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
這是一篇有關達爾文的小故事,我采用的是問題質疑法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就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而后梳理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一,達爾文是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二、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三、怎么樣發(fā)現(xiàn)的?而后第二課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就是圍繞這幾個問題開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感悟詞語。
結合問題進行朗讀。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并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比如,提問,你解決了什么問題?從哪些句子里找到答案?
感悟詞語方法多樣。比如在理解“要么??要么??”,這個詞語用了引導說話來理解與運用,“反復觀察比較”用了追問的形式,問,達爾文是觀察比較一次嗎?生:不是,師:兩次嗎?生:不是。師連續(xù)追問,而后師總結,他用了幾十次,幾百次,這樣的反復觀察比較,
終于找到答案了!爸,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注重因果關系復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復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說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系句子之間的相互關系,用文本的內容來說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里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翅膀 刮大風 結果
沒有 不會飛 不大可能淹死
大的 頂住風 生存
小的 頂不住風 逐漸消失
用因為...所以...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說說。
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蟲,因為能頂住大風,所以也生存了下來。
翅膀小的昆蟲,因為頂不住大風,所以就被風吹到海里,就逐漸消失了。
不足之處:
一、教師講還是太多。一節(jié)課下來口干舌燥,我感覺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當我提問完后總急著去尋找正確答案,不停的提問多個同學,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而后感覺自己都在重復與引導學生的回答。當學生回答的時候,都告訴自己也要給予耐心的等待,但到時總是趕著一個又一個環(huán)節(jié)連續(xù),生怕耽誤教學進度。
二、時間安排欠缺。前松后緊,這是一個毛病,前面兩個自然段總感覺時間較充足,自己也就羅嗦了一些,總想把問題講解透徹,其實有些時候卻是徒勞。整節(jié)課安排的密度也太大,感悟整篇課文放在同一個課時,再加上低年級的寫字指導,感覺太緊。
三、語言含糊。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自己的底氣實在是不足,所以課堂的語言組織總有些混亂不堪,沒有貼切的表達,沒有適當?shù)恼Z速。提煉自己的語言,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課文的第一節(jié)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什么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為什么說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jié)。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說——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之后,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說出來。由于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吃旁小的昆蟲的,怎么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說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三、拓寬語境,鼓勵質疑
學生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教師要善于擺正與學生相對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踴躍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教學中提倡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師生談話輕松。教師的提問以啟發(fā)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xiàn)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jié)時,師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復”“終于”,可是趙子涵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xiàn)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jīng)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里,正向放電影一般出現(xiàn)著科學家忙碌的身影呢!“嘩——”其他學生被他的回答感動了,于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薄拔椰F(xiàn)在知道為什么島上只有兩中昆蟲了,我來讀這一段”……
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jīng)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在上述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正在努力朝著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目標前進著。
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課文的第一節(jié)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什么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為什么說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jié)。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說——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之后,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說出來。由于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翅膀小的昆蟲的,怎么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說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授之以漁”,讓孩子們“會學”,而不是簡單的“學會!比藗兛偸前炎值浔扔鳛椴徽f話的“老師”,可真正向這位“老師”請教的孩子能有幾個?字典是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是孩子身旁寶貴的資源,要用好它,用活它,首先得教會學生查字典的方法。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安排了音序查字法的教學,分別安排在三個單元練習中。首先是認識并背會漢語拼音字母表,接著是記住大寫字母,熟練地掌握字母的排列順序,為下一步的音序查字法的學習打好基礎,然后開始教學查字典。
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天上課,孩子們拿來了早已買好的字典,有的孩子興奮地告訴我,他已經(jīng)學會查字典了,看來孩子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于是第二節(jié)語文課上,我就教孩子們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他們先讀了課本上有關介紹音序查字法的對話,大部分孩子心中有數(shù)了,迫不及待地查黑板上的生字,學習熱情非常高。然后我讓孩子們讀課本上的兒歌,他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明白了原來在寫話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找字典老師幫忙,于是他們很快查起來,遇到困難同桌之間互相幫助,學習氣氛非常和諧融洽。做完了這道練習,大部分同學都學會了查字典。個別同學不熟練,主要原因還是拼音掌握得不好,在找到大寫字母后,查找音節(jié)比較困難,有待進一步加強生字拼音的鞏固。
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蘇教版教材這樣安排非常合理,降低了教學難度,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往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都是費好大的勁也效果不好。今天上課感覺特別順利,孩子們也學得興趣盎然。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2
《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不像一些童話、詩歌似的課文,貼近學生年齡特點。本文是一篇有科學性的課文。一開始,我有點擔心學生會不感興趣,課堂效率不會高,上完課后,我感覺效果還不錯。
在教學課文的時候,我并沒有先講述課文內容,首先我著重介紹了達爾文,并講述有關他的事跡,讓學生對課文的知識有個了解,特別是對達爾文,從而讓學生對“著名”一詞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另外在教學發(fā)現(xiàn)時,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動物去理解昆蟲翅膀與大風的關系。這樣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在教學第二課時開始時,我抓住“考察”、“奇怪”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效果比較好,從表情、動作去感悟詞語的意思。
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從“發(fā)現(xiàn)”入手,從觀察身邊的引入到課題,在這里還可以通過聯(lián)系學生身邊有趣的事情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指導復述課文時,我先通過學生對每個自然段的整體把握,到抓好綱目。在讀書、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大意、提綱,回顧各部分內容的關鍵詞。再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復述,多種方式進行復述,學生基本都能復述課文,對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特別清晰。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3
一、質疑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同學們提出了一下問題:
1.誰的發(fā)現(xiàn)?
2.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
3.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怎么樣發(fā)現(xiàn)的?
二、解決疑問
1.結合問題進行朗讀。
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并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比如,提問,你解決了什么問題?從哪些句子里找到答案?
2.感悟詞語方法多樣。
比如在理解“要么……要么……”,這個詞語用了引導說話來理解與運用,“反復觀察比較”用了追問的形式,問,達爾文是觀察比較一次嗎?生:不是,師:兩次嗎?生:不是。師連續(xù)追問,而后師總結,他用了幾十次,幾百次,這樣的反復觀察比較,
3.找到答案了。
“著名,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注重因果關系復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復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說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系句子之間的相互關系,用文本的內容來說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里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翅膀
刮大風
結果
沒有
大的
小的
用因為……所以……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說說。
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蟲,因為能頂住大風,所以也生存了下來。
翅膀小的昆蟲,因為頂不住大風,所以就被風吹到海里,就逐漸消失了。
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孩子們去解答是老師們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4
《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一文要求復述,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訓練。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這項訓練有個良好的開端,應該做好鋪墊工作。
第一,讓學生通過讀書對每自然段的內容有個整體把握。抓好綱目,做到綱舉目張。所以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討論,引導歸納大意。如《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一課中,我引導學生歸納出如下課文各小節(jié)的大意:
1、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
2、達爾文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3、達爾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
4、達爾文這一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
第二,給學生以方法。復述可以通過抓關鍵詞回顧各部分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做上標記,教師板書。同樣在這一課中,重點段第三段共有四句話,用總分的形式介紹了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的答案。要逐句引導學生讀懂,理出線索:
翅膀,刮大風,結果
沒有的,不會飛,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能頂住,能生存下來
小的,頂不住,逐漸消失
重點部分進行梳理之后,加上第一自然段的“著名”、最后一自然段的“非常重要”這兩個詞語,學生會由這些詞語勾起對課文內容的回憶,教師示范后學生會“遵路識斯真”,通過第一次的良好開端逐步學會復述的方法。我想,在隨后的第六單元16《孔繁森》一課中,也要求復述課文,只要引導學生回憶第七課的復述方法,相信學生能按照老師給的提綱和關鍵詞進行正確復述,語文學習能力也就會逐步得到提高。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5
9月24日上午第一節(jié)課,學校領導和全體語文教師來到二(1)班教室聽我講《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一課。上課前,我心情比較平靜。上課了,我反而緊張起來,說話聲音也有些顫抖,因為畢竟是公開課嗎。自己也安慰自己別緊張,但是無濟于事。開始的教學還比較順當。當講完第二自然段后,我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于是我更加緊張了,甚至有些慌亂。所以在講第三自然段時,由于學生根本不配合我,再加上我害怕拖堂,學生回答問題說不上來,我就替他們回答,基本是我在唱獨角戲。盡管這樣還是拖堂了。應該說這節(jié)課講的很不成功。我陷入反思之中,這節(jié)課到底失敗在哪里呢?
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即達爾文通過反復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島上昆蟲的體形特點與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應該重點學習這個自然段。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處理要害就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而我在教學時沒有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
我們備課一般只注重備教材,很多時候忽略了備學生。我曾經(jīng)帶過兩屆高段語文,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所以,在備學生時無意中就把二年級學生當成五六年級學生來對待。教過高段學生再來教低段很著急?傆X得學生磨磨蹭蹭,太慢了。
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除了作好教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外,一定要注重備學生。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智力能力水平,特別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來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6
課文《有趣的發(fā)現(xiàn)》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fā)現(xiàn)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fā)現(xiàn)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新課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前一陣,我們教室后面的小樹上葉子一下子全沒有了,我們班有不少小朋友都在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樹上有許多毛毛蟲在吃樹葉。 師:哦,你們找到了樹葉不見了的原因,這是你們的發(fā)現(xiàn)。 師:我們現(xiàn)在再去看這棵小樹,又看見了什么? 生:樹葉長出新芽了,蟲子不見了。 師:這是你們的又一個發(fā)現(xiàn)。 (師板書——發(fā)現(xiàn)) 師:“發(fā)現(xiàn)”的意思就是—— 生(搶著答):就是看見的意思。 師:對,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說的發(fā)現(xiàn)就是“發(fā)覺、看見”。我們對小樹的觀察。有了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原來是蟲子吃掉了樹葉。那么課文題目也是“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文里講了怎樣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呢?究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何的有趣?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 (這一部分的設計簡明扼要,在不知不覺中營造了一個似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用簡短的過渡語導入本課的教學。)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課文的第一節(jié)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什么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為什么說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jié)。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說——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之后,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說出來。由于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吃旁小的昆蟲的,怎么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說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三、拓寬語境,鼓勵質疑 學生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教師要善于擺正與學生相對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踴躍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教學中提倡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師生談話輕松。教師的提問以啟發(fā)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xiàn)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jié)時,師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復”“終于”,可是趙子涵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xiàn)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jīng)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里,正向放電影一般出現(xiàn)著科學家忙碌的身影呢!“嘩——”其他學生被他的回答感動了,于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我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島上只有兩中昆蟲了,我來讀這一段”…… 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jīng)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在上述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正在努力朝著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目標前進著。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7
《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記敘了生物學家達爾文發(fā)現(xiàn)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只有兩種昆蟲:一種翅膀特別大,另一種是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的?茖W家為了解開其中的迷,經(jīng)過艱苦的科學研究,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
剛剛走進文本,我有點無所適從。因為我發(fā)現(xiàn)課文語言樸實,條理清晰,不適合有感情地朗讀,也從中找不到創(chuàng)新點,這樣怎么能參加賽講呢?經(jīng)過幾天的研究,我決定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上,于平實中見扎實。
今天終于講完了這節(jié)課,自我感覺教學效果還不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品析詞句中感悟文章的內涵。
回顧整節(jié)課,我處處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通過換詞的方法幫學生理解了“著名”一詞,學生說出了“有名、出名”,我再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用哪個詞好?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課文用詞的準確,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時,我也抓住了“要么……要么……”一詞,學生用它練習說話,在具體的語境中明白了“要么”連在一起用,表示在兩種情況中選擇其中的一個,為下面感受“奇怪”做了鋪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對“反復、許多、終于”等重點詞的理解,也讓學生知道了達爾文尋找答案歷盡艱辛。課文對奇怪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的分析,用了三個因果關系的句子,如果把這個直接告訴學生,二年級的孩子一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問“文中用哪個詞語把原因和結果連起來了?”剛開始學生還不懂,但是在我的引導下,第三個關聯(lián)詞語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來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想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獲,對他們今后的閱讀理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二、在指導點撥中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備課中,學生每一內容的學習,我都做了精心的預設,所以在課堂上,我能在學生遇著困惑時及時點撥;學到知識時及時總結提升,使學生加深認識。在理解“達爾文找來許多昆蟲,反復觀察比較,終于找到了答案!边@句話時,我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意思: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抓住“許多、反復、終于”等詞語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時我再總結:“短短的一句話,卻告訴了我們達爾文尋找答案的艱辛歷程!边@樣使學生既學到了閱讀方法,又體會了句子的內涵。
但是,講完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半節(jié)課比較松散,到最后草草收兵。在備課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種奇怪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預設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說,再找二、三個學生來說,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只讓一名學生說了一下,沒有體現(xiàn)訓練過程。最后的“齊讀全文,深入體會”這一內容也臨時取消。
另外,在課堂上,總感覺自己知識底蘊不夠深厚,對課堂的駕馭不是游刃有余,這需要我多學習,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
總之,一節(jié)課下來,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不足的思考。不管怎樣,這些都是我今后研究的財富,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并時時翻閱。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8
這是一篇有關達爾文的小故事,我采用的是問題質疑法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就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而后梳理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
一,達爾文是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
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怎么樣發(fā)現(xiàn)的?
而后第二課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就是圍繞這幾個問題開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感悟詞語。
結合問題進行朗讀。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并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9
本節(jié)課上完了,按預定目標完成了任務,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還需要不斷改進。
本課最滿意的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換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
需要改進的是:
1、課件上,色彩斑斕小蝴蝶飛來飛去,大大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想必這個動畫的設計也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2、板書過于強調探究過程,沒有板出三種昆蟲的狀況,突不出重難點。
3、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學習本課!苯虒W中過于注重多種形式,卻減弱了最基本有效的形式——朗讀。假如把表格制作成卡片,讓學生分組研讀,效果會好多了。
4、揭示達爾文品德的那些詞語過多,導致難度加深,影響了孩子水平的發(fā)揮。
因為教師沒有多媒體,本節(jié)課是首次,所以問題多多。中有走進課堂,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應該引以為戒。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0
第7課《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主要講解了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發(fā)現(xiàn)島上的昆蟲要么沒有翅膀,要么翅膀特別大,經(jīng)過一些列研究分析,最終找到了答案。這一發(fā)現(xiàn)對后來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對達爾文不夠了解且學生對科學研究感到陌生,至于這一發(fā)現(xiàn)對后來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學生更是茫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整合了課本、拓展閱讀及練習冊等多種資源。
在授課前,利用學生到班級至早讀上課前時間,安排學生閱讀了拓展閱讀第57頁《達爾文》,通過閱讀孩子們懂得了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者,他曾乘軍艦做了一次環(huán)球旅行,他的驚世之作是《物種起源》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其實也是我有意提取的,這些信息將有助于我教學《有趣的發(fā)現(xiàn)》,同時這些信息使學生對達爾文的背景有所了解,另外也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
教學中,讓孩子們知曉本課達爾文到小島上考察就是在他環(huán)球旅行的時候,他的這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對他后來提出“進化論”,寫出驚世之作《物種起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整合了練習冊資源。本課是指導朗讀的好文章,教學中也把指導朗讀作為重點,其中練習冊中的第4題,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1、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
2、經(jīng)過“反復”觀察、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
讓學生說說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為什么?以此引導學生重讀“著名”體會達爾文的大名鼎鼎,重讀“反復”“終于”體會達爾文認真、仔細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及找到答案的艱辛和不易。
課后又整合了拓展閱讀,閱讀第62頁《達爾文和小松鼠》,進一步了解達爾文,走進達爾文,學習他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同時為了拓寬學生視野,了解其他科學家的故事,我整合了練習冊22頁《蘋果落地的聯(lián)想》,理解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同時整合拓展閱讀《童年的問號》,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個夢,童年還是一串長長的問號。
通過整合語文課本、拓展閱讀和練習冊,巧妙整合有效教學資源,使我本課教學事半功倍。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1
課文《有趣的發(fā)現(xiàn)》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fā)現(xiàn)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fā)現(xiàn)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設境
課文的第一節(jié)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什么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為什么說達爾文是位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jié)。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之后,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說出來。由于學生非常投入:“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翅膀小的昆蟲的,怎么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說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磕撬质窃鯓幼龅哪?”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二、拓寬語境,鼓勵質疑
學生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教師要善于擺正與學生相對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踴躍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教學中提倡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師生談話輕松。教師的提問以啟發(fā)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xiàn)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jié)時,我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復”“終于”,可是有一個同學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 “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xiàn)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jīng)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里,正向放電影一般出現(xiàn)著科學家忙碌的身影呢!于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jīng)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三、在新理念中,雙邊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多點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從中學會應有的知識。同時,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朗讀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以讀代講,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里學到更多應有的知識
教學完這一課后,我受益匪淺。雖然本堂課,也上出了幾分小學語文的味道,但仍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自己課前解讀教材時設想得比較周全,因此,在學生一氣兒說出自己的理解想象時,只想著讓學生細讀品味,未能有所取舍,有所側重,以致于后來的教學時間過于緊張。由此想到我們的教材解讀,老師的解讀要深、要透、要細,但在教學中絕不能貪多求全,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強”加于學生,或“生拉硬拽”地將孩子的思維硬拉于自己畫定的圈子中,應緊扣重點,突破難點,力求“一課一得”。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2
課文《有趣的發(fā)現(xiàn)》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fā)現(xiàn)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fā)現(xiàn)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法,鼓勵質疑.
在揭示課題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讀好“有趣”,接著就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讀了課題,在你的頭腦中出現(xiàn)了哪些小問號呢?學生就能提出如“這個發(fā)現(xiàn)是誰發(fā)現(xiàn)的呢?這是什么發(fā)現(xiàn)呢?問什么說是有趣的發(fā)現(xiàn)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自由朗讀課文,學生這很快使學生進入了課堂學習的氛圍。
課文的第一節(jié)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科學家?“著名”還可以換什么詞?如“聞名”、“有名”、“舉世聞名”等詞語,這樣教育學生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你想了解達爾文的哪些內容呢?為什么說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喚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最后進行說話訓練:達爾文是()。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jié)。于是我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會想到什么呀?進而進行句式訓練:達爾文發(fā)現(xiàn)島上只有()的和()的昆蟲,卻沒有()的昆蟲,感到很奇怪。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能力。用“想——說——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但本節(jié)課中,我覺得朗讀訓練得不夠扎實。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3
國慶前一天上了《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一課。本以為這篇課文孩子會沒有多大興趣,但事實卻是出人意料的。
我從有趣一詞入手,先在黑板上寫下“有趣”一詞,讓學生說說在你身邊有哪些有趣的事。孩子都積極想說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有孩子說和爸爸去旅游,結果爸爸是穿著拖鞋去的。)孩子們都哄堂大笑,很開心。孩子很快融入了課堂。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都在我的掌控之下。順勢我又在黑板上寫下“發(fā)現(xiàn)”,導入今天的課題。我問孩子“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激發(fā)了孩子讀書的興趣,孩子饒有興趣的開始讀書,之后我開始檢查孩子讀字詞的情況。這時就有個別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開始做小動作。而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點名,批評。而是讓他來讀詞語(孩子在家都預習過了,所以讀得很好)我就對他進行了表揚“你讀得真準!如果你能放下手中的東西,眼睛看黑板,那你會更棒的!”這時,孩子很乖,很聽話,立即放下手中的東西,身體坐得特端正,注意力又回到了我這里。
在讓學生理解“著名”一詞時,我先用找近意詞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接著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先讓他們說說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名的體育運動員,再讓他們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從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雖然沒有對于“著名”一詞的講解,但從孩子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個詞語。
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shù)谋頁P,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是成功者,也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4
《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新要求:那就是學會復述課文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訓練,我不敢松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這項訓練有個良好的開端,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讓孩子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讓學生對每個段落有個整體內容的把握,根據(jù)他們的發(fā)言和課文內容,我相機在黑板上板書:達爾文——考察,發(fā)現(xiàn)奇怪的現(xiàn)象——反復觀察比較,找答案——研究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是復述的重點,我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三種昆蟲的情況,化解了復述的難度。
第二,根據(jù)板書,我先示范把課文復述了一遍,讓學生明白復述和背誦的區(qū)別,知道復述可以抓關鍵詞。具體復述時,我先指導學生分自然段復述內容,再把課文串起來去復述,有易到難,循序漸進!小部分學生把課文讀得很熟練了,復述課文時就把課文背了下來。也有一部分學生故意把文中的詞換成自己的詞,我看到孩子把故事內容大體說了出來,語言也較有條理、有序,就對孩子給予肯定。不知道各位是怎么做的?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15
培養(yǎng)小學生質疑的習慣應該從小做起。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的提問應以啟發(fā)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xiàn)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jié)時,我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復”“終于”,可是一個孩子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xiàn)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jīng)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其他學生被他的回答感動了,于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
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jīng)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有趣的發(fā)現(xiàn)》課后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有趣的發(fā)現(xiàn)作文03-11
苯酚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12-18
感恩的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8
課文橋的課后反思范文12-18
《鄉(xiāng)愁》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1-14
小學有趣的發(fā)現(xiàn)作文02-21
有趣的發(fā)現(xiàn)_600字02-14
有趣的發(fā)現(xiàn)_750字01-21
有趣的科學發(fā)現(xiàn)作文07-28
《背影》課后反思11-12