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學反思(通用18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王》教學反思(通用1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王》教學反思 篇1
我總想嘗試著一些新的路子備課,在意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和創(chuàng)新性。他們都說我太學術,我知道在中學這是貶義詞。師傅徐老師今天聽了我的課后,給出了兩點評價:1.鉆研文本精神值得鼓勵。2.要學會批判性地接受教參和名師教案,教學要切合學生實際能力。是的,我承認我的課堂有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教差班,應該講基礎,帶領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扣文本。可是,我不愿意這么做,我不愿意為此浪費我的教學生命。
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知識點落實其實是不矛盾的,我沒有做好知識點的落實還是因為對考點把握不夠,下階段研究考點題目想好了“以考點為綱確立教學內(nèi)容”。
《老王》教學反思 篇2
11月8日,我參加了組里的上公開課活動,我上了一堂公開課《老王》。
在這堂課上我堅持兩個原則:
1、體現(xiàn)洋思的理念。
2、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前后知識聯(lián)系,適當?shù)剡M行德育滲透。
一、課堂45分鐘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十分緊湊
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思考、回答,學生情緒高漲,氣氛十分活躍。一堂課緊張而有序。下課后同學們反映收獲很大。無論是洋思也好、新課標也好,不管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其實都要體現(xiàn)“懂”、“會”、“用”三個層次。
二、在備課和設計課時貼近學生的實際非常重要
這樣學生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無論生活中的實例還是我們所學的課文內(nèi)容俯拾皆是。如:
1、課前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請了兩位同學,(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員)小結上周加入紅十字會和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學捐款情況,學生很自然地歸結到人道主義和關愛不幸者,這一主題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讓學生談一談你是怎樣對待不幸者的。
3小結引用前面所學的課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yǎng)”,讓我們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
三、這節(jié)課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同時也提出了不足之處:寫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進行新課前進行,若在課文精彩片斷也是最感人的場面,老王在臨終前給作者楊絳送香油和大雞蛋。如果在這里介紹文革的背景,知道那個時代香油和雞蛋的珍貴,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在如學生歸納問題時,必須指出在第幾頁、哪一行,讓全班同學都掌握。
《老王》教學反思 篇3
我覺得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比較順利,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經(jīng)過課后反思,我認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zhì),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說出感動的原因,并想具體說說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jié)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并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并說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于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著不足。因?qū)烧n時內(nèi)容壓縮為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松后緊,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老王》教學反思 篇4
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當時準備用一課時研習《老王》.一課時下來,教師想了解課堂中圍繞著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研習效果,于是,向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了解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這位同學說,老王給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覺得老王挺可憐的.人也好,但我還是對楊絳一家的善良有著更深的印象。這一說法,讓我大吃一驚,學生的理解重點不在感受老王品質(zhì)的善良淳樸,而在楊絳一家的善良。盡管學生可以對文本作多角度的解讀,但教師在教學的預設中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另外,盡管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體會,但還是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來在善良行為的背后對自己靈魂深深的自責和內(nèi)心的愧疚。
是的,楊絳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誠實的老王面前,這種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蒼白.與老王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相比.楊絳感到自己為老王所做的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盡管在當時來說.作者對待老王算是比較關心的一個,這也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待苦難人們的悲憫情懷,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責.對自己內(nèi)心的不寬容,對靈魂的拷問,是她人性光輝的所在.也是這篇文章最富有內(nèi)涵的一個亮點。探討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教學難點.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墒牵畬W生并沒有真正深入文本,重點解讀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沒有理解好作者對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種襯托。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極大愧疚。于是.筆者調(diào)整了教學計劃,再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不安和愧怍——盡管過去了幾年,但我們可以想象,作者每當想起老王.這種感覺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面對著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孤單老人——他能在生命垂危之際帶著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來感激自己,而我卻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內(nèi)心的自責,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于是.筆者把重點放在如何把握作者這份獨特的情感上.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細細體會,注重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讓學生來談談理解。
學生一·:老王在病危之時,還拿著如此“貴重”的禮物去送給作者,他只是單純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去謝謝這么久以來對他關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僅用錢去褻瀆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沒盡“我”的全力去幫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學生二:現(xiàn)實中,楊絳夫婦并沒有給予老王太多的關懷.只是在坐車的時候“說著閑話”,在老王生病期間.并沒有去看他,但老王對他們心存感激.在臨死的前一天竟然拿著自己平常節(jié)省下來的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而楊絳夫婦并沒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善待他,所以歷經(jīng)幾年,楊絳感至4自己很愧怍。
學生三:作者對老王之死只是表面上的關心,文中“我也不懂.沒多問”.就體現(xiàn)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為這一點,作者感到十分內(nèi)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將自己寶貴的東西拿出來無私地給作者,而作者自己又為他做了什么呢?僅僅只是覺得有這么一個可憐的人.同情他.卻沒有付出真心的行動!故作者在內(nèi)心深處有著恒久的愧疚。
學生四:幸運與不幸總是相對的,也許在我們看來.當時的楊絳夫婦也并不幸運,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運,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并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幫助.與這位淳樸、真誠、善良的老三輪車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慚愧.不免在內(nèi)心涌現(xiàn)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幸運的人們,在生活中,將自己更多的愛奉獻給更多不幸的人。
學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漸漸深入了,能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句來談感悟,從時間的跨度、表現(xiàn)的平淡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來探究作者內(nèi)心的不安和愧怍.從學生的談話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更加細膩了,課堂也在學生的互動中顯現(xiàn)出生成的精彩。根據(jù)反饋的學情,評估教學的效果.是教師處理教材水平的體現(xiàn)。筆者覺得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因為課堂是動態(tài)的,充滿著變數(shù),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后,觸動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zhì)的同時凈化和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品質(zhì)。能更準確地了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老王》教學反思 篇5
伴隨著一步步課改,我不由地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個大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甚至被津津樂道為“改革”的種種說法和做法,以新課程的理念加以審視,我如坐針氈、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與時俱進”,在深層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真正更新、轉變;反思使我對新課程更充滿感情、充滿信任,抱有極大的希望。
在過去講《老王》這類文章,教師在臺上不停地講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進行敘述,學生則一味到聽,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我通過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生討論結果:老王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但他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借此機會拓展遷移“你周圍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樣對待的?”、“在當今的商品大潮中,人與人之間還需要真誠與友善嗎?”,以此來喚醒學生們對不幸者要懷有一顆愛心,學會關心人、愛護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讓世界充滿愛的陽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學生們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早已見慣不怪了,可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語言把同學們重新帶進寫作的天地,學習了把瑣碎組成一個整體的寫法,產(chǎn)生了寫作的欲望,抓住這個契機布置仿照《老王》寫寫我《我最難忘的一個人》,順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人海茫茫,教誨無涯,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找不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作為教師的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jù)來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必須保證適應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案才行,這樣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認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
《老王》教學反思 篇6
《老王》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而本次所用的學生是剛剛步入七年的學生。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這節(jié)課要向?qū)W生傳遞什么。
課后,我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目標表述準確,操作性強,便于檢測。2.向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傳授合適的內(nèi)容,由于所用的是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八年級的學生還有差異,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認為文章的主旨解讀的不易過深,只要學生能體會到關愛弱勢群體,體會到"善"即可。而本文平淡簡潔的語言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也是編者的意圖,同時也符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第二個目標,我設計了從遣詞造句的角度,賞析文章的語言。3.注意引導學生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了解,這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節(jié)課我注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整時,而是耐心的提示或搭臺階,直到學生回答正確為止,這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不過,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學評一致性,1.在第二個階段品析文章的語言時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的評價不到位,不準確,比如第在第一位同學發(fā)言后說:"很好,有文采。"這樣的評價和課堂目標是不相符的,會讓學生不知道往哪里走。2.在品析文章語言時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這就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迷茫,沒有發(fā)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品析語言,學生在課堂上"迷路"了。
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我覺得自己收獲很多,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年齡段學生要求掌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一篇文章之前,要首先看課標,在這個年齡段要向?qū)W生傳授什么樣的知識,培養(yǎng)什么樣的能力,然后再定教什么。2.教學評的一致性,教什么,怎么教,評什么,怎么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想這次同課異構給了我答案。教什么就要評什么,這樣才能看出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不是都達到了。只有完成了既定的目標的課,才能算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常u價的引領作用,評價對調(diào)控整個課堂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比如我這節(jié)課上在白板上沒有出示語言賞析的評價標準,但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評價學生的回答,引領學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去走,這樣才能發(fā)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
這些也是我在以后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經(jīng)過這次歷練,希望自己的課堂能越來越高效。
《老王》教學反思 篇7
此課上后,我感覺不錯。不論其他,單單學生從說到想說再到樂意說爭著說,多我來說是最大的成就。哪怕學生說錯了。不過,也存在許多問題,在議課組成員的愛心幫助下,我覺得這節(jié)課要上的更好,還課在下方面努力:
1、導課不宜太長。只要達到激起興趣,導入新知即可。
2、課堂語言要有文起。要鼓勵督促個別學生說普通話,說話多用詞語,多點文氣。
3、課前應出示課堂目標。讓學生學時有目標,學后便與檢測學習效果,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嗎。
4、在漢字書寫,板書設計上要多下功夫。這也是我致命的弱點,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就在這方面下功夫的。
《老王》教學反思 篇8
今天,我講了《老王》,講得挺好的。因為指導學生,抓住了主問題,設計了“老王的情況小結”、“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楊絳一家人的善”、“這是一個不幸者對幸運者的愧怍”這幾個問題來組織文章,因為前面的幾個問題,讓學生來總結,來品讀文章,能引導學生進入到文本之中去,在引導學生來深刻理解文眼“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我是讓學生一一來分析“幸運者”指的是誰?“不幸者”指誰?“愧怍”又指誰?如何來理解楊絳一家人的幸運,愧怍如何理解,從文章中找到根據(jù)嗎?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真正地明白了在那樣的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里,老王不僅物質(zhì)上苦,精神上也同樣凄苦。但老王一直尋找,或者需要的是親人般的關愛,老王是將楊絳一家人當成了親人,需要的是平等的愛。而楊絳對老王也關愛,也尊重,但是沒有真正地理解老王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說,隨著歲月的流逝,經(jīng)歷的復雜,經(jīng)歷的積淀,楊絳終于明白了老王的遺憾,但老王已經(jīng)離世了。作者發(fā)出了一種呼喚,對弱者、不幸者,應該給予一種關愛之情,真正意義上理解他們!
得出幾點經(jīng)驗:
1、設置主問題,引領全文。
2、細讀文本,從文章中來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
3、發(fā)動學生,課堂應該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這幾課,阿長與《山海經(jīng)》、《背影》《臺階》《老王》都講得不錯。尤其是《背影》和《老王》,尤其好。所以在探索課型上,要多下功夫才行!
《老王》教學反思 篇9
《老王》是楊絳所寫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與老王交往中所認識到的苦命卻又老實厚道、關心他人、知恩必報的老王,并由此體味到:幸運的人應該關注不幸者或弱勢群體,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同情與關懷。而文章應以讓學生感受并把握老王這一人物形象、學會善待他人或關注弱勢群體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兩個知識點,我按照“走近老王---懷念老王----尋找老王----學習老王”這一主線幫助學生理解,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這一教學重點,我把較多的文章內(nèi)容濃縮在兩個問題上----“課文描寫了哪些有關老王的生活片斷?”和“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對待老王的?”,這樣繁多的內(nèi)容也變得更有條理,學生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此時,每談到老王的一個生活片斷我又引導學生探討小事件上所表現(xiàn)出的老王細小性格特征,最后,瑣碎的內(nèi)容就由“老王苦命卻又老實厚道、關心他人、知恩圖報”這一人物個性的主線聯(lián)結起來了,使散文的“形”不再散,“神”也更集中。同樣的手法,作者對老王關照、關懷的善良之舉也在我預設的第二個問題中被擊破,作者這位“老王”也同樣出來了,“老王”的善良之舉也就更顯細致了。為了讓老王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得以鞏固,我還設計了文章第8自然段的精美語段的賞讀,從學生的賞讀來看,也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引導學生學會善待他人、關注弱勢群體是文章第二個教學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社會上、生活中、校園內(nèi)與老王有相似性格或品格的人來感悟,并且讓學生在尋找的同時感悟到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向這樣的人學習,并且從自我的反思中糾正不良的思想或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我一直灌輸給學生的理念是該從生活的小事件、小行為去學習老王,去反思自我,所以學生尋找到的生活中的“老王”事跡雖小,對社會、個人生活、班級影響卻很大,甚至學生在寫向“老王”學習的打算中也能提到準備做些實實在在小事去關愛他人、關愛自己。這也就達到我這一課的最終目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還很少,對于社會種種他們更加無法做出轟烈的大事去服務社會、服務學校、服務同學,但他們完全有能力以一份善良之心去做些小事情。
例如一位學生說到的“往后的慈善捐款準備盡自己的能力多捐點”,這就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又如一個學生說到的“老師就是老王,因為老師耐心地引導他,使他人生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轉好了,以后也準備像老師一樣,給予同學更多的關愛”,我想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為他付出了愛,他必定能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這就是一份以善良體察善良之心。學生既這么想了,不就是很好地讀懂了老王嗎?而我們要求學生學習《老王》,不也正是想讓學生能夠這樣地從身邊的小事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嗎?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我把“走近老王---懷念老王----尋找老王----學習老王”這一主線貫徹于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體驗當中,以文本內(nèi)容為切入點,注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反思生活。這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的同時,更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要學會關心他人,懂得以善良之心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只是,對課文語段和優(yōu)美語句的賞讀還要在課后繼續(xù)加強賞讀,因為這樣的賞讀會更容易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賞能力。
《老王》教學反思 篇10
課比設想的好一些,又似乎差一些。
講《老王》之前,我看了很多名師的解讀,只是為了更廣闊地打開自己的思維,我也把課文讀了多次,可走近的深度仍覺不夠。直到今天早晨上第二節(jié)課前,還是覺得就連導語都沒有想好。
進得課堂,望著孩子們,反倒覺得有了些靈感。聽課的人不多,管他呢,課是講給自己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次生命之作,無論水平如何,都是傾盡自己心力完成的,我覺得這已經(jīng)夠了。
還是拖堂,這是教學之大忌,再一次犯了此毛病。開篇的字詞用的時間有些偏多,有了預習的基礎讀一次即可,卻又讓寫又讓讀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課文的批注時間也有些多,這一塊不應該浪費很多的時間,因為重點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找“老王生活的詞句”完成的不錯,解讀的不錯,盡管讀的不完全到位,但對老王的苦難理解的十分好。
由于前半部分耗時太多,導致在完成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的“請你以老王為第一人稱,試著寫一下老王送了好香油送了大雞蛋后回家路上的歷程!睍r有些匆促,只有個別學生當堂完成,不過自我感覺學生寫的還是不錯的。
最讓自己得意的是收尾時的精練,卑微的老王雖然在人世受盡凄涼,但他捧著一顆心來對待楊絳這個給他帶來溫暖的恩人,他不圖別的,只要一點點人世的溫情。所以當善良的老王離世后,反讓同樣善良的楊絳陷入更深入的人生思考,她更加苛刻地解剖著自己,總認為自己對老王總的不夠,總覺得自己對老王有著太多的愧怍,總在想幸運的人對不幸者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才對。
六六的文章《關于善良》很值得我們思考,只是到最后也沒有時間讓學生去讀,但還是應該在課后完成的。
課堂容量大了,對自己駕馭教材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寫作,再加上最后文段的思考,這節(jié)課應該是比較完美的。
還是應該多努力才對,放下虛無,實實在在做點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有些時候不喜歡上公開課,覺得太浪費時間,但只要自己不做秀,這樣的打磨是很有必要的。一個學期一本書,不用多,如果一個單元我們能上好一課書,上到自己滿意為止,也是不小的鍛煉,只是很多時一本書我們連優(yōu)秀的一兩節(jié)課也拿不出手,這實在不是我們當為。
看過一句話,具體怎么說的忘記了,意思就是說語文課堂應該完成一個“由思到詩”的過渡,也就是說在經(jīng)過教師備課的深入思考和學生的認真思考后,最終成為詩意的河流靜靜在課堂和學生的心間流淌,從而也重新成就教師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上課,那是生命盡情舒展的舞臺。領導不一定會賞識你,金錢不一定會光顧你,同事不一定會悅納你,但是孩子們會。當你的課堂成為一出舞臺劇,當你有足夠的能力在課堂上縱橫馳騁時,孩子們欣喜的眼神激動的神情就是你此生最大的獎賞。
別的,還有什么可求嗎?
《老王》教學反思 篇11
《老王》這篇課文講完了,但我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覺得還有什么東西需要再說點。反思自己的講課過程,發(fā)現(xiàn)很枯燥,很單調(diào)。本來生動形象滿含作者感情的《老王》,被我一講,成了課前預習(生字,詞語,作者)、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課后作業(yè)幾個板塊的組合。乍一聽,我這幾個步驟也符合學案的要求,后來從提問的幾個問題和課后作業(yè)也看出來,學生掌握的還不錯?蛇@就算達到教育的目地了嗎?
我再次翻看著有關這一課的參考資料,看到教學目標共設計了四個:
1 把握課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 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學習通過幾個片斷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的平等意識與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關心普通人。
我發(fā)現(xiàn)前三個目標應該說都達到了,只是第四個,應該屬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我向來不作為課堂的重點,覺得這樣的目標是長遠的,一兩節(jié)課怎么也不可能完成。況且我也不善于煽情,讀到動情處,還沒給學生講,自己就先落淚了。但是學生們呢,如果老師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對學生只注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甚者,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感情,這樣的人,即使學問再高,也只相當于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怎么指望他回報親人,回報社會?十六歲的北航博士生張炘煬不就是這樣嗎?他不顧家庭狀況,逼父母在北京全款買房,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上學,他卻體會不到父母的艱難,只想滿足自己的私欲。
我們生活的社會絕對不會那么公平,總有一些不幸者,像孤苦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被病魔掏空了整個家庭的患者,在惡劣條件下勞作的工人,艱難維權的消費者……,他們的命運都值得同情。生活在與外界隔絕的校園里的學生,他們看不到、聽不到這些弱者的聲音,他們所關注的只是自己小小的得失:哪天沒跑操,被老師逮住了,倒霉;哪天打飯沒打到好吃的,或吃飯時弄臟了衣服,不幸;哪天沒完成作業(yè)或考試考差了,被老師批評了,暗無天日。須知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社會上有更多比他們不幸的人。如果教師不給他們引導,學生接受不到這方面的教育,他們不但不會給弱者以同情,就是將來自己走上社會,遇到了挫折,也可能承受不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只是政治老師的事,語文老師也承擔著這樣的責任,可惜很多語文老師常常放棄這樣的責任,包括我。
如果像我這樣講課文,學生感受到的老王可能只是作家楊絳身邊的老王,是特定時代的老王,而不是我們身邊鮮活的人物。所以我想下一節(jié)課我再給他們搜集一些資料,聯(lián)系實際講講我們社會上的人和事,例如,夢寐以求上大學卻交不起學費大學生,小月月事件,帶弟上學的留守女童等。不只是這一課,其他課文也要這樣做,把思想教育貫穿在講課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使他們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能夠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者。
《老王》教學反思 篇12
伴隨著一步步走進新課程,我不由地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個大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甚至被津津樂道為“改革”的種種說法和做法,以新課程的理念加以審視,我如坐針氈、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與時俱進”,在深層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真正更新、轉變;反思使我對新課程更充滿感情、充滿信任,抱有極大的希望。
在過去講《老王》這類文章,教師在臺上不停地講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進行敘述,學生則一味到聽,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我通過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生討論結果:老王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但他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借此機會教師拓展遷移“你周圍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樣對待的?”、“在當今的商品大潮中,人與人之間還需要真誠與友善嗎?”,以此來喚醒學生們對不幸者要懷有一顆愛心,學會關心人、愛護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讓世界充滿愛的陽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學生們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早已見慣不怪了,可是通過曹老師生動、幽默的語言把同學們重新帶進寫作的天地,學習了把瑣碎組成一個整體的寫法,產(chǎn)生了寫作的欲望,抓住這個契機布置仿照《老王》寫寫我《老曹》,順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人海茫茫,教誨無涯,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找不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作為教師的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jù)來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必須保證適應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案才行,這樣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認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
《老王》教學反思 篇13
well,第六周只有三天。星期四兩節(jié)連堂。梁老師說放完長假回來學生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所以建議我搞一些活動。所以我搞了個古詩文知識比賽。準備這個比賽用了國慶七天的時間,因為弄那個題庫實在是太麻煩了。不過經(jīng)過這次后,以后再搞類似的比賽就有經(jīng)驗了。
比賽的內(nèi)容是我們學過的古文內(nèi)容和詩歌。重點在背誦和翻譯。其實也只是換了個形式上復習課。當然這種形式更加有趣,更加能吸引學生。梁老師也說這種形式是很好的。而且我嘔心瀝血做出來的ppt還可以留到以后用。梁老師也覺得這種形式是很好的,她也表揚了我。只是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考慮得不是很周到。例如,在搞這個活動前我應該要想到如果電腦壞了怎么辦?應該找出一個人幫我記錄答題數(shù),一個人管理紀律,一個人按ppt,一個人念題目(因為大聲念了兩節(jié)課題目,我的喉嚨又痛了)但是這些我都沒有想到,所以第一節(jié)課很吵,第二節(jié)課我叫陳靜儀幫我管理紀律,就安靜很多了。
雖然這樣的形式是很好,但是我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他們復習呢?我不知道在比賽進行過程中,我們班的同學關注的點是在題目上,還是在同學們的答題上呢?這些我都不知道。我等一下去問一下吧。如果這個活動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那么我就要反思了。
星期五和星期六都是上《老王》。我設計的教案是一個個題目串聯(lián)起來,我覺得比較有邏輯的。但是指導老師梁老師看完之后對我提出的建議。她認為一個個題目串聯(lián)起來,有的時候可能會漏掉,漏了之后又害怕又回頭來講,這樣就變得跟著教案走了。不如把課堂設計成幾個板塊,每個板塊解決一個問題就好了,這樣學生不只能把握到課堂的重點,自己也講得自由點。課文不用講得太細,反正無論講得多細,學生考試時的閱讀分也不會很高。自己思考了一下,我覺得不用講得太細還可以不割裂課文。
因此《老王》我設計了以下板塊:
1、初步認識老王。(命苦)
操作:閱讀1~4段,為老王填寫簡歷
其實這個表格的答案都是從課文找出來的,但學生在填寫這個表格時卻感到很困難。我覺得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答案從課文找的答案,所以很多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們是在猜答案。第二是我又高估學生的自覺性了,肯定是很多學生都沒有看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他們好像連段落都沒標好)。這提醒了我,以后上新課前一定要有一個瀏覽課文的時間;還有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答案從原文來”這個萬年真理。
2、深入認識老王。(善良)
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閱讀5~22段,你認為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并且找出證據(jù)。(一個小組至少找一個)其實我本來的教學設計的重點也是這個,只是我把它拆分成一個個小問題了。果然變成板塊,就容易多了。讓學生來說,說不出來我再補充。
每一次小組討論,我們班都很熱烈,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小組討論了,但是昨天我發(fā)現(xiàn)莊澤倩她的參與感沒有那么強了。平時莊澤倩都是他們組的領頭羊,但是昨天我卻聽到她有點生氣地對寧尚豪說:“你怎么自己不找,就問別人”我意識到可能學生之間(特別是優(yōu)秀的學生之間)對小組討論沒待見。這些我都要了解一下情況。
不過小組討論本來就應該先自己思考再討論的,這個我有時候就忘了,要反省。
3、作者如何對待老王。(同情——愧怍)
這部分是今天講的。其中穿插了第八段和第十六段的語言描寫。我請了兩位同學分別讀這兩段后,請同學們點評。點評的時候我注意說明老王現(xiàn)在身體虛弱的狀態(tài),同學們也點評得不錯,證明有認真聽。我還叫一個同學表演那句“滯笨地轉身”。他表演完后,我順勢問,大家覺得他表演得好不好。我說,李陽為什么表演不出那種感覺呢?因為他還很年輕,很有力。但是老王此時已經(jīng)無力了。滯笨一詞說明了他這種僵硬無力的狀態(tài)。我認為我這樣引導是很好的,起碼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不過就是讀和演的部分,同學們又high起來了。所以說控制紀律,還是很重要的。
最后就是重點了,理解“愧怍”相信同學們都能理解到因為楊絳覺得對老王還不夠好,所以愧怍。后來我又補充了,楊絳最后一次看到老王的時候覺得他很恐怖,她沒有感動,而是恐懼。所以因為覺得當時沒有馬上理解老王而愧疚。最后我用“了解一個人很容易,理解一個人很難。因為了解是用眼睛,理解是用心’’來結束課文了。因為說到最后已經(jīng)下課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能不能理解到。老王這節(jié)課好像還沒有深入分析“以善良來體察善良”這一點,看來我的功力還是不夠啊。
其他工作:本周還帶了初三的自習課。帶自習課算是常態(tài)了,不過初三居然比我們初二要吵,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老王》教學反思 篇14
一、一個結合:課文思想內(nèi)容和課文語言的結合
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已成為語文老師的共識。即課文的內(nèi)容和課文的語言不是兩塊皮,而是一個整體,只有把兩者很好的結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語言來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情感。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想每個教師應該清晰的認識到,既要有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又需要設置與之相照應的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任何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如果離開語言的支托,那文本內(nèi)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反之則一樣!独贤酢返牡谌齻教學設計就因為在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語言的品味來實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心對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體驗。
二、兩頭并進:理解突出個性,語言品得實在
。、個性的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理解的個性化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往往是作為讀者與文本對話,在這“前理解”上應當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與心得。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在閱讀中要認真質(zhì)疑文本,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受到觸動,真正讀出一點心得感受。不能淺嘗輒止,不能失此顧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對洋溢著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沒有心得,以俗讀,淺讀,誤讀來理解來“說文解義”,可能會缺乏智慧而讓精彩文章變得庸俗,可能會缺乏明辨而讓清晰內(nèi)容一團霧水,所以我以為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教師對文章內(nèi)容該有自己個性的理解,尤其對文本的提煉、加工、組合,或樸實或大氣,或精巧,全在教師的“會之于心”的徹悟。如《老王》的第三個教學設計就是在閱讀文本時感受到作者行動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著強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來。所以最后決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與感悟,有了整體的考慮,但如果沒有恰巧的新穎的教學角度切入,這也不能體現(xiàn)教學的個性!独贤酢返牡谌齻設計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開的。如今年的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在對《濟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著眼于濟南的“慈善”“溫情”的特點展開辯論。這其實就是在教學整體風格中的“設巧”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內(nèi)容的個性理解就有了個性的切入。
。、有效的品讀,課文語言品得實在:
新課標理念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在語文課上不能少了語言的品味,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都有感悟品味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觀。但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現(xiàn)在好多的教師都“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好?”這樣的提問來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總是有這樣的`疑惑和擔心。怎么樣才算好?這是比較模糊的。雖然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對語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點感悟,但這樣的品總顯得有點零碎,這樣的說總有點東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許多學生的鑒賞因為沒有教師的總結歸納而成了曇花一現(xiàn)。
我以為在品味語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在“情”“質(zhì)”的帶動下品,去感受、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蕭山的優(yōu)質(zhì)課的評比中,有一老師在《濟南的冬天》的語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兒化音的句子找出來,引導這是北方的語言的特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兒化音。學生讀了之后馬上就感覺有了兒化很軟,感覺上很親切,很溫暖,這是老舍對濟南有感情,去掉就會覺得冷冰冰。這種語言教學的設計才是有效的,實在的。學生明白了愛濟南可以愛濟南的山山水水,也可愛它特有的方言并運用它。所以品語言,要讓學生在品中體會作者不用那個詞而偏要用這個詞的原因與情感。如果這樣去考慮品味語言的教學設計,那肯定能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無論以文本內(nèi)容為切入,還是以文本語言的推敲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內(nèi)容與形式如漆似膠,互為依存的這條線。這樣無論側重哪點,都會讓你的教學設計略勝一籌。值得注意的是:以為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時挖深挖透,語言品足品夠,過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順暢、教得輕松,即為“教”而設計的教學設計是行不通的。只有在關注文本的同時,關注內(nèi)容,關注語言,教出自己的個性,不忘給學生上實實在在的語文課,這樣,任何的教學設計都是一個好設計。
《老王》教學反思 篇15
這次應九資河鎮(zhèn)中心學校、九資河中學盛情邀請,我主講了初一新教材閱讀課《老王》,作為20xx年“研課磨課”活動的引領,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思考傳遞給大家。
一、力求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發(fā)揮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老王》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經(jīng)典傳統(tǒng)篇目,屬敘事散文,作者楊絳敘寫了自己和身邊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艱苦,但心地善良的普通人的故事,由于人物精神品質(zhì)可貴,情景感人至深。是一篇既能傳授語文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培育善良品德的好文章。因此,我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是學生預習之后,快速閱讀課文,掌握老王的“苦”和“善”兩方面的基本情況,人物故事,人物精神品質(zhì)。然后研讀課文,深入課文重要情景“老王送香油和雞蛋”,探究人物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還特地設計了疑難問題的問答,目的是尋找重要詞句的解讀,體會人物的深層的感情,理解文章主題。最后拓展延伸,由老王到千千萬萬個類似如老王的不幸者,培育學生的愛心奉獻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二、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語文課堂模式。
教學之路,學無止境。課堂教學深奧無比,變化無常,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求新,才能站得住,行得通,有實效。
我的目標是努力實現(xiàn)教學“三實”,即扎實,上課實在有內(nèi)容,聽、說、讀、寫、思、疑,力爭步步到位。課堂上能學到東西,而且是有價值的東西,既不貪多,也不求快;充實,課堂盡可能多的安排激情對話,心靈溝通,現(xiàn)場生成。教材拓展,盡量向外發(fā)散。同時特別關注個體的學習效果,重視整體和個體的表現(xiàn),達到人人有所學,有所得,共同進步提升;真實,不追求花架子,常態(tài)運行,允許出現(xiàn)差錯,允許臨時變更。返璞歸真,去偽存真,讓大家看得清學習過程,學得到教學經(jīng)驗。
基于這種思考,我把羅田縣實驗中學“四環(huán)五步”語文教學課堂模式靈活運用到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語文課堂中來,刪繁就簡,因地制宜。由“課前預習(導學案)——激情導入(導語)——自主學習(個體學習)——合作交流(小組學習)——課外拓展(課內(nèi)課外)”演化為“朗讀預習(裸讀課文)——激情導入(導語)——快速閱讀(主動發(fā)言)——深入探究(近鄰小組)——拓展延伸(教師引導)”,實現(xiàn)了語文課堂模式的本土化。
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最有效才算是最得法。
我覺得把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朗讀、講讀、討論與現(xiàn)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找的語文教學的正途。這次教學雖然達成了目標,但也存在遺憾,首先,注重新課堂的交流對話,忽視了學生讀書,朗讀課文的聲音太少,對話太多。教師放權不夠,主導意識太強了,導致學生讀書理解的時間不充足。其次,注重優(yōu)秀學生的對話,忽視了普通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展開,沒有調(diào)動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整體上有欠缺。再者,時間安排不太科學,幾個教學模塊的時間分配有不妥之處,導致拓展延伸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遷移能力培育打了折扣,愛心培育方面欠了火候。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總是處在改革當中,但是次次都處于大家責難當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突出重圍,實現(xiàn)浴火重生,F(xiàn)在,新理論、新理念、新方法層出不窮,語文教師目不假接,多是左右為難,不學不行,學來并沒有實效,信心不足,失去自我。我想,新理念是應該學習的,新方法也可以接受,但是,必須死死扣住語文學科特點,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是絕對不能弱化的,忽視了雙基就不是語文課了,在這個基礎之上,適當探究和延伸,課堂加深加寬也必須源于課文字詞句篇、人物、事件、感情、精神、寫法、主旨等等,無目的探究,無限的拔高,無止境的拓展都是增加教學負擔,給教和學帶來了許多不便,新課堂變成了邯鄲學步了,從而走入了誤區(qū)不能自拔。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將傳統(tǒng)的理念、教法與現(xiàn)代的理念、教法相結合,主體的學生與主導的教師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群體學習相結合,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突出語文教師個性特長和自主創(chuàng)新,落實語文知識和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培育思想感情。注意到了這些,我想語文教學完全可以走上一條扎實有效、讓人刮目的光明大道。
《老王》教學反思 篇16
“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沒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謝意,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節(jié)選自《老王》
“愧怍”一詞,但從字面上解釋是很簡單的,就是慚愧的意思。追本溯源,從六書上分析,“愧”“怍”皆從“心”——“愧 ,媿或從恥省。按即謂從心可也”,“怍,慚也。從心,作省聲”——也就說,此二字關乎的是人最重要的器官——“心”。心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心也是為人最該保有的良知與靈魂,本文《老王》中此心是良心的心,是從生命最深處由衷發(fā)散的虔誠與悲憫,更或者說,心是擁抱現(xiàn)世的溫暖的方式,是反思苦難命運的溫暖的方式。對于一個“多吃多占”的人而言,從生命的最開始他就比另一些“老王們”享有絕對優(yōu)勢的物質(zhì)條件、話語權力和社會地位;就是從生命開始后的際遇來看,以作者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們的物質(zhì)條件、話語權力和社會地位仍遠遠高于“老王們”,從人道上講,作為社會的良心的知識分子不是更應該勇敢承擔其這個責任嗎?看到那些不幸的人,我們不會覺得自己偷了什么?但知識分子有多少能真正體味“老王們”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窮苦?先天性的不公平連同后天疊加的不公平是造成作者愧怍的原因。
然而,我們不禁要追問,按照以上的解讀,那么也就是說,在我們設定的整個文本世界中,作者楊絳是幸運者,老王是不幸的人,幸運者應該對不幸的人產(chǎn)生愧怍,然而,作者真的是個幸運的人嗎?老王真的是一個不幸者嗎?真應該感到愧怍的是作者嗎?
另外一點也是特別要注意的,我們在分析文中兩人時,應該平等地對待兩人,正如課后“研討與練習”第1題所說——“以善良去體察善良”,作者與老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都具有善良的美好品質(zhì),我們從兩人身上都能看到人性的美麗。再回歸到最初講到的“心”上,正因為有心,作者是幸運的,她最終感到愧怍,她體會到了自己當年與老王的不對等(而不是不平等),即便遲到,總比沒有要好千倍;正因為有心,老王是幸運的,他擁有金子般的內(nèi)心,他的這種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認同的,在死后,他最終獲得了作者更深的理解——兩個人,兩顆心,兩重幸與不幸——這正是我要最終從“愧怍”一次中引申出的。
此外,我們跳出文本,在進一步審視我們的解讀,仍存在部分“意淫”的痕跡。在我最初的教案設計中,本文的教學從標題“老王”切入,以“悲”為核心詞展開的——文中老王有“三悲”:一、沒有姓名的人,是個社會的邊緣者,不被人重視;二、處境困窘,艱難生活;三、古人講“死生亦大矣”,老王的死是很潦草的,更何況他是回民(回民十分重視葬禮)——但現(xiàn)在經(jīng)過我的思考,我認為這樣的思路設計從一開始就存在偏差,我們口口聲聲說老王的命運如何苦難、如何悲,可是自以為深切理解老王的我們,不是在最開始便已經(jīng)不顧一切地將老王放置在同樣卑微的角色上了嗎?自然,小人物在歷史潮流和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具有先天性的劣勢,但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難道他們完完全全每天都浸泡在苦水中嗎?在他們的活法中,難道看不見快樂?為什么我們總是把他們預設的這么悲慘與壯烈?舉個我們經(jīng)常遇見的現(xiàn)象,那些生活條件不盡如人意的家庭竟比巨賈之家還要和美歡樂。老王是有自己的苦與悲,但在他純凈的心里,有作者一家對他的信任和交往不也是他生活的希望之處嗎?從文中描寫的細節(jié)看,老王甘于奉獻,我想,他能這樣堅持的原因肯定在當中他確確實實能感受到一種自身存在的價值,有機會讓他釋放自己的善良和愛不也是作者一家對他的巨大回饋嗎?
洋洋灑灑說了諸多,還只是我個人的幾點思考,若是進入到教學,還需選擇性地進行設計,尤其是,在我們進行教學時,分析這兩個字時,我們更要注意的是我這樣解析文本引導學生的出發(fā)點在哪里,我的情感認知要導向何處。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對該關鍵詞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第一層解析:“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教師拋出問題,“愧怍是什么意思?”“幸運的人是誰?”“不幸的人又是誰?”“可以從文章中找出依據(jù)嗎?請大家說說看。”——采用問答法、小組討論法,由教師提出這四個問題一層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二、第二層解析:在上一步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和對學生回答的總結,進一步追問“除了上面我們從文中找出的一句外,同學們還有其他的想法嗎?我們能不能從作者作為知識分子這個身份重新考慮這個問題,這里的‘愧怍’僅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愧怍嗎?”同時,在PPT上展示一頁補充材料,這則材料是關于雖知識分子的責任與使命的,為學生思維的展開提供課外資料;
三、第三層解析:師總結再追問:“作者楊絳作為一個幸運的人對老王這個不幸者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愧怍感,從許多方面上,我們能感到作者相對于老王的許多優(yōu)勢條件,無論是生活還是家庭方面。然而啊,老師還是有些不解,楊絳真的是一個幸運的人嗎?老王就真的那么那么不幸嗎?有沒有哪位同學為老師解答下這個疑問?”——從而由此引出“兩個人,兩顆心,兩重幸與不幸”這個核心總結句,以及上文解讀中提到的“老王是有自己的苦與悲,但在他純凈的心里,有作者一家對他的信任和交往不也是他生活的希望之處嗎?從文中描寫的細節(jié)看,老王甘于奉獻,我想,他能這樣堅持的原因肯定在當中他確確實實能感受到一種自身存在的價值,有機會讓他釋放自己的善良和愛不也是作者一家對他的巨大回饋嗎?”,力求達到全文情感與主旨的升華;
四、師大總結:表面上去看,作者楊絳確實更像一個幸運的人,老王這時候自然就弱小凄苦無比,然而,當我們仔細去體悟的時候,才真正發(fā)現(xiàn)原來自認為幸運的楊絳,她的生命不也悲嗎?我們自認為悲的老王不也幸福嗎?兩個人,正是因為兩顆心的有力顫動,才在不幸之上更是多了幸運的意味。即便身處何種困境,假如你是一個有心人,不也同樣很幸福嗎?
《老王》教學反思 篇17
課前將任務布置下去,指導學生充分預習,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解答。但要把握課前預習的程度,這次公開課課前預習過于充分,導致學生思維被固化在既成結果之中,課堂上缺少問題生成,學生思考過于流暢,缺少思想火花的碰撞。
本堂課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一、 導入新課。以“跌倒的老人該不該扶”引出道德雙向性問題,進而導入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后引出老王。導入時應注意引起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思考,明確道德是雙向的,施助者和被助者都應具備道德,這樣幫助方能得到延續(xù)。
二、 知識積累。請學生介紹作者,老師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課前預習狀況,請小組代表上臺來為大家講解本文的生字詞。
三、 初識老王。學習課文1——4自然段,了解老王的“苦”。
四、 走進老王。學習課文5——22自然段。了解老王的“善”。
五、 品味老王。重點分析臨終前送香油、雞蛋的片段,通過分析細節(jié)感悟老王形象。
六、 如何待老王。分析作者一家是如何對待老王的,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家的“善”。
七、 理解主旨。結合文中最后一句話,分析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明確關愛弱者的中心思想。
八、 總結提升。
整堂課的亮點在于課堂結構清晰,過程流暢,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小組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點評性鼓勵性語言使用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整堂課雖然結構清晰但節(jié)奏過于單調(diào),環(huán)節(jié)設置單一,應注意處理方式的多樣性,比如“初識老王”部分,問題較簡單,可以組織學生搶答。整堂課課堂容量太大,以至于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情感渲染不夠充分,使得整堂課不夠厚重,流于表面,應注意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對“品味老王”這一部分,應引導學生分析細節(jié),感悟作者的語言魅力,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這節(jié)課,可以看出學生平時在口語交際方面的培訓不夠,平時應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
【《老王》教學反思(通用18篇)】相關文章:
《老王》教學課件01-29
《老王》教學教案課件03-16
王君老師《老王》說課稿12-21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3
《陀螺》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3
寒號鳥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1
風箏教學反思(通用8篇)03-11
教學反思模板(通用26篇)03-03
老師教學反思(通用29篇)01-21
數(shù)學教學反思(通用3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