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1
《爬天都峰》一課教學,有兩點我覺得很成功。
一、針對課題提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實踐證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很樂意提問,并且一般問題都能在當時解決,這不僅鼓勵了愛提問題的同學,更激勵其他同學課前認真預習。重點問題是“他們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這個問題,作為重點進行學習討論。以學生問題定教學重點,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二是運用多讀多想,讀通課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突出了本單元訓練重點。如第二自然段教學,通過多種讀書方式,教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從中體會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畫一畫,評一評,讀一讀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感悟。對“小妹妹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啟發(fā)學生緊緊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從抽象的“奮力”,到具體的“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再到“終于”包含的艱辛與喜悅,有詞句意思的理解與指導,有讀的訓練,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體驗的表達。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峰的,對他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難以具體。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我采用靜心讀書、獨立想象、自由練說、表演讀等方式,借助前面學習的方法和認識基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天都峰的特點、老爺爺的年紀和話語來合理想象,既擴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具體理解了老爺爺的話的內涵,順利解答了問題,又較好展現了啟發(fā)想象這一“放”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落實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了語言。
但是由于我在課堂上過分投入,沒仔細看時間,因此有拖堂現象。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2
(1)導趣——初讀感知。
興趣是樂學的先導和基礎,它可以誘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行為動機。教師在教學伊始,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閱讀探究的興趣。
“初步感知”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指導,除了保證讓學生初讀的數量外,還要實施檢測,以提高初讀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要達到以下幾個要求:①讀準、記牢生字詞;②讀通課文,不可讀破句,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大致弄清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層次。
。2)導讀——細讀理解。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性讀的階段。它是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感知課文的閱讀過程,是精讀的前奏。其主要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確化。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有效形式,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盡量讀出感情來,讓他們在一遍又一遍的讀中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并誘導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從而把閱讀引向深入。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3
我校推行3H樂雅高效課堂建設與改革已經差不多兩年了。3H高效課堂主要通過“自學——探學——展學”的模式來實施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深入。為此,每學期我們學校都會組織各科老師上教研課。下面我就這學期上的《爬天都峰》一課,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一、自學環(huán)節(jié):我布置學生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熟,說課文主要內容,并提出兩個問然后完成預學單,上課前十分鐘主要檢測預學情況。
二、探學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分兩步走:
。ㄒ唬、以讀感悟,體驗高、陡。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時,我課前布置了學生去搜集天都峰的相關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前幾年去爬天都峰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天都峰,然后我讓學生對第二段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用抓關鍵詞的方式去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呢!”體會天都峰的高;通過“掛”等詞,體會天都峰的陡。
(二)、研讀對話,揣摩情緒。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揣摩我和老爺爺各自的內心復雜情緒,想象他們的思想起伏和斗爭,體會他們是怎樣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再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于”這些詞進行反復朗讀體會,讓學生聯(lián)想我和老爺爺登山的艱難,他們是怎樣互相鼓勵和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學生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一老一少爬上天都峰之后為什么要互相道謝,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爸爸說的話了。
三、展學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想象,進行補白。
在學習爬天都峰這部分時,課文只抓住我爬山時的動作進行了描述,而沒有寫老爺爺是怎樣攀登的,我就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老爺爺會怎樣爬山,并讓他們試著補充。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既體會了人物的內心,又豐富了語言,還讓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
本次教學活動,大部分同學積極參與,大膽展示,但也有少部分同學學得被動。今后將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注重如何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4
昨天我校公開課在四二班開展,由我講了17、《爬天都峰》這一課的第一課時,《爬天都峰》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教學中,首先播放黃山圖片師說導入語進行導入新課,徐霞客有詩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稱若于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險峰”,黃山有七十二峰,峰峰相連,傲然聳立,雄偉秀麗,可想要領略這美麗的風光也不是一番易事。緊接著出示黃山三大奇峰: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的圖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齊讀介紹天都峰的資料,加深對天都峰的理解進行學習新課。
緊接著,我吸取了前兩篇課文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掌握所學的生字,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通過小組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學習生字,師重點指導“顫、辮、攀"的書寫,其次,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之后,讓小組內交流梳理出文中的人物和時間信息,接著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最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最后,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由于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重點描寫天都峰的險要。我指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邊讀邊想,把課文中的描寫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再通過朗讀,讀出天都峰的險峻峭拔,難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讀出“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天都峰的險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了出來。這樣的天險,不要說攀登了,看了都會使人心里發(fā)顫。引導學生品讀“我”爬天都峰之前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通朗讀體會天都峰高、陡的特點,讀出語氣詞“啊”、“哩”和兩個感嘆句,先由學生自由讀,挑生展示,評價,提出不足,師范讀,再讓生體會,小組內讀,再展示,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山之險,和“我”爬山前猶豫不自信的心理活動,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這段話的內容后,我問學生:“作者為什么在這里要突出描寫天都峰的險呢?”目的是使學生體會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是為下文寫爬天都峰作準備。再次,我加強引導學生充分朗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你(您)也來爬天都峰?,卻體現了他們的復雜心情,讓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的對話中加上一個“也”字,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互相羨慕、欽佩,表項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皩Γ蹅円黄鹋腊!”讀出爬山前“我”和老爺爺都從對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堅定了勇攀高峰的決心。
通過對本文的教學,有多處不足之處:
1、導入語過長,欣賞黃山圖片稍微有點多,應直接欣賞黃山三大奇峰圖片,插入導入語導入效果會更好!
2、整體感知,梳理出文中的人物和時間信息,應及時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課件設置的填一填應結合文中的人物和時間信息填空,再按照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山后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來讓學學習本文。
3、品析文章時,要學生融入文本進入角色去感受天都峰的'高、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效果會更好。學生朗讀方面還需要加強練習。
通過對本文的教學,教師備教材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剛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需要過渡,提問時問題要有梯度才能照顧到全體學生和朗讀品析文章的能力要慢慢培養(yǎng),對文章的概括能力很薄弱。今后教學中要加強練習才行。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5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關鍵詞句,來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如要讓學生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我通過對“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2、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杜捞於挤濉芬晃,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能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因此,我將"體驗情感"作為自己此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并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使學生較自然地將課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積極情感化為己有,并將在學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跡。
3、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達,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以達到善讀善悟,讓學生歡樂的沉醉于語文的海洋。
4、言為心聲,抓住兩次對話,以角色體驗的方式,通過填補內心空白,讓學生透過語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質。教師引導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強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鳴,既豐滿了角色形象,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體驗"與"情感"同時出現,總目標中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如何透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設身處地地發(fā)揮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勵,如從片斷中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lián)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真正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以讀促思,以思促說,體驗情感的過程。
6、朗讀也是理解課文的必要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指導的還是不夠。
7、時間花費在前面的段落過多,最后“我”和老爺爺的對話,沒有過多揣摩“我”和老爺爺各自內心的復雜心情,體會他們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的,讀的也就齊讀一遍,
8、問題指向性不是很明確,連貫性也不是很強,在學生答不出來時引導也不是很到位,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6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這樣一件事。由于孩子們剛剛升入三年級,年齡小,知識積累有限,很多東西都還是一無所知。這就需要教師多想辦法,尤其是在學習方法上多加指導,以讀感悟讀中促寫,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和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并糾正課題中“都”的正確讀音,緊接著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課題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呢?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學習新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緊扣本單元訓練重點,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突破教學重難點。這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峰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通過對“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钡染渥右龑W生品讀感悟,結合觀看天都峰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一、以讀感悟,突破難點。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宋以诮虒W本課時,讓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提出課文中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由師生共同研讀解決。從實際情況看,學生所提的問題大多是課文中的問句。但我也認真地做了引導回答。從整堂課看,學生所提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不多。這些問題也許在成人的眼中都看似無用的東西,可在兒童的眼中恰恰是最有用的、最有價值的“寶貝”。教師要做的是多指導學生如何去通過讀去感悟,去發(fā)現問題,同時更要保護好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閱讀理解課文時,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于”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又從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中,抓住“居然”“也要……才……”這些詞語來理解體會小女孩和老爺爺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讀中悟情,讀中促寫。
本篇課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時能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在教學中,我還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寫。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時,我讓學生對第二段進行多次形式多樣地朗讀,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語文課本中所挑選的課文都文質精美,不僅僅有識字、礪志的功能,我們還要做的是從作者行文的精妙構思中,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7
1、開課前先簡介黃山天都峰,再配以圖片,使學生對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印象:天都峰險峻筆陡,爬上去非常艱難。還可以與學生知道的山或爬山經歷進行對比,突出爬天都峰的艱難,為下文埋下伏筆。
2、課文中有些生字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對于字詞的教學教師還應該比較注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教師要結合課文的講讀進行教學,這樣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筆陡”這個詞語結合版畫進行理解,“發(fā)顫”結合語境通過換詞進行理解,“攀”字根據字形來理解等。
3、挖補課文中的空白。《爬天都峰》中的“我”和老爺爺在問對方“也來爬天都峰”時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空白點,教師可以設計“小朋友和老爺爺在問對方的時候,他們的心里又各自在想些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散。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7篇)】相關文章: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10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12-16
《爬天都峰》簡短課后教學反思(精選6篇)12-15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1篇)12-17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12-15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5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2-21
部編版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6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