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8、7加幾》教學反思

        時間:2022-12-11 12:50:0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8、7加幾》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8、7加幾》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8、7加幾》教學反思(精選16篇)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以闖關游戲為主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一比,看誰最先闖關成功”,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生心和斗志,使之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動機,然后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新知,組織學生交流,再進行反饋評價,最后進行課外延伸,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課后感覺這樣設計時間上有寬度,空間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全班參與了活動,使整節(jié)課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熱鬧的課堂上,會出現(xiàn)部分不分場合胡亂湊熱鬧起哄的學生,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為什么的時候卻還是自顧自“熱鬧”的學生,這時如果不進行紀律的調控的話,那這部分學生就只是熱鬧的玩了一下,熱鬧了一下,并沒有任何收獲和進步。紀律的調控也要注意要用游戲中的規(guī)則來解決,用興趣和獎勵來引導,切忌嚴厲的批評,因為這會使原有的平等的、愉快的課堂氣氛遭到破壞。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2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9加幾的教學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于之前學習的9加幾,已經(jīng)初步掌握“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掌握8、7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的計算。并且通過提倡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和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用“湊十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8、7加幾。

          由于對于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學生是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的,因此在教學8、7加幾時,我直接出示情景圖,先讓學生根據(jù)圖說說圖意:其中一個盒子里裝了8把小號,另一個盒子里裝了7把小號,要求兩個盒子里一共裝了幾把?學生直接列出算式:8+7。在計算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計算8+7。有的學生是通過擺小棒,先擺8根小棒,再擺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給8根中的,就變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根據(jù)這種擺法,我試著讓學生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過得湊十法表示出思考的過程,大部分學生都能表示的出來,因此我再適時介紹一下,8+7用“湊十法”計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變成10,10再加上5變成15,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因為8和2可以湊成十。最后,我試著讓學生想一想,8+7還可以怎樣計算呢?再得出8+7還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

          本節(jié)課不足:本節(jié)課著重是讓學生用“湊十法”來計算8、7加幾的得數(shù),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在湊成十的環(huán)節(jié)中講的還不夠到位,以至于班級中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不知道要把其中一個加數(shù)分成幾和幾來計算,他們在計算的時候還是通過掰手指來計算的,我需要加強對他們的輔導。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3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的方法與上節(jié)課相同。學生對用“湊十法”解決問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我覺得應該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遷移到8、7、6加幾。如果不用操作,只讓他們憑借頭腦中的“給9湊十”的方法,想象著解決8、7、6加幾。怎么做效果會更好些。于是我在我教的兩個班級進行不同教學。

          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出8+7、7+4、6+5這三個算式后,在三班我沒準備任何學具,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個算式,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計算出結果,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痹趨R報中,出現(xiàn)了很多種方法,有的方法是我事先都沒有預料到的,例如8+4=就有很多種解決的方法:

          (1)、把4分成2和2,8和2湊成10,10再加2得12。

         。2)、我是把8分成2和6,6和4湊成10,10再加2得12。

          (3)、我知道8+5=13,那么8+4得數(shù)就應該比13少1,是12。

         。4)、我是這樣算的,10+4=14,8+4得數(shù)要比14少2,是12。

          在我們班,上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學具,有很多同學充分利用了學具,我清楚:這些同學都是用“湊十”的方法解決的,全班大約10人的學生沒動學具,這些同學可能用到了其它方法解決。但在集體匯報時,我發(fā)現(xiàn)只出現(xiàn)了唯一的方法,那就是“湊十”法,我還不甘心,盡力的啟發(fā):“還有其他方法嗎?”有的孩子想出了看小數(shù)分大數(shù)的方法,其他方法沒有想出來。

          通過兩個班的比較,明顯的看出,由于學習9加幾時是用學具掌握的“湊十法”,所以用學具操作的四班沿襲了9加幾的“湊十法”,思維明顯受到限制。而另一班因為沒有用學具,反而沒有受“湊十法”的束縛,集思廣益,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我想動手操作加強感悟,這是低年級學生形成新知的切入點,也是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關鍵,它不但使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夠順利遷移,克服思維的障礙,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算法多樣化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我們要尊重每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應保護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自主的探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4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伊始,我采用活潑多樣的復習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所復習的內容是本節(jié)課知識的?奎c,有利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來探索學習8、7、6加幾的進位加法。接著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動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思考過程,體會“湊十法”的簡便性。然后鼓勵學生擺脫學具,利用知識的遷移,完成8加幾的其他式題和7、6加幾的一些式題。在鞏固練習階段,我先引導學生回憶如何“湊十”,再教他們唱“湊十歌”!皽愂琛钡慕坛粌H把課堂活動氣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學生在活潑愉快的學唱中掌握了“湊十法”的關鍵。本節(jié)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1、注重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首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具體情境的問題中初步感知湊十法。然后借助動手操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湊十的表象,并通過交流,把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起來,從而理解和掌握湊十法。最后是脫離實物,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數(shù)。這樣分層地逐步抽象,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

          用“湊十法”計算進位加法的關鍵是如何“湊十”。如果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來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過程,優(yōu)生應該是沒問題的,但低差生就不一定清楚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湊成十。于是我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十格圖”。學生可以在“十格圖”上操作,從而非常直觀地看出湊十的過程,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3、注重學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關鍵處、在學生有話想說的地方,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如,根據(jù)具體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后,讓同桌小朋友互相說一說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在學生獨立操作學具計算8+5后,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通過相互交流,學生不僅能相互啟發(fā),體驗算法多樣化,而且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與傾聽能力。讓同桌互相交流,這是學生合作學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相互交流將逐漸形成合作意識。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5

          讓學生經(jīng)歷8、7加幾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7加幾,初步學習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片段:

          教學例題:

         。1)談話:學校樂器室里有一些軍號,放在兩個盒子里,(出示掛圖)請你們仔細觀察,這是些什么樣的盒子,各放了多少把軍號?(指名回答)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8+7=?

         。2)談話:你想用什么辦法,使人容易看出有多少把軍號,把你的想法用小棒表示出來。邊擺邊輕聲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學生上前擺小棒,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4)談話:剛才同學們進行了不同的操作,有的把8根小棒湊成10根,有的把7根小棒湊成10根,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的,都能讓人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把軍號。

         。5)談話:剛才同學們的操作都在書上印了出來,你根據(jù)書上的小棒圖,填寫出反映8+7的思考過程嗎?學生填寫,指名一人上黑板書寫。

          教后反思:

          我把例題呈現(xiàn)于現(xiàn)實的情景中,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觀察是什么樣的盒子,激活了學生的“湊十”經(jīng)驗,由觀察畫面產(chǎn)生想法,到操作小棒把想法物化,再到填寫算式,這樣,逐步引導學生由直觀到抽象進行數(shù)學思考,并且進一步掌握了計算方法。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6

          本節(jié)課在教學用“湊十法”教學9加幾的基礎上同時教學8、7加幾,由于計算時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上節(jié)課要稍多一點,但計算起來有困難,因為孩子沒有學習過類似的計算方法。所以在方法上學出現(xiàn)了點數(shù)的算法,和接著數(shù)麻煩的方法,還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計算的,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教學過程設計以中山體育館開展體育活動為主線,熟悉的情節(jié),喚起學生興趣,使之產(chǎn)生學習動機,然后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新知,組織學生交流,再進行反饋評價。如果本節(jié)課單一是為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的基礎練習,會很枯燥,因而設計趣味練習,具有參與的廣泛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找汽車和打氣球,幾乎全班參與了活動,同學們都很積極。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由于這節(jié)課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jīng)對用“湊十法”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在第一個班級教學時,由于學生普遍處于接受新知識是屬于慢熱型,所以主要以老師引導為主,在教學設計完全按照課本的設計上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反饋的信息和課本所設計的學習過程一致。但在另外一個班級,學生接受新知識比較快,在表達和思維邏輯能力非常好,學生主體性比較強。所以我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適時充當老師的角色,讓學生講解,質疑比較吸引其他學生的學習。且在反饋時,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學生用的都是湊十法,多數(shù)的學生是拆5湊8,看來學生能運用原有的知識順利的進行知識的遷移。

          本節(jié)課課堂氣氛沒有平時常態(tài)課堂那么活躍。存在的原因:老師沒有常態(tài)課時放得開。在提問和評價反饋學生過于死板,處理學生的回答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靈活。學生第一次拍錄像課也有點緊張,課堂常規(guī)要求沒有到位。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有著不同的理解,對數(shù)學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課堂也因此而五彩繽紛、富有個性色彩。我因課堂中害怕學生沒跟著教學設計走或者害怕“收”不緊、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過于拘束。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7

          《8、7加幾》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9加幾》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把9加幾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7加幾中,并能夠正確進行計算。

          最開始我用復習導入新課,通過一系列的口算練習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以及計算的速度,同時復習9加幾,湊十法的計算過程,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例題的教學先看圖列出算式,再通過用小棒擺一擺,在操作中讓學生將9加幾的算法遷移過來,自主探索8、7加幾的算法。在思考中,體會計算8+7時,既可以把8湊成十,也可以把7湊成十,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湊十過程,引導學生用三句話來表達兩種不同的算法,通過操練,熟練掌握湊十法。試一試讓學生由已經(jīng)知道的9+7直接推算得數(shù)。

          在練習方面,除了書上提供的題目,還列出了所有8加幾以及7加幾的算式,先算出各個算式得數(shù),再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縱觀整節(jié)課,在一開始的口算練習中,還可以適量增加口算練習的量,從得數(shù)不滿10,得數(shù)正好為10,9加幾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體會湊十法的過程,先把一部分湊成10,再計算。這樣也使得練習安排的更有層次性。

          練習擺小棒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模仿小號擺放的樣子,在作業(yè)紙上擺放,降低擺小棒難度。注意將觀察,擺小棒,用算式填,三個環(huán)節(jié)一起進行,不要脫節(jié)。

          練習方面,把握的有點死,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最后在找出8、7加幾算式的規(guī)律后,可以再提供一些題目,讓學生直接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來解答,應用規(guī)律。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8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幾的湊十方法,認識和掌握8、7加幾的湊十口算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口算8、7加幾的得數(shù),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重點是能正確計算8、7加幾,難點能掌握用“湊十法”計算8、7加幾計算方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9加幾》基礎上教學的,也就是孩子們已經(jīng)對“湊十”的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學習9加幾的過程中,他們充分體會到“湊十”后,算10加幾的簡便。教材8加幾、7加幾的安排與9加幾類似,不同的是不再出現(xiàn)逐個數(shù)數(shù)的算法,而且把8加幾、7加幾融合在一個例題中進行教學,以提高綜合計算能力和思維水平,為以后學習6、5、4、3、2加幾奠定基礎。我在課前安排了對口令的游戲,活躍了課堂氛圍,緊接著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復習9加幾的內容,回顧湊十法在口算過程中的應用。例題呈現(xiàn)了裝在兩個盒子里的小號,每個盒子都有10個空格,其中一個盒子裝了8把,另一個盒子裝了7把,要求計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號。這個地方我要求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擺小棒之前,幫助學生明確擺法:用小棒代替小號,左邊擺8根,右邊擺7根,移一移,怎樣能夠計算出“8+7=?”,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擺出課本上的第一種擺法,對于第二種擺法也有一部分的孩子能夠擺出來。接著我讓兩名學生到前面來擺一擺,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我板書8加7的思考過程,最后我指名幾個學生看著算式說一說8加7的思考過程。“想想做做”的第1、2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鞏固和掌握用“湊十法”計算8、7加幾的思考方法,我讓學生獨立先在書上圈一圈,再討論圈的方法。 “試一試”讓學生嘗試計算7+9,學生除了可以用把7湊成10或者把9湊成10的計算方法外,還可以由前面學過的9+7=16,想到7+9=16。第4題通過同一組題的比較,讓學生掌握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學過的計算進行新的計算。此后在開火車的游戲中,將8、7加幾的算式有序的呈現(xiàn)出來,學生口算得數(shù)以后,整理算式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數(shù)與另一加數(shù)之間的關系。

          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學生用湊十法來思考如何計算8、7加幾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把幾和幾湊成十,再來將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幾和幾,這才是正確的思考順序。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思維過程的培養(yǎng)。

          此外,例題讓學生擺一擺,而沒讓學生填一填,還有練習題目的處理上很多細節(jié)不夠到位,例如第一個題目,出示以后就直接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并說一說,再來動手圈。這里出現(xiàn)的問題與教學設計不夠精細、提問和評價方式等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9

          《8、7加幾》一課是蘇教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2-93頁中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進行的,學生對用“湊十法”解決問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掌握“8、7加幾”的湊十方法,同時在比較中優(yōu)化計算方法,以便能準確熟練的口算8、7加幾。

          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蘇教版舊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動,舊教材在“9加幾”之后,單獨學習了“8加幾”;而新教材卻將8、7加幾融為一課時,我個人認為教材之所以這樣處理是為了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而不是死授一種方法將學生束縛住。

          首先,出示例題,指導學生看圖說圖意:左邊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邊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利用學生學習9加幾的基礎,讓學生獨立用小棒擺出8和7兩部分,讓學生思考:怎樣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學生很自然說出把8湊成10,或者把7湊成10,這時候再讓學生思考驗證:是不是兩種方法都可以呢?動手移一移,以加深對“湊十法”的感性認識。

          在此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明用“湊十法”計算8+7的口算過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這一題“可以把8湊成10,就把另一個數(shù)分成2和幾”,“也可以把7湊成10,就把另一個數(shù)分成3和幾”,為學生掌握8、7加幾的計算方法打好直觀的感性基礎。

          “試一試”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7+9。完成計算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湊成十,也可以把9湊成十,或是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去想。此時要啟發(fā)學生比較:“怎樣能很快想出得數(shù)?”“怎樣算簡便?”“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哪道加法題的得數(shù)相同?”引導學生應用學過的9+7=16,算出7+9=16。

          在綜合練習時,除了鞏固8、7加幾的湊十方法,我還考慮了學生接受能力的層次性,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shù)即可。

          但我也適時結合兒歌,舉例優(yōu)化算法: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十數(shù),加零數(shù)。也可以運用交換加數(shù),得數(shù)一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計算中初步應用簡單的推理和知識的遷移。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0

          12月7日,我參加了xx小學舉辦的大講堂活動,我這節(jié)課講的是《8、7、6加幾》,下面我就這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溫故引新:

          一年級孩子天真活潑,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特意創(chuàng)設了豬豬俠以及卡通世界的情景,學生們很快就被卡通人物所吸引。這里主要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復習5、6、7的分解以及10的分解,第二部分則是復習9加幾繼而復習了湊十法。通過溫習舊知,將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去,為學習新知做了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新知部分,先給出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8+5=13,讓學生嘗試用各種方法解答,主要突出的是一題多種解法。學生提出了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等,再在此處提出主要的數(shù)學思想,即“湊十”,再讓學生用解決8+5的方法,自己解決7+5和6+5。

          在新授部分,主要還是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三動結合,比較符合一年級孩子愛動手的特點。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部分分別是基礎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分層次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

          之前多次去xx小學聽其他老師講課,當自己真正去借班上課的時候,還是有很不一樣的感受。首先,通過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良好的心態(tài)是成功的一半。不論是借班上課還是出課,只要準備充分,調整好心態(tài)正確面對,才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其實,不論在哪里講課,放松心情積極面對才是良好的狀態(tài)。其次,在借班上課的過程中,我在課前先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同學們也踴躍的介紹了自己,我詢問他們的名字和年齡,并表揚他們“真勇敢”,“你說話聲音真洪亮”等等,在無形中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在我離開之前,孩子們還主動和我道別,讓我覺得這一節(jié)課我收獲了孩子們對我的喜愛。最后,對于這次講課,xx的各位老師對我的課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其實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十分有利。

          總之,通過大講堂活動,在備課、講課以及老師們的評課中,我都進步了不少,學習到了很多。我會虛心向老師們學習,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是自己迅速的成長起來。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jié)課的認知目標是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8、7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能力目標是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情感目標是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重點是能正確計算8、7加幾,難點能掌握用“湊十法”計算8、7加幾計算方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用“湊十法”教學9加幾的基礎上同時教學8、7加幾,由于計算時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上節(jié)課要稍多一點。例題呈現(xiàn)了裝在兩個盒子里的小號,每個盒子都有10個空格,其中一個盒子裝了8把,另一個盒子裝了7把,要求計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號。這個地方我要求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過程。教材上呈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先用小棒擺一擺,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如果直接對學生這樣說,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接收胡老師建議,在讓學生擺小棒的時候將要求改動了一下:“用小棒先擺7根,再擺8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結果!边@樣就降低難度,在課堂上我觀察了一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擺出課本上的第一種擺法,對于第二種擺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夠擺出來。接著我讓兩名學生到前面來擺一擺,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我板書8加7的思考過程,最后我指名幾個學生看著算式說一說8加7的思考過程。

          “試一試”讓學生嘗試計算7+9,學生除了可以用把7湊成10或者把9湊成10的計算方法外,還可以由前面學過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鞏固和掌握用“湊十法”計算8、7加幾的思考方法,第4題通過同一組題的比較,讓學生掌握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學過的計算進行新的計算。第3和第5兩題采用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強運算技能。

          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聽取了聽課老師的意見,自己也認真地進行了反思。這節(jié)課最大的問題還是我自己說得太多,學生課上講得太少了。其實這個問題我的指導老師一直都跟我講,我自己也很清楚,可是一到上課的時候就忘記。在以后的教學我要把這一點當作一個任務,每一次備課每一次上課都提醒自己。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2

          根據(jù)《標準》的要求,應該把培養(yǎng)計算能力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yǎng)計算能力要從一年級做起。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學生應練好的基本功之一。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種,教材中呈現(xiàn)了多種計算方法,如:“點數(shù)”和“接著數(shù)”等,學生在學習10以內計算時已經(jīng)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時間專門進行教學,而“湊十法”是計算進位加法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具有規(guī)律性強、易于理解和過程簡捷等特點。并且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shù)計算的基礎,這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后計算正確和迅速度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對各種算法如“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法”都已經(jīng)有了比較,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用“湊十法”進行計算。

          本課是學生對“湊十法”已有一定基礎上來學習8加幾,7加幾及6加幾。在設計本課時教學過程時,我是按照“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鞏固8加幾的計算方法——探索7、6加幾的計算方法——鞏固7、6加幾的計算方法——綜合練習”的過程來設計的。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完成了由扶到放的過程,因為學生有了9加幾的鋪墊,學生在學習8加幾時已經(jīng)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學具進行湊十的計算,掌握了“湊十法”的算理,明白為什么要湊十,怎樣去湊十,這樣在學習7、6加幾時我就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嘗試,自主探索,讓學生經(jīng)歷整個學習的過程,體會到如何去學習,很好地進行了數(shù)學思想的啟發(fā),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操作,得出計算的方法,無論是算法還是算理都比較清楚明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3

          1.改變了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的流程。

          教材設定算法→教師講解算法→學生模仿算法→鞏固強化算法。教材設定的算法往往是教材編者(成人)認為比較簡單的、好的算法,而且通常只有一種算法。教師主要負責講解、示范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算法。顯然,這樣的計算教學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沒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算法的建構,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盡管我們不提倡教學程序化,但獨立思考→交流反饋→自主選擇算法→遷移運用算法是算法多樣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2.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當問題產(chǎn)生以后,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但由于教師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統(tǒng)一方法,學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賴的基礎,整個探究空間也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既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方法來解決。于是便出現(xiàn)了案例中的7、8種算法,雖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卻也是學生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而且對學生來說,數(shù)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評價與反思的過程。

          學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他們同樣也關注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當別人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時,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為什么他的方法與我的不一樣”,“我的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等想法,從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當他們確信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時,則會去評價別人的方法,這實際上學生在優(yōu)化算法。從這一角度看,優(yōu)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統(tǒng)一的一種算法。應該把優(yōu)化的過程作為一個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來展開,不要追求全班幾十名學生算法的高度統(tǒng)一,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哪怕學生的選擇出現(xiàn)了兩種甚至多種算法。

          其實,問題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這種算法有沒有與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學生喜歡不喜歡這種算法。學生算法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jīng)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得到的結果,它植根于學生個體知識經(jīng)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lián)系,整個過程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當加以肯定。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4

          成功之處: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本班學生的特點,重點放在情景圖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節(jié)教學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簡單的遷移就很容易想到并掌握了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課上采用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跋爰铀銣p”的方法簡便,但也有少數(shù)同學認為先用整十減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優(yōu)越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說出具體的思路,同時并借助身邊的實物進行操作,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精練,不會使用專業(yè)的教學術語,比較羅嗦。一個問題學生說完后,我又接著重復一遍,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學生感到不耐煩?偟膩碚f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

          記學生:本節(jié)課部分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于用的一種方式,并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shù)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xiàn)在計算減法就那么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再設計: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學生自由表述他們的想法,一方面使他們充分感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明確體驗到了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的優(yōu)越性。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jié)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受舊知正遷移影響,學生對于“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錯,比上節(jié)課更能表達清楚。但在練習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不如十幾減9的計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兩個原因:

          一、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教學十幾減8、7、6,教學內容相對前面更復雜,不像前面學習十幾減9那樣內容專項單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學生對于10的組成及有關8、7、6的進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導致計算慢及正確率低。對此,接下來,我打算首先加強10的組成及8、7、6的進位加法的復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先進行十幾減8、減7、減6的專項練習,讓學生找規(guī)律,然后進行十幾減9、8、7、6的計算混合練習,希望這樣能使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8、7加幾》教學反思 篇16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根據(jù)新課標精神,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上完課后,我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相關細節(jié)進行了仔細反思。

          1、讓學生將口訣補充完整,引導幫助學生復習7、8的乘法口訣。這樣就為新課做好了準備。

          2、充分利用情境圖,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根據(jù)低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充分利用主題圖。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六一”兒童節(jié)裝扮教室的情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起學習的欲望,將學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3、自主探索,知識點落實到位,面向全體學生。

          4、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孩子說完整話。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說的不準確、不完整的地方老師及時糾正,讓學生都能把話說完整。

          5、充分利用學生,同桌互批互判,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

          6、精心設計活動。練習中,我沒有直接將課后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設計成幫助動物寶寶們解決難題。

          小海豚頂球:小海豚正在練習頂球節(jié)目呢,你算對了,就能讓小海豚頂?shù)那蝻w得更高喲!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和敢于向苦難挑戰(zhàn)的勇氣,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幫助別人的精神,又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活潑有趣,提高了學生練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但是上完課后,我也感到一些不足:在復習的環(huán)節(jié)練習的量有些少。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說算式的意思,提出除法計算問題,對學生有些難。如果直接讓學生看乘法算式說除法算式,就不會浪費那么多時間,希望在下次上課不再犯這種錯誤。

        【《8、7加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8與7加幾》的教學反思04-01

        8加幾教學反思07-05

        《8加幾》的教學反思01-08

        《8加幾》教學反思01-15

        8、7、6加幾教學反思04-05

        《8、7加幾》教學反思范文07-01

        《8、7加幾》數(shù)學教學反思07-03

        8、7、6加幾教學反思07-11

        《8、7、6加幾》教學反思06-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