭“秋雨拍打著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密云,低低地壓著大地……”就這一句突出了人物深沉而揪心的情感!熬旁碌奶炜照克{而深遠,九月的田野七彩紛塵,九月的人們匆忙而急促”“迷人的秋色,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迎著客人驚喜的目光輕輕展開……”同樣寫秋,這一句就烘托出人物輕松愉快的心情。讀起來情感細膩?偸,高興時花兒會笑,傷心時魚兒傷心落淚,這就是借景抒發(fā)感情。首先,必須情由景生,有感而發(fā),景觸心弦,情動于衷,不言不快,這樣才能達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地境界。然后,必須以情為主,以景為輔,寫景目的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心里卻是“字字是情,句句是情!
學學作者擬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題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像本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讀起來就扣人心,抓人眼。如果從作者的思想情感去分析文題,為什么本課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因為作者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作文時“如文見人,如文見心”。所以才請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的教導(dǎo),教會作者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去多年,所以以此為題。
總之,從本課的教學上,我深知語文的深度與廣度,“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1-09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2-0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反思11-04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09-0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反思09-14
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反思10-3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后教學反思10-30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反思范文11-02
關(guān)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1-05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范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